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民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中南海
□蘇維民
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得到平反。1979年3月1日,我回到闊別14年的中南海,回到了中央辦公廳。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原中辦的陳麒章等幾位老同志就聯(lián)名給黨中央寫信,提出在“文化大革命”中,原中央辦公廳被誣陷是“彭羅陸楊反革命政變集團的黑窩子、爛攤子”,中辦的工作人員是“楊尚昆招降納叛來的死黨、爪牙”,現(xiàn)在復(fù)查工作仍然控制在過去整人的人手里,要求立即改組復(fù)查班子,為整個中辦和受迫害的同志徹底平反,恢復(fù)名譽。1979年2月2日,胡耀邦閱后立即批示“同意先調(diào)整復(fù)查班子,實事求是地抓緊落實黨的干部政策”??梢哉f,沒有胡耀邦“先調(diào)整復(fù)查班子”的果斷決策,中辦受迫害同志的平反不會順利進行?!拔幕蟾锩币源虻埂芭砹_陸楊”開始,楊尚昆首當其沖,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時,因當時中央主要領(lǐng)導(dǎo)人在1978年11月中央工作會議上仍然堅持楊尚昆“在私錄毛主席談話的問題上犯有錯誤”,需要復(fù)查,因此,為楊尚昆和中央辦公廳平反被迫拖了一段時間。
我回到中辦時,中南海內(nèi)正大搞土木工程,即所謂“五一九”工程。工程已接近尾聲但環(huán)境雜亂無章,道路泥濘難行,根本不像是機關(guān)的樣子。
當時,中央秘書長、副秘書長和中央辦公廳幾位領(lǐng)導(dǎo)同志就安排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汪東興辦公的丙樓辦公。丙樓是一座大約只有2000平方米的三層建筑。因為當時丙樓二、三兩層被中央專案組占用,專案組雖已停止工作,但是房間內(nèi)堆積著大量文件、材料。人去樓未空,能夠使用的只有一層。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秘書長兼中央宣傳部部長胡耀邦,中央副秘書長兼中央辦公廳主任姚依林,胡喬木和馮文彬以及鄧力群,都擠在一層南側(cè)的幾間房子里,兩人共用一個衛(wèi)生間,辦公條件非常簡陋。
那時我國財政經(jīng)濟十分困難。那一段時間,中央召開各種會議,只招待一杯白開水,如果你想喝茶要收茶葉錢2角,沒有帶錢就記賬以后補交。這個規(guī)矩直到1982年后才取消。中央召開小型會議,不安排住賓館或招待所,而是在中南海內(nèi)擠。勤政殿、丙樓、152樓、202樓和警衛(wèi)局大樓都住過各地來京開會的同志,楊尚昆從廣東來京參加會議也住過勤政殿。一幢房子既辦公又是招待所也是前所未聞。中央召開會議就餐收費也根據(jù)工資高低不同而有所不同,無論與會人員還是會議工作人員,月工資百元以下的每人每日收4角,百元以上者則一律每人每日收1元。
當時胡耀邦家住北長街會計司胡同,和中南海只一墻之隔,后來還打通了一個門,來往就更方便了。但是,他擔(dān)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后,就吃住在勤政殿,每天清晨,第一件事是在床上看當天的《人民日報》清樣,星期天也很少回家。作為總書記,日理萬機,每天要批閱大量文件,送給他的請示、報告大多是當天處理完畢,從無積壓。疲倦時就由警衛(wèi)秘書李漢平陪著去“?!边吷⑸⒉?,如果天氣不好或晚間就在勤政殿內(nèi)的過道里轉(zhuǎn)上幾圈。他身上帶有“計步器”,每天堅持走路,并力爭達到萬步的目標,既是休息,也鍛煉了身體。他倡議在勤政殿辦公的全體人員,要恢復(fù)過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參加一點體力勞動,每星期六下午2點,他準時帶頭走出辦公室,和大家一起把勤政殿院內(nèi)和周邊打掃得干干凈凈。
胡耀邦到勤政殿辦公不久,就想到“文化大革命”以后許多老同志被整或靠邊站,從那時起再也沒有來過中南海,他們可能有許多話要向書記處的同志傾訴,就決定每逢星期日勤政殿敞開大門,歡迎老同志們來做客、談心。一個月以后,為慶?!拔逡弧眲趧庸?jié),又正式以中央辦公廳名義發(fā)出請柬,邀請在京各部門主要負責(zé)同志參觀中南海毛澤東主席故居。以后逐步擴大范圍,決定中南海每逢節(jié)假日對外開放,一下子消除了中南海在人民群眾中的神秘感,拉近了黨中央和群眾的距離。
在1981年6月召開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胡耀邦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他講了一段很好的話,他說,兩個沒有變?!耙皇抢细锩业淖饔脹]有變,二是我的水平也沒有變”。他說:“我的水平并沒有變,那更是同志們看得很清楚的。因為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情況:一個人的職務(wù)突然上升了,他的本事也隨即膨脹起來。今天的胡耀邦,還是昨天那個胡耀邦?!?/p>
(摘自《百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