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103/Di24QH5nSMcqK8SsRJwVsg.webp)
![](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103/grGijmxifuaj3cW6MojnUF.webp)
![](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103/fznZjvz9tqicD9n38hZwUp.webp)
![](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103/FQm49PtPDsjsPLMQ2i8Evi.webp)
![](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103/2aZuuJZTgKrkitQjEi7X4p.webp)
我曾這么思想:如果把這種標題變成一篇短篇小說,我會不會比較好入手書寫?帶著玩心,我把題目變成“親愛的,我們一起把閱讀變好玩”。或許因為我并非出版人,或許我正在“大隱”中,所以我想從逆向思維出發(fā)來聊聊現今的“數字出版”,甚至那應該被擴大為“數字閱讀”,把整個產業(yè)鏈從終端的讀者需求反思起始端的技術內容,再回歸到中端的出版者或經紀者所必須搭建的營銷平臺,看看能否起到一些人我共同發(fā)展的空間。
一、App時代讀者的興趣
在App時代,對于出版品數字化了之后,讀者想要什么?什么樣的數字書或數字雜志、數字新聞、數字音樂或數字娛樂,誘發(fā)讀者愿意接收、想要進入,進而消費? 什么樣的接口和操作模式,能讓2~80歲的人都方便使用?什么樣的行動載體,讓讀者隨心所欲存取、紀錄?什么樣的周邊活動,可以引動消費者如排山倒海般一傳十、十傳百地自動自發(fā)推廣?分眾市場的閱讀者渴望什么內涵?大眾市場的讀者希求什么愉悅?有了問題,就需要相應的回答浮現。
“產品” 能不能是彩色的、動態(tài)的、及時的、互動的、立體的、多元的、層次的、免費的、物超所值的、后續(xù)服務的、附加周邊價值的?
“界面”能不能是個性的、簡易的、方便的、可探索的?“工具”能不能是輕巧的、炫彩的、智能的、自由的?“活動”可不可以是獨特性的、尊貴的、參與的、認同的、歸屬的、熱情的、有趣的、期待的、典藏的?
時代推進,身處其中的人們似乎在似知覺又似無感地被一巨大的力量牽引著前進,不自覺駐足時才恍然感知到置身何地,金錢消費的用途悄然轉移。正如,當汽車取代了雙腳和自行車時,才發(fā)現公路一條條出現;當捷運地鐵、高鐵動車成為選項的時候,公交車、火車默默在一旁行駛著;當微博、Facebook竄起,skype、qq的使用群眾有了轉移;當whatsapp、talkbox被廣泛下載串聯使用后,發(fā)送行動手機簡訊、電話通話率卻明顯下降。
這些雙向影響的創(chuàng)造與需求方相互作用,有時是制造者創(chuàng)造用戶的需求,有時是用戶催化出制造者的創(chuàng)新。
行動閱讀載具的主流
2009年智能型手機(Smart Phone)和閱讀器(Reader)的出現,改變了消費者使用手機的功能習慣和電子閱讀的轉型,也開始給了出版業(yè)者新的誘因;到了2010年,智能型手機的操作系統(tǒng)Google Android 的崛起,與iPhoe共同創(chuàng)造了手機閱讀的影響力。而iPad的橫空出世,更解決了智能型手機閱讀屏幕偏小以及閱讀器電子紙量產的限制和反應速度、亮度對比、色彩顯示發(fā)展不如預期的瓶頸。原本在一般民眾使用智能型手機的市占率節(jié)節(jié)攀高后,就已給了出版業(yè)者龐大的潛在讀者群的可能性,iPad的問世恰恰為數字出版業(yè)者注入了一股強心劑。
根據IDC(International Data Cor-
poration)統(tǒng)計,在2010年全球出貨的平板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