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英親屬稱謂差異對比分析

2011-12-31 13:40陳元紅
關(guān)鍵詞:母系親屬漢語

陳元紅

(云南林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

一、前言

親屬稱謂語指互相有直接或間接血緣、婚姻、法律等關(guān)系的親屬的名稱。所有人類的語言都有其親屬稱謂體系,并無一例外地根據(jù)性別、年齡、輩分、血緣和婚姻等因素使用,因此中西文化中的親屬稱謂具有一定相似性。我們可以從兩者中找到一些對等的親屬稱謂,例如,father=父親,mother=母親,son=兒子,daughter=女兒,husband=丈夫,wife=妻子。然而,兩種語言又各自擁有其獨特的親屬稱謂體系。

中國有一首兒歌——《輩分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爺爺……爸爸的媽媽叫奶奶……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媽媽的爸爸叫外公……媽媽的媽媽叫外婆……媽媽的兄弟叫舅舅……媽媽的姐妹叫阿姨……”中國兒童在學說話時幾乎都唱過,要求他們從小就要把父系與母系、輩分與長幼、男性與女性等紛繁復雜的親屬關(guān)系及其對應(yīng)的親屬稱謂語區(qū)分得清清楚楚。

我們從影視、文學作品及實際交往中看到,西方國家的親屬之間大多直呼其名,即便使用親屬稱謂,常用的只有13個,即father,mother,uncle,aunt,husband,wife,brother,sister,cousin,son,daughter,nephew和niece。其他則加入限定詞,前綴或后綴形成的,如grand-(顯示世代),-in-law(指姻親關(guān)系)。

可見二者存在著較大差異,本文試圖將中英的親屬稱謂進行分類對比并分析,從而探尋其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

二、中英親屬稱謂的差異

(一)父系與母系的親屬稱謂差異

如表一所示,漢語中每一種親屬關(guān)系就有一個對應(yīng)的稱謂語,而且父系和母系的親屬稱謂有嚴格的區(qū)別。漢語的母系親屬稱謂中常有個“外”字,如“外祖父”、“外祖母”、“外孫”等;父親的旁系親屬稱為“堂”,如堂叔、堂哥、堂弟、堂姐、堂妹;母親的旁系親屬則為“表”,如表叔、表哥、表弟、表姐、表妹;父親姐妹的子女也為“表”。

英語中有關(guān)父系或母系的親屬稱謂沒有差異,如“grand father”,既是父親的父親,也可稱母親的父親,“grandmother”既是我們的“奶奶”,也是我們的“外婆”;父親的兄弟和母親的兄弟都是“uncle”,父系和母系的親屬稱謂完全是平等的。

(二)姻親和血親的親屬稱謂差異

血親,指有血緣關(guān)系的親屬;姻親是以婚姻關(guān)系為中介而產(chǎn)生的親屬。在漢語里血親稱謂和姻親稱謂界限十分分明,各用一整套單獨的詞匯來分別命名血親和姻親,如父親與公公,兄弟與舅子,姐妹與妯娌等。

英語詞匯對姻親定義非常明確,除長一輩的男性一概稱為“uncle”,女性一概稱為“aunt”外,其余姻親稱謂都是通過添加后綴“-in-law”來實現(xiàn),例如,妻子/丈夫的父親即岳父或公公是father-in-law,婆婆、岳母都是mother-in-law。對于旁系姻親,基本上不再細分,如用“brother-in-law”來表示與漢語相當?shù)慕惴颍梅?,舅子,大伯子,小叔子,連襟等。

表1 中英父系與母系的親屬稱謂對比

(三)長幼關(guān)系的親屬稱謂差異

漢語親屬稱謂注重輩分和長幼。以本身為中心,上有四代長輩,下有四代晚輩,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孫、曾孫、玄孫”的“九族”血親關(guān)系,有四個核心詞——“祖、父、本人、子、孫”。各輩之間不能錯亂;同輩人還要區(qū)分長幼,如伯和叔,哥和弟、姐和妹,甚至需要根據(jù)年齡的不同進行排序加以區(qū)別,比如大伯、二伯,大哥、二哥、三哥等。不同輩分的稱謂是長輩可以直呼晚輩的名;晚輩對長輩必須按輩分尊稱,即便長輩的年齡比小輩的年齡小,直呼其名是萬萬不可的;同輩之間必須按長幼稱呼,如哥哥、姐姐等。

表2 姻親與血親的親屬稱謂對比

英語中只有表示父子兩代的兩個核心稱謂詞——“father”和“son”。若要表示祖父、孫子或更高與更低輩分,用grand,great構(gòu)成合成詞,即“grandfather”(祖父)與“grandson(孫子)”,“great grandfather(曾祖)”,“great grandson(曾孫)”。長幼高低也不太講究,稱謂詞籠統(tǒng)概括,如sister就對應(yīng)姐和妹、brother既是哥,也是弟。有時甚至連男女也不分,如cousin一詞,它不但父系、母系不分,連長幼、性別也不分,囊括了堂兄弟、表兄弟、堂姐、堂妹等16種關(guān)系。同輩之間無論長幼都可直呼其名,甚至小輩也可直呼長輩的名字。

(四)泛化的親屬稱謂差異

在交際中,親屬稱謂常用來稱呼那些不具有血緣或姻親關(guān)系的人,這種情況叫做親屬稱謂的泛化。在漢語中,常把親屬稱謂用于社交場合,無論是對街坊鄰居、朋友熟人甚至是素不相識的路人,人們均可按年齡、性別稱呼對方為爺爺、大娘、大叔、大哥、大姐等,或者職業(yè)、姓加上親屬稱謂,如警察叔叔、護士阿姨、李爺爺?shù)?,使交際雙方有親近感,從而縮短了雙方的距離,增進了交際效果和友誼。

英語中也有親屬稱謂泛化的現(xiàn)象,但遠沒有漢語普遍,一般只用“uncle/aunt+名”來稱呼父母的朋友,例如“Uncle Tom”或“Aunt Kate”;如果是認識的人,用Mr./Miss+姓稱呼,或相互直呼其名,小孩也可直呼大人或長輩的名字;對不認識的人,一般用“Sir(先生)”、“Madam(女士)”來稱呼對方,一般不會使用類似“Grandma Li”,“Police Uncle”“Aunt Nurse”的漢語式稱謂。

三、中英親屬稱謂差異的文化因素

(一)生育觀念和家庭類型

在幾千年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模式下,勞動者的數(shù)量、生產(chǎn)的規(guī)模與收入密切相關(guān),只有較多的勞動力才能保證獲得生存所需的生活資料;中國自古以來養(yǎng)老和撫養(yǎng)沒有生活能力的成員的任務(wù)完全靠自己的家庭;而且,祭祀祖宗,延續(xù)香火是漢民族的頭等大事,無后被看成是最大的不孝。因而形成“多子多?!?,“養(yǎng)兒防老”、“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多生多育的觀念,人口眾多、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就自然形成。在這樣的大家庭里,親戚關(guān)系及交往都十分密切,所以必須弄清楚他們之間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和對應(yīng)的稱呼,以免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造成沒必要的麻煩和誤會,從而形成了世界上最豐富、最復雜的親屬稱謂系統(tǒng)之一。

西方國家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也和中國古代一樣有多生多育、多子多福的生育觀念,但到中世紀,整個歐洲在基督教和羅馬天主教的桎梏下,禁欲主義大行其道,晚婚、獨身成為普遍現(xiàn)象,生育是一種罪惡;到文藝復興后,西方國家逐步出現(xiàn)了工業(yè)文明,隨著科技的進步發(fā)展,機器生產(chǎn)代替了手工勞動,失業(yè)人口增多,晚生晚育、少生優(yōu)育也就成為一種普遍認可的選擇,并一直延續(xù)至今。老年人的經(jīng)濟保障一般通過家庭、教會、私人保險、政府救助以及近代的由政府舉辦的社會養(yǎng)老保險來完成,不必為防老而養(yǎng)兒,因此,家庭人口相對較少,家庭結(jié)構(gòu)也較簡單的小家庭,一個家庭一般只有一對夫婦和未成年子女兩代人,子女通常在成年或結(jié)婚后,搬出去自立門戶、自謀生路,一般不會有三世或四世同堂的現(xiàn)象。簡單的家庭結(jié)構(gòu)和較少的成員不需要太細致、復雜的親屬稱謂語。

(二)宗法觀念和繼嗣制

為維護龐大的家族秩序,中國家族內(nèi)十分強調(diào)族長、家長的地位與權(quán)威,強調(diào)等級的差別并要求族眾對這種權(quán)威高度服。從家庭內(nèi)實行單邊父系嫡長子繼承制,長子往往是家族的接班人或者后繼者。兄弟雖然是同輩人,但“長兄如父”,即長兄對弟弟有扶養(yǎng)、教育的責任,弟弟要像尊敬父親一樣尊敬哥哥。因此,很有必要區(qū)分兄與弟,長與幼。另外,漢語中,“宗族”是指父系單系親屬集團,即以一成年男姓為中心,按照父子相承的繼嗣原則上溯下延。父親兄弟的子女與自己是同一祖父,因此,在漢語中被稱作“同堂兄弟”、“堂姐妹”?!巴谩敝竿混籼茫庵竿蛔嫦?。宗族中的所有女姓都是男性的附庸,在家庭中沒有地位,而且沒有繼承權(quán),因為他早晚要嫁到外姓人家,成為另一個家庭或家族的一員,因此,他們的親屬當然也是“表親”(“表”與“外”語意相同),父親姐妹的子女稱為“表兄弟”、“表姐妹”。祖母、母親和妻子都是外姓人,因而母系的親屬都是“外親”、“表親”。父親姊妹的子女是姑表,母親方面的是舅表和姨表?!疤谩焙汀氨怼狈謩e屬于兩個不同的宗族,“堂”比“表”親,姑表又比姨表、舅表親,即父系關(guān)系視為親和內(nèi),而母系關(guān)系視為疏和外。所以,漢語親屬稱謂要嚴格區(qū)分長幼、父系與母系,即“長幼有序,內(nèi)外有別”,二者是絕對不能混淆的。

以英國為代表的英語國家,他們很早就從事商業(yè)活動,并經(jīng)常移民和殖民,較為多變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使得他們流動性較大,家庭成員居住得很分散,這就使他們擺脫了家族血緣的束縛,沒有那么強烈的宗氏家族觀念。在繼承財產(chǎn)上,實行父系、母系雙邊繼嗣制,子女享有同等的權(quán)利來繼承雙親的產(chǎn)業(yè),女兒所生的孩子也可繼承外祖父的財產(chǎn),所以父系和母系、男和女、長和幼都是平等的,表現(xiàn)在稱謂上,也就不必區(qū)分是父方的還是母方的親戚,于是將祖父外祖父統(tǒng)稱為grandfather,將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統(tǒng)稱為uncle,將伯母、嬸母、舅媽、姑媽、姨媽統(tǒng)稱為aunt,在親屬稱謂上表現(xiàn)出既貧乏又松散。

(三)宗教信仰和價值取向

數(shù)千年的儒家思想和封建禮教使中國人認為治國平天下之本在于齊家,因此,中國人歷來重視家庭,尊老愛幼;另一方面,禮教的核心就是“正名定分,尊卑有別”,即要求每個人都要明確自己的身份,如輩份、血緣、官銜等等,加上中國是個傳統(tǒng)的宗法社會,這就使得漢語的親屬稱謂需根據(jù)宗親與姻親、性別、輩分、長幼等嚴格區(qū)分,名目繁多。

在儒家思想的長期熏陶之下,中國人講求和諧、統(tǒng)一和服從,強調(diào)先集體后個人,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再加上華夏民族均自認為都是炎黃的子孫,進一步強化了“天下一家親”的觀點,因而把家庭本位向外推移,擴大到家以外的社會關(guān)系中去,這使得親屬稱謂語在與非親屬成員的交往中也應(yīng)用得非常廣泛。

西方人受基督教倡導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影響,不分長幼尊卑,所以當小輩直呼長輩的名字時,不會被認為不敬或不孝,僅表示平等和親近。另外,西方人在長期對外開拓和貿(mào)易中,逐漸形成了自由、平等、自我中心的價值觀念,他們認為每個人均可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主宰自己的命運,在個人奮斗的過程中,家族和親屬的關(guān)系并不重要,因而他們的家族觀念較淡漠,相應(yīng)的親屬稱謂也就概括、籠統(tǒng)。自己的家庭關(guān)系都不重要,把家庭本位向外推移就更沒必要,親屬稱謂泛化的現(xiàn)象自然就很少。

(四)社會性質(zhì)和政治生活

漢民族經(jīng)歷漫長的封建君主專制,德(倫理)治大于法制。宗族、家庭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個單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人犯了罪,株連九族。個人的政治命運從一落地就與整個家庭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個人的成敗得失、榮辱都與家庭、家族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因此,親屬關(guān)系至關(guān)重要,其相應(yīng)的稱謂也必須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與之相比,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資本主義制度較早地代替了封建制度,國家的治理依靠民主來管理,法律來約束。在政治生活中,公民受法律的保護,個人的功勞、榮譽靠自己奮斗,屬于個人,個人的罪行由本人承擔,不存在與親屬的連帶關(guān)系,因此親屬關(guān)系對本人而言顯得并不重要,相應(yīng)地,親屬稱謂沒必要分得那么清楚、細致。

四、結(jié)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中國的家庭結(jié)構(gòu)和人口數(shù)量有了較大的改變,有些親屬稱謂語會逐漸消失,但總體上,體系嚴密、分類精細、名目繁多、語義明晰的親屬稱謂系統(tǒng)還在延續(xù);西方國家的體系簡單、分類粗泛、數(shù)量較少、語義含混的親屬稱謂系統(tǒng)仍在保持。因為它們深深植根于各自的獨特文化,都打上了各自民族文化的歷史烙印。對中西親屬稱謂語異同的深入認識,有助于我們了解中西方文化,減少跨文化交際中所產(chǎn)生的困惑和誤解,從而使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

[1]杜學增.中英文化習俗比較[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3]劉霞.中英親屬稱謂語言的跨文化透視[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

[4]黎昌抱.英漢親屬稱謂詞國俗差異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

[5]石瓊.中英稱謂的禮貌原則對比[J].中華教育,2009.

[6]Hu Wen, Hu Min .Comparative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kinship terms [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6.1,Volume 4,No.1.

猜你喜歡
母系親屬漢語
學漢語
攜帶線粒體12S rRNA基因突變的新生兒母系家族史分析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杜洛克與納雍糯谷豬雜交母系選育效果觀察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美國黑人女性文學中后工業(yè)時代母系家庭養(yǎng)育方式
什么?親屬之間不能相互獻血?
長鏈非編碼RNA母系印跡基因3(MEG3)通過p53促進缺血缺氧神經(jīng)細胞損傷
English Abstr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