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蓮”一語出自《南史》齊東昏侯令潘妃踩金蓮花故事。后人即以“金蓮”喻女子纖足。它其實是封建社會婦女受壓迫受摧殘的產(chǎn)物。那時漢族婦女以布帛裹足,以壓縮肌骨,使其變形,成為弓狀,是謂“纏足”。纏足不僅摧殘女性肢體的正常發(fā)育,使足畸形,而且給婦女加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鎖。在風(fēng)行纏足的時代,婦女如不纏足,便會遭到社會的鄙視和指責(zé),甚至婚嫁都成問題。纏足的風(fēng)俗,有百弊而無一利,是社會風(fēng)俗日趨下行的表現(xiàn)。纏足給社會帶來最大的影響有二點:其一形成了封建士大夫的病態(tài)審美觀。文人墨客給小腳起了許多雅號,如“金蓮”、“香蓮”、“新月”、“竹萌”等等。《西游記》里即有許多吟詠小腳的詩詞,如“翠袖輕搖籠玉筍,湘裙斜拽顯金蓮”(第二十七回);“弓鞋彎鳳嘴,綾襪錦拖泥”(第六十四回);“膝腕半圍團,金蓮三寸窄”(第七十二回)?!段饔斡洝返任迨呕孛枥L鐵扇公主的打扮,還有“鳳嘴弓鞋三寸”之語。清人方絢專門作《香蓮品藻》一書,探討欣賞婦女小腳的方法。其二是拘束了女子的社會行動范圍?!杜畠航?jīng)》說:“為甚事,纏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輕走出房門,千纏萬裹來拘足?!北焕p了足的婦女,只能輕行緩步,一走三搖,不可能長途跋涉,翻山過水,更不用說行軍打仗了。所以,鐵扇公主既有“三寸金蓮”,便不能手持雙刃青鋒,在坎坷山地里與孫悟空斗得個昏天黑地。而歷史上凡沖鋒陷陣的巾幗英雄,史書上都特別記著她們擁有一雙“天足”或“大足”,如洗夫人、梁紅玉、秦良玉等。
那么,婦女纏足的習(xí)俗,在我國究竟起源于何時呢?魯迅在《南腔北調(diào)集》里說:“例如‘纏足’罷,從明朝到清朝的帶些考據(jù)氣息的著作中,往往有一篇關(guān)于這事起源的遲早的文章?!鼻迦隋X泳在《履園叢話》中也認為,婦女裹足之說,不載于經(jīng)史,經(jīng)史所載者,惟曰窈窕,曰美而艷,或言領(lǐng)言齒言眉。他們的弦外之音是婦女纏足始于何時,乃中國社會風(fēng)俗史中的一個無法解開的謎。迄今為止,關(guān)于婦女纏足的起源有三說。
一說是起源于戰(zhàn)國。《史記·貨殖列傳》載;“今夫趙女鄭姬,設(shè)形容,揳鳴琴,揄長袂,躡利屣?!鼻宕鷮W(xué)者趙翼在《陔馀叢考》卷三十一釋“利屣”說,其首尖銳,為纏足之證。這就是說,戰(zhàn)國之際就已有女子纏足了。
二說是起源于南朝蕭齊末?!赌鲜贰R東昏侯紀》講,時東昏侯蕭寶卷“鑿金為蓮華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潘妃必為小腳方可踐行之。
三說起源于五代。據(jù)元末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記載,五代時的南唐皇帝李后主有一個宮嬪叫窅娘,身段纖小,能歌善舞。“后主作金蓮,高六尺”,周圍裝飾著珍寶、纓絡(luò),令窅娘以帛纏足,屈上為新月狀,穿著白襪在蓮花中翩翩起舞,回旋飛轉(zhuǎn),就像凌云踏霧一般。《道山新聞》也記載說,李后主之窅娘以帛纏足,令纖小,屈作新月狀。張邦基《墨莊漫錄》也謂弓足起于南唐李后主,是為纏足之始;以后時人仿效,以纖小為妙,自此纏足泛起。筆者認為此說比較可信。至南宋,士人對歌妓的要求有四絕:“腳絕,歌絕,琴絕,舞絕”,將纏足視作美女的一大標準。當(dāng)然,需要說明的是,直至南宋,也并未規(guī)定婦女都須纏足?!墩繙Y靜語》記載說:“程伊川(即程頤)先生家婦女俱不裹足”。大約從金、元時纏足之風(fēng)始流行,至明代而大盛,幾乎家家女子纏足。腳大腳小,成為女子美不美的尺度之一。低層勞動婦女有不纏足者,便被奚落為“半截美人”、“大腳仙”等。明代白話小說名篇《賣油郎獨占花魁》中有位妓女被稱作“美娘”,主要在于她有一雙纖纖小腳。小說描繪其小腳之美說:“美娘繡鞋脫下,去其裹腳,露出一對金蓮,如兩條玉筍相似”,惹得男子傾倒腳下。在這種風(fēng)氣下,人們爭相纏足,且越纏越小,“小則求其三寸,寧可走不成路,搖搖擺擺?!保斞福骸赌锨槐闭{(diào)集》)由此看來,唐玄奘時代的女子偶可能有纏足者,但絕非凡女子都纏足?!段饔斡洝分械呐映鰣?,都是纖纖弓足的情節(jié)(連觀世音也是“金蓮足下深”),大致是吳承恩生活的時代(明代)里的內(nèi)容。作者移花接木,把它搬到了唐代。
舊時女子一般7歲即開始纏足,屆時坐在水缸板上,先吃一個雞蛋,再用一條2寸寬、4尺多長的布條綁扎。前腳掌向內(nèi)彎進,腳凹處以能塞進一個雞蛋為宜,從前后上下繞扎;再用針縫好,最后用綁帶扎牢。一年后將布稍放開,使腳畸形長定。
纏足之風(fēng)俗在我國盛行的歷史達900多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康熙三年(1664年),朝廷曾兩次詔令禁止纏足,因為滿族無纏足習(xí)俗;但康熙七年卻又罷此禁,民間又可以公開纏足了,并引來旗人女子紛紛效仿。乾隆時多次降旨斥責(zé),此風(fēng)在旗女中方有所收斂,但漢族女子纏足風(fēng)氣卻愈發(fā)張揚。太平天國時曾在其勢力范圍內(nèi)禁止纏足。清末,康有為主張女子天足,倡設(shè)“女子不裹足會”。辛亥革命后纏足之風(fēng)在知識婦女中逐漸消失;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后,才最終退出歷史舞臺。纏足這種陋習(xí)之所以能在中國社會風(fēng)行如此之久,主要是社會長期歧視、緊箍婦女的結(jié)果。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是消極的、病態(tài)的、不健康的。
作者單位:成都七中初中學(xu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