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不應該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nèi)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語言文字的同時,必須要育人為本,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全面打造德育課堂。
1.增強德育的針對性。 語文課堂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家靈感、承載著激情和思想的文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學也是育人的載體,可以培育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因此,一堂有活力的語文課,應該是“學生人生中的一段生命經(jīng)歷”,充滿個人體驗。有一名句“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新課改下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以個性的生命體驗去詮釋課文,評析文章的意蘊,再以真我的語言去演繹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讓“空白”豐富語文課堂,才能使學生的感悟得以交流、撞擊,放飛心靈,得到生命的滿足,找到生命的意義,尋找到精神的家園。
2.構建德育的教育性。當前的中學生思想活躍、觀念新、信息靈,這都迫切要求課程內(nèi)容多色彩、大容量。新的語文教材集中了眾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其中,情景交融的詩歌、詩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勝的小說和催人淚下的劇作占相當大的比例。這些文章都蘊涵著濃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記敘他與父親之間催人淚下的父子情深的名篇;《故宮博物院》則可以看做一篇游覽故宮這一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保存最完美的古代宮殿建筑群的解說詞。這些文章都是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感的極好教材,教師就是要充分挖掘這些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尋找教材內(nèi)容與德育工作相滲透的最佳結合點,使二者融為一體,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暢談自己的認識和觀點,這樣既有利于營造暢所欲言、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又有利于提高教育的實效性。要從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從校內(nèi)向校外延伸,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的思想在活動中進一步得到體驗與升華。寫作教學也是德育滲透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利用寫作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進行德育滲透。要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讓學生去觀察、感受大自然,激發(fā)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德育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中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及時開展各種語文活動,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如教學《最后一課》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可以讓學生邊看書邊聽錄音,把他們帶入到課文人物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中,體驗作者表達出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德育滲透。
(責 編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