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語
企業(yè)管理者需要看到一個人的整體,他不僅僅看到掙錢和生計,他還看到生命方式的選擇。這其中既透露著對生命的敬重,也顯示出了不一樣的管理模式。
那一年,我去TCL參觀模具車間。陪我參觀的是TCL的年輕管理者,1977年出生的,叫張榮生。他管轄著4000多名員工,工作現(xiàn)場管理得井井有條,跟我在豐田汽車見到的一樣。我不習(xí)慣一板一眼地聽他介紹情況,于是問了他兩個“散打”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這里有90后嗎?
他說,王老師,我們這兒有很多90后。
我就邊走便跟張榮生發(fā)了一句感嘆:“90后大都腦殘?。 蹦顷囎诱糜懈鞣N各樣的報道,90后被描繪成無所事事還惹是生非的一代。我這句話看上去是個判斷句,實際上是個疑問句,我在問他的觀點,有點陷阱的味道。他如果沒有強烈地意識到這個問題,或是沒有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可能會很容易附和我說點什么就過去了。
但張榮生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王老師,不是這樣的。60后、70后,甚至80后,早期都是在我國困難的條件下成長起來的一批人,這批人工作就是為了生計,為了賺錢養(yǎng)家,這是他工作的全部。但是90后是在我們國家比較富裕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一批人,他們選擇一項工作,不是簡單地為了維持生計,他們是選擇一種生命方式?!?br/> TCL的經(jīng)理,能說出這么有層次的話,不由得讓我刮目相看。當然,我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敷衍過去。接著我又問了第二個問題:
“你說得非常好,我非常認同。從加盟TCL后,給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或者一句話是什么?這個主題是你可以跟90后分享的,他們也能感興趣?!?br/> 張榮生說:“1998年,我加盟TCL上班的第一天,我們廠長跟我們說,他們創(chuàng)業(yè)那個時候真苦呀,連續(xù)幾天不睡覺。有一次凌晨3點多鐘,一個東西一下子給搞出來了,團隊那個興奮啊,都跳起來了,然后找到啤酒拿著瓶子一碰。那個歡喜,那個高興,簡直沒法形容。我們那些前輩,他們在那么艱苦的工作下,在追求一種歡喜。當我把這個歡喜的心情跟90后來分享,他們也都摩拳擦掌,也想享受享受那種創(chuàng)造的歡喜?!?
工作是選擇一種人生方式。張榮生抓住了80后、90后的命門:驚喜。驚喜,是在每一個當下,從內(nèi)在而非外在升起的。人在喜悅狀態(tài)下才能感受到這個世界充滿了閃亮的美麗和完美的創(chuàng)造。
由此出發(fā),工作安排、流程建設(shè)、企業(yè)場域建設(shè)等,便都有了依歸。你把員工看成是什么,不是嘴上說的,一定是體制安排出來的。當你在一系列的體制和文化安排中,把員工作為鮮活的生命,作為資源充足的、整體的、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他們就可能報以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造力。
礦難、黑磚窯、有毒食品、疲勞死……面對這些現(xiàn)象,現(xiàn)在是中國企業(yè)需要深入反思的時候了:公司存在的價值到底是什么?公司對員工的假設(shè)到底是什么?如果做企業(yè)歸根結(jié)底就是為了利潤,如果公司假設(shè)員工是愚蠢的,是按照操作手冊操作的生化工具,那么一樁樁的悲劇將不會停止。
反過來,如果看到90后、80后,他們有很大很大的潛能,有著豐富的資源,他們實際上是一個整體,把人作為整體人,公司管理就會全然不同。
TCL張榮生的意義就在這里。他看到了一個人的整體,他不僅僅看到了掙錢和生計,他還看到了生命方式的選擇。這其中既透露著對生命的敬重,也顯示出了不一樣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