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燕
(湖北大學(xué),武漢 430062)
劉墉獲賞統(tǒng)計與分析
柳 燕
(湖北大學(xué),武漢 430062)
劉墉漫長的政治生涯中獲得皇帝多種賞賜,包括墨刻、詩文、畫卷、書籍、財物、特權(quán)等等。這些賞賜從側(cè)面反映出劉墉當(dāng)時受到的尊寵,也反映出他在書法、詩文、治學(xué)上的高深造詣。綜合分析劉墉獲得的各種賞賜,有利于更全面公正地認(rèn)識劉墉。
劉墉;賞賜;造詣
劉墉,山東高密縣逄戈莊人(原屬諸城),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巖、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他出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19),乾隆十六年(1751)三十二歲時中進(jìn)士,從此歷經(jīng)宦海沉浮五十余年,直至嘉慶九年(1804)十二月,以八十五歲高齡死于任上,死后人祀賢良祠,謚“文清”。他身歷康熙、乾隆、嘉慶三朝,先后授編修、侍講,又歷任安徽、江蘇學(xué)政及太原、江寧知府。再累遷戶部、吏部侍郎、工部尚書、湖南巡撫、直隸總督、吏部尚書、內(nèi)閣學(xué)士,并曾充任各種大型典籍的總纂、總裁官。然而“伴君如伴虎”,在漫長的仕途生涯中,他幾起幾落,既有因處事不當(dāng)受到的降職處罰,也有因功高位顯受到的獎賞??傮w而言,他的功大于過,故而獲得一片贊譽,也深得皇帝抬愛。劉墉曾經(jīng)多次得到皇帝的賞賜,綜合分析其獲賞的情況,可以從一個側(cè)面看到乾隆帝與劉墉之間微妙的君臣關(guān)系,也能更加直接地看到劉墉在當(dāng)時受到的尊寵,同時也透現(xiàn)出劉墉的性情喜好及其在書法、詩文、治學(xué)上的高深造詣。
劉墉伴君五十余年,直至最后壽終正寢。他一生為官清廉,雷厲風(fēng)行,成功處理過很多重大事務(wù),深得朝廷信任和老百姓的愛戴。乾隆皇帝曾給他各種各樣的賞賜,這些賞賜都不是隨意發(fā)送的,而是和劉墉的政績、性格喜好緊密相關(guān)。查閱《乾隆朝上諭檔》[1],可以看到很多賞賜劉墉的記載,為了更直觀地顯示,筆者分門類按時間順序整理成如下表格:
?
?
從以上表格可以清楚地看到劉墉曾經(jīng)受到的多種賞賜,由此可以想見他在當(dāng)時炙手可熱的尊顯地位。在賞賜物品中,財物只占極少的一部分,而墨刻、詩文、畫卷、書籍等占有極大份額,數(shù)值比例差距很大,從中我們又可以看到劉墉意趣高雅、不同凡俗的一面。劉墉獲賜在紫禁城內(nèi)騎馬,這是清廷對宗室及文武有功之臣的一種特殊待遇。紫禁城作為宮禁之地,嚴(yán)禁騎馬入內(nèi),官員上朝必須在下馬碑處下馬步行。明代文武百官上朝,從來沒有賜紫禁城騎馬者。如若未經(jīng)恩賞擅自坐轎或騎馬入禁城者,無論官職大小,均交刑部或理藩院議處。劉墉獲此特權(quán),充分說明乾隆皇帝對他的器重和肯定。再者從乾隆賞賜給劉墉的五百羅漢圖、沉香齋戒牌以及御筆《四十二章經(jīng)》,又可以看到劉墉晚年對佛教的信仰。這些都從側(cè)面反映出劉墉的性情喜好,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劉墉獲賞的物品種類繁多,而從獲賞的時間上來說,其間也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
首先,劉墉獲賞集中于其在京任職期間。劉墉三十二歲(1751)中進(jìn)士,隨之五年,他在翰林院任庶吉士、編修、右春坊右中允、侍講等職,并不負(fù)責(zé)具體工作。乾隆二十一年(1756)后,他歷任安徽學(xué)政、江蘇學(xué)政、太原知府、冀寧道臺、江寧知府、江西鹽驛道、陜西按察使等地方官職。在此期間,雖然他也做出了一些令人稱道的功績,但是總體而言,他生活在父親劉統(tǒng)勛的光環(huán)之下,并沒有直接獲得皇帝賞賜。乾隆三十八年(1773)十一月其父劉統(tǒng)勛去逝后,劉墉離官守父制三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劉墉五十七歲時,為父守制三年后被召入京供職。乾隆四十二年至乾隆四十四年(1777—1779),又出任江蘇學(xué)政。乾隆四十五年(1780)春天升任湖南巡撫。乾隆四十七年(1782)初調(diào)入京師,從此歷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兼吏部尚書、吏部尚書兼署兵部尚書、協(xié)辦大學(xué)士兼吏部尚書。期間還入值南書房、充尚書房總師傅、管理國子監(jiān)事務(wù)大臣等職。分析劉墉獲賞的情況不難看出,劉墉獲賞正是集中在其六十一歲入京供職之后。入京供職使他有更多機會接近皇帝,而他父親的聲名和影響以及劉墉前期在政壇上的功績都成為劉墉不斷獲得提升的有效鋪墊;劉墉在書法上的成就以及他在詩文、經(jīng)學(xué)方面的造詣更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潤滑劑,極大地推進(jìn)了他和皇帝的私交感情,使得君臣之間謹(jǐn)嚴(yán)的上下等級關(guān)系變得和諧而微妙,他獲得的賞賜也從墨刻開始,逐漸擴展到其他豐富的內(nèi)容。
其次,劉墉獲賞還與其仕途的升降直接關(guān)聯(lián)。在劉墉入京供職期間,有二次明顯的波折。第一次發(fā)生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劉墉六十八歲,因失泄與乾隆關(guān)于嵇璜、曹文埴去留問題的談話內(nèi)容,觸怒龍顏,受到申斥,并丟掉本應(yīng)授予的大學(xué)士一職。在這一年劉墉僅獲賞欽定《時晴齋法帖》、緞兩匹。第二次發(fā)生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劉墉七十歲,因為發(fā)生尚書房皇子師傅集體曠工事件,乾隆大為憤怒,劉墉被免去協(xié)辦大學(xué)士、吏部尚書等職,并被降為侍郎銜。第二次受到的處罰明顯比第一次重,而在這一年中劉墉沒有得到任何賞賜,這是他仕途生涯中絕無僅有的一次。劉墉獲賞賜最多的時候一是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六十九歲,其次就是七十歲之后,這兩次都是在劉墉貶謫之后又獲提升之時。如果用拋物線來表示,則從波谷一下子上升到波峰,起伏跌宕相當(dāng)明顯。
前文將劉墉獲賞的物品歸納為六大類:墨刻、詩文、畫卷、書籍、特權(quán)、財物,其中前四類數(shù)量最多,而墨刻、詩文尤多。為什么乾隆皇帝要賞賜給劉墉這些物品呢?如果劉墉像和紳一樣好財?shù)脑?,可能得到的錢物賞賜更多,而事實上并非如此。很顯然,乾隆皇帝在賞賜給臣子物品的時候,是有對象區(qū)分的。從乾隆皇帝賞賜給劉墉的物品中,我們恰恰可以看出劉墉雅致的文人風(fēng)尚。
劉墉不僅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還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他的書法成就甚至要高于他的政績。劉墉的書法初從趙孟順、董其昌入手,后師顏真卿、蘇東坡,又潛心北朝碑版,可謂遍涉各家、博采眾長。他用墨厚重、別具面目,有“濃墨宰相”的美譽。乾嘉時期,與翁方綱、梁同書、王文冶并稱為書法四大家,并列為其首。嘉道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鑒賞家包世臣曾說:“劉文清相國,少習(xí)香光,壯遷坡老,七十以后潛心北朝碑板,雖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興學(xué)識超然塵外,百年來書學(xué)能自樹立者,莫或與參,非一時一州之所專美也?!盵2]清代學(xué)者徐珂在《清稗類抄》中說:“諸城劉文清書法,論者譬之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成自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薄吧w其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其少年時為趙體,珠圓玉潤,如美女簪花;中年以后筆力雄健,局勢堂皇;迨入臺閣,則炫爛歸于平淡,而臻爐火純青之境矣。”[3]正因為他在書法上的深厚造詣,他的《學(xué)書三十韻》成為初學(xué)書法者的津梁。清代帝王從順治皇帝開始,一直到康熙、乾隆都很喜歡漢族的書法文化,乾隆皇帝更是長期癡迷于書法,至老不倦。從內(nèi)廷到御苑,從塞北到江南,園林勝景,名山古跡,所到之處,揮毫題字,墨跡甚多。而乾隆皇帝歷來就很贊賞劉墉的書法,因此他賞給劉墉墨刻、書法精品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劉墉還是一位出色的詩人、學(xué)者?!秶日侣浴肪硎秳④吩疲骸拔那迳佘Q館閣,通掌故。中年揚歷封圻,外嫻政術(shù),及繼正揆席,天下呼為‘小諸城’。所學(xué)貫串經(jīng)史百家,詩遒練清雄,題跋尤古雅。”乾隆皇帝也兼長詩文,劉墉和乾隆有許多唱和之作,彼此以詩文創(chuàng)作贈答相交,既是彼此興致所至,又能促進(jìn)君臣之間的關(guān)系。另外,劉墉學(xué)識淵博、經(jīng)學(xué)根底深厚,曾多次被諭令編纂官修典籍:乾隆四十一年(1776)九月充《四庫全書》館副總裁,并派續(xù)修《西域圖志》和《日下舊聞考》;乾隆四十六年(1782)三月充《三通》館總裁;乾隆五十一年(1786)充《玉牒》館副總裁;乾隆五十八年(1793)奉旨與紀(jì)昀等校閱《石渠寶笈續(xù)編》;嘉慶六年(1801)十一月充《會典》館總裁等。把書籍賞賜給需要它、能夠讀懂它的人,是書籍的幸事,也是受書人的幸事。賞賜大量書籍給劉墉,既充分肯定劉墉深厚的學(xué)養(yǎng),也是對其編修典籍的獎勵。對一個知書、愛書之人來說,這樣的賞賜是再恰當(dāng)不過了。
劉墉獲得的各種賞賜只是他豐富跌宕的人生長河中極小的一部分,但是因為它本身代表著榮譽和成就,故而成為我們無法忽視的閃光點。更何況其中蘊含著深遠(yuǎn)的歷史、真實的事跡,從側(cè)面將劉墉其人其事揭示得更具體、更鮮活。總之,綜合分析劉墉獲得的各種賞賜,我們可以看到除了榮譽光環(huán)之外,其他更多關(guān)于劉墉性情喜好方面的信息,從而有利于更全面公正地認(rèn)識劉墉。
[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乾隆朝上諭檔[M].北京:檔案出版社,1991.
[2](清)包世臣.藝舟雙楫六卷附錄二卷[M]//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08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清)徐珂.清碑類鈔[M].北京:中華書局,1986:4055.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n Liu Yong’s Rewards
LIU Yan
(Hubei Univeisity,Wuhan 430062,China)
During Liu Yong’s long political career,he has got a variety of rewards from Emperor,including ink engraving,poetry,the pictures,books property,privileges and so on.These rewards reflect that Liu Yong had the exaltation and respect from Emperor and his ministers,also reflects his profound attainments in calligraphy,poetry,scholarlyresearch.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all sorts ofhis rewards is ofa great help toknowLiu Yong more comprehensivelyand impartially.
Liu Yong;reward;attainments
G256
A
1671-4288(2011)01-0005-03
責(zé)任編輯:陳冬梅
2010-11-01
柳 燕(1975—),女,湖北鐘祥人,湖北大學(xué)文學(xué)院古籍所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