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平
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教學主體(教師和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一種課堂環(huán)境,它開啟理性與感性的認知空間,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審美感受能力與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旺盛的求知欲望,這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要完成這一任務,教師要力爭創(chuàng)造學習語文的藝術佳境,使學生置身于高尚激越的情感、汩汩清泉的知識和妙趣橫生的語言氛圍之中,從而達到教學主體與客體(教學內容)的融通,獲得藝術的享受。
那么,怎樣營造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呢?
一、積極調動教學主體,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
在通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滔滔不絕占據了課堂上大部分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受到壓抑。這種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缺乏共同創(chuàng)造機制的活動,難以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則是教學的大舞臺,師生都是舞臺上的演員,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實現師生人格對等的交往和“對話”,是師生之間共享知識、經驗、智慧、人生意義和價值的過程。當師生雙方在互動過程中相互創(chuàng)造、相互證明自己,使這個過程達到和諧統(tǒng)一時,教師的無限潛能將得以發(fā)揮,學生也會力爭成為學習的“發(fā)光體”。教學觀念的轉變,是實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的關鍵所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去讀、去說、去想、去寫,使每個學生都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有收獲,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安排課堂結構。教師的“教”只有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學生,學生才能極大地調動起積極性,既向教師反饋,又與同窗交流,形成思想、知識、情感、能力交流的網絡,使信息量大大增加,傳遞渠道暢通。只有這樣,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
二、作好情感導控,將學生引向情感體驗的高潮,開拓感性認識的領域
19世紀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中學語文教材中大量的文學作品都具有情感化與形象化的特征,教學過程中應該格外注重情感體驗與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開拓學生的感性認識,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突破教參的定式分析,倡導學生的多元化探索。情感導控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情感,讓學生對課堂產生持久的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利用教學藝術技巧去“導演”,注意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處于創(chuàng)造的氣氛中,享受豐富的精神生活。教師有時可以通過一個個小高潮逐層鋪墊;有時甚至可以筑起一道道“堤壩”來實施情感的蓄勢積累,以造出情感波濤涌動、翻騰的勝景。
三、挖掘課文新意,將現實生活中富有強烈時代精神的人和事引入課堂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富有時代氣息。現行中學語文教材選用了一部分經典名篇,而經典名篇是要經過歷史的考驗的,它們傳達出的所謂的時代氣息已“此一時而非彼一時”了。況且,有一部分篇章就是古詩文,本身就是“古代氣息”,即使新編教材選的是當代的經典名篇,但也許它還未來得及“普及”,在今天的信息化社會中,那“氣息”又與今天的時代甚有距離了。教學要富有時代氣息不能只寄希望于教材,課堂是否有時代氣息,關鍵在于語文教師。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從“舊文”中挖出“新意”,從“古氣息”中挖出“今氣息”,從“古董”中挖出“現代”。同時,教師還要準確地把握時代脈搏,煥發(fā)時代精神,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直接投入到火熱的現實生活中去,把所見、所聞、所感引入課堂,來營造課堂教學的時代氣息,感染和陶冶學生,達到學生的主觀需求與教師的客觀傳授的和諧一致。
四、以“和諧”為課堂教學氛圍的聚焦點,注重課堂氛圍的外在形式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良環(huán)境,體現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表現出理性認知與感性認知能力培養(yǎng)的雙重結合,也體現出教學主體對教學客體即作品的心領神會的愉悅,上述表現是構成語文課堂教學和諧氛圍的內在因素。但一個優(yōu)良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境還應該表現出內因與外因的高度統(tǒng)一,使教學達到一種藝術的境界。這也正是每一位語文教師致力追求的最高目標。
這種外在的課堂教學氛圍,可以表現如下。
1.構建新型的、民主與創(chuàng)造性的師生關系。教師的活動不再是依據舊有模式灌注現存知識,教師既要與學生進行思維碰撞和激活,并從學生那里獲得積極有益的信息,還要根據學生活躍的思維和變化的情緒,不斷推出有創(chuàng)意、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從而形成教學主體共同參與的主動積極而熱烈的和諧環(huán)境。
2.創(chuàng)設情境式教學環(huán)境,突出形象化和感情化特征的直觀性教學。在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中,結合語文教學內容形象性強、感情化特征鮮明的特點,積極將現代化技術手段引入教學過程中,從不同角度聯(lián)系生活、展現情境,如運用事物演示情境、借助圖畫再現情境、播放音樂渲染情境、扮演角色體會情境、錘煉語言描繪情境……靈活地、綜合地運用情境式教學手段、方法,有利于學生感性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3.抓住“課眼”,巧設奇疑,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古語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敝袑W生具有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因勢利導,根據教學目的,抓住課文焦點,提出富有啟發(fā)性而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敞開獲取知識的心靈之門,從而使師生產生情感共鳴,營造出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
4.合理運用“飛白”藝術,使語文課堂教學張弛有度?!帮w白”,原為一種書法藝術,筆畫間露出絲絲白地、無墨、斷絲……這里指教學中的一種藝術。在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講究“飛白”,在學生“心想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時,教師相機誘導,適時點撥,在舒展自如、富于變化的情緒節(jié)奏氛圍中自然能達到審美的和諧。
(責任編輯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