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利
(聊城大學,山東 聊城 252004)
《雷雨》中的話語交際原則與相關問題探析
徐玉利
(聊城大學,山東 聊城 252004)
《雷雨》作為一部話劇,主要以對話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劇作中眾多典型而有詩意的人物都是通過對話塑造出來的。從語用學的角度來看,不同人物的對話又能體現(xiàn)出不同的話語交際原則,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這些原則設置人物對白,成功的刻畫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時劇中人物的教養(yǎng)、身份和戲劇沖突的特點又決定了他們在話語交際中遵守或故意違反某些原則,以達到其話語交際的真正目的。
《雷雨》;話語交際;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制約因素
話語交際是一種雙方或多方互動的復雜言語行為,只有參與交際的各方都共守規(guī)約,相互配合,才能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因此,人們在話語交際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基本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曹禺在《雷雨》創(chuàng)作中,運用這種獨特的語言技巧,使人物對話遵循這些原則,構筑了他劇作詩的大廈。本文就《雷雨》中的話語交際原則與相關問題作一探討。
所謂合作原則是指交際雙方相互合作,互相理解配合,遵守一些會話原則,使得整個交談過程中所說的話符合交談目的和方向,從而使交際順利進行。
《雷雨》中許多對話都是成功的言語交際,雙方共同努力,相互合作,并互相理解配合,遵守合作原則,使交際順利進行。合作原則是美國哲學家格賴斯(P.H.Grice)提出來的。格賴斯在哈佛大學演講中提出了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以及相關會話含義理論。合作原則包括四條準則(maxim):
(1)數(shù)量準則(Quantify maxim)-informative
數(shù)量準則規(guī)定了我們說話時所傳遞的信息量。
周蘩漪:(咳)老爺在書房么?
魯四鳳:老爺在書房里會客呢。
周蘩漪:誰來?
魯四鳳:剛才是蓋新房子的工程師,現(xiàn)在不知道是誰,您預備見他。……
這段對話中周蘩漪先是問老爺是否在書房,接著問是誰來了,然后又問房子是否已經賣給教堂作醫(yī)院,魯四鳳對周蘩漪的問題全都做了回答,她的答案所傳遞的信息既不多也不少,正好符合了周蘩漪所需要的信息量。曹禺在劇本創(chuàng)作中正是遵循了數(shù)量準則,保證了人物對話順利進行,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展示了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2)質量準則(Quality maxim)-truthful
質量準則規(guī)定了說話的真實性。
周樸園:你——你貴姓?
魯侍萍:我姓魯。
……
周樸園:你好像有點無錫口音。
魯侍萍:我自幼在無錫長大。
周樸園先是詢問魯侍萍的姓氏、籍貫,然后指出魯侍萍有點無錫口音。魯侍萍對周樸園的詢問不是回避而是如實回答,首先說明自己姓魯,然后說自己自幼在無錫長大。魯侍萍的回答在周樸園看來是真實的。曹禺對這段對話的安排遵循了質量準則,充分顯示了他駕馭戲劇語言的能力。
(3)關聯(lián)準則(Relation maxim)-relevant
關聯(lián)準則要求人們交際時的表達必須與所處的時間、場合一致。
周蘩漪:怎么這兩天沒有見著大少爺?
魯四鳳:大概是很忙。
……
周蘩漪:你沒有聽見說么?
魯四鳳:倒是伺候大少爺?shù)南氯吮M忙著跟他檢衣裳。
周蘩漪和魯四鳳的對話都是圍繞大少爺展開的,關于大少爺這兩天的活動、是否到礦上去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二人都沒有轉移話題而是迎合話題進行交流,說話貼切。曹禺成功的運用關聯(lián)準則把周蘩漪對大少爺?shù)年P心,以及對魯四鳳的猜疑都準確無誤的表現(xiàn)出來,刻畫了周蘩漪這一復雜的人物形象。
(4)方式準則(Manner maxim)-clear and orderly
方式準則要求交際中必須清楚明白,說話要簡明扼要,避免晦澀、歧義。
周樸園:哦,三十年前你在無錫?
魯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時候我記得我們還沒有用洋火呢。
……
周樸園:你三十年前在無錫么?魯侍萍:是,老爺。
周樸園與魯侍萍的一問一答用語簡明扼要,清楚明白,避免了晦澀,使二人都能很好的明白對方話語的意思,使交際能夠達到預期效果,同時也實現(xiàn)了交際目的。
《雷雨》劇作中有一種獨特的語言技巧是不容忽視的,這就是其人物對白很多時候并不是連貫延續(xù)的,而是交叉間斷的,往往答非所問,也似乎不相干,但實則都是順著人物各自的內心活動線索和心理邏輯在說話,這是作者故意違反合作原則設置的對話,以達到另一種深層目的,使聽者越過話語的表面意義去推理話語中的隱含意義,即會話含義。這種語言技巧的運用進一步表明了作者駕馭戲劇語言的杰出才能。對合作原則的違反主要表現(xiàn)在:故意違反數(shù)量準則、故意違反質量準則、故意違反關聯(lián)準則和故意違反方式準則。
周樸園:你告訴她在我那頂老的箱子里,紡綢的襯衣,沒有領子的。
魯侍萍:老爺那種紡綢襯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樸園:要哪一件?
魯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個燒破的窟窿,后來用絲線繡成一朵梅花補的?還有一件。……
周樸園要求魯侍萍告訴四鳳去拿沒有領子的紡綢的襯衣,而魯侍萍卻沒有按照他的話去做,一口說出了同樣的五件襯衣,故意違反數(shù)量準則,提供了大量的多余信息,使周樸園茫然不知所措,其語用意義是讓周樸園明白站在他面前的人就是他的前妻魯侍萍。
《雷雨》中也不乏故意違反質量準則、關聯(lián)準則和方式準則的用例,這里就不一一列舉分析了。故意違反合作原則設置人物對話,是作者匠心獨運的表現(xiàn),它不但沒有造成交際的障礙反而達到獨特的藝術效果。
所謂禮貌原則是指在話語交際中,交際雙方所應遵守的社會禮貌規(guī)范。遵守禮貌原則是保證談話順利進行并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條件,是言語賴以順利進行的協(xié)調因素。《雷雨》寫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一部反映封建家庭的戲劇封建專制在精神等方面對人意志進行壓迫、毒害,“三綱五?!钡乃枷胗绊憞乐兀煌矸莸娜怂谜Z言會有很大差異。曹禺安排人物對話遵循了禮貌原則,刻畫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禮貌原則是英國語言學家弗里·利奇提出來的。他認為,間接言語行為最有希望的途徑就是擴大格賴斯對會話含義所做出的概括,使它除了合作原則之外還包括其他的原則,特別是要包括禮貌原則。禮貌原則的核心是場合、關系和方式。一定的場合決定說什么,一定的關系決定對誰說,一定的方式決定怎么說。從總體上看,禮貌原則是以“利他”作為特征的。具體而言,禮貌原則可以分為以下六條準則:
(1)得體準則(Tactmaxim)
盡量少讓別人吃虧,盡量多使別人得益。
大海:可是——(嘆一口氣,遞手槍與萍)你還是拿去吧。這是你們礦上的東西。
周萍:(莫明其妙地)怎么?(接下槍)
大海:(苦悶地)沒有什么。老太太們最糊涂。我知道我的媽。我妹妹是她的命。只要你能夠叫四鳳好好地活著,我只好不提什么了。
大海本來就對周家恨之入骨,特別是知道周萍和四鳳的關系之后,對周萍更是憎恨,然而此時他卻把槍給周萍,并且允許周萍把四鳳帶走,同時在他看來這也是他媽的意思。因此大海的行為遵循了得體準則,使周萍、四鳳和老太太受益,使自己吃虧。曹禺如此設置人物對白,塑造了一個質樸、憨厚、敢憎敢愛的下層勞動人民的形象。
(2)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
盡量少使自己得益,盡量多讓自己吃虧。
大海:(孤獨地)錢完了,我也許拉一晚上車。
魯侍萍:干什么?不,用不著,媽這兒有錢,你在家睡覺。
大海:不,您留著自己用吧,我走了。
大海把僅有的一點錢給了周沖,自己身無分文,要靠拉車掙錢,謝絕了魯侍萍的挽留執(zhí)意晚上出去拉車,使自己多吃虧少受益,遵循了慷慨準則。下層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此刻也暴露無遺。
(3)贊譽準則(Approbation maxim)
盡量少貶低別人,盡量多贊譽別人。
周沖:她是世界上最——(看一看繁漪)不,媽,您看您又要笑話我。反正她是我認為最滿意的女孩子。她心地單純,她懂得活著的快樂,她知道同情,她明白勞動的意義。最好的,她不是小姐堆里嬌生慣養(yǎng)出來的人。
周蘩漪:可是你不是喜歡受過教育的人么?她念過書么?
周沖:自然沒念過書。這是她,也可說是她唯一的缺點,然而這并不怪她。
周沖贊揚四鳳是世界上最最滿意的女孩子。她心地單純,懂得活著的快樂,知道同情,明白勞動的意義,并且她不是小姐堆里嬌生慣養(yǎng)出來的人,同時把她沒有受過教育的根源歸為社會制度,這段對話表明了周沖的反抗思想,也流露出他對四鳳的愛慕之情。
(4)謙遜準則(Modesty maxim)
盡量少贊譽自己,盡量多貶低自己。
魯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賢慧,并且聽說是不大規(guī)矩的。
……
魯侍萍:這是個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聽說她跟那時周公館的少爺有點不清白,生了兩個兒子。生了第二個,才過三天,忽然周少爺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館,剛生的孩子抱在懷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魯侍萍心里清楚周樸園說的就是她自己,于是極力貶低自己,說自己不但不賢慧而且不大守規(guī)矩。魯侍萍的一番談話顯示了她的性格特點,作者曹禺正是遵循謙遜準則來塑造魯侍萍這個人物形象,她的質樸、不圖財利的人民大眾的形象在這段對白中細致的刻畫了出來。
(5)一致準則(Agreementmaxim)
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盡量增加雙方的一致。
魯侍萍:(淚滿眼)我——我只要見見我的萍兒。
周樸園:你想見他?
魯侍萍:嗯,他在哪兒?
周樸園:他現(xiàn)在在樓上陪著他的母親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來見你。
周萍就是魯侍萍原來落在周家的孩子,因而非常想念,很想見見自己的孩子,雖然此時的周樸園不太相信魯侍萍,但還是允許讓她見見孩子。魯侍萍為了見到周萍也答應了周樸園的要求,以后不再到周家來,二人為了達到不同的目的而遵守了一致準則,增加雙方的一致意見而減少分歧,最終完成了交際,各自達成目的。
(6)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
盡量減少雙方的反感,盡量增加雙方的同情。
周蘩漪:你們在哪兒?。。ㄏ蛩镍P)等一會,你的父親叫電燈匠就回來。什么東西,我可以交給他帶回去。也許我派人跟你送去——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四鳳:杏花巷十號。
在四鳳即將離開周公館時,周蘩漪表現(xiàn)出對她的同情,派人去送東西,并給四鳳衣服,減少了對四鳳的反感,增加了同情,遵循了同情準則。
《雷雨》中不同人物由于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因此所用語言也不同,但在封建社會這個特殊的社會制度下,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語言、稱呼,時刻注意言行舉止。然而,他們的稱呼用語都是受封建思想影響的,并非所有運用禮貌語言的對話都遵循了禮貌原則。
仆人:老爺!
周樸園:太太現(xiàn)在在樓上。你叫大少爺陪著克大夫到樓上去給太太看病。
仆人:是,老爺。
周樸園:你告訴大少爺,太太現(xiàn)在神經病很重,叫他小心點,叫樓上老媽子好好地看著太太。
仆人:是,老爺。
仆人對周樸園的稱呼全部是“老爺”,這是封建社會所獨有的稱呼,在現(xiàn)代社會早已廢除不用,仆人的言語行為是受當時社會制度影響的,在現(xiàn)在人看來是極度荒唐的,讓人感覺別扭,不可理解。禮貌原則的運用,關鍵在于得體。禮貌過頭,讓人感到別扭、賣弄,甚至認為虛偽、諂媚;禮貌不夠,讓人覺得唐突、粗野,甚至認為沒修養(yǎng)。過與不及都會影響交際效果。
《雷雨》作為一部綜合舞臺藝術的戲劇,它借助文學、美術、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手段從多方面來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劇中人物對白也是一種復雜的人際活動,參與交際的一方在什么情況下說什么、怎么說,另一方怎么理解、如何回應,往往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一般都不能隨心所欲。歸納起來,制約話語交際的因素主要有交際目的、交際者、交際話題、交際方式、交際場景、社會文化背景這六個方面。
周萍:(回頭,望著中門,四鳳正從中門進,低聲,熱烈地)鳳兒?。ㄗ呓?,拉著她的手。)
四鳳:不,(推開他)不,不。(諦聽,四面望)看看,有人!
……
四鳳:(坐下,嘆一口長氣。望著)總是這樣偷偷摸摸的。
周萍:哦。
四鳳:你連叫我都不敢叫。
四鳳和周萍的特殊關系決定了他們的言談舉止不受家庭倫理道德約束,而是隨意暢談。但由于四鳳在周家處于仆人地位,因而她的表現(xiàn)沒有周蘩漪的熱烈、大膽。周萍的身份教養(yǎng)以及個人性格也決定了他不敢沖破封建思想束縛,仍然處于彷徨狀態(tài)。作者之所以安排周萍和四鳳的關系也是為了揭示當時青年一代的彷徨、抑郁。正是由于交際者的角色特征對話語交際的若干層面都有很強的制約作用,因而在具體的話語交際活動中,參與交際的各方都必須充分考慮自身和對方、他方的角色特征這一要素,正確地實施交際行為。
制約話語交際的因素是很復雜的,各個因素也不是孤立的,它們在交際中綜合發(fā)揮作用,需要交際者在具體的交際過程中隨機把握。
曹禺在《雷雨》創(chuàng)作中成功的運用了話語交際原則,使人物語言呈現(xiàn)出高度個性化、豐富的潛臺詞、富于動作性等特點,僅僅依靠臺詞創(chuàng)造了不同的人物特征,成就了《雷雨》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許多國內外作家從語言、藝術特征等角度對其做了研究和分析,但是從語用的角度對《雷雨》進行研究探討的文章還很少。因此,本文就曹禺如何運用話語交際原則來設置人物對白塑造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討顯得非常有價值。
[1]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左思民.漢語語用學[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3]何兆熊.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9.
[4](英)列文森.語用學[M].沈家煊,譯.國外語言學,1986(1).
[5]李瑞華.語用的最高原則——得體[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6]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陳冬梅
H109.4
A
1671-4288(2011)01-0059-04
2010-07-23
徐玉利(1970-),女,山東濰坊人,濰坊市體育運動學校高級講師,聊城大學文學院2008級在職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