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魯慧,景匯泉
(1.沈陽醫(yī)學院社會科學教學部心理學教研室,遼寧 沈陽 110034;2.醫(yī)學教育研究中心)
護士的身心健康水平對人類健康事業(yè)、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影響已毋庸置疑[1]。盡早了解他們的壓力狀態(tài)、面對應激時的行為特點,以及個性特征及與心理健康狀況間的相互關系,對制定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對策,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鍛煉培養(yǎng)和提高高護學生心理防御能力均有重要和現(xiàn)實意義。
1.1 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方法,于2010年12月末抽取沈陽醫(yī)學院護理學院2010級118名新生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男生1人,女生117人,平均年齡19.5歲。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23份,收回有效問卷118份,有效率為95.94%。
1.2 工具 (1)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涉及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受懲罰、喪失、健康適應及其他六個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應激量越大,該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5[2]。(2)應對方式調查采用計劃的應付方式問卷,該問卷有62個條目,包含6個因子,即“解決問題”、 “自責”、“求助”、“幻想”、“合理化”和“退避”。每個分量表由若干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只有兩個答案“是”和“否”。構成各因子條目的因素負荷值在0.35以上,6個應對因子重測相關系數(shù)均在0.62以上[2]。(3)人格采用艾森克個性問卷簡式中國版 (EPQ-RSC)[3]: 包括精神質 (P)、內(nèi)外向(E)、神經(jīng)質 (N)和說謊傾向 (L)等人格因素。(4)癥狀自評量表 (SCL-90):包含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9個反映心身癥狀的因子。采用5級評分 (0~4級)。
1.3 方法 采用團體測試方式,以班為單位集體施測。生活事件量表以新生入學后3個月為評定期限,與應對方式、艾森克個性問卷及癥狀自評量表同時發(fā)放1次完成。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通過SPSS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主要統(tǒng)計方法采用相關分析 (Pearson相關系數(shù))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
2.1 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各因子得分情況詳見表1。
表1 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情況
表1顯示:將6個因子排序,前三位的是學習壓力 (35.2%)、人際關系 (26.84%)和健康適應 (25.98%)。應對方式的采用率依次是解決問題 (69.0%)、求 助 (61.7%)和 幻 想(48.9%)行為。若將6個應對因子進一步分成成熟型、不成熟型和混合型的應對類型[2],則成熟型的應對類型采用率為最高 (65.4% >43.3% >38.9%),見表2。
表2 應對方式各因子得分情況
2.2 生活事件、應對方式、人格及心理健康的相關性 (表3) 將生活事件總強度、應對及人格各因子同癥狀自評量表總分作相關分析,表3顯示:生活事件,自責、合理化式的應對和精神質(P)、神經(jīng)質 (N)與癥狀自評量表總分呈正相關(P<0.05或P<0.01);與其呈負相關的有內(nèi)外向(P<0.05)。生活事件與自責式應對、精神質(E) (P)呈正相關 (P<0.05)。人格中P,E,N三個維度與應對的六個因子呈不同相關 (P<0.05或P<0.01)。
表3 生活事件、應對方式、人格及心理健康的相關 (r)
2.3 影響心理健康狀況的多元回歸分析 以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和個性特征在相關分析時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為預測變量,對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其中自責式的應對、生活事件和個性中的神經(jīng)質先后進入方程,回歸方程顯著。表明三因素對心理健康狀況有影響,調整判定系數(shù)ΔR2為0.472,提示三因素可解釋自評癥狀總變異量的47.2%,其中生活事件的預測力 (0.40)稍強于自責 (0.369)和神經(jīng)質(0.181)。見表4。
表4 生活事件、應對方式和個性特征對心理健康狀況的回歸
高護新生對日常生活壓力總體感受程度處中下水平 (26.64%),壓力源的六個因子依次為: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健康適應、喪失、受懲罰和其它,與以往的一些研究結果相一致[4-6]??赡芘c新生對大學新的學習方法和生活環(huán)境還不能完全適應以及在處理復雜人際關系上缺乏經(jīng)驗和技巧,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在應對方式的分析中,應對行為采用率,前三位的因子是解決問題、求助和幻想,從分型來看成熟的應對方式排在首位,顯示高護新生從整體上看,在緊張情境中能較多的使用解決問題和求助這樣相對成熟的行為方式應對壓力。但采用不成熟應對行為如幻想來緩解心理壓力的比率占到48.9%,應加以注意和引導。
相關與回歸分析結果提示,與心理健康呈正相關的有生活事件、自責和合理化式的應對行為,以及精神質和神經(jīng)質人格因素,對心理健康狀況的調節(jié)有負面影響。外傾性人格因素與心理健康呈負相關,對心理健康的調解起積極作用。其中自責式的應對行為、生活事件及神經(jīng)質因素是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影響因素,三因素共同作用可解釋自評癥狀47.2%的變異量,對心理健康狀況有預測作用。在相關分析中還顯示生活事件與應對方式、個性特征,應對方式與個性特征之間存在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相關性。提示這些因素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復雜關系,直接或間接影響心理健康水平,其相互作用規(guī)律有待于進一步建立相關模型作詳盡的路徑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應根據(jù)高護新生應激壓力的主要來源及應對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幫助和指導新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傳授和訓練學生協(xié)調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能力和技巧,以緩解心理壓力。通過開展相應的拓展訓練培養(yǎng)學生積極成熟的應對方式,逐漸摒棄或減少明顯影響心理健康狀況的消極不成熟的應對行為。在普遍教育的基礎上還應對具有明顯影響心理健康狀況人格因素的學生適當開展個別心理輔導,以促進其健康成長。
[1]周郁秋.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56.
[2]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09-115.
[3]錢銘怡.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 (EPQ-RSC)的修訂 [J].心理學報,2000,32(3):317-323.
[4]張映芬,陳爾,馮麗芬,等.廣州市三所高校大學生生活事件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 [J].現(xiàn)代醫(yī)院,2010,10(9):155-156.
[5]王小運,鄧莎莎.不同類別大學生心理壓力研究探析 [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28(4):254-258.
[6]蔣曉虹,彭曉蓓.大學生校園心理社會壓力分析 [J].2006,26(4):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