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赤兵
(吉林省教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00)
職前教師教育實踐性知識的構建
闞赤兵
(吉林省教育學院,吉林長春130000)
目前,國內職前教師教育中實踐性知識依然存在著嚴重缺失的現(xiàn)象,國內外著名高校實踐性知識教育的成功范例,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為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在職前教師教育中實踐性知識的構建方面,我們建立了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堅持角色教育、經驗教育、案例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職前教師教育;實踐性知識;構建
目前,相關的教育理論著作及論文中,關于“實踐性知識”的含義還沒有給出一個相對權威的認定。但我比較傾向于吳泠的解釋:“教師實踐性知識是指教師個人擁有的,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并體現(xiàn)出來的對教育教學的綜合認識、行為能力及創(chuàng)造力,并能在實踐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fā)展。它源于教師專業(yè)化的訓練水平和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反思?!盵1]
縱觀全國的高等師范院校,本科生入學后前6個學期集中學習,教育實習、社會調查或畢業(yè)論文等,一般被安排在最后兩個學期。在集中學習階段所開設的課程除了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法律與法規(guī)、外語、計算機、教育學、心理學、體育等公共必修課以外,主要學習相關的專業(yè)知識,但是涉及實踐性知識的課程所占比例微乎其微。統(tǒng)觀當前高等師范院校的職前教師教育課程,不難發(fā)現(xiàn),除了教育實習的8周時間以外,所有課程都屬于側重于理論學習,實踐體驗的課程很少。而“在發(fā)達國家的職前教師教育課程設置中,學科專業(yè)課程約占35%,普通文化教育和教育理論課程各占25%,教育實踐課占15%”[2]30-34,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顯而易見。
當前,我國大多數(shù)職前教師培訓現(xiàn)有的教學手段還停留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講到底的傳統(tǒng)模式上,課程實施還倚重課堂講授,缺乏示范性。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也還是以聽課、記筆記為主,缺乏實踐活動??荚囘€多以筆紙測試為主,只重視對學生背筆記效果的考查,忽視了對學習過程的考察;評價學業(yè)成績的好壞,只重視卷面成績,忽略學生綜合素質和全面發(fā)展。職前教師培訓的課堂依然是教師在唱“獨角戲”,雖然也在不斷地倡導新理念和更換新方法,但收效甚微。
現(xiàn)在的在校大學生實際上很勤奮很刻苦的,他們每天都早起晚睡地學習,4年里,除了學習專業(yè)課、必修課、選修課外,他們還必須通過外語、計算機等一系列的等級考試,以便最終獲得學士學位。但是他們當中的大多數(shù)人,是靠背誦的方式來學習的,很多考過了四級、六級甚至托福的學生,無法與外國人進行交流;通過了計算機省考、國考的學子們不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互聯(lián)網、辦公軟件和搜索引擎等,更談不上熟練地在網上瀏覽信息和查找相關的專業(yè)知識了。可見他們被考試“牽著鼻子走”,考試考什么就學習什么。而根本沒有認知到知識是應該應用于實踐的。
目前,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的本科教育實習,普遍被安排在大四階段進行一次集中實習?;旧隙际菍⑼瑢I(yè)的學生分組,派往學校所在地的一些中小學,實習時間一般是8-10周。通常是實習時間較短,形式簡單。教育實習目的主要是“了解中小學教學常規(guī),鞏固師范生的專業(yè)思想,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培養(yǎng)從業(yè)能力。”[3]但是,我國當前的教育實習是由高等師范院校單方面負責,與各個實習學校缺乏長期合作,常常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樣就直接導致了中小學的領導和教師對于這種實習缺乏積極性,只是應付了事。也直接導致了實習階段師范生缺乏有效的指導,更缺少實踐鍛煉的機會,本來就短暫的實習便流于形式。
這是美國20世紀80年代出現(xiàn)的一種全新的職前教師培養(yǎng)模式——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主要是指師范院校與中小學在合作中形成一種新型教育模式。一般由一所師范教育院校與一所或多所中小學合作,把職前教師教育、繼續(xù)教育和學校改革融為一體的培訓模式,是經過重新整合,具有實踐功能的合作教育模式?!八朴卺t(yī)學專業(yè)的臨床醫(yī)院,因此又有臨床學校、專業(yè)實踐學校、伙伴學校等稱呼?!盵4]這一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是為師范生提供了實踐性的訓練機會,為在職教師提供了專業(yè)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打破了中小學與高校教育之間的隔閡,既豐富了職前教師教育的實踐經驗,又提高了在職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蘇格蘭將教師教育中涉及師范生親自到中小學實踐的部分稱為實踐體驗,包括教育見習、實習、校本研究等諸多方面的內容?!盵5]蘇格蘭的教師職前教育中注重“實踐體驗”,而且是分不同學年分時間段進行;全日制4年的120多周的教學時間內,“實踐體驗的時間至少30周”,所占比例約占25%。“實踐體驗”的優(yōu)點是為師范生深入了解并熟悉幼兒園、中小學的教育教學情況提供了循序漸進的機會,使師范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有機會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
2003年起首都師范大學加大教育見習與實習的比重,并將見習與實習貫穿于4年本科教學活動之中。如表1:
表1 首都師范大學師范生教育見習和實習安排表[2]30-34
首都師范大學在課程建設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性知識,更注重與中小學真實教育環(huán)境的結合。使師范生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在中小學的真實教育環(huán)境中得以實現(xiàn)的。因此,首都師范大學與中小學之間建立的這種合作關系,真正實現(xiàn)了高等師范教育與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交流,實現(xiàn)了職前教師教育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雙向激活。
這是洛陽師范學院的一種新型的教育實習思想、教育實習體系、教育實習方式的統(tǒng)一體。“具體講,全程教育實習是在大教育實習觀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師范院校學生進行的全方位、全過程教育實習?!盵6]之所以稱之為全程教育實習,是因為它不再只是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而是一個教學過程,即師范生在校4年期間(包括寒暑假)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完善的教學過程,它包括教師技能訓練、教育見習實習、教材教法的研究、模擬教學和頂崗教學等實踐內容。該校還將中學教學實踐課列入師范生在校期間的一門課程。并同16所農村中學建了穩(wěn)定聯(lián)系,由各系學生混編成實習小分隊,到這些中學頂崗實習。這樣就使師范生在校期間就能夠熟悉中學的教學實際需要,提前進入教師角色,為畢業(yè)盡快適應教師角色打好基礎。這種堅持以實踐經驗為主的培養(yǎng)師范生的教學模式,是對高等師范教育模式的有益改革與探索,尤其是對培養(yǎng)師范生的從教能力等是有益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得到了社會和中學的認可。
以上各個成功的范例告訴我們:他們“普遍采用走出去請進來,分散見習與集中實習結合,教師指導、小組討論及個人反思相結合等多種形式,使師范生在整個教育周期內有較充分的機會,多次、全面地接觸、認識和了解中小學教育實際?!盵7]為我們提高職前教師教育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資料。
“角色教育”起源于1993年8月,是吉林省臨江市建國小學提出并實施的一項德育改革實驗項目。這里的“角色”是指社會角色,如工人、農民、教師、醫(yī)生、軍人等。社會心理學將其定義為“交往活動中一系列具有一定模式的學習而得來的行動?!蔽覀兘梃b了其成功的經驗,將其用于教師的職前師德教育。在入學伊始,就給予學生明確的角色定位——未來的人民教師,使他們清楚自己未來的責任與義務。學院定期開展了一系列師德教育活動,每學期都邀請省內、院內著名的教育專家、培訓教師為學生做關于如何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道德情操素質和相關專業(yè)素質的報告,使學生深刻認識教育工作的意義,使學生明確教師這一社會角色的行為規(guī)范、權利和義務,增強學生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增強學生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道德素質。
學院還注重學生教師技能的常規(guī)化訓練,為其形成良好的教師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學生的教師技能訓練已經成為了常規(guī)化,諸如每年兩次的普通話等級測試,每年一次的教師技能大賽,都是對學生教師技能訓練的檢驗。這些測試和比賽都是以教師的基本技能“三字一話”為基礎全面考察學生的教師基本功。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師基本技能,為適應未來的工作需要打下堅實的基礎。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經驗是一切認識的起點,但只有上升為理性認識,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更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指導改造世界?!蔽覀兯f的“經驗教育”是讓學生傾聽成功的教育經驗,以增長其知識,豐富其閱歷,從而使學生獲得智慧的啟迪,經驗的提升。我們善于利用學院的優(yōu)勢資源,聘請了全國十大杰出教師李元昌、全省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張玉新等人與學生座談,聽名家講述個人的成長閱歷、長期的教學經歷和豐富教育經驗,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實踐性經驗。我們還與學院的教研部門合作,構建研培結合的教育模式。我們聘請學院高中部、初中部、小學部以及繼續(xù)教育辦的教研員為常年客座教授。他們把省內外最新的關于教育改革和教師培訓的經驗教訓介紹給學生,加深了學生對中小學教學現(xiàn)狀的了解,縮短了學生與現(xiàn)實教育教學的距離。
案例教育,起源于20世紀初,在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首先開始運用案例教學。在我國也有很多高校采用了這種教育模式,主要“就是教師以教學案例為基礎,在課堂中幫助學習者達到特定學習目的的一整套教學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種以‘學為本’,‘學與教’相結合的活動?!盵8]我們的案例教育就是在《學科教育學》等相關課程中注重選取中小學具有典型意義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的學習和研究。教學中,通常是教師只用三分之一的時間講述理論知識,然后用三分之二的時間結合具體的教學片段或教學實錄等進行分析討論。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與判斷,可以加深對教育教學情況的掌握,加深對教育教學中困惑的理解。實踐證明這樣的案例教學是適合職前教師教育的一種實用的提高學生實踐性知識的教學方法。
1.在學習中體驗。首先是自信登臺。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站在講臺上發(fā)言的自信心。無論是課前的朗誦(或演講),還是課上的發(fā)言(或討論),都要求學生大大方方地站到講臺上“找找當老師的感覺”。經過幾個學期的訓練,每一位同學都有登上講臺的機會。大多數(shù)同學都由最初的膽怯、緊張、手足無措,變得大方、穩(wěn)重、信心十足,站在講臺上初具老師的風范了。其次,是熟悉教材與課標。從大一開始,就結合本學科的特點,為每班學生配備相應學科的從小學到高中的全套教材,以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的課程標準。讓學生提前進入狀態(tài),熟悉自己未來將常用的“武器裝備”,提前進入與教材和課標的“磨合期”。再次,是完成教學設計。獨立完成教學設計應該是每一位教師應該必備的教學技能,然而對于高校的師范本科生來說是陌生的。我們采取的辦法是化整為零,最后整合的辦法。先將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進行分解,分為“設計教學目標”、“設計導語”、“設計提問”、“設計作業(yè)”、“設計板書”等不同的步驟,對學生進行分步訓練,最后再進行整合的訓練方式。在反復訓練的基礎上,最終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獨立完成一篇完整的教學設計,相當一部分教學設計已經可以直接應用于課堂教學實際。
2.在評價中體驗。在教育評價中,改變一張考卷決定成績高低的狀況,既有對其理論知識的考核,又有對其實踐能力考核。尤其在對于《學科教育學》課程的考試中增加了口試內容,考查學生的說課能力。這既考查學生對于課標與教材掌握情況的考核,也有對學生教學設計能力的考察,還有對學生教學基本功的全面鑒定。評價方式的改革,促進了學生加強綜合實踐能力訓練的積極性。
3.在見習中體驗。充分利用了我院研培結合的優(yōu)勢,將教學見習活動貫穿于職前教師教育的始終。利用各種機會,組織學生參加長春市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近幾年,我們先后參與了全省各個學科中、小學骨干教師的教研觀摩活動;東北三省四校的教學研討活動;吉林省第7屆、第8屆初中語文新秀教學研討;東北師大附中的歷屆百花獎活動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為學生盡快了解和熟悉我省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平均每學期學生的見習課時都超過8節(jié),而且每一次活動后,都要求學生充分交流感想,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形成了書面總結。學生們通過見習活動,聯(lián)系自己以前的學習實際,又結合做學的理論知識,進行了縱向和橫向的比較后,都深刻感受到了新課程改革的沖擊,認識到了自身差距,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4.在實習中體驗。教育實習就是把學生在高校習得的理論知識、基礎知識和教學技能,應用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正如前文所述,目前的“教育實習集中單一,忽視實踐能力的訓練”。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廣東省的東莞市和長春市設立了幾個長期合作的實習基地,建立起高等師范教育與基礎教育相結合的實習模式。經常互通有無,交流協(xié)作。使學生的教育實習不再只是走過場,也為學生的就業(yè)拓寬了渠道。
近幾年來,通過以上途徑構建了職前教師教育的實踐性知識,使我們的本科在實習階段就能有效地處理教材,呈現(xiàn)出完整的教學設計,甚至在實習過程中就能頂崗上課,在就業(yè)的競爭中勝過同期畢業(yè)的研究生……這些就是我們重視實踐性知識構建的最好證明。
實踐性知識的構建是教師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也能使學生及早地意識到自己社會角色和了解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從而促進理論知識的學習。
[1]吳泠.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涵義[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6(6):37-42.
[2]蘭石財,等.近十年我國師范生教育實踐技能培訓途徑研究綜述——關于提高師范生實踐技能及就業(yè)競爭力的初步探索[J].教育探索,2008(2).
[3]范良火.教師教學知識發(fā)展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54-178.
[4]趙慧.從專業(yè)發(fā)展學??疵绹處熃逃母颷J].全球教育展望,2001:7.
[5]王艷玲,茍順明.蘇格蘭教師教育中理論與實踐的整合——以阿伯丁大學本科初等教育專業(yè)課程為例[J].教師教育研究,2008(3):75-80.
[6]孟憲樂.全程教育實習模式[J].教育探索,2000(2):40-56.
[7]黃崴.教師教育體制國際比較研究[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1-215.
[8]康欽春.案例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變[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6):137-140.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Knowledge in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KAN Chi-bing
(Jilin Provincial Education College,Changchun 130000,China)
A t p resent domestic p 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is still very meagre.The success examp les of p ractical know ledg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o th at home and abroad p rovid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w hich offers referential experiences.In the construction of p ractical know ledge in p 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we find our ow n way w ith characteristics—adherence to role education,experience education,case education and p ractice education combined,and the result is remarkable.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Practical Know ledge;Construction
G65
A
1001-6201(2011)04-0232-04
2011-02-20
吉林省“十一五”高等教育教學研究重點課題
闞赤兵(1969-),女,吉林長春人,吉林省教育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何宏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