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玨 周志 張凌云
高血壓人群中相當數(shù)量的人合并尿微量白蛋白(MAU)及血、尿β2微球蛋白明顯升高。MAU及血、尿β2微球蛋白升高是腎臟早期損害的標志。本研究觀察纈沙坦對≥70歲老年高血壓合并蛋白尿患者的治療效果。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院2007~2009年門診及住院≥70歲高血壓合并蛋白尿患者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齡70~82歲,平均(76±5.4)歲,高血壓病史(12±3.5)年。診斷標準:(1)符合2005年(修訂版)我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制定的高血壓標準。選擇高血壓1~3級患者。(2)MAU>30 mg/L,血β2微球蛋白 >2.4 mg/L,尿 β2微球蛋白 >0.2 mg/L。排除標準:除外繼發(fā)性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痛風性腎病、嚴重心功能不全及其他原發(fā)及繼發(fā)性腎臟病變。
1.2 方法 入選的78例患者,隨機分為A、B組,各組39例。A組為硝苯地平緩釋片組,B組為纈沙坦組。所有患者停用原用藥1周,血壓明顯升高者,臨時加服短效利尿劑。A組口服硝苯地平緩釋片10 mg,每天2次,B組口服纈沙坦膠囊80 mg,每天1次;療程12周。
1.3 觀察指標 (1)入選患者治療后每日測2次血壓,并觀察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2)腎功能檢查:治療前后分別查MAU,血、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血常規(guī),肝功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間血壓比較 A、B組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1),治療后2組間血壓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2組間尿蛋白比較 A組治療12周后,MAU,血、尿β2微球蛋白較治療前無明顯下降(P>0.05)。B組治療后MAU及血、尿β2微球蛋白濃度均下降顯著(P<0.05),治療后2組間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見表2。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s,mmHg)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s,mmHg)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
?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肌酐,MAU及血、尿β2微球蛋白比較(±s)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肌酐,MAU及血、尿β2微球蛋白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A組比較,△△P<0.01
?
在原發(fā)性高血壓人群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人合并蛋白尿。2005年《中國高血壓指南》已將MAU作為危險因素參與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心血管疾病危險分層[1-3]。MAU的出現(xiàn)是全身性血管內(nèi)皮受損的標志,也是高血壓患者亞臨床心血管病變(靶器官損害)的早期標志。高血壓可累及腎臟,腎損害加重高血壓,以致形成惡性循環(huán)。隨著血壓的升高,年齡的增大,病程延長,腎臟的損害就愈加重。在高血壓早期,腎臟通過調(diào)節(jié)出入球小動脈來調(diào)節(jié)腎臟血流量,以維持腎小球內(nèi)壓的穩(wěn)定。但由于入球動脈的收縮會使腎血流量減少,引起腎小管缺血。隨著血壓升高的加劇及病程的延長,入球小動脈不能有效地收縮,過高的毛細血管腔內(nèi)壓力引起腎小球內(nèi)皮和血管壁損害,而引起蛋白尿[4-6]。在腎功能正常的情況下,腎小球濾過膜只允許相當于或小于MAU相對分子質(zhì)量大小的分子濾過,因此濾過的蛋白主要是MAU和尿β2微球蛋白,這些濾過的小分子蛋白又都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而分解代謝。當腎小球濾過膜受損或腎近曲小管損傷時,MAU和尿β2微球蛋白從尿中排泄增多,測定其含量可反映腎功能早期受損情況[7-10]。
血管緊張素Ⅱ(AngⅡ)通過與其受體ATI結合后可提高腎小球毛細血管跨膜壓,增加尿蛋白,通過細胞凋亡機制誘導腎小管萎縮等,通過血流動力學及非血流動力學效應等多種途徑導致腎小球硬化及其間質(zhì)纖維化。纈沙坦作為AngⅡ受體拮抗劑,能選擇性競爭性地與ATI結合,從而阻滯AngⅡ介導的生物學效應。有研究顯示,纈沙坦可明顯擴張腎小球出球小動脈,降低腎小球內(nèi)壓,減少尿蛋白的排泄,而其降低尿蛋白排泄量的作用往往比其降血壓的作用更顯著[11-13]。
本研究發(fā)現(xiàn),≥70歲高血壓合并尿蛋白患者,硝苯地平緩釋片組和纈沙坦組均有較好的降壓效果,2組之間無顯著性差異。硝苯地平緩釋片組無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血、尿β2微球蛋白的作用,纈沙坦組有明顯地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血、尿β2微球蛋白的作用。
總之,纈沙坦具有獨立于降壓作用以外的腎臟保護作用,對延緩腎臟進行性損害的發(fā)生有重要意義。
[1]Reboldi G,Gentile G,Angeli F,et al.Microalbuminuria and hypertension[J].Minerva Med,2005,96(4):261-275.
[2]Tsakiris A,Doumas M,Lagatouras D,et al.Microalbuminuria is determined by systolic and pulse pressure over a 12-year period and related to peripheralartery disease in normotensive and hypertensive subjects:the Three Areas Study in Greece(TAS-GR)[J].Angiology,2006,57(3):313-320.
[3]王玉國,徐宏亮,古曉杰.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及臨床應用[J].中華醫(yī)學檢驗雜志,1998,21(1):1.
[4]陶艷琴,吳英子,于茂蓮.尿微量蛋白檢測與中老年原發(fā)性高血壓早期腎功能損害的關系及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藥學報,2009,6(14):93-94.
[5]郭盛錦,林友光,林長煜.高血壓類型與微量白蛋白尿的相關分析[J].現(xiàn)代醫(yī)院,2009,9(8):38-39.
[6]Weir MR.Mieroalbuminuria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lin J Am Soc Nephrol,2007,2(3):581-590.
[7]王大為,付研.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與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的關系[J].世界危重病醫(yī)學雜志,2007,4(2):1733-1735.
[8]王先令,際菊明,潘長玉,等.糖尿病前期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的比較[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4,43(3):170-173.
[9]陳麗清,孫小豐.氯沙坦對伴有微量蛋白尿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yī)學,1999,13(5):248-249.
[10]莫云秋,伍松姣.老年高血壓患者動態(tài)脈壓及脈壓指數(shù)與尿白蛋白關系[J].實用老年醫(yī)學,2006,20(4):257-259.
[11]Jafar TH,Qadri Z,Hashmi S.Prevalence of microalbuminuria and associated electrocardiographic abnormalities in an Indo Asian population[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9,24(7):2111-2116.
[12]Brotman DJ,Davidson MB,Boumitri M,et al.Impaired diurnal blood pressure variation and all-cause mortality[J].Hypertens,2008,21(1):92-97.
[13]毛建華,潘寧,陳愛華.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動態(tài)血壓與微量白蛋白尿的關系[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02,11(5):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