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析契丹與北宋的正統(tǒng)之爭

2011-12-29 00:00:00溫中華
文史雜志 2011年6期


  正統(tǒng)問題是歷代以來爭訟不已的問題,上古時期便有中國和“四夷”的區(qū)別。誰為中國統(tǒng)治的正統(tǒng)?對于這個問題的爭執(zhí)在北宋和契丹之間尤為明顯。
  一、契丹王朝和北宋的正統(tǒng)之爭
  “契丹”以鑌鐵為原意,象征著很堅固的意思。契丹在公元916年由耶律阿保機建國,兼并周邊民族政權,一躍成為中原北方第一大國,公元947年改國號為“遼”。而當時中原正處于軍閥混戰(zhàn)的五代十國,無暇顧及北邊,遂使契丹坐大。北宋自立國之始,便與契丹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之中,而北宋總是負多勝少。契丹統(tǒng)治者在各個方面和北宋都展開爭奪。契丹自遼穆宗以后,基本上放棄了用武力直接統(tǒng)治中原的想法,尤其是在“澶淵之盟”(1005年)以后,北宋和契丹的邊境基本上維持了一個世紀的和平,沒有爆發(fā)大的沖突。但契丹漢化的進程確實飛速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遼圣宗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兒子遼興宗就稱贊他是“遠則有虞、大舜,近則有唐世文皇。”[1]興宗是說唐王朝后面,都沒有固定的正統(tǒng),北宋也不算,自認契丹是正統(tǒng)王朝。遼國的君臣在與宋王朝爭正統(tǒng)的問題上,一直爭鋒相對。契丹的統(tǒng)治者進一步發(fā)揚了上古時期儒家的正統(tǒng)觀念,認為自己不屬于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之列,應該和宋朝擁有同樣的地位??v觀整個北宋的歷史,契丹王朝在和北宋的交往中,一直堅持互相稱南朝和北朝,以此來顯示二者的對等地位。雖然北宋在內心一直不情愿,但現(xiàn)實無法改變?!板Y之盟”簽訂以后,北宋統(tǒng)治者基本默認了契丹北朝的稱呼,這樣二者就成了手足兄弟國。北宋也就是承認了契丹,默認了契丹的正統(tǒng)地位。
  1.契丹的政權建設 遼太宗之時(公元927-947年),契丹取得燕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兩省北部),此后便加快了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步伐,但社會上仍然有很多奴隸。契丹國家的奴隸來源主要是四個方面:戰(zhàn)俘、債務奴、犯罪籍沒、依仗權勢抑良為奴。奴隸可分為官奴和私奴,私奴稱為驅口。[2]契丹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了增長財政來源和增加賦役,開始抑制奴隸制。“澶淵之盟”以后,因為缺乏大量的可掠奪人口,奴隸制進一步受到約束。遼圣宗時,一些奴隸被編制成國家直屬部落,稱為編戶。這一時期,奴隸的法律地位也得到了提高,統(tǒng)和十四年(996年)規(guī)定,“奴婢犯罪至死,聽送有司,其主無得擅殺”。[3]契丹通過這一系列措施,順利過渡到封建社會。
  2.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善 契丹建國之初,漢人韓延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為契丹確立各項制度,正君臣、定名分,加速了契丹封建化的進程。契丹人于公元920年仿漢字偏旁創(chuàng)制了契丹文字,史稱大字,后又仿回鶻文創(chuàng)制了契丹小字。契丹文字的創(chuàng)造標志著契丹族的進步。契丹實行的是“因俗而治”,“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4]“定制契丹及諸夷之法,漢人則斷以(唐)律令?!币蚨巴锂愓撜呱w多”。[5]這充分顯示了契丹統(tǒng)治者政治制度以及法律的成熟。道宗清寧三年(1057年),帝以“君臣同志,華夷之風”詩進呈皇太后。[6]這種政治理念的出現(xiàn),顯示了契丹王朝的進步,反映了契丹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契丹自興起之后,便給人以強悍的形象。契丹是騎馬打天下的民族,騎兵部隊是其立國之本。契丹因擁有驍勇善戰(zhàn)的騎兵,在與宋、西夏的戰(zhàn)爭中經(jīng)常取勝(西夏就曾經(jīng)臣服于契丹),在和北宋的爭斗中一直處于上風。戰(zhàn)爭的勝利使得契丹在周邊國家中形成了威懾力。
  3.文教與禮法觀念的普及 契丹自建國之時,就吸收了大量的中原人士進入統(tǒng)治機構,上文提到的韓延徽就是典型的例子。契丹在占領燕云十六州后,又開始大規(guī)模接受漢族文化,積極引進人才。統(tǒng)和七年(989年)“宋進士十七人挈家來歸,命有司考其中第者,補國學官,余授縣主簿、尉?!盵7]統(tǒng)和十二年十一月,“官宋俘衛(wèi)德升等六人”,并“詔諸部所俘宋人有官吏儒生抱器能者”具以名聞;同時“詔郡邑貢明經(jīng)、茂才異等”。[8]不過在“澶淵之盟”以后,契丹卻關閉了從北宋吸收儒生進入官僚機構的大門。契丹為了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還推行科舉制。契丹建國初期,就在上京設置國子監(jiān),燕京建有太學。學校教育普及則在道宗時期。清寧元年(1055年)十二月,“詔設學養(yǎng)士,頒《五經(jīng)》傳疏,置博士、助教各一員”。[9]中京國子監(jiān)、應州、灤州、高州、良鄉(xiāng)縣、新城縣、玉田縣等州縣的學校都是道宗以后創(chuàng)辦的。[10]朝廷通過普及學校教育來培養(yǎng)本民族的人才,大大提高了契丹人的文化素質。
  契丹原本沒有佛教信仰。契丹建國初期為安置移民、收攬人心,遂開始借助佛教的力量。至太宗,則將幽州大悲閣白衣觀音像遷往木葉山,供奉于菩薩堂,消解民族隔閡與儒家價值觀中的“夷夏之防”,佛教漸成契丹信仰。隨著歷代統(tǒng)治者的提倡,佛教流播遼境四方,成為凝聚不同民族、不同階層社會成員的核心思想,并對契丹人的衣著服飾、生活飲食乃至政治、國力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契丹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加上推行偃武修文的政策,文化教育有了很大的提升。國家提倡禮法治國,則對各級官員提高了要求,要求他們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這樣使得整個契丹民族興起讀書熱潮,許多文人雅士寫出與中原人士同樣好的文章,有些人還有文集傳世。契丹歷代統(tǒng)治者中,有許多具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比如圣宗、興宗、道宗。契丹能有這么高的讀書熱潮,與中原文獻源源不斷地輸入有很大關系。通過邊境榷場以及掠奪等其他途徑,中原的許多文獻都成了契丹人家中的珍寶。如宋州逸士魏野工詩,“契丹使者嘗言本國得其《草堂集》半部,愿求全部,詔與之”。[11]這反映了契丹人對學習漢文化的渴望。
  正是由于契丹民族文化素質的普遍提高,使得他們對天下的認識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們認為自己的民族也是文明之邦。契丹國力雄厚,加上在軍事上的節(jié)節(jié)勝利,周邊民族臣服,使得契丹民族充滿自信,認為自己才是中國的正統(tǒng),并不是中原王朝所說的蠻夷。所以契丹在各個方面和北宋展開爭奪,一直延續(xù)到契丹滅亡。
  二、如何看待契丹王朝和北宋的正統(tǒng)之爭
  到底何為正統(tǒng)?簡單地說,就是皇帝得來的皇位是不是名正言順,所建立的王朝是不是順天應人。古人用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說來解釋王朝的正統(tǒng)性,這固然帶有迷信色彩;然而,在古人心中遵守倫理道德是應當時時牢記的,沒有什么比正統(tǒng)更具有號召力了。一旦被認定是正統(tǒng),統(tǒng)治者就占領了道德的制高點,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百姓的擁護,皇位和所建立的王朝才能夠穩(wěn)固。
  提到正統(tǒng)問題,我們不能不提北宋歐陽修的《正統(tǒng)論》。在《正統(tǒng)論》中,他說:“臣愚因以謂正統(tǒng),王者所以一民而臨天下”,“《傳》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統(tǒng)。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統(tǒng)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12]從這里可以看到,歐陽修的正統(tǒng)論是從道德和功業(yè)兩個方面來說明一個王朝的歷史地位。在我看來,他的思想可以概括為三點:一、皇位來得光明正大且統(tǒng)一天下。二、來路正,但沒有統(tǒng)一天下。三、來路不正,但統(tǒng)一天下。由此,他認為歷史上的堯、舜、夏、商、周、秦、漢、唐屬于來路正且統(tǒng)一天下類。同時,歐陽修還提出“絕統(tǒng)論”。“絕統(tǒng)”就是這一時期沒有正統(tǒng)的王朝,而中國歷史上的王朝有正統(tǒng)也有絕統(tǒng)。在他看來,北魏和東晉對峙時期就沒有正統(tǒng)王朝。與歐陽修不同的是,司馬光在看待正統(tǒng)問題上認為:“正閏之論,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義,確然不可移奪者也”,“非大公之通論也”,[13]故而他提出自己之所以編撰《資治通鑒》,“止欲敘國家之興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觀者自擇其善惡得失,以為勸戒,非若《春秋》立褒貶之法,撥亂世反諸正也。正閏之際,非所敢知,但據(jù)其功業(yè)之實而言之”。[14]司馬光很看重國家的興衰和老百姓的生活,他以功業(yè)來評判王朝在歷史上的地位。這種觀點是根據(jù)歷史事實來的,是從歷史學家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與之相比,歐陽修除了認定功業(yè)之外,還把道德枷鎖安在這個問題上,很明顯地帶有主觀意識。
  
  歐陽修對契丹的正統(tǒng)地位向來是不屑一顧的。他作《新五代史》,將契丹的史事載錄于書后,為“四夷附錄”,這件事情使遼的統(tǒng)治者極為不滿。壽昌二年(1096年)劉輝上書認為,歐陽修既然作書對遼朝“妄加貶斥”,遼亦應“以趙氏初起事跡詳附國史”[15]。不用說歐陽修是在極力維護宋的正統(tǒng)地位。但依上面提到的歐陽修的觀點來看,北宋的正統(tǒng)地位卻大有問題。歐陽修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其一,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建立的北宋來路并不正。周世宗柴榮對他委以重任,信任有加,但他卻從柴榮留下的孤兒寡婦那里奪取了天下,實在是背主負恩。雖然說趙匡胤還有些軍功,但他的做法在古代就是奪國篡位。可以再看一下宋太宗趙光義的皇位,雖有太后撐腰幫他取得合法繼承人的位子,但他一直背負著“燭光斧影”嫌疑,有殺兄篡位之嫌。雖然這個千古之謎已經(jīng)無法解開,但這絕不是空穴來風。其二,趙宋從未統(tǒng)一天下。北宋的君主們不得不承認北方還有個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契丹皇帝,而且作為漢族傳統(tǒng)區(qū)域的燕云地區(qū)也一直處于遼的統(tǒng)治之下,周邊還有西夏和金。北宋在和他們的戰(zhàn)爭中總是負多勝少。所以翻開北宋的發(fā)展史,總感覺一股壓抑的氣息,給人一種積弱的感覺。正因為得國不正,北宋的君主們以及他們的南宋繼承人最希望自己的臣下生活奢侈,耽于享樂;最忌諱那些一身正氣,有理想的正人君子。岳飛之死的主要原因誠然是因為他違反了宋高宗求和的既定國策,但是也和他的正直清廉有很大關系。北宋在缺乏自信心的君主們的統(tǒng)治之下,整個社會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一方面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另一方面士大夫官僚大面積地制度性腐敗。而宋朝的命運也和晉朝出奇地相似,只能茍延殘喘,等待來自北方的民族來吞噬自己。這樣一個缺乏合法性的政權內心充滿了恐懼。它的“重內輕外”、“重文輕武”的政治格局與其說是吸取五代十國的經(jīng)驗教訓,倒不如說是潛意識中對自己政權來路不明的焦慮在政治決策上的反映;它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與其說是政治寬容的表現(xiàn),倒不如說是一種制度性的政治收買。它的“相互制衡”和“祖宗之法”使得國家機器在無休止的內耗中喪失活力,最終只能接受滅亡的命運。
  不過,契丹王朝自謂的正統(tǒng)地位也是不能成立的。契丹作為少數(shù)民族沒有像后世的蒙古和滿洲一樣入主中原、統(tǒng)一全國;而它在文化上與中原文明的差距乃是全方位的,不是幾十百把年的努力可以追趕上的。所以,不管是按照歐陽修的正統(tǒng)論還是先秦儒家的觀點,契丹王朝所謂的正統(tǒng)地位也是站不住腳的。其實,倘若按照歐陽修的說法,把遼宋對峙時期稱為“絕統(tǒng)”才更合適。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中國古代國與國之間斗爭的主體民族最后都融入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懷抱中,所謂正統(tǒng)之爭也就自然宣告結束。
  
  注釋:
  [1]轉見張希清、田浩:《澶淵之盟新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參見李錫厚:《遼金時期契丹及女真族社會性質的演變》,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4][5][6][7][8][9][15](元)脫脫等:《遼史》,中華書局1976年版。
  [10]參見陳述:《遼金史論集》,《遼代教育史論證》第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1]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七十五,大中祥符四年三月甲戌。
  [12][13][14]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商務印書館1922年版。
  作者:西南民族大學(成都)歷史文獻學碩士生
  

双牌县| 平谷区| 襄樊市| 望城县| 洪江市| 孝昌县| 平湖市| 三江| 博罗县| 凌源市| 昭通市| 乐陵市| 昆明市| 中方县| 加查县| 文水县| 富宁县| 和林格尔县| 边坝县| 临潭县| 定兴县| 突泉县| 娄烦县| 伊宁县| 奉贤区| 平泉县| 弥渡县| 来宾市| 休宁县| 平定县| 德昌县| 昆山市| 北京市| 鄢陵县| 富川| 和龙市| 图木舒克市| 神农架林区| 察哈| 扎赉特旗|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