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網絡電影,目前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概念,也沒有一個較為準確的定義,眾說紛紜,各有千秋。
2000年時,有人提出,“網絡電影,不是以網絡故事為題材拍攝的影片,而是特意為在網上播放而制作的電影短片,一般長度為五分鐘,最長也不過十幾分鐘”。[1] 2003年,陳思之提出,“所謂網絡電影,是指專為在網上播放而制作的電影短片,一般播放時間為五分鐘,最長不過三十分鐘”。[2]很顯然,這兩者都是從播放渠道和放映時間來進行界定的。吉首大學張熙娟提出,“一般意義上而言,網絡電影是指專為在網上播放而制作的電影短片,它寄生于網絡,與一般的電影院電影不同。同時,如果超越了這種一般意義上的定義,網絡電影特指那些在網上發(fā)行的,超越了簡單的觀賞性,而增加了更多的參與性與互動性的小影片,這是網絡電影的發(fā)展方向?!盵3]這是從傳播渠道和特性上進行界定的。上海交通大學李亦中教授認為,“網絡電影的概念有兩種理解:其一是指電影以網絡作為傳播渠道;其二是指專為網絡度身定制的電影。前者是電影傳播史上的重大變革,后者是一種‘即時的、互動的、原創(chuàng)的’電影呈現方式,在播放方式上,網友可依照劇情順序正著看、倒著看、跳著看,任何時間只要上網就能夠收看電影。”[4]這是從特點和傳播方式上進行界定的。
2009年,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王仕勇撰寫《網絡電影概念與特征探析》一文,在羅列分析了幾種當代對網絡電影的看法后,他提出,“網絡電影肯定應該以網絡為主要傳播渠道,但絕不是唯一渠道。同時,把網絡電影界定為電影短片或網絡短片也有些不妥,從放映時間上界定更為不確切,原因有二:第一,嚴格意義上講,網絡電影不論在制作隊伍和作品本身的影響力上都遠沒有進入成熟時期,目前仍處于探索和起步階段。第二,目前的網絡電影盡管是一些短片,主要是因為受到當前網絡環(huán)境數據流的限制,隨著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尤其是3G技術的發(fā)展,網絡電影超越當前的短片是完全可能的。參與性、即時性、互動性、原創(chuàng)性是網絡電影的特性,這些特性是與網絡傳播的特性緊密相關的?!盵5]
筆者比較贊同王仕勇教授的說法,網絡電影不應該嚴格限制時間的長短,制作精良、內容精彩的話,完全可以做成一般影片的長度,而且筆者以下談及的網絡電影,指專為在網絡上播放而拍攝制作的電影。對于網絡電影,雖然沒有完整的統(tǒng)一的定義,但網絡電影的參與性、即時性、互動性、原創(chuàng)性的特點就已經決定了它的發(fā)展與使命,以及人們對它的理解。
網絡電影的出現,是電影的又一次革命。在網上觀賞網絡電影,網民既是觀眾,又是放映者,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影片。網絡電影的出現,和技術的發(fā)展一樣,都是出于一種偶然。起初,是由一些美國的電影發(fā)燒友,同時也是網絡愛好者,他們自己拍攝的小電影,放到網上播放,這樣就為網絡電影的發(fā)展開辟了道路。
2000年8月,第一部網絡電影在我國臺灣誕生,它是由臺灣宏網集團與春水堂科技娛樂公司共同投資拍攝的《175度色盲》。這是一部兼具多重實驗性的作品,在播放方式上,為增加觀賞者自主,并配合網絡的互動性,網友可以依著順序正著看、倒著看、跳著看,任何時間只要可以連上網的地方,就可以看電影,播放時由于劇情在發(fā)展,網友的回應也可以主宰男女主角未來的命運。2000年9月,內地第一部網絡電影《天使的翅膀》,該片是中國娛樂網策劃、創(chuàng)意,惠普公司提供平臺和解決方案,每個網友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對《天使的翅膀》的故事、人物及對話和細節(jié)提出自己的獨特想法,充分享受網絡時代提供的最獨特的創(chuàng)新手段,創(chuàng)作人員和網民實現全方位實時的互動,邊拍攝邊播出的方式,以吸引有志于從事影視創(chuàng)作的網民。
2005年年末,自由職業(yè)者胡戈根據陳凱歌電影《無極》重新剪輯重新配音完成的20分鐘長的短片《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無厘頭的對白,滑稽的視頻片段分接,搞笑另類的穿插廣告,在網上引發(fā)了一種觀賞狂潮。還有之后的《鳥籠山剿匪記》、《春運帝國》、《小強歷險記》等網絡短片,均是以娛樂為特色,制作理念與形式也逐漸形成了統(tǒng)一的娛樂風格。這些短片純粹是網友的興趣所致,沒有多大的商業(yè)訴求在里面。
從2000年的《175度色盲》、《天使的翅膀》等專業(yè)化制作的網絡電影到《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春運帝國》等個人制作的短片,似乎看出網絡電影走的是一個下坡路,其實這也顯示出了網絡發(fā)展的趨勢,越來越平民化、個性化,之前的網絡電影之所以沒有引起大的反響,主要還是網民的數量小,參與性低,網絡技術的欠發(fā)達以及沒有轟動性的作品,所以從專業(yè)化制作淪為了網民自發(fā)性的行為。隨著電腦的普及、寬帶的加速,網民自發(fā)行為的空前高漲,一些專業(yè)化的公司與專業(yè)化的人士重新開始介入,網絡電影的制作水平明顯提升,網絡電影從純娛樂開始發(fā)展到商業(yè)化的運營。
2006年,號稱國內首部收費網絡電影《故事無雙》拍攝完成,包括兩部分別由崔健和高曉松執(zhí)導的《修復處女膜年代》和《斷指之聲》,長度平均約為八分鐘,在網上放映一個多月后,收回了成本。
真正使網絡電影引發(fā)持續(xù)關注,還是2010年。
由中國電影集團聯(lián)手優(yōu)酷網共同出品,科魯茲全程支持,匯聚最鮮活的奮斗力量,打造的十一度青春系列電影,由11位當下青年導演中的翹楚執(zhí)導系列電影短片。這部《十一度青春》是中國互聯(lián)網歷史上第一部頂級專業(yè)制作的同主題系列短片電影,加盟的11位新銳導演將圍繞“80后的青春”這一統(tǒng)一主題,各自創(chuàng)作一部短片。在系列短片之后,還會有同主題長篇電影登陸院線。網絡短片加電影的創(chuàng)意、制作、發(fā)行模式,在我國制片史上尚屬首次?!?1度青春》貼合當下年輕人的生活現狀,關注年輕一代在奮斗中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展示了“我奮斗我表現”的訴求。從2010年6月啟動到2010年8月第一部片子公開播放,再到10月底,10部網絡短片均已上映,反響熱烈,攪動了網絡和電影市場的神經,吸引了無數眼球,直面業(yè)已三十而立的80后,以及90后的當代青年,正視他們的所思所行所言,特別是《老男孩》,更是引起了網友的交口稱贊,風靡一時。截止到2010年12月一日,“11度青春”的總播放量已經超過了6200萬次。
香港導演彭浩翔進軍內地的“4+1電影計劃”,“4”代表四部在網絡上播出、命名為“4夜奇譚”的網絡短片,四部短片以懸疑、夢幻、科幻和瘋狂的風格,講述發(fā)生在都市里的愛情傳奇,“1”代表一部登陸院線的大電影。自2010年10月15日第一部分上線以來,至12月9日,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4+1”計劃四部短片點擊量高達2.1億次,創(chuàng)造了一個驚人的紀錄。
正因為有如此的盛況,2010年才被尹鴻稱為“網絡電影元年”。
電影產業(yè),是指以電影制作為核心通過電影的生產、發(fā)行和放映以及電影音像產品,電影衍生品,電影院和電影放映場所的建設等相關產業(yè)經濟形態(tài)的統(tǒng)稱。真正把電影當做產業(yè),把電影當成一種制造業(yè),把電影當做是商品,電影的本來價值就會體現出來。走完一個“投入——銷售——盈利——再生產”的過程,各方的目的才能達到。[6]1993年,是中國電影市場化意識萌生之年,盡管當時并沒有形成完整的市場化概念,甚至沒有提出過電影的產業(yè)化,但是當時提出的改革思路,已經孕育了中國電影的產業(yè)化之路。自2002年始,電影業(yè)進入新一輪的改革,試圖降低電影制片、發(fā)行、放映領域資格準入門檻,吸納一切有實力的社會力量參與電影產業(yè);搞活電影流通領域,促進國產影片發(fā)行放映,減少政府審批程序,促進產業(yè)快速發(fā)展,鼓勵電影產品創(chuàng)新,讓電影產品更好地面向群眾、面向市場。如今,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已過,雖然中國電影發(fā)展迅速,但產業(yè)化之路依然還在一個相對初級的路上。
有市場才能保證網絡電影的后續(xù)發(fā)展,網絡電影從純娛樂走向商業(yè)化的運營,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一條商業(yè)鏈條,即產業(yè)化的趨勢,但它的發(fā)展更是在一個萌芽起步階段。目前的網絡電影,分兩種,一種是付費觀看,如2006年的《故事無雙》,下載一次兩元,憑借著數量龐大的網民,差不多一個月就收回了成本,這種付費觀看的網絡電影是少數,甚至不到5%。另一種網絡電影就是免費觀看,目前絕大多數是免費觀看的,2010年的《11度青春》系列和《4夜奇譚》均是免費的。其實以上這兩種均是大型的影視公司投資拍攝,影像精致,以提高網站的點擊率為主要任務,以收入廣告費為主要目的。網絡電影還有另一種發(fā)展方向,那就是網友的自娛自樂,以娛樂為主。對于大型影視公司時常必須有適合當今網絡觀眾的精彩的網絡電影,同時還必須有優(yōu)秀的網絡站點,以保證有一定數量的網上觀眾,以便吸引廣告商,至于后續(xù)產品的開發(fā),就和一般的院線電影的后續(xù)開發(fā)一樣,這對我們中國電影來說,還是一個弱項。網絡電影的盈利模式,應該和電視劇有相似性,主要靠廣告費的收入,這應該就是一般網絡電影的盈利模式。
“4+1”計劃和“11度青春”系列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商業(yè)模式。彭浩翔的 “4+1”計劃模式可以簡單的形容為:三星出資,整合行銷與網絡發(fā)行資源。三星巨資邀請豪華的電影臺前幕后班底,新浪方面整合娛樂資源,提供媒體支持和播放平臺。而“11度青春”系列,也是由科魯茲全程支持出資,中影集團整合資源,優(yōu)酷網提供媒體支持和播放平臺。他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4夜奇譚》甚至取得了一個億的廣告費用。尹鴻說,“《4夜奇譚》從商業(yè)試水轉為了成熟的商業(yè)模式,有了自上而下的商業(yè)、媒體和制作者的前端整合,植入廣告并不令人反感,這是一個化學性整合,雙方沒有強迫,共同為最好的效果努力”。
此種網絡電影的制作和營銷模式受到業(yè)界的關注和肯定,這勢必也是今后網絡電影發(fā)展的一條新的產業(yè)模式。
網絡電影在2010年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所以尹鴻才稱“2010年為網絡電影元年”,它的飛速發(fā)展已是勢在必行的事。
它的前景被所有人看好,也是由于它自身的特點所致。傳統(tǒng)電影的放映空間越來越擁堵,1年生產500多部電影,很多難以上映,而網絡也是一種新的傳播渠道,減少一部分針對大銀幕的作品,轉而將它的傳播放映渠道定位為網絡,這樣肯定會平衡中國電影票房,保證中國電影平穩(wěn)健康有序的發(fā)展。
中國電影現在缺乏新人,依然是第五代導演在苦苦支撐,沒有能夠在票房上一呼百應的新面孔,中國電影每年的觀影人次大概為3億人,而“4+1”的點擊量就超越了2億,可見受眾的廣泛,這樣就能夠增加網絡電影創(chuàng)作人員的社會影響力,為中國電影培養(yǎng)新人,增加中國電影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另外,網絡電影和廣告植入相結合,可以從創(chuàng)作之初便結合廣告元素進行創(chuàng)作,改變了以往影視作品創(chuàng)作后期廣告硬性植入從而導致的觀眾抵觸情緒,而播出平臺也能收獲巨大的點擊量以及廣告收益,讓網絡電影參與的各方得利。
電影發(fā)展了100多年,如今網絡與電影的結合使電影找到了又一個生存載體,雖然它還在一個初級的摸索的階段,但網絡電影將會煥發(fā)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1]阿祥:《網絡電影 — 電影史上的一場革命》,《計算機與網絡》2000年第17期。
[2]陳思之:《何為網絡電影》,《家庭電子》2003年第7期。
[3]張熙娟:《網絡電影流行的傳播學分析》,《新西部》2007年第16期。
[4]朱倩、李亦中《希望之春:當電影遭遇互聯(lián)網》,《現代傳播》2006年第4期。
[5]王仕勇《網絡電影概念與特征探析》,《當代傳播》2009年第4期。
[6]百度百科:《電影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