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嬌 ,張 力
(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24)
學習理論研究進展與不同性質(zhì)運動技能的學習原理探析
柴 嬌 ,張 力
(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24)
新課程改革以來,全新的教學理念對傳統(tǒng)的教學帶來了較大的沖擊,體現(xiàn)在教學實踐層面的矛盾愈發(fā)突出。本研究通過對運動技術、技能性質(zhì)的分析,建立起閉鎖式運動技能與開放式運動技能兩種學習原理與過程模式,并從學習理論中尋求理論依據(jù),對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三種學習理論的內(nèi)涵及其與運動技能學習的關系進行了剖析,為體育教學理念與實踐操作方法的銜接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學習理論;運動技術;運動技能;情境
新世紀初,我國自課程與教學改革以來,關于體育學習方式及理論基礎的研究逐漸升溫,圍繞幾大學習心理學流派的爭論日趨激烈。體育運動技能學習究竟以哪種學習理論為基礎?直接關系到當前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各個層面,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方式都將受此制約。在各方如火如荼爭論不休之時,有必要換一個角度,以運動技能性質(zhì)為切入點,研究其學習理論基礎,冷靜思考在體育教學中的對策。
學習心理學是研究學生學習機制的一門科學,解釋學習是如何發(fā)生的,有哪些條件和規(guī)律等。經(jīng)過100多年的發(fā)展,學習理論主要經(jīng)歷了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等幾大流派,每一流派的出現(xiàn)對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的教學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最早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產(chǎn)生于動物實驗,把學習過程理解為學習者對外界環(huán)境的反應和行為變化過程。就是說學習者在一定的環(huán)境刺激下,必然要產(chǎn)生一定的行為反應,而外顯的行為特征又會反過來修正行為??梢钥闯?行為主義比較重視通過不斷修正加以規(guī)范行為的作用。因此,行為主義者非常重視來自外部的條件刺激,主張用外部的獎勵與懲罰來控制學習過程,通過反復練習完善行為。按照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主張,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布置好教學環(huán)境,以便學生能夠?qū)Νh(huán)境刺激產(chǎn)生良好的行為反應,強化學習行為。
行為主義盛行時間并不長,就遭到各方非議,人們對行為主義最大的質(zhì)疑是其忽略了人是復雜的思維動物,建立在動物實驗基礎上的理論不能完全等同于人類學習。至此,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誕生。認知主義從人的復雜思維角度出發(fā),認為學習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加工過程,是學習者認知結構改變的過程,學習的實質(zhì)不是簡單的知識堆積,而是建立和發(fā)展內(nèi)在的認知結構,學習者外部行為的變化是源于學習者內(nèi)部發(fā)生的認知結構的變化。因此,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強調(diào)事物的聯(lián)系,重視學習者獨立思考能力,十分強調(diào)學習態(tài)度、動機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強調(diào)教育者為學生提供便于獨立思考的環(huán)境,評價的重點是學生對知識的結構、意義的認知[1]。
因此,一般認為,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因其對學習原理解釋的簡單性,比較適合解釋一些簡單的學習,而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考慮了人與動物的思維差異,更適于解釋較為復雜的學習。兩派學習理論都有其合理之處。單純用任何一個流派的觀點來解釋全部學習,都會有些偏頗。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心理學和其他相關領域的學者對人類學習研究的不斷深入,學習心理學有了進一步的進
建構主義引入我國時間并不長,但其影響力空前巨大。在對知識的認知方面,建構主義對知識的客觀性和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質(zhì)疑,強調(diào)知識的動態(tài)性、不確定性,并把知識看成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而且更強調(diào)知識在學習者內(nèi)部的生成作用[2]47。在對學習的認知方面,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是個體對意義的主動建構過程,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與傳輸。建構主義學者認為,學習的本質(zhì)是對知識的主動構建,是學習者在與外部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以一定的社會文化、情境為背景,在自身經(jīng)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建構自己新的知識和理解,知識的生長和意義的生成都源于個體內(nèi)部構建。從這個意義上講,建構主義認為知識在每個學習者的頭腦中形成的意義是不同的,激進的建構主義者甚至認為,世上不存在絕對的真理。
表1 學習理論各流派的區(qū)別
如表1所示,上述幾派學習理論雖然都是關于學習機制的理論,但他們的哲學觀點、學習機制、關注點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不是哪個理論更好的問題,而是哪種理論在面對具體學習任務時更適用的問題。
在體育課程內(nèi)容中,核心知識是各種運動技術、技能。因此,如何讓學生掌握更多、更好的運動技能是體育教學的核心目標。在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五大學習領域目標中,最重要的一項目標為“運動技能”,而不是“運動技術”。而多年來我們沿用的是運動技術學習的教學模式,如何正確理解二者的關系,是涉及課程目標能否實現(xiàn)的重要問題。在體育教學與訓練過程中,運動技能與運動技術既有聯(lián)系,又存在一定的區(qū)別。一般認為運動技術是運動技能的基礎,運動技能是運動技術發(fā)展的高級階段?!斑\動技術是一個運動項目在規(guī)則的許可下所特有的動作序列?!盵3]“運動技術還有一個特點是客觀性,即它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同時也不具備個人的特性。運動技能則不一樣,它是人經(jīng)過學習后而掌握了的具有個性化的自動化的行為方式,具有明顯的個人特征?!盵4]比如籃球投籃動作作為技術學習而存在時,對每個學生都是同一標準的客觀存在,而當學生們掌握該技術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會形成自身的技術特點,形成了運動技能。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運動技術與運動技能的區(qū)別體現(xiàn)在兩方面:其一為技術的熟練程度;其二為技術運用是否涉及具體運動情境。
而情境因素是區(qū)別運動技能屬性的重要依據(jù),根據(jù)運動技能是否涉及情境變化因素,可將運動技能劃分為開放式運動技能與閉鎖式運動技能。最早提出“開放性技能”的是美國運動心理學家鮑爾頓。1957年,他主張把人的運動技能分為開放性技能和閉鎖式技能兩類。這種分類法的依據(jù)是運動技能是否依賴于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5]。我們對現(xiàn)有的體育教學內(nèi)容分析發(fā)現(xiàn),的確存在這兩類運動技能項目。“閉鎖式運動技能的典型代表是田徑、體操、游泳等內(nèi)容,該類教學內(nèi)容基本不會涉及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學習評價的要點是技術的規(guī)范性;而開放式運動技能主要指各種球類運動,因為該類運動技能涉及復雜的情境變化因素。我們以往的體育教學評價比較重視基本技術的熟練性、規(guī)范性等指標,忽視了開放式運動技能實際運用的效果評價”[6]。
對于兩類不同性質(zhì)的運動技能,其學習原理是不應該相同的。下面我們分別就兩種運動技能學習原理與過程進行分析。
閉鎖式運動技能由于不受外界情境的影響,其關注點是技術學習的不斷規(guī)范與熟練。其學習過程主要涉及外界感知、本體認知、建立連結、技術定型四個階段。
圖1 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過程與原理
如圖1所示,閉鎖式運動技能由于不涉及外界環(huán)境的而變化,是一種單純的技術不斷熟練的過程。我們以籃球運球技術為例,其過程大體上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外界信號的感知階段,主要通過視覺、聽覺、認知等通道感知技術的外部特征,表現(xiàn)為對教師示范動作的認知;第二階段是頭腦內(nèi)部的認知加工階段,對所學技術進行結構、特征等因素的整合與分析,表現(xiàn)為學生在練習時對動作的理解;第三階段是通過本體的練習,不斷強化外界信號刺激與反應的連結,建立初步的技術動作概念,表現(xiàn)為技術動作不斷熟練;最后一個階段是通過不斷的練習,形成較穩(wěn)定的、規(guī)范的技術動作,表現(xiàn)為技術動作完成的自動化。上述這種學習原理是我們廣大體育教師比較熟悉并長期使用的教學模式。
依據(jù)開放式運動技能的概念分析,環(huán)境的變化性是開放式運動項目技能學習的核心要素,從外界環(huán)境變化到本體的動作技能應答,這個學習的過程與原理適用于任何開放性運動技能。因此,可以把開放式運動技能的學習過程歸納為本體感知、環(huán)境呈現(xiàn)、本體決策、本體應答行為四個階段,這是完成開放式運動技能所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
圖2 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過程與原理
如圖2所示,我們以網(wǎng)球運動項目的正手擊球技能學習為例,擊球技能始于對對手擊球線路、落點、速度等要素的判斷,以及對手防守、跑位等環(huán)境因素的感知與預判,這個環(huán)節(jié)雖然是隱性在頭腦內(nèi)部的,但卻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經(jīng)??吹骄W(wǎng)球比賽中擊打出的重復落點而得分就得益于良好的預判;此后是對環(huán)境變化的感知與確認,這個環(huán)節(jié)已經(jīng)屬于環(huán)境的呈現(xiàn)過程,包括來球的特點、對手的跑位等;第三階段是本體根據(jù)對手及來球的外顯環(huán)境特征進行決策,擊打球的線路方向、旋轉、深淺、速度等是該階段要解決的問題,這一過程需要在瞬時完成,并選擇最合理的技術;最后階段是本體采取的技術外在變現(xiàn)特征。上述過程是一個完整的開放式運動技能執(zhí)行過程,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開放式運動技能都需要經(jīng)過上述四個階段,且這四個階段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循環(huán)發(fā)生作用的系統(tǒng),越是優(yōu)秀的選手越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選擇最合理的技術。顯然,以往的運動技能學習比較重視基本技術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即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這種單一的技術學習割裂了開放式運動技能完整的信息聯(lián)系,忽視了其他三個階段的學習,導致學生在實際運用過程中變現(xiàn)為基本技術扎實,但應變能力較差的現(xiàn)象。以往的運動技術學習往往是“去情境”的,認為技術可以脫離具體情境進行學習,學生掌握各種技術后能夠自然而然地遷移到具體情境中?!暗?情境總是具體的、千變?nèi)f化的,抽象概念和規(guī)則的學習無法靈活適應具體情境的變化?!盵2]54
基本技術的學習固然重要,我們并不否認其價值,只是開放式運動技能的技術學習應該結合具體的情境展開。近年來,關于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出現(xiàn)了幾種新方法,如關于球類運動的學習,早在1982年英國的專家就提出了“領會教學法”?!八洋w育課的著眼點從傳統(tǒng)的強調(diào)動作技術的發(fā)展轉移到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瞬時決斷能力及興趣?!盵7]目前這種方法在我國部分學校已經(jīng)進行嘗試性運用與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在運動技術、技能學習過程中,如何合理選擇與運用學習理論是當前要解決的課題。每種學習理論都對應一種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下面將以不同學習理論特點為出發(fā)點,深入剖析其與運動技術、技能學習的關系。
表2 各種學習理論與技術、技能學習的關系
1.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主要解決運動技術的形成問題,通過模仿與練習,建立外界刺激的條件反射,解決的是技術的熟練性問題,不涉及學生內(nèi)部認知與意義建構過程。
2.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主要解決運動技術、技能的形成問題,強調(diào)學習者對技術結構的認知與加工,對于復雜技術的學習而言,學習者內(nèi)部的加工、認知結構的改變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就能夠解釋為什么教師在傳授某項技術時,不僅要進行形象動作示范,還要進行生動講解,其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對技術形成認知。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要解決運動技能形成與提高的問題,一般存在于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由于開放式運動技能情境的多變性,需要學習者根據(jù)客觀情境不斷進行意義建構。教師不是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答案,而是要根據(jù)具體技術、技能設計合理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探索答案。
據(jù)此,我們可以將運動技能按照不同學習理論劃分為幾個類別,即閉鎖式運動技能、開放式運動技能、混合式運動技能。不同的運動技能性質(zhì)所采取的學習理論依據(jù)是不同的,其學習原理亦不同。實質(zhì)上大部分運動技能屬于混合式運動技能,完全閉鎖及完全開放的運動技能并不多見,如籃球運動雖然存在客觀環(huán)境的多變性特點,屬于開放式運動技能,但其基本技術的學習仍然屬于閉鎖式運動技能學習原理。但由于學術研究的便利,暫且將運動技能劃分為上述幾類。
圖3 不同性質(zhì)運動技能包含的項目
解決了不同性質(zhì)運動技能的分類問題,就能夠?qū)μ柸胱?在學習不同性質(zhì)運動技能時采用相應的學習理論基礎。這也是近年來體育教學領域始終爭論不休,沒有解決好的難題,即體育教學究竟應該采取以講解、示范等傳授式教學方法好,還是采取探究式教學方法好的問題。實質(zhì)上,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與局限性。我國建國以來,體育教學一直沿用傳授式的教學方法,現(xiàn)在看來有些局限性,無法對開放式運動技能發(fā)揮作用,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傳授式教學方法的功能。
運動技能的學習與提高涉及諸多領域與學科,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問題。但從學習理論的研究進展角度分析,為運動技能學習原理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對于解決當前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爭論不休的問題將發(fā)揮重要作用。學習理論研究進展為體育教學提供了有效的理論基礎,它幫助我們厘清了傳授教學與探究教學在體育學習中的應用界線,必將推動體育新課程與教學改革深入發(fā)展。
[1]屈林巖.學習理論的發(fā)展與學習創(chuàng)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8(1):72.
[2]張建偉,孫燕青.建構性學習——學習科學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陳小平.競技運動訓練實踐發(fā)展的理論思考[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3):60.
[4]邵偉德.學校體育學科中運動技術、運動技能和終身體育習慣等概念之關系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83.
[5]松田巖男.體育心理學[M].北京:國家體委百科全書編寫組印,1982:211.
[6]柴嬌.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原理及其在籃球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學刊,2010(9):66.
[7]廖玉光,殷恒嬋.球類領會教學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42.
The Cohesive Device of Progress in Learn ing Theory and Different Nature of Motor Skill Learning Principles
CHA IJiao,ZHANGL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Sinc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new teaching philosophy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has brought greater impact,and reflected in the level of teaching p ractice.So the contradictions become more p rominent.This study acco 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movement techniques and skills of nature establishes a closed-type motor skills and open moto r skill learning p rincip les and p rocesses of the two models,and demands from the theo retical basis for learning theo ry of behaviorism,cognitivism,constructivism and its conno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o r skill learning philosophy and p ract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It p 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 r the convergence of PE teaching theo ry and p ractice.
Theories of Learning;Moto r Technique;Moto r Skills;Circum stances
G80
A
1001-6201(2011)03-0220-04
2010-03-20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10年度教育部青年專項課題“開放式運動技術學習原理及其實證研究”(ELA100446)
柴嬌(1975-),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張力(1957-),女,吉林市人,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展,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運而生,與之密切相關的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等在西方逐漸流行起來。建構主義是學習理論從行為主義發(fā)展到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fā)展,是當代最熱門、最具爭議的學習理論。
[責任編輯:何宏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