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韓國三星電子向美國加州北區(qū)聯邦地方法院(下稱北加州法院)提交了自己的辯護狀,其中附上45年前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老電影畫面,里面有宇航員正在使用平板計算機,這是一部1968年發(fā)行的古董電影,名為:《2001:太空奧德賽》,三星主張平板電腦遠不是蘋果公司的創(chuàng)意,三星并未侵害專利。
蘋果、三星、宏達國際電子公司(下稱宏達電)以及微軟之間的訴訟已經錯綜復雜。作為被告,三星電子被訴侵犯蘋果的專利。7月15日,宏達電也被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初裁侵犯蘋果專利成立。
三星、宏達電為谷歌旗下的安卓(Android)操作系統忠實擁躉,蘋果、微軟、三星以及宏達電之間的專利訴訟,也被看做是iOS、windows以及安卓三種手機操作系統陣營的直接對話。
作為后起之秀,安卓陣營在市場上表現出色,給微軟、蘋果以極大的競爭壓力。據瑞銀證券統計,三星、宏達電分別擁有安卓手機40%、26%的市場份額,是安卓手機的頭兩大品牌廠,摩托羅拉移動占12%份額。但是,在專利方面,安卓陣營處于明顯的劣勢。
而為了補足專利短板,安卓陣營招數盡出。8月15日,谷歌宣布以125億美元現金收購手機通訊業(yè)的鼻祖摩托羅拉移動。此前,谷歌還曾經希望競購破產的通訊巨頭北電網絡的專利。
在收購宣布當天,谷歌創(chuàng)始人、CEO佩奇聲明稱:并購摩托羅拉強化了谷歌的專利池,保護安卓免于微軟、蘋果的威脅。
一位曾經與摩托羅拉合作多時的手機企業(yè)人士直言:“作為手機業(yè)鼻祖,摩托羅拉擁有的通信專利是有決定性的,這個收購之后,可以為谷歌以及其他安卓陣營廠商提供一個專利保護傘?!?br/>
蘋果舞劍
“安卓危機”在近兩個月內急速升高,7月15日,安卓手機最重要的品牌廠之一宏達電被ITC初步判決侵害iPhone手機專利權成立,以“HTC”品牌在美國銷售的數款手機可能必須下架,未來無法通過海關進入美國本土。
盡管這只是初步裁決,依照ITC判決程序,還必須通過“最終裁判”的六人小組委員會投票才能確認,仍有可能推翻初判。終裁過后還能上訴聯邦巡回法院,也可能推翻ITC裁決。
然而宏達電敗訴使其股價重創(chuàng),從907元新臺幣高位一路滑落,8月24日盤中最低至新臺幣700元,跌幅23%。
2010年3月,蘋果向ITC、美國特拉華州地方法院具狀控告宏達電侵權,此后立即在北加州法院控告三星電子多項產品侵權。今年7月,蘋果再向ITC提出新訴訟,三星、宏達電同時被告,多項訴訟現在正等待裁決。
ITC對宏達電的敗訴判決很可能影響三星的訴訟,僅僅是8月間,三星已經先后輸掉在德國、澳大利亞地方法院的官司,正在上訴中。除了在全球各地提訴,蘋果也開始轉移零部件制造商。
曾任職于宏達電的拓產業(yè)研究所研究員何泰慶表示,iPhone、iPad目前內部仍有部分零組件由三星代工,包括關鍵的A5處理器等,蘋果已經在考慮轉單。日前,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廠臺積電也傳出蘋果即將轉單的消息。
宏達電和三星不干示弱,宏達電也在ITC與蘋果總部所在地的美國特拉華地方法院控告蘋果侵權,并把戰(zhàn)線拉長到歐洲,要求英國法院重審蘋果專利的有效性。三星除了在ITC反控蘋果,還在韓國、日本、德國等各國法院提告。
國內最早參與ITC專利調查訴訟、已經負責近20項專利調查訴訟案件的君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冉瑞雪對《財經》記者表示,國際級大型企業(yè)面對這類訴訟時,最常見的策略就是在全球各地開火,交織一張訴訟網,利用企業(yè)在不同地區(qū)的市場地位、各國法令對公司較為有利的條款,在全球各地糾纏互控。目的是讓自己的公司不至于在訴訟戰(zhàn)中處于落后,以爭取更好的和解條件。
意在安卓
谷歌在2005年收購了安卓操作系統后,以免授權費、免專利費用提供給手機制造商使用。當前,幾乎所有手機品牌都擁有安卓系統產品,包括聯想、中興、華為等,現在安卓也已拓展到平板電腦,成為蘋果iPad的直接競爭對手。
谷歌方面則以收取在安卓平臺上播出的廣告費用贏利,但目前谷歌并未對外公開通過安卓手機獲得的收益數字。許多分析師認為安卓的獲利模式并不清晰,因為手機廣告量少,又很容易被其他網絡服務商取代。比如在中國,更多人使用百度,而非谷歌。
一位手機廠商中國區(qū)總經理告訴《財經》記者,安卓系統免費被裝在智能手機上,創(chuàng)造了Gmail、谷歌 Map、G-talk被使用的機會,養(yǎng)成一個跨越個人計算機、手機、平板計算機的谷歌系列服務使用環(huán)境,獲利不能光計算手機上的廣告收益,“用慣了手機上的G服務,又會回到個人計算機上用,上谷歌的次數變成平方正比?!?br/> 由于免費獲取,安卓在智能手機市場的成長率遠高于蘋果。Gartner公司的數據認為,2010年,安卓陣營的出貨量增加886%,首度超越蘋果手機出貨量的數據。IDC更預測,安卓系統在2011年的市場份額將達到39.5%,到2015年增長到45.4%。與之對比,2011年到2015年,蘋果的市場份額基本都維持在15%,安卓對蘋果的威脅不言而喻。
蘋果選擇了一個最為恰當的出手時機,目標瞄準安卓陣營的兩大主力。
手機行業(yè)人士表示,業(yè)界專利侵權的前提條件是,必須使用侵害了他人的專利而獲利,對方依據獲利情形提出賠償要求。但是谷歌并未直接利用專利獲利,而是通過廣告收入間接獲利,無法成為侵權官司的被告。在蘋果控告安卓的這場全球訴訟戰(zhàn)中,三星、宏達電可說是“代谷歌受罰”。
7月19日,谷歌董事長施密特出席谷歌亞太總部論壇時,力挺宏達電,表示谷歌一定從各個層面給予援助。有消息稱,谷歌正召集各家安卓手機廠商,討論由各家公司共同分攤賠償專利費用的可能性。
谷歌的援助來得很快,8月15日,谷歌宣布以125億美元并購摩托羅拉移動。谷歌官方聲明這是為了取得專利,保護合作伙伴。
然而,這場援助卻讓谷歌的敵友身份變得模糊。
“摩托”奇兵
8月15日,佩奇與谷歌手機部門資深副總裁魯賓、摩托羅拉移動董事長桑杰·賈與股東舉行了20分鐘的電話會議,沒有人來得及問谷歌要如何從這家連續(xù)兩年都經營虧損的公司回收付出的125億美元,參與這場說明會的瑞銀證券亞太區(qū)首席分析師謝宗文說:“所有人都在問谷歌和摩托羅拉未來的關系!”
谷歌方面表態(tài)稱,此次并購主要是為了取得摩托羅拉的17000余項專利,摩托羅拉還有7000余項專利正在申請等待審核中。未來的摩托羅拉會獨立經營,和其他手機品牌商處于平等地位。
佩奇本人說明,過去谷歌每年都會在圣誕節(jié)選拔當年新型手機的主導廠商,以后摩托羅拉也必須采取競標方式才能獲得主導新型手機開發(fā)的機會,雙方不因收購而改變關系。
這樣的說辭并不能消弭其他品牌商的不安。過去谷歌為手機廠提供安卓平臺,身份獨立于各品牌廠,然而現在并購了其中一家品牌廠,引發(fā)各界對于谷歌進一步涉足手機產業(yè)的猜想和擔心。
“沒有人會為了專利買下有2萬人的大公司?!痹谥袊鴥鹊?、臺灣地區(qū)培訓超過2000名工程師的安卓軟件顧問仕橙3G教室技術總監(jiān)陳俊宏說,買進專利不需要連工廠、研發(fā)部門都買下來,一旦谷歌貫徹對安卓平臺與摩托羅拉制造的軟硬件整合工作,等于和蘋果一樣,同時管理軟件平臺iOS和硬件制造工作。
收購摩托羅拉在為安卓陣營提供了專利保護傘的同時,也讓谷歌與三星、HTC等手機品牌變成了潛在競爭對手。
有手機企業(yè)人士分析認為,谷歌很難保持像佩奇宣稱的中立立場,安卓系統一旦有升級或新功能上線,其他廠商在測試階段必須與谷歌工程師密切合作,商業(yè)機密很難不從中流出。
何泰慶認為,在蘋果持續(xù)不斷的訴訟騷擾下,各大手機廠商本來就會開始考慮平衡與微軟平臺間的關系,避免過度押寶安卓。如果三星與宏達電敗訴,必須交付專利費用和解,投向微軟平臺的小廠可能會更多,因為他們會規(guī)避投入安卓陣營帶來的潛在訴訟成本。
在這宗并購之前,曾經成功逼使摩托羅拉拆分為兩家公司的投資人伊坎(Carl Icahn)公開呼吁摩托羅拉移動出售專利,摩托羅拉經營團隊隨后也曾與微軟等多家廠商接觸。
謝宗文推測,谷歌之所以整體收購摩托羅拉移動,而非僅收購專利權,很可能是摩托羅拉方面的要求,一旦僅僅出售專利權,摩托羅拉留下的值錢資產將所剩無幾。
不乏有樂觀者。一位國內安卓手機操作系統的開發(fā)人士分析認為,除了安卓之外,現在的手機企業(yè)沒有更好的替代選擇。此前,只做安卓系統的廠商或許會摻雜做一小部分微軟操作系統的品牌,但是注定不會太多。
昂貴專利
這場規(guī)模浩大的專利訴訟使得專利權成為智能手機產業(yè)的稀有財富。
最近一年間,已經有IBM、北電網絡、Novell等多家公司出售專利。收購摩托羅拉之前,谷歌向IBM買進了超過1000項專利。被判敗訴之后,宏達電花費3億美元買下曾經被ITC判決遭蘋果侵權的繪圖芯片廠商S3,試圖平衡敗績。
在訴訟戰(zhàn)烘托下,專利權擁有者身價倍增,最典型的莫過于北電網絡。加拿大法院公布的北電網絡拍賣紀錄文件顯示,包括谷歌、蘋果、英特爾、Rockstar Bidco財團,以及一家專門收購專利的美國公司Norpax參加競爭。Rockstar Bidco財團的背后包括微軟、索愛、RIM等企業(yè)。
谷歌的初始報價為9億美元,競拍前顯得胸有成竹,業(yè)內普遍認為谷歌最有中標希望。
然而,第五輪競標時,Rockstar Bidco放棄出價,眼看要退出競標,蘋果臨時向北電拍賣官要求與Rockstar Bidco討論聯合出價事宜。第八輪競拍時,谷歌開始和英特爾聯合競價,形成蘋果微軟團隊對決谷歌英特爾團隊的局面,雙方每次加碼1億美元,一直到第19輪谷歌才放棄競標,由蘋果團隊得手,價格為45億美元。
多次代理軟件業(yè)專利權訴訟的高偉紳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陳安慧說,近來專利權競標多有抱團現象,是因為企業(yè)聯手后可以增加出價實力,在競得一批專利后,各家公司或者拆分專利,選擇自己需要的標的物,或者交叉授權,讓抱團競標的各家公司都得到好處。
8月3日,谷歌首席法務官德魯蒙德在谷歌官方博客上發(fā)表文章,炮轟蘋果和微軟的聯合競標是“反市場競爭”行為,目的就是要限制安卓的創(chuàng)新。德魯蒙德的文字相當露骨:“我在科技業(yè)工作20多年了,微軟和蘋果一直掐著對方喉嚨。所以當他們一起上床的時候,你得開始懷疑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br/> 隔日,微軟的公關主管在twitter上反擊——競標前,微軟曾經邀請過谷歌聯合競標,但是遭到拒絕,因為谷歌只想要單獨中標,以便拿專利去對付其他公司,所以不能接受合作的提議。
德魯蒙德寫道,“一臺智能手機可能牽涉25萬個專利,如果競爭對手硬要在這些界線模糊的所謂專利上課‘稅’,只會讓安卓對消費者來說變得太貴?!?br/> 2010年4月27日,宏達電在與微軟的專利訴訟中尋求和解,宏達電在年底的財報中就增添了一筆付給微軟的專利費用成本,平均每部手機付給微軟5美元,今年專利費用可能還會更多。
各家廠商在和解談判的籌碼又各有高下,微軟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在一開始即有宏達電參與主導開發(fā),宏達電仍然是微軟的重要合作伙伴,因此在專利費用談判時微軟仍然投鼠忌器,給予優(yōu)惠。對于三星則毫不手軟,何泰慶表示,微軟試圖收三星每部手機15美元專利費用,目前仍在談判中。
安卓相關業(yè)者分析,與支付和解專利費用相比,收購專利其實相對便宜。假設所有安卓手機每年交給微軟、蘋果各5美元,目前安卓出貨量約2億部,一年就要支出20億美元,還必須依照專利新舊來談判支出年限。相形之下,谷歌并購摩托羅拉的125億美元不見得貴。
8月15日,高盛證券美國科技股分析師貝里尼在報告中計算,北電網絡擁有6000項專利,平均每項專利的價格是75萬美元。而摩托羅拉移動賬上由于還有32億美元現金,谷歌真正在此項并購中付出的現金是93億美元,拿到17000項專利,平均每項專利55萬美元,谷歌買摩托羅拉已經相對便宜。
德魯蒙德在博文中指出,“專利本來是用來保護創(chuàng)新的成果,但是時至今日,已經反而變成阻礙創(chuàng)新的工具。”宏達電敗訴后,最近ITC已經開啟對三星電子訴訟案的實質審查,谷歌收購摩托羅拉后究竟能對安卓系統有何助益,在后續(xù)訴訟戰(zhàn)中還很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