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很少對整冊教材或整個單元進行研讀,只是孤立地看一課讀一課;還有一些教師只是就教材教教材,不認真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導致教學盲目低效。下面結(jié)合教育實踐,談談在語文教學中怎樣研讀教材。
一、研讀教材,要從整個單元、全冊教材入手
要想通透解讀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編寫意圖,就必須從整個單元、全冊教材入手,思考這篇課文在這個單元中的地位、這個單元在整冊教材中的特點、本冊教材在整個小學階段的價值等。如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秦兵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樂之都維也納》,這些課文都是說明文,但說明的方法有所不同:《秦兵馬俑》一是用翔實的數(shù)據(jù)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guī)模,二是從身材體格、衣著披掛、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xiàn)了兵馬俑的類型眾多、神態(tài)各異、個性鮮明;《埃及的金字塔》采用列數(shù)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介紹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音樂之都維也納》從幾個不同方面介紹維也納與音樂的不解之緣。教師只有在研讀教材時發(fā)現(xiàn)說明方法上的異同,教學時側(cè)重點才會有所不同,才能讓學生學習不同的說明方法。理清課文間前后聯(lián)系,使單元教學融為一體,更具整體感。
二、研讀教材必須與研讀《語文課程標準》緊密結(jié)合
教師每次研讀教材時,必須將《語文課程標準》與課文同時研讀,看一看《語文課程標準》中的總體目標與各年段的具體目標,對文本的朗讀與理解有哪些要求,對語言表達與習作又有什么要求,等等。然后再回過頭來看課文,思考本文適合進行哪方面能力的訓練。
“第一學段:結(jié)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第二學段: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第三學段: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nèi)涵,體會其表達效果?!边@是《語文課程標準》對不同學段不同學段詞、句、閱讀理解的要求。
從“了解”——“理解”——“理解恰當意義”,可以明顯看出課程標準對不同年段學生詞句理解的要求是不同的,也是循序漸進的。如一年級課文《螞蟻和蟈蟈》,教學“滿頭大汗”時,教師讓學生回憶一下夏天中午在外的情形,聯(lián)系實際大致了解“滿頭大汗”的意思,這就是“結(jié)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又如,特級教師王崧舟在教學三年級課文《荷花》“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時,先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說明荷花很茂盛,一直往上長。接著,他又引導學生仔細品味“冒”字的妙處:能否將“冒”換成別的字?學生說出“長、擠、鉆、伸”等字,王老師追問:那作者為什么用“冒”而不用其他字呢?在教師的指導下,最后,學生體會出“冒”的妙處:說明荷花生長迅速,爭先恐后地向上長,迫不及待地往上長……這樣,不僅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而且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再如,教學高年級課文《草原》時,可引導學生對“翠色欲流”進行賞析,將它與以前學過的“翠色欲滴”進行比較,同樣是描寫綠色很濃,“翠色欲流”比“翠色欲滴”程度更深,范圍更廣,從而理解詞語的恰當意義及表達效果。由此可以看到,詞句教學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讓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三、研讀教材,要學會“刪選”
有些教師喜歡將課文從頭講到尾,不管內(nèi)容重要不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些教師為了把教材挖得深刻,“逼”著學生反復思考;還有些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又讀又寫又背,似乎語文的各種能力都得到了訓練……這些現(xiàn)象都表明,教師在研讀教材時,心中沒有學生。教師沒有用學生的眼光去審視教材,思考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哪些是他們一讀就懂的,哪些是有障礙需要重點講解的,哪些語文能力是必須得到培養(yǎng)、訓練的,哪些是需要深刻挖掘、深刻體會的……
特級教師于永正執(zhí)教《林沖棒打洪教頭》時,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只要學生思考一個問題:林沖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先讓學生閱讀后思考、交流對林沖的印象和感受,再重點引導學生用一個字來表現(xiàn)人物的感受。學生經(jīng)過再讀和靜心思考,說可以用“忍”、“讓”、“禮”等字來表現(xiàn)。接著,于老師又引導學生圍繞 “讓”字,三讀課文并從中尋找到相關的語句來求證。學生通過深入思考及教師智慧的點撥,從而理解林沖為人的核心是“讓”——禮讓、謙讓、寬讓,是做人的至高境界!整節(jié)課,由于教師刪繁就簡,精心設計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異?;钴S,時而歸納,時而求證,時而剖析,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訓練。
特級教師薛法根執(zhí)教《桃花心木》一文,引導學生探究種樹人行為的“奇怪”時,有學生只找到一處“奇怪”就滿足了,可薛老師卻緊追不放,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思考,用“奇怪的是——;越來越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來說種樹人行為的多處“奇怪”。在這樣句式的引導下,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找出直接寫種樹人行為“奇怪”的句子,更可喜的是,學生還找出沒有明寫但可以體會出種樹人行為“奇怪”的地方。接著,薛老師又引導學生用這樣的句式簡要概述剛才交流的內(nèi)容。整堂課,教師緊緊抓住“奇怪”不放,通過一再追問,“逼”著學生找到多處“奇怪”。這樣,讓學生通過語言理解與表達實踐,明白對一個問題,不能只滿足于盯住一處信息,要從多處尋找信息,往深處挖掘。
兩位特級教師的課上都注重刪繁倡簡,該講的地方濃墨重彩,不該講的地方惜語如金。“好鋼用在刀刃上”,教師研讀教材時要深入淺出并學會刪選,刪選適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恰當?shù)慕虒W目標和內(nèi)容,從而有效地落實語言實踐,提高教學效益。
提高語文教學效益,提升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我認為應從研讀、研透教材開始。
?。ㄘ熅?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