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誰來幫忙解決棘手的問題?這是許多CEO頭疼的事情。公司里可能有很多MBA乃至經濟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的博士,然而他們所接受的教育,重在控制、預測、驗證和測試數(shù)據(jù),而在如何面對未知方面則少有訓練。有位知名CEO說:“我作為CEO使用的知識在兩周內就能掌握,學生最需要被教導的是:如何學習和分析事物,包括歷史和哲學?!?br/> 人文學科背景的員工,往往能在分析那些用傳統(tǒng)方法難以分析的困難問題時采用新思維方式,在以下幾方面幫助你:
復雜性和模糊性:太多人過于專注眼前的任務或多如牛毛的數(shù)據(jù),無法看到“警告牌”。如果人們能識別模糊的潛在威脅,BP石油的災難、強生公司的生產問題等等都是可以避免的。偉大的藝術作品(無論是文學、哲學、心理學或視覺的)都挑戰(zhàn)人的好奇心,問開放式的問題,從宏觀角度看整幅圖景——這種思維方式正是面對混沌的未來或處理棘手的早期問題所需要的。
創(chuàng)新:要產生天馬行空的思想,就要釋放人的內在創(chuàng)造力。文科生訓練有素、勇于創(chuàng)新,具有獨特的適應性去領導創(chuàng)意團隊。一個典型例子是史蒂夫-喬布斯公開承認,研究書法藝術幫助他設計出Mac機的界面。
溝通和表達:文科生在寫作和講演方面的優(yōu)勢使他們“天然”適合市場營銷、培訓和研究。擅長舞文弄墨的人能幫助我們寫出雄辯的文章;擁有表演背景的人往往具備高超的表達技巧;若想了解更廣泛的競爭領域和全球市場,對歷史的認識也必不可少。
客戶和員工的滿意度:除了調查得來的表面信息之外,能夠洞察客戶和員工的實際需要和真正關注的東西,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心理學知識,這是詩人和小說家的長項。
想想看,麥肯錫和貝恩那樣的咨詢公司可雇了不少文科生啊!
有學者專攻“協(xié)同記憶”,即人們如何以集體形式學習和記憶。人們普遍認為,合作有助于記憶,但始終如此嗎?深入研究的一些結果出乎意料。
一些研究比較了兩組人對一系列物品的記憶力,“協(xié)作組”的人共同進退,“對照組”的人則單獨工作。結果發(fā)現(xiàn),協(xié)作組總體上比任何一個獨立完成的個人都記得更多,但組內的個人卻比對照組的個人記得更少。
這種所謂的“協(xié)同抑制”會影響各種類型的記憶,從文字組合到情感體驗,也影響各種人。如何解釋?有種機能叫做“檢索中斷”(retrieval disruption),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記憶,但被動傾聽他人的時候就無法有效地記憶,這會抑制記憶,造成“后協(xié)作遺忘”(post collaborative forgetting)。接著還可能引發(fā)錯誤的“社會傳染”,即團隊成員把錯誤的記憶植入他人的腦海。
但另一方面,協(xié)同合作也有好處。因為每人都有不同的信息或事件記憶,然后把它們收集起來,與同伴相互交流,從而擴大本團隊的回憶,還可以糾正對方的錯誤回憶,這個過程被研究者稱作“修剪錯誤”。
研究者認為,這個結果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更大范圍的“發(fā)生社會記憶現(xiàn)象的網絡”——教室、機關、社區(qū)、亞文化群,甚至國家。“這或許是集體身份和歷史得以形成的—種模式。”研究者說。
慎招“沒有缺點”的應聘者
面試結束,空缺的職位亟待填補,作為招聘官,你首先排除了那些暴露自己所有缺點的應聘者——然而這很可能是錯的。一項研完成果顯示,更好的決策是排除那些看起來“沒有缺點”的候選人。
選擇那些在面試時更敢說真話的人,無論是對老板還是對雇員而言,結果往往都會更好。這些人相比那些沒有提及任何負面信息的應聘者會更快樂,在新崗位更成功;對新老板更忠誠;工作一年后從管理層得到的評價也會更高。
行為心理學中有一個名為“自我奮斗驗證”(selfverification striving)的領域。那些努力自我驗證的人更愿意向他人全面地展示自我,這也許可以描述為“毫無保留”,按照對自身的真實看法談論自己的能力和行動,而高度自我驗證的人工作表現(xiàn)更好。
對于高度自我驗證的人來說,應聘時過于坦率常常導致面試失敗。乍一看這似乎是件壞事,研究者卻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求職者從長遠來看,寧愿不要一份令自己不快或管理者覺得他們干不好的工作。
因而,面試官可以問應聘者喜歡使用什么技能以及最為認同的價值觀,也應該重新設計招聘過程,例如引入不那么正式的選拔,允許申請人跟著潛在的同事工作一天,使對方更舒適地透露自己的看法。營造氛圍讓應聘者暢所欲言,這樣更可能找到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的員工。
鎖定正面印象
回想一下,你對昨晚的餐廳或上周看的電視廣告的看法,會受當時心情的影響嗎?研究顯示,這取決于你是否在體驗之后立即與別人分享感受。比如,如果你心煩意亂之時坐下來觀看影片,井迫不及待地告訴朋友你有多么不爽,那么你的心煩將影響你對電影的看法,而這種心煩意亂會永久地影響你對電影的感受,也就是說,你對電影的感受被心煩的狀態(tài)“鎖定”了。
為了測試情緒會怎樣影響人們的看法,研究人員詢問了100多名觀看塞尚油畫的受試者。其中一半人事先受到“情緒操縱”,被要求閱讀和討論一篇糟糕的文章;另一半則沒有。這兩組人中,一些人當場給出評價(例如被詢問是否愿意在家里掛上一幅畫),其他人則在五天后才回答同樣的問題。
結果顯示,那些讀完爛文章后立即對油畫作出評價的人比中立組的人觀點要更為消極。不過,在負面情緒組的子分組里也有一些有趣的反應差異:當場評論油畫的人,要比五天后才點評的人更傾向于給出惡評。因此研究者的結論是:情緒會影響人們的觀念,但前提是在事件發(fā)生時通過經驗分享把情感鎖定,不論是通過閑聊還是填調查表。
這對廣告商頗有啟發(fā)。廣告商可以鼓勵消費者在觀看廣告后立即作出判斷,甚至讓他們在廣告中評價產品。這樣產品的正面印象將被鎖定,產生更持久的效果。研究者還建議,應該避免讓廣告喚醒消費者過去使用該產品的經驗,因為這很可能會減少廣告的影響力,因為客戶過去的使用體驗可能并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