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010年中篇小說讀記

2011-11-19 22:48何向陽
小說評論 2011年2期
關鍵詞:小說

何向陽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010年中篇小說讀記

何向陽

2010年的中篇小說創(chuàng)作呈現著極為強健的風貌,與長篇小說相比,它更重視在一個濃縮的故事中藝術地表達對生活與人性本身的理解,與短篇小說相比,其內蘊的生活含量,以及為了表達這一豐厚含量所要尋找到的一種言說方式,成就了它明顯的優(yōu)長??傊?,處于21世紀第一個十年與第二個十年的接點上的2010年度的中篇小說,在延續(xù)以往的思想的深刻性與藝術的探索性基礎上,呈現出平穩(wěn)扎實的寫作風格。

歲月緬懷與理想前瞻

蔣韻《行走的年代》(《小說界》2010年第5期)從體例和結構上看,有長篇寫作的雄心,它引入了“章”結構全篇,從內容上讀,五個章節(jié)在總體上仍是一個首尾完整的故事。小說把時代背景放入上世紀80年代,那是一個思想剛剛解放、文學迎來春天的新時期,是人的思想開始解禁、時代文化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時代,是一個精神充盈、狂飆突進的時代,那個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詩歌的興盛與文學青年的熱情。小說開始于一個叫莽河的詩人的行走,他的行走不僅給一個小城帶去了詩篇,而且給一個女孩子陳香留下了孩子。而另一個時空中,詩人莽河行走在黃土高原腹地,路遇做研究生田野調查的葉柔,精神的共鳴使他們心有靈犀,莽河在葉柔不辭而別后,聽從心靈的指引跑到前路等她,而終在“殺虎口”這個地方迎到他心儀的女子葉柔時,他們彼此找到了同道,他們如詩人般受著大地的指引,從一個塬走向另一個塬,從一個村莊走進另一個村莊,然而葉柔卻因宮外孕大出血而死在路上。星轉斗移,上世紀九十年代,詩人莽河出國下海變作了房地產老總——趙善明,葉柔死了,莽河也“死”了,生活向前,詩所象征的事物被甩在了后面,一個物質衡量價值的時代開始了嗎?趙善明不知道,而他已是坐擁億萬的富人了。而在另一個故事中陳香先是失去了那個自稱為莽河的詩人,又失去了愛她的老周,接著更失去了“詩人”的孩子,一無所有的她來到一個山村小學做了校長。這一切都是我們在小說結尾處看到的,趙善明受著命運的指引來到這個學?!@是他這個房地產公司援建的希望小學,主客對話,傷感而惆悵,陳香愛過莽河的詩,她是因詩而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一個冒充了詩人的人,而真正的詩人出現在她面前時,已由一個詩人變成了商人,在黃土高坡上,學生們朗誦著他早年的詩,注定仍要離開的“詩人”乘車而去,“把他純真的青春時代留在了黃塵滾滾的身后,留給了陳香”。兩個平行故事的交接以及真?zhèn)卧娙说拿\寫得從容不迫,娓娓道來,但我更欣賞文字中的一股清冽,那是穿平魯、走右玉、出殺虎口在大地上創(chuàng)造詩意的激情,那是為尋找家園不惜流浪他鄉(xiāng),不怕倒在路上的朝圣的精神。

林白《長江為何如此遠》(《收獲》2010年第2期)更是將記憶鎖定在上世紀80年代,大學四年的生活在二十六年畢業(yè)后的聚會前后不斷閃回,作為敘事人的今紅,記憶中的女同學林南下、顧彬彬、勵憲,還有那湖邊的校園開不盡的櫻花,她們入學時都比今紅大了十歲,“這都是一些優(yōu)秀的人,是世界堅硬的骨頭,經得起風雨磨損的時間”,朝氣與勁頭十足的同學,在請她一起去黃岡赤壁的江上的三言兩語對話,就足以證明了那一代人的心勁——“江鷗為什么不停地飛?”——“嗯,它們大概,把飛翔當成了故鄉(xiāng)”。這種近詩歌的語言在那個時代的對話中絕非做作,而是真情的流露。正如那句穿透光陰的疑問,“長江為什么在那么遠?”它也許指地理,也許是記憶,也許還是一種心理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有第一條連衣裙的深情厚意,有星期天的電影,有甲板上拉小提琴的男子,有蘋果醬,有明信片,有大棉襖,有燈籠椒,有痛哭,有歌謠,有懵懂,有十九歲,有星空,有畫展,有層層花瓣的洶涌起伏,而這些都歸結于那個三十年后聚會的夜晚,逝者已逝,人,還有歲月,篝火燃盡,在火焰中,主人公重又看到了重重疊疊的櫻花,在《懷念戰(zhàn)友》的歌聲止處,她的淚水再次奪眶而出。較之林白的相對散文化的敘述,方方《刀鋒上的螞蟻》(《中國作家》2010年第5期)的故事情節(jié)與人物命運則更加曲折,德國老人費舍爾退休之后開始中國廬山之行,在他遇到魯昌南之前并不知道自己余下來的人生還有什么更重要的目的,但是看了魯昌南的畫,與他一起吃飯,聽到魯昌南淡淡地講文革時“我跟牛住在一起”,“心想牛能過,我當然也能過”的這個中國男人慶幸自己比牛過得好的人生史的話語使得費舍爾下定決心要改變魯昌南的命運,由此,魯昌南被資助到德國去,從慕尼黑到柏林,再從埃及到希臘、羅馬、法國,西方藝術之城一一漫游之后的魯昌南“像是一支吸飽了濃汁的毛筆”,創(chuàng)造占領了他整個身心,以致“他幾乎忘記了自己的過去”,當然,從賣出第一幅畫到從德國轉戰(zhàn)紐約,并在美國站穩(wěn)腳跟的這個過程是漫長的,身價不菲的魯昌南迅速適應了他的新角色,他換了老婆,與妹妹斷絕了來往,要出個人傳記,總之他獲得了世人所認為的巨大成功,有錢,有產,有名,有閑,有花園,卻獨獨沒有了過去,他的最初資助人費舍爾還是從某世界畫刊上看到了他的脫胎換骨,正當費舍爾滿足于曾幫助了一個受傷的小鳥打開飛翔的翅膀而自認為退休之后做了一件值得的事情時,他再次來到的廬山告知了魯昌南的另一個真相——魯昌南對待當初幫助他的親生妹妹已全無親情。那么,對于魯氏兄妹,到底是哪樣生存,他們彼此得到的更多呢?小說通過見證人費舍爾之口講出了“你不要以為你能改變別人的人生”。魯昌南的成功代價,在方方眼中比之他的成功本身更可深究,一個為了“名”而丟了“魂”的人,在魯昌南同時代成長的時代里,似乎不在少數。

這可能正是生活本身的得失構成。但是葉兆言《玫瑰的歲月》(《收獲》2010年第5期)不放過更進一步探討的可能。邵老先生寫字,已名氣在外,他的外孫女藏麗花一開始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而漸漸聲名鵲起,黃效愚因愛其字而愛其人,直到人字不分,非要娶大自己8歲的奇女子,其真實的原因也在于從那字中見出人的精神,但世事會變,藏麗花的書法如日中天,暴得大名,從國內到國際展出不斷,而從小寫字癡迷到誤了考大學的黃效愚的書法卻真的是知己了了,而真正識得字之精神的人卻認為黃的書法境界早已超出藏許多倍,不在別的,而在字中的骨氣,沒有俗媚,沒有奴性,只是樸素真實。但黃效愚并不將寫字看作是取得名利的途徑,他只是寫,喜歡寫,直到愛人生病住院,他仍沒有改變對于寫字的態(tài)度,他說,如果愛人沒有了,他要字干什么,而如果能夠換得愛人的健康,“他寧愿焚琴煮鶴”,把字燒掉,一輩子都不碰毛筆。當然這是一個有更大空間的寫作主題。我以為葉兆言想說的絕不只是書法一事,當寫字——無論大字小字,都只是寫字,只是抒發(fā),而不把字當作爭名奪利的工具或手段,對于幾千年綿延至今的字而言,是敬惜和虔誠的,我想,這種態(tài)度是我們寫字的人應有的也是惟一能有的態(tài)度。不為別的,只因為寫字來不得半點虛情假意。

事物真相與絕對信念

我們生活在一個各種語言構筑的世界,語言因各色人等的掌握而變得豐富復雜,大多時候,對于它的運用出自交往的真誠,但也有那樣的時刻,語言不可免地陷入到虛假和謊言里。文學,本是對于生活的一種形式的虛構,但虛構不是目的,它的更深目的在于運用虛構的形式去盡力地接近事物的真相,以在真相中找到某種對于世界對于人的信念——深藏于歷史與人心中的真理。魯敏的《惹塵?!罚ā度嗣裎膶W》2010年第7期)是一個關于愛與忠誠、謊言與欺騙的故事,肖黎的丈夫在一次與情人的約會途中因交通塌方事故而死,作為妻子的肖黎在此前竟一直不知另有一個女人與自己的丈夫有如此親密的來往,喪夫之痛與受蒙蔽之痛交相襲來,肖黎對于周遭的人際充滿了敵意與懷疑。小說的聰明之處,沒有去沿著家庭不忠的那條線索寫,比如按一般理解的,肖黎似乎應按照丈夫手機中的線索去查查那個與丈夫約會的女人,但是小說不,它似乎有更大的野心,它想看看肖黎作為一個生者對于她仍生存的環(huán)境還有無信心。果然,我們看到了她的憤世嫉俗,看到了徐醫(yī)生寧愿相信部分謊言而得到的溫情與關懷,看到“小騙子”韋榮推銷藥品卻取得的社區(qū)老人們的喜歡與信任,他們竟可以把存折給他讓他代領而不會損失一分錢,但要知道他推銷的藥品可是沒什么療效的呵。難道欺騙無所不在,那么無所不在的存在就是合理的嗎?難道愛與忠誠可以是一對悖論?我們的女主人公陷入了更深的懷疑。小說中韋榮提供給她的答案是,“世界就是世界……只管去適應就好!”徐醫(yī)生臨終給她的答案是用鉛筆寫下的《紅樓夢》中的一句,“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這真是讓肖黎糊涂了,倒是韋榮在照顧肖黎兒子小冬的病的過程中給了肖黎真實的答案,她看到了人在謊言下的另一面本質。小說對于謊言的探討是深入的,同時也是迷惑的,當然最終它給出了它的理解,“與他人友愛,與世界交好”可能是無力的,但也基于對于世界的深度理解,它講,謊言是“生命中永難拂去的塵埃,又或許,它竟不是塵埃,而是菌團活躍、養(yǎng)分充沛的大地,是萬物生長之必須”。這個理解通向的是對于人的最終的信念,是這種信念化解了肖黎的種種不適而重新開始面對新的生活。

須一瓜《義薄云天》(《人民文學》2010年第9期)寫管小健見義勇為,為一女士包被搶而與歹徒搏斗中受傷,但住院后因謙虛而引來一系列麻煩,一是醫(yī)療費無人管,二是被搶女士不出面,三是再如實說明情況時警察已不相信,如此,英雄要自己去找當時的證人證明他的英雄作為,媒體的介入使尷尬的英雄得到了應有的待遇,而那個叫蕭薔薇的被搶女士也站了出來,并最終與管小健結為夫妻,當然蕭女士的另一個婚姻目的是想讓她的兒子因有一個見義勇為的爸爸而在高考時加分。雖然這個動機讓管小健的妹妹心有不快,但不管怎么說,管小健還是得到了他的幸福。小說試圖探究英雄主義在當代現實中的存在意義,見義勇為人的熱血,與被救人的躲避和見證人的懦弱還是一個層面,關鍵是勇敢的動機與謙虛的美德也受到了質疑,當然最后還是給了英雄溫暖的結局,但是這溫暖里也包含著苦澀與無奈,小說家當然不可能是現實問題的破解者,小說家的言說是有限的,但是它在探究被救人的說真話和古代倫理的對于“義”的標準方面做出了它應有的努力。

王松《叛徒》(《當代》2010年第6期)以“我”對三十年前曾在西郊監(jiān)獄工作的民警李祥生的采訪開始,引入一個對于一起冤假錯案的平反故事。周云被關在001號監(jiān)室,是被定性的歷史叛徒,據說由于她的出賣,致使17名紅軍被害。但是周云從不認罪,從入獄那天起每天寫申訴材料,但材料交上去后便石沉大海。這時李祥生剛剛大學畢業(yè)分配到監(jiān)獄工作,好奇的他以個人的方式展開了一系列的調查核實工作,這種輾轉艱辛的外調使得埋在1935年春天的真相日益清晰并最終大白于天下。小說的成功之處在于敘事的推動力,從表面上看,這個推動力是為一個老人平反昭雪,如此有李祥生調查終始的三個被訪人的敘述——“賴春常(賴順昌)的陳述”、“韓福茂說”和“田軍長說”,這三個當年的當事人與見證者一一道來,有真有假,而需要李祥生這個辦案人去蕪取精,找出真相。找出真相才是這部小說的深層動力,是對一個人最終負責、“以人為本”的最終體現,周云(溫秀英)的清白最終還給了她,而讓人觸目驚心的是那個給她按了“叛徒”之名的人卻是逍遙法外的真正叛徒,這么多年來,這個真正的叛徒一直生活得很安逸,就連當年槍殺紅軍的國民黨田營長也因投誠而擔任我軍軍長要職,而周云這個烈士之妻、當年的紅軍游擊隊員卻不但承受著喪夫喪子之痛,還承受著名譽被毀的命運。幸而歷史的書寫有正義在,有如李祥生這樣的人在,當然,也有誤解之上的一個絕對的信念在,就是對于真相真理終有一天被人們獲得認識的決心在。王松小說的真正推動力也許正是這個,是這一點讓人讀之撫案感嘆,蕩氣回腸。

畀愚的《郵遞員》(《人民文學》2010年第8期)收入《人民文學》“走進紅色歲月”欄目,這部為迎接建黨90周年特選作品的主人公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靜安區(qū)的一名普通郵遞員。仲良是因地下黨也是郵遞員的父親遭日本人暗殺而走上革命道路的,在郵遞情報的過程中他相繼失去了他的同事——地下黨也是郵遞員的周三,失去了同情并幫助革命的布朗神父,失去了他的第一個妻子——革命者秀芬,并在文革中失去了他第二個妻子——當時埋伏于敵人身邊、為革命傳遞情報的蘇麗娜,小說有幾次對話相當難忘,一是仲良問秀芬,有一天你會不會朝我開槍,秀芬的毫不猶豫的回答,“會的。如果你出賣組織的話”。另一次是當另一神父議論布朗神父自殺對于天主教而言是罪孽時,仲良淡然一笑,說“他只是為了一個信仰,放棄了另一個信仰”。仲良就是在這個環(huán)境中將自己錘煉成一個徹底的革命者的,他不但完成了組織交付他的一切任務,而且在上海解放時當向導受了重傷,更為徹底的是,解放之后當組織上懷疑他和蘇麗娜的身份,而最終不了了之,只承認他是烈士的兒子而他本人并不是一個地下黨時,他也沒有背叛自己堅持了一生的信仰。小說的后記記述了蘇麗娜的文革之死,仲良在妻子自殺的河岸上想到的是所有與他一生相關的死去的人們,他們?yōu)榱艘粋€目的,而獻出了自己,他們在行動時已將信仰放在個人生命之上,想著他們,活著的仲良沒有過多的悲傷。他做了那個時代一個中國人應當做的。那怕歷史只承認他只是一個普通的郵遞員。那又有什么呢?一個有信仰的人,早已將個人的生命與榮辱交了出去,難道還要去糾纏什么個人的名分嗎?小說的這一筆如此有力,讓人動容。

生活艱辛與內心溫存

滕肖瀾《美麗的日子》(《人民文學》2010年第5期)寫了兩個女人之間的心理較量,上海婆婆與外省媳婦之間的斗智斗勇的生活場景,其間不無幽默、不無心機、不無算計,也不無溫情,作家游刃有余地展現了現代市井文化的豐富性。作為婆婆衛(wèi)老太與兒子衛(wèi)興國是上海人,兒子因腿疾而老大沒有娶妻,衛(wèi)老太恐衛(wèi)家絕后,便張羅著從外地能找一個能料理家而又深愛兒子的媳婦,衛(wèi)老太算計著,先以“保姆”身份考量其持家能力與脾氣性情。小老百姓有小老百姓過日子的算盤,這怨不得衛(wèi)老太的精細。作為準兒媳婦的姚虹哪里會不知自己的使命,這個來自于上饒鄉(xiāng)村的江西女子,人情世故還是練達的,很快她的靈巧讓衛(wèi)老太看了喜歡,她以一個女人的體貼、細心與溫存,打動著衛(wèi)家興,這種愛,有算計,也有真情,但是情節(jié)直轉,姚虹過日子的愿望著急了一點,想出了假懷孕一招,卻被衛(wèi)老太發(fā)現。這邊是兩個年輕男女已產生感情而無法分開,那邊是母親想著不能為兒子找一個說謊的妻子。一邊是情,一邊是理,以致情也是理,理也是情,兩者攪在了一起,分不清了。兩個女人展開了心理拉鋸戰(zhàn),而最終以衛(wèi)老太的心疼兒子落下幃幕,讓步的結果是,姚虹終懷上了衛(wèi)興國的孩子,兩個女人的戰(zhàn)爭也化干戈為玉帛,但在收束處,滕肖瀾又抖出一包袱,姚虹的女兒——上饒老家“滿月”。姚虹的秘密是將來把女兒接來??蓱z天下父母心!心同此理!姚虹是衛(wèi)老太的兒媳,是衛(wèi)興國的妻子,她還是滿月的母親,母親的算計與關切自然在兒女的身上,這也是無可厚非。日子的最深美麗不正在于此嗎?正是母性,讓衛(wèi)老太與姚虹找到了某種共通的東西,這可能也是生命世代相傳的秘密。阿袁《顧博士的婚姻經濟學》(《十月》2010年第4期)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場景與人物轉換到了大學與教授。小說筆法辛辣,風格頗有輕喜劇色彩,作品條分縷析地分析了顧言的兩次戀愛、一次婚姻以及一次不成功的婚外情,并引入經濟學原理介入對于其婚姻的解讀,深感于作者對人物性格與敘事節(jié)奏的熟練掌控能力,作為一位年輕女作家,其對男性文化的分析也入木三分。東紫的《白貓》(《人民文學》2010年第10期)寫一個五十歲的離異男人和兩只貓的故事。一次他與來看他的兒子一起散步,他們撿到了一只受傷的白貓,從那時起,一點一滴的生活化作了對于白貓記述的日記,猶如兒子小時候鄰居阿姨張玲記的日記,日記是愛的產物,也是傾訴的要求?!盀榱税棕埥o我的友誼,為我在五十歲時體會到的人和動物之間的情意”。作為男人五十歲生日的惟一一個拜訪者,白貓“‘喵’一聲,再把頭放到自己的前爪上,繼續(xù)歪頭看我。我突然覺得,它在告訴我——我是來看你的,不是來吃東西的”。如同一個了解并尊重人習性的朋友,如同一個貪玩而乖順的孩子。小說寫得最為動人的那一節(jié)是已四晝夜沒有進食的白貓趴在那里,一邊是“我”的無能為力,“白貓一動不動,我突然想起五年前母親臨終的時刻”,“我撫摸著白貓,生怕在抬手的剎那間丟失了它的呼吸”,這種親人病床前的疼惜感覺讓人讀之心慟。所以有黑貓的來訪,有失去白貓之后另一個至愛親朋的對于友情的延續(xù),小說的結尾如此燦爛,黑貓在白貓曾趴過的位置上趴下來,男人明白了“她”的到來,是為了代替“他”和“我”之間的情意!“它們竟然懂得把愛傳承下去”。這是黑貓給對愛情與親情都已失望了的男人的答案——要勇敢,要徹底,還要知道傳承與疼惜。

如果說動物與人之間的情意可能還帶有某種特例色彩的話,弋鏵的《葛仙米》(《清明》2010年第4期)則把我們帶到了一個艱難年代的親人與親人之間如何相處的世界里。“蒙蒙來我們家的時候,已經快滿五歲了”,只一句,便交待了養(yǎng)女與這個家庭所有成員間的關系。作為這個家庭的姐姐蘊蘊也就是敘事人“我”的成長過程,是與蒙蒙的成長過程構成對比和重疊的,時間上,兩個少女的成長錯落有致,但由于妹妹的到來,姐姐變作了“鋼”,總是或多或少地讓著“玻璃”般的蒙蒙,從性格到個性,由于蒙蒙的到來,蘊蘊則不自覺地發(fā)生著改變,她沉默、壓抑,一心投入學習,而原因在于家庭的重心由她轉入了蒙蒙,蒙蒙占據了姆媽(母親)的全部身心,為了蒙蒙,姆媽竟選擇了流產再不要孩子,為了蒙蒙接班,姆媽竟提前退休,而當蘊蘊外地大學畢業(yè)遠赴美國求學求職過程中,才得知了家庭的變故,一層事實是蒙蒙的親生母親接走了蒙蒙,但這個事實很快被另一個事實推翻,是蒙蒙自己導演了這場領親,那個所謂的親娘是本市另一個毫不相關的人。那么,更深的謎底被揭開了——在蒙蒙小時候的課桌下面,寫著“離開”、“走”,那是一個無法承受家庭全部溫情并外人時時提醒她報答的女孩子的心跡。因不是親生,養(yǎng)育之恩的提示,使她背負了太重的壓力,當她無力償還這沉重的負重時,她寧愿背負更為沉重的罵名而逃離此地。小說最后,在姆媽臨終床邊,蒙蒙趕到,而她的一聲“娘”,卻使得姆媽的眼睛一亮,像小蒙蒙五歲那年領回家時的第一聲叫,姆媽的眼里“充滿了那樣動人而美麗的光芒”。小說的動人在于寫情之時還力圖表達一個道理,身體的幫助與心靈的救贖對于雙方而言是平等的,施者的給予與共度此生的溝通有著微妙的不同,正如弋鏵在創(chuàng)作談中言:“我想表述的,不是一種委屈,而是一種人與人能在相互理解之下的感恩之情,能從本性的‘自私’中慢慢認知的一種無私,超越了血緣和親情的真正能相濡以沫的感情”。我想,這也是文學介入生活的目的之一。

桃源夢想與文明理念

中國文學有關注農村生活的傳統,當代鄉(xiāng)村也一直沒有離開作家的視線。魏微《沿河村紀事》(《收獲》2010年第4期)致力于對于古老山區(qū)的鄉(xiāng)土倫理與現代文明之間的抵牾、沖突與磨合的研究,其對于鄉(xiāng)村現代化進程中的諸多深層矛盾與解決矛盾的方法的探討,令人耳目一新。作者開篇寫三位研究生秉承師命去導師曾去過的邊遠山村搞調研,那個曾讓導師寫出“沿河村調查”的可以作為中國基層社會學讀本的村莊,其發(fā)展的迅速和文化的豐富性使三位研究生對于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結構的理解與見識遠遠地超出了書本,并成為他們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現實功課。這是一部可以從哲學、社會學、文化學層面閱讀的小說,這部小說之于年輕作家魏微的意義,猶如三十年前的《小鮑莊》之于王安憶的意義。這部小說,可以看作是70后作家進入創(chuàng)作成熟期的一個標志,經由這部小說,魏微完成了由一個關注自我精神的作家向一個關心國民精神的作家的演進。這是與其《一個人的微山湖》、《化妝》、《大老鄭的女人》絕不相同的作品,前者的童年的懵憧、少女的憂傷以及青年時期對于“他者”的體諒,在這部作品中都讓位給了某種大于年齡的理性,這種研究者的氣質的寫作,使小說贏得了某種與歲月拼久長的氣質,這種氣質,一如魏微前作的淡定、沉穩(wěn)、平和,但還有一種溫潤與犀利相交錯的東西,糾結在一起,當然還有在閱讀鄉(xiāng)土時,把自己也燒進去時的那一份理想主義的瘋狂,比如小說中“我”對于道廣的愛,對于村寨建設的激情,對于受到的來自內心的相信與懷疑并在的身心分裂的折磨,比如清醒、無用,還有于事無補、無所依傍,但是在對于鄉(xiāng)土未來想象中的真誠和要把愛情轉化成對于土地的濃情蜜意的初衷是真實的,對于公平、富裕的追求的動因是正直的,這個魏微的底色,在對于羅莎。盧森堡的形象自認中暴露無遺,“這是我理想中的自己,一個女神的形象……她天生負有使命,追求進步、光明,愿為理想而獻身。她看到世間有太多的不公正,因此越發(fā)相信真理、公義、進化論、理想國!她一點都不懷疑!”這樣的議論一般而言也許是小說的大忌,但這部小說中不一樣,這是一個深入鄉(xiāng)村的女知識分子對于文明鄉(xiāng)村的桃源夢想的理念支撐。《沿河村紀事》所提供的信息量之大,和主人公經歷的傳奇性,以及作家對于上世紀九十年代鄉(xiāng)村致富路的追憶與還原,都使得對于這部小說的梳理與總結可能還要有一個更長的沉淀過程。

但是有關鄉(xiāng)村的桃源夢是中國文學一直做著的。郭文斌的《上九》(《芒種》2010年第8期)與張惠雯的《古柳官河》(《莽原》2010年第2期)正是這場夢的延續(xù)?!渡暇拧穼懥苏律缁鸬娜^程,在儀程官對詩一項上即可看出作者的民間文化功底?!吧暇拧边@個詞在當代社會已相對陌生了,它是正月初九的代稱,也不要小看了社火,不要把社火只看作是老百姓娛樂休息或者祈福的儀式,這儀式和唱文中的大義存焉,它的說本與唱詞,細細記下來,是成人倫理教育的一個重要形式,朝代更疊而能夠倫理延承,秘密也許都藏在這鄉(xiāng)風民俗的潛移默化中,鄉(xiāng)村文化所完成的傳統核心價值觀的發(fā)掘與教育,是在人們最放松的節(jié)慶場景與歡快心境中完成的。所以當兒子六月問爹爹,“唱戲也是舍?。俊钡玫降幕卮鹗?,先人寫下劇本,是大舍,我們唱,是小舍。所以要寫那些勸人為善的劇本,把人帶向光明的劇本。他們的談話竟將全家人都吸引了過來,爹爹說,教人學壞是殺了他的靈魂,它們會流傳,會世世代代去造殺業(yè),娘說,“教人學壞就是把雜草種子撒在田里,要除盡就很難了?”爹說,“人的心就像是一塊田,要四季守護,精心守護”。這些對話我以為道出了作家對于包括寫作者本人的提醒。人,總要恪守一些最基本的法則,比如祖輩傳下來的不浪費、施舍、隨緣等等,而人,也總要有所敬畏,比如腳踩大地的時候,總想著它的寬厚,想著“我們生活的背后確實有一個大造化在的,她給我們土地,讓我們播種、居住;她給我們水,讓我們飲用、除垢;她給我們火,讓我們取暖、熟食;她給我們風,讓我們納涼、生火;她還給我們文字,讓我們交流、贊美,去除孤獨和寂寞。要說這才是真正的“供獻”,但對此功勛大德,造化卻默默無言”,也許這是我們今天應從大自然中學到的精神,沉默、務實而又無私的品格。張惠雯的《古柳官河》是一川流水連綴起的三個故事,它們各自成篇,又上下關聯。三個故事的小標題各是“河水”、“風雨”、“月出”,分別寫了三對人的愛情故事,“河水”寫秀兒和慶生的愛情,“風雨”寫水杏和豐兒的愛情,“月出”寫如英和小周老師的愛情,三個愛情與其標題對仗工整,河水是逝去而不能得的愛情,風雨是波折之后見到彩虹的愛情,月出則是經過了暗夜但最終還是亮光照耀的愛情,從小說中我們不難品味出作者的古典情愫,作者1978年出生,近年新作不斷,風格清麗,這部小說仍寫故鄉(xiāng),但在青澀之上,也心靜如水、游刃有余,大沙河上有一些歲月逝去的緬懷,但那憂傷是淺淡的,有著外表平靜與內心洶涌的微妙平衡,溫潤的詩意絲絲縷縷,浸透紙面。比如,“來到舒展的河灘上,天地間全靜了,青青的一片。河流和樹林都蒙在一團濕氣里。河水漫溢,河道開闊,宛如三年前的那個春天”。這是女主人公對著河水的流淚的心事,那個她心里的他,在無可把握的時間里,被他們彼此丟失了。小說語言優(yōu)美,令人不禁想到《邊城》時代的沈從文。作者現在新加坡定居,但已足見故鄉(xiāng)在其心底不可替代的位置。

這個年度我還注意到胡學文,這個擅寫鄉(xiāng)村的作家,其另一部寫城市的作品讓人感念。胡學文《牙齒》(《長城》2010年第3期)對愛情、親情、家庭、責任的探討可謂深入,周楓因懷了杜剛的孩子而杜剛因有病妻無法離婚與之結婚,便在相對象時找了一個老實人羅小社草草成婚,羅小社從不知情到知情之后仍一如既往地愛她、真誠待她,并把她的孩子視為己出,面對周楓對另一個男人的不能自拔的愛情,羅小社對周楓的愛情同樣不能自拔,面對周楓因婚外戀的欺瞞、搪塞、躲閃、利用、背叛以及離婚,羅小社是不打、不罵、不跟蹤、不抱怨、不委屈她,以致離了婚,寧愿搬出自家祖屋,讓給周楓母子住,并一如既往地照顧她們母子,當周楓因與杜剛生氣而跳河被救后,羅小社憤懣疼惜之下,為了周楓的幸福竟去找杜剛要求杜剛娶了這個等了他二十年并為愛情受盡苦痛的女人,羅小社的從不放棄不是出于要占有什么,或者索取什么,而是出自本性,一派天然,他惟一想的就是不愿他愛的女人受到痛苦。小說結局是杜剛妻子病逝,周楓終于等到了她與杜剛的婚禮時,卻在婚禮上突然奪路而逃,她無法說出“我愿意”,這時她心中的堅冰已經被歲月中的羅小社一點點地融化,她已經找不到一個能夠在心中代替羅小社的愛人了,她除了羅小社的家已經無法再建立一個更加溫暖的新家。這是一個婚外戀轉化為婚內戀的故事,這個故事的講述人是那個叫小剛的兒子,他作為周楓與杜剛的身體之愛的結晶,并同時作為羅小社與周楓的靈魂之愛的見證,他最終也見證了周楓與羅小社——他的生母與養(yǎng)父之間的相濡以沫的愛情。他認同于這樣的愛情,猶如他認同于他的牙醫(yī)職業(yè)對牙齒生長的認識一樣,有些東西是千真萬確的,盡管在開始的時候,它還只是一個關于桃源的夢。

扎實、穩(wěn)定、平實構成了2010年度中篇創(chuàng)作的特色,這一年的中篇寫作對于過往歲月的精神回望與現實生活的理性關切同時并行,而在這兩者之上,對于真理與文明的探索與對于藝術與方法的開拓的用功上也并行不悖,比如,不少作品我們可以看出它的長篇敘述的野心,而在另一些作品中,我們又看出了短篇的機巧與靈活,前者如蔣韻、葉兆言的作品,后者如張惠雯的近作;在對生活的挖掘與對人性的關懷中,我們還讀到楊少衡的《無所畏懼》、阿成《激情犯罪》、范小青《嫁入豪門》、白樺《藍鈴姑娘》、郭雪波《金羊車》、遲子建《泥霞池》、陳世旭《姑塘紀事》、劉醒龍《音樂小屋》、陳應松《夜深沉》、計文君《此岸蘆葦》、葉廣芩《拾玉鐲》、吳克敬《珍藏父親》、葉舟《姓黃的河流》、趙玫《子規(guī)》、林那北《龍舟》、張翎《阿喜上學》、李鐵《中年秀》、孫春平《二舅二舅你是誰》、楊曉升《紅包》、李亞《全家?!贰⑿团d《烏夜啼》、梁曉聲《回家》、夏天敏《村歌》、邱華棟《時間飛鳥》、余一鳴《不二》、曹多勇《家賦》、徐則臣《小城市》等作品,他們都為豐富多彩的生活現實的深入讀解做出了不凡的努力,而在殘雪、薛舒、陳河、田耳、季棟梁、李治邦、野莽、杜光輝、凌可新、陳昌平、羅偉章、東君、川妮、陳家橋、張學東、楊怡芬、冉正萬、傅愛毛、嚴英秀、徯晗、陳蔚文、夜子、映川、甫躍輝、李云雷、南飛雁、肖勤、王棵、趙大河、肖江虹、王秀梅、葉子等人的中篇小說中,有現代與傳統交織的困惑,也有情感與理智碰撞的沖突,他們的思想性與藝術性所達到的高度不盡相同,但這份對于當代生活的思索彌足珍貴,它們是獨屬于這個時代的文化表述與精神結晶。

何向陽 中國作家協會

猜你喜歡
小說
小說課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傾斜(小說)
文學小說
明代圍棋與小說
閃小說二則
我是怎樣開始寫小說的
海林市| 友谊县| 夏邑县| 安化县| 林口县| 苗栗市| 安仁县| 永宁县| 建平县| 格尔木市| 开封市| 平南县| 浑源县| 尚志市| 烟台市| 疏附县| 苏尼特左旗| 四川省| 凤冈县| 鹤庆县| 马山县| 孝感市| 赣州市| 金湖县| 河津市| 文山县| 莱西市| 稷山县| 沙坪坝区| 休宁县| 双柏县| 定远县| 平凉市| 富锦市| 宁阳县| 丹棱县| 瓦房店市| 福建省| 静安区| 集贤县| 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