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九章》中共有九篇作品,按照東漢王逸《楚辭章句》的次序,它們分別是:《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fēng)》九篇。為什么叫做《九章》?王逸說:“章者,著也,明也。言己所陳忠信之道甚著明也?!蓖跻葸€說:“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國,憂心罔極,故復(fù)作九章?!?br/> 不過,司馬遷寫《史記》時,在他所掌握的屈原作品資料中,還沒有《九章》這個名稱。這從《史記·屈原列傳》里可以看出。只是到了西漢末期,劉向把屈原、宋玉等作家的作品編在一起,合為《楚辭》時,才出現(xiàn)“九章”這個名稱。劉向在《九嘆·憂苦》中就說:“嘆《離騷》以揚意兮,猶未殫于《九章》。”這《九章》的篇名,很可能是劉向所加。而這,大概也不是劉向獨出心裁,而又極有可能是依據(jù)前人如淮南王劉安舊有的說法,因它們被編在一起而得名的。所以,朱熹才在《楚辭集注》里認(rèn)為:“屈原既放,思君念國,隨事感觸,輒形于聲;后人輯之,得其九章,合為一卷,非必于一時之言也”。這里是講,九篇作品雖如王逸所言是屈原流放在江南時期的作品。但不是一時一地之作,而是后人把它們編在一起才叫“九章”的。
應(yīng)該說,朱熹對《九章》得名緣由的理解是正確的。但是,正如張縱逸先生在《屈原與楚辭》里所指出的那樣,朱熹這一說法也還有缺點,就是它未注意到在《九章》中尚有屈原未被放逐時期的作品,如《橘頌》、《惜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