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麗句與深采并流 偶意共逸韻俱發(fā)
——對聯寫作要論兼議《文心雕龍·麗辭》及相關篇目

2011-11-02 08:38:17李金坤
濰坊學院學報 2011年1期
關鍵詞:對偶劉勰對聯

李金坤

(江蘇大學,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麗句與深采并流 偶意共逸韻俱發(fā)
——對聯寫作要論兼議《文心雕龍·麗辭》及相關篇目

李金坤

(江蘇大學,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對聯是我國漢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學體裁,是中國文學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之一。在漢民族思維方式、漢語文字個性與文學創(chuàng)作特征長期交融孕育的過程中,受唐代律詩對仗、用韻的催化作用,對聯遂正式誕生。對聯具有時代性、廣泛性、實用性、概括性、獨特性、趣巧性的文體特征。創(chuàng)作對聯有三法:集詩文成句、改換詩文成句、擬作新聯(嚴對仗、調平仄、重修辭)。清代梁章鉅《楹聯叢話》是第一部聯話著作。劉勰《文心雕龍》是對聯寫作與研究不可忽缺的一部重要著作,庶可稱為第一部萌芽狀態(tài)的“準聯話”,在中國楹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聯;淵流;特性;作法;《文心雕龍》;對偶

對聯,俗稱對子,通常懸掛于墻壁或楹柱上,故又稱楹聯、楹帖,又稱聯語、聯句、聯對、對句、對語、偶語等。它是在我國漢民族傳統文化的豐厚土壤上生長出來的一株別開生面、獨具魅力的文學奇葩。千百年來,一直深受人們的廣泛喜愛。

中國對聯源遠流長,而對聯正式產生的時代卻較遲。有關對聯的編集、作法與研究類著作則在明清時期才大量產生。清中葉梁章鉅的《楹聯叢話》是公認的第一部聯話著作。但筆者認為,南朝齊梁時代劉勰全用駢文寫成的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批評巨著《文心雕龍》,是對聯寫作與研究不可忽缺的一部重要著作。盡管那時尚未產生對聯,劉勰也無法立專章論述,但就書中《麗辭》、《聲律》及有關修辭手法來看,與現在對聯的基本要素已大體吻合,故將其視為萌芽狀態(tài)的“準聯話”庶幾可乎!因此,本文在論述對聯寫作有關問題時便結合《文心雕龍》加以闡述。竊以為,要談對聯寫作,必先探明對聯之淵流,熟悉對聯之特性,然后掌握對聯之作法,循序漸進,方得要領。

關于對聯產生的時代,學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商末周初說”、“漢末說”、“西晉說”、“東晉說”、“梁代說”、“五代說”、“唐代說”等等。清人梁章鉅認為:“楹聯之興,肇于五代之桃符,孟蜀‘余慶長春’十字其最古也。至推而用之楹柱,蓋自宋人始?!保ā堕郝搮苍挕ぷ孕颉罚┟鲜?,即五代后蜀主孟昶。他曾于歲除之日在門前桃符板上題寫了“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兩句詩。后人多從梁氏之說,認為孟昶乃春聯之始祖也。但近年來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斯坦因0610卷《啟顏錄》抄本背面有一些對偶性文字,如“三陽始布,四序初開”、“福慶初新,壽祿延長”、“門神護衛(wèi),厲鬼藏埋”、“書門左右,吾儻康哉”!從充滿春意與祝福心愿的內涵及“書門左右”等情形來看,這些聯句很可能就是“春聯”了,其時間明顯早于五代孟昶之“春聯”。亦有人認為楹聯始于南朝的梁代。譚嗣同《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云:“考劉孝綽罷官不出,自題其門曰:閉門罷慶吊,高臥謝公卿。其三妹令嫻續(xù)曰:落花掃仍合,叢蘭摘復生。此雖似詩,而語皆駢儷,又題于門,自為聯語之權輿矣?!眲⑿⒕b題詞并非為工整的對句,而其妹所續(xù)亦不過是湊合成一首完整的詩,故算不上純正的對聯,但可視為對聯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從有關唐代之典籍觀之,對聯產生于唐代之說是大體可以成立的。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載唐人酒令:“[令]鉏麑觸槐,死作木邊之鬼;[答]豫讓吞炭,終為山下之灰?!本屏钭蕴拼詠?,成為人們飲酒助興取樂的一種文字游戲。一人為令官,先出詩句,其余的人分別以相應詩句對答,違令或不合要求者罰酒。從“鉏麑”二句來看,對仗工整,實是一副出色的口頭對子。又《全唐詩話》“溫庭筠”條記載,唐宣宗賦詩有“金步搖”句未能對,庭筠即以“玉條脫”續(xù)之。又有藥名“白頭翁”,溫庭筠以“蒼耳子”為對,也是不錯的口頭對子。福建《福寧府志》載,唐乾符(874-879)進士林嵩未第時,在草堂懸聯抒志詠懷,云:“大丈夫不食唾余,時把海濤清肺腑;士君子豈依籬下,敢將臺閣占山巔?!彼稳送醅摗队駢厍逶挕份d有晚唐進士范質題素扇聯:“大暑去酷吏,清風來故人。”林、范所題之聯,自是成熟的對聯了。應用范圍已由席間酒令的口頭對子轉入到住所與器物的書寫方面了。加之輝煌唐詩這座中國詩歌最高峰的矗起,在唐代律詩中大量對仗句的影響下,對聯的產生自然也就加快了進程。據此,筆者以為,對聯產生于唐代之說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其實,對聯的產生則經歷了一個漢民族思維方式、漢語文字個性與文學創(chuàng)作特征交融孕育的漫長過程,所謂“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也。

首先,從漢民族思維方式看:我們遠古之祖先在長期的仰觀于天、俯察于地的自然與社會生活中,目之所及,看到的多是十分普遍的對偶現象。天對地、山對水、夏對冬、陰對晴、男對女、生對死,等等。房屋之門居中,門為兩扇;而人的肢體與五官,則更是兩兩對稱。久而久之,人們便逐漸形成了以對偶為美的思維定勢。喜“偶”厭“奇”,也就成了漢民族人們的普遍心理。直至今日,“好事成雙”、“四四(事事)如意”等俗語,仍然鮮活于人們的口頭。周汝昌先生說得好:“對稱和諧之美,大約是我們這個宇宙中的諸般至美中的一大關目,而華夏民族最能感受它,表現它,贊頌它,運用它,這就是我們的語文天然具有內在對稱質素,并且從遠古以來就朝著對稱類這個特色的方向不斷發(fā)展?!保ā吨袊沤駥嵱脤β摯笕ば颉罚┢浯?,從漢語文字的個性看:漢語是由單音節(jié)語素組成的。單音節(jié)語素構成對偶詞匯的能力是強大而無限的。它在世界諸多廣泛使用的語言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屬對能力。還有,漢字從創(chuàng)制之始,就成為一種兼表形、音、義的單音節(jié)方塊型文字。一個字代表語言里的一個音節(jié),一般每個字又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定的意義。由一定的筆畫構成方塊字型,很多方塊字本身就具有對稱美、整齊美。這樣,就很容易形成中國文學對偶美的審美特征。再次,從文學創(chuàng)作的特征看:由于前兩個方面的原因,因此,中國文學語言中“編字不只,捶句皆雙,修短取均,奇偶相配”(劉知幾《史通·敘事篇》)的現象便由來已久而比比皆是了。如《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薄渡袝けP庚》:“人貴舊,器貴新?!薄渡袝ご笥碇儭罚骸皾M招損,謙受益。”《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薄俄n非子·楊權》:“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漢賦中創(chuàng)作對偶句的自覺性空前提高。如司馬相如《美人賦》寫美人:“云發(fā)風艷,蛾眉皓齒,顏盛色茂,景曜光起,……,途出鄭衛(wèi),道由桑中。朝發(fā)溱洧,暮宿上宮?!孑庖蓰?,淑質艷光?!倍媳背鸟壩暮吞拼穆稍妱?chuàng)作,對偶因素較之漢賦則更趨精密和熟練。南朝的駢文、駢賦都是以對偶為主要句式的駢四儷六的文體。駢文這種特別注重形式美的文體,在南北朝時期達到了空前的繁盛,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文學風貌:①句式整齊,講究對仗;②聲韻協調,平仄相對;③雕琢詞句,辭采華美;④注重用典,博雅典重。劉勰《文心雕龍》中曾辟《麗辭》專篇對駢文語言對偶的問題詳加闡論。他從自然與文化心理的角度提出對偶產生的原因是:“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辈⒅赋鰧ε嫉男问接兴姆N:“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yōu),正對為劣。”這四種對偶形式,可分兩組:一組是言對與事對,不用事的叫言對,用事的叫事對。用事的要有兩件事相配,所以較難;不用事的沒有兩事相配的要求,所以較易。一組是正對與反對。正對并列,反對反襯,反襯比較有力,所以說反對為優(yōu)。還應當避免“對句之駢枝”(語異義同的重復累贅現象,即后來律詩與對聯中應避免的“合掌”現象),如張華詩“游雁比翼翔,歸鴻知接翮”即如此。劉勰還強調了“言對為美,貴在精巧;事對所先,務在允當”以及作對偶句要有氣勢與文采、講究“迭用奇偶”等要求。最后“贊曰”歸納對偶總的文體特征與美學精神為:“體植必兩,辭動有配。左提右挈,精味兼載。炳爍聯華,鏡靜含態(tài)。玉潤雙流,如彼珩珮?!睂ε季涞恼Z言形式美與精神內在美都作了精妙的概括,亮出了對偶句創(chuàng)作的高標。劉勰生于崇尚駢文的時代,他的《文心雕龍》便是南北朝駢文的杰出代表,其《麗辭》篇是對駢文有關對偶問題的全面總結,具有理論及方法的指導意義。雖然,在劉勰那個時代尚未出現“對聯”這個概念,但作為對聯創(chuàng)作的主要特征——對仗的有關要求,在《麗辭》中已基本得到了較為全面的論及。若將《麗辭》“贊曰”所論對偶的特征與情韻來衡量對聯的對仗要求,是頗為切合的。劉勰《文心雕龍》本身就是駢四儷六對偶句創(chuàng)作的典范。其中的對偶形式,在《麗辭》所說的“言對”、“事對”、“反對”、“正對”四種的基礎上,臺灣學者蔡宗陽先生又在《文心雕龍》中找出多種對偶句類型。他認為:“依句型分類,有句中對、單句對、隔句對、長偶對等四種;依寬嚴分類,僅有寬對、嚴對兩種;依內容分類,有數目對、方位對、人名對、反對、地名對、國名對、篇名對、曲名對、書名對、動物對、神名對、顏色對等十二種。”(《〈文心雕龍〉之對偶類型》)正由于《文心雕龍》中有如此之多俯拾皆是的對偶句,因此,后人常常從中集句作聯以表情達意?!拔男膶W”著名學者楊明照先生曾集《文心雕龍》句以祝賀日本戶田浩曉教授《文心雕龍研究》漢譯本之出版。集句聯為:“志惟深遠沿波討源事必勝任;才實鴻懿敘理成論文果載心?!鄙舷侣摲謩e出于《文心雕龍》的《物色》、《知音》、《奏啟》、《知音》、《論說》、《序志》諸篇,十分真切地表達了楊先生對戶田浩曉教授研究《文心雕龍》的大“志”大“才”的贊佩之情。著名學者、中國文心雕龍學會前任會長王元化先生曾從《文心雕龍·論說》篇中集以“獨步當時,流聲后代”二句為聯,并親筆書之作為鎮(zhèn)江市紀念劉勰而新建“文苑”之“學林軒”的楹聯??梢院敛豢鋸埖卣f,對聯的有關對仗之類型,《文心雕龍》幾乎都包羅殆盡了。盡管《文心雕龍》不是后世《聲律啟蒙》類的對聯工具書,但從學作對偶而言,它完全可以作為學作對聯的優(yōu)秀范本。對偶句式發(fā)展到唐代,由于受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的嚴格要求,詩文中偶句的對稱美、韻律美、內涵美等因素則更為完備。唐代律詩大量的創(chuàng)作,對對聯的產生無疑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說對聯是唐代律詩對仗句的演變抑或獨立。這是因為對聯的產生不唯受唐代律詩之影響。如果說漢民族的思維方式是對聯產生的文化心理基礎、漢語文字個性是對聯產生的形體結構基礎的話,那么文學創(chuàng)作特征便是對聯產生的語言韻律基礎,加之最早的春聯是書于桃符用于節(jié)日驅魔與慶賀這種對聯產生的民風習俗基礎,因此,我們可以說,至唐代產生的對聯這種文體,它是集民族心理、詩文特質與民風習俗為一體的與詩、詞、曲、文共生并存之獨特文學樣式,理應成為中國文學大家庭中的成員之一。但迄今為止,絕大多數文學史著作都只字不提而將其拒之門外,這實在是有失公允的。

對聯這種獨特文體在唐代產生之后,便以雅俗共賞的美學形態(tài)為朝野所喜聞樂見,備受青睞。如果說唐以前是對聯的孕育期,唐代是對聯的形成期,那么,宋元則是對聯的發(fā)展期,明清則是對聯的繁盛期,近現代則是繼續(xù)發(fā)展期。宋元以來,聯家輩出,聯書充棟,聯花遍開,蔚為壯觀,氣勢磅礴,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對聯作為在漫長的文化傳統中孕育而成的獨特文學樣式,其文體之特性如何呢?簡而言之,約有七端:

其一,與時俱進的時代性。文學是現實的反映。對聯與其他文學形式一樣,也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這在春聯尤為突出,時代印記鮮明深刻,一目了然。如“翻身多虧共產黨,吃水不忘挖井人”,此乃解放初之春聯也?!八拇陥D開盛世,小康美景在今朝”,此乃改革開放后之春聯也。還有國內外具有重大紀念意義及事件的發(fā)生,如我國香港、澳門回歸等,人們都及時作聯以賀。人們還常常用對聯褒貶社會現實,因此,可以說對聯也是反映社會的一面鏡子。

其二,包羅萬有的廣泛性。包括三方面:一是指作者的廣泛性。上自皇帝下至平民皆可成為對聯的作者。二是指對聯內容的廣泛性。大凡國事、家事、天下事,工、農、商、副、學、兵,科教文衛(wèi)、金融醫(yī)療等三百六十行;山水、名勝、廟宇、佛殿、亭臺樓閣、門庭書房、臥室案頭等公私場所;言志、狀物、寫人、抒情、贈友、賀婚、祝壽、生日、吊挽;歌頌、表彰、批判、諷刺等諸如此類,一句話,凡人間萬事萬物無不可用對聯來表情達意。此之謂“無事不可言,無事不可入”也。三是指地域的廣泛性。對聯是漢民族文學的特殊文體,因此,在中國本土以外旅居其他國家的華僑至今仍保持撰寫對聯的習俗。如美國舊金山唐人街、澳大利亞墨爾本唐人街、法國巴黎以及與中國文化有淵源關系的日本、朝鮮、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家,對聯亦每每可見。哈佛大學遠東系休息室也有這樣一副對聯:“文明新舊能相益,心理中西本自同?!笨梢赃@樣說,凡有華人處,皆可見對聯。還有一些懂得漢語的外國友人,他們也往往喜用寫對聯的方式表達異國之友情。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是魯迅的生前好友,魯迅逝世后,他曾特撰挽聯道:“譯著尚未成功,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譯著”指斯諾所譯魯迅《阿Q正傳》;“舊雨”,此為用典,代老朋友?!秴群啊?、《彷徨》為魯迅兩部小說集,代表魯迅小說的杰出成就,同時又雙關“吶喊”與“彷徨”之義。此聯用典貼切,語兼雙關,悼情況痛,對仗工整,不愧為挽聯之佳作,然出自外國人之手,這就不得不令人驚嘆不已了??梢娭腥A聯語之深入人心,魅力無窮矣!

其三,雅俗共賞的實用性。上面所說的對聯的廣泛性,實際已包含對聯的實用性。這在行業(yè)聯方面尤為突出。如張之洞所撰武漢織布局聯:“經綸天下,衣被蒼生。”又如著名小說家陸文夫所題“老蘇州茶酒樓”聯:“天涯客來茶當酒,一見如故酒當茶?!逼渌缏灭^、書店、學校、醫(yī)院等多種行業(yè)聯,一方面表明行業(yè)本身的職能特征,一方面體現行業(yè)的服務精神,加之書法名家之題寫,配以制作考究的對聯質料與款式,必將收到雅俗共賞、人見人愛的社會效果。這點其他文學樣式是難以與之比肩的。

其四,字數不限的靈活性。對聯的字數從一字聯到十字聯,到百字聯,到千字聯,甚至于到萬字聯,多少自便無所不可。對聯字數的多少,沒有統一的規(guī)定,一般都由撰者視描寫對象與內容而定。常用對聯一般都在四字至五十字之間。我國第一副長聯180字,是乾隆年間孫髯所書云南昆明滇池的大觀樓聯,遂開長聯撰寫之先河。后來宣統年間的鐘耘舫在獄中撰成江津臨江城樓聯,全長1612字,近十倍于大觀樓聯。更有甚者,現為鞍山市楹聯協會理事的趙曉光先生竟以10330字撰寫了一副全面反映寶島臺灣古今概況的巨聯《寶島情絲》,并親書于中國著名扇廠“杭州王星記扇廠”特制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屏風扇上。對聯之長,屏扇之巨,堪稱雙寶,嘆為觀止。

其五,以少總多的概括性。上面所述的百字、千字、萬字對聯,畢竟是少數。總的來說,對聯篇幅一般不大,但在語言上都十分注重烹詞煉句之功。所以,對聯皆能給人以言簡意賅的藝術享受。有一副為巴金賀壽的對聯寫道:“巴山風雪化隨想,金石春秋樹一家?!边@是一副鶴頂式嵌字聯,突出“巴金”筆名。上聯“巴山”,表明巴金籍貫為四川;“巴山風雪”寓作家飽經滄桑的人生經歷;“隨想”即為其晚年敢說真話的《隨想錄》文集。下聯“春秋”、“家”,即指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長篇小說之代表作;而“樹一家”則突出巴金小說獨樹一家的藝術成就與崇高地位。“金石春秋”語義相關,既寓巴金小說創(chuàng)作百世流芳,永垂不朽之意,又含有作者祈望巴金如金石般的長命百歲。短短十四字,將巴金筆名、籍貫、生平、思想、創(chuàng)作成就以及作者的衷心祝愿一一敘寫出來,真可謂“一字千金,驚心動魄”者也。故將其視為微型之巴金傳可也。

其六,語言結構的獨特性。對聯是中國文學中最具獨特性的一種文體。一副對聯由上、下聯兩個部分組成。懸掛(張貼)的對聯總是由上而下豎寫。懸掛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除挽聯類等對聯外,一般還有橫批。書寫順序,過去是從右到左,現在是從左到右。懸掛(張貼)在兩聯中間之上端。橫批與上、下聯是三位一體的完整系統,它與上、下聯的關系屬于統攝的關系。一般為四字,含有題名、點晴、概括、深化的作用。對聯的語言是一種追求對仗和富有音樂性的特殊語言,在構思、立意、布局、謀篇上都能體現出這種特性。

其七,體現智慧的趣巧性。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民族。而對聯這種形式較之于其他文學樣式,則更適合展示中華民族的無窮智慧了。對聯中諸如應對聯、比喻聯、雙關聯、頂針聯、回文聯、嵌字聯、隱字聯、缺字聯、數字聯、復字聯、疊字聯、同旁聯、拆字聯、析字聯等最能體現對聯的智慧、巧思與趣味。如蘇東坡由契丹使者所出之上聯“三才天地人”,對之以“四詩風雅頌”下聯,因“雅”分大、小雅,故謂“四詩”。對對子是古人常用來測驗應對者智力的甚為普遍的方法之一。直至30年代初,陳寅恪先生在清華大學入學考試國文試題中,尚以“孫行者”為上聯出題。標準答案是“胡適之”,結果答對者寥寥無幾。諧音聯如民國時期諷刺國民黨之聯:“民國萬歲(稅),天下太平(貧)”,取其諧音,似頌實諷,構思巧妙,立意深刻。這類趣巧性的對聯,讀者在驚嘆其奇智巧慧的同時,亦便獲得藝術美味的享受,因此,對聯又具有游戲性、娛樂性的特征。這就是人們普遍喜愛作聯、賞聯的原因之一吧。

作聯之大法,不外乎三。其一,集前人詩文成句而成聯。從所集體裁看,詩、詞、曲、文(碑貼),還有俗語、成語、熟語等都可以拿來為我所用。集句聯語是各種體裁的集句中最為流行的。集句聯往往會收到勝藍寒水之妙的藝術效果。本文前述楊明照先生集《文心雕龍》成句聯便是典型的例子。再舉吳小如先生集句聯:“晚覺文章真小技,春來花鳥莫深愁”,此聯分別集于蘇軾《宿州次韻劉涇》與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對仗工穩(wěn),平仄相諧,坦誠衷曲,殆同已出,實是集句聯之佳作。制集句聯需要注意的是:①盡量選大家名家詩文名句配對;②要圍繞主題配對,切忌搞拉郎配;③上下聯語言對應協調,自然圓暢。其二,改換前人詩文而成聯。這類對聯只是改動前人詩文句中的少許或個別文字,或者不改一字,僅變換語言次序,以成新意。如清代著名聯家紀昀諷刺庸醫(yī)聯:“不明才主棄,多故病人疏?!鼻蓳Q孟浩然《歲暮歸南山》“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詩句之順序,出奇制勝,諷意頓顯。李大釗曾將明代楊繼盛題獄壁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改“辣”為“妙”,成新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一字之改,更為婉曲而別具神韻。其三,新擬對聯,全由己出。創(chuàng)作新聯必須做到三點:一是嚴對仗;二是調平仄;三是重修辭。三者互為映帶,缺一不可。

先說嚴對仗。對仗是對聯的主要特征,對聯對聯,重在“對”也。劉勰《文心雕龍·麗辭》篇曾專論對偶,分列“言對”、“事對”、“正對”、“反對”四類。劉勰認為“事對”、“反對”要優(yōu)于“言對”、“正對”,這是因為“事對”用典而意深,“反對”反襯有力。另外,劉勰強調對偶要講究氣勢和文采。劉勰所講的“對偶”,實際與對聯之“對仗”同一意思。《辭海》釋“對仗”說:“指詩文詞句的對偶?!彪m未提對聯,但所舉例為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下:“對仗固須工整,而亦有一聯中本句自為對偶者?!鄙虻聺搶ⅰ皩φ獭迸c“對偶”視同如一,《辭海》亦然。劉勰《麗辭》篇雖非專談對聯對仗問題之專文,但它已為如何創(chuàng)作對聯對仗的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就對仗而言,除劉勰所列四種外,還有工對、寬對、借對、鄰對、當句對、隔句對、流水對、回文對、雙聲對、疊韻對、頂針對等等。但不管哪種對仗形式,都必須做到字數相等、詞性相同、結構相應、句式相似、內容相關、韻律相諧。也有對聯上下字數不等者,不過那已是對聯的一種變式,稱之為缺字聯。如:袁世凱□千古,中國人民萬年。上聯缺一字,“千古”對“萬年”,而“袁世凱”卻與“中國人民”不對,意謂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匠心獨運,人民怨憤之情溢于言表,不失為對聯中的珍品。

次說調平仄。對聯的上下兩聯要平仄相對,交錯變化,這樣才具有抑揚頓挫聲律和諧之美。要調平仄,當明四聲。古代漢語的四聲分為“平聲”(含陽平、陰平),“上聲”、“去聲”、“入聲”?,F代漢語的四聲分為“陽平”、“陰平”、“上聲”、“去聲”。古代漢語中的平聲,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陰平、陽平;古代漢語的上聲、去聲與現代漢語的上聲、去聲相同;古代漢語的入聲,在現代漢語中有的已消失,有的入聲字已被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中去。古代漢語中,以平聲字為“平”,上聲、去聲、入聲字為“仄”;現代漢語中,凡屬陰平、陽平的字都為“平”,凡屬上聲和去聲的字都為“仄”。一般來說,創(chuàng)作對聯,調平仄當以古平仄四聲為準。并且一定要把握住二至三個音節(jié)必換平仄的原則。

此外,對聯的平仄,還要注意上聯末字是仄聲,下聯末字是平聲。偶有上聯末字為平聲、下聯末字為仄聲者,在內容不受影響的情況下,亦可將就。但決不可上下聯都是平聲或仄聲。若此,對仗再工也不能算作對聯。以上是對上、下聯各一句情況而言的。至于對聯中每聯在兩句或兩句以上乃至更多句者,仍然看其每句句末的平仄相押情況。如郁達夫挽兄郁華(字曼陀)聯:

上聯句未分別為平平仄,下聯句末分別為仄仄平。對聯的平仄調諧了,這樣就能產生聲韻的諧和圓暢之美。正如沈約所說:“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jié),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保ā端螘ぶx靈運傳論》)劉勰《聲律》篇也說:“滋味流于下句,氣力窮于和韻?!睂β摰纳舷露湓诠?jié)奏、聲調方面對稱呼應,便創(chuàng)造出“和”的聽覺意象;加之上下句之間語義上的映帶、對比、反襯,或補充、開拓,就使得對聯的文辭更豐潤,意蘊更深厚,形象更鮮明,感染力也更大。必能收到“麗句與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韻俱發(fā)”的聲情并茂之審美效果。

末說重修辭。對聯是精美的藝術,有人稱之為辭章之“精品”,詩中之“詩”,故當特別注重修辭,講究煉字、煉意、煉象之功。對聯常用的修辭方法有比喻、借代、比擬、夸張、反語、雙關、對照、排比、反復、設問、集引、轉品、諧音等等。此外,還得注重用字技巧,使對聯更具情趣和智巧的美學意味。用字技巧大致有嵌字、復字、疊字、同字、析字、拆(合)字、數字、標點、煉字等。嵌字又分鶴頂、燕頷、鹿頸、蜂腰、鶴膝、鳧頸、雁足、魁斗、蟬聯、云泥、鼎峙、碎錦、晦明等十三格。嵌字手法在“贈人聯”與“行業(yè)聯”中用得最多。近幾年《羊城晚報》“聯名得意工作室”特于該報專辟“聯名得意”欄目,義務為讀者作嵌字聯,定期刊登,以筆者所見,所刊之聯,副副皆佳也。其中為陳鄧齊所嵌之聯最為絕妙。聯云:“仙林飛杖變,白石借山吟?!贝藶殡[字聯,由上聯可想起“鄧林”一詞,進而聯想到夸父逐日、棄拐杖化為桃林(鄧林)的神話故事,“鄧”則隱于聯中。下聯由“白石”一詞,自然想到我國著名書畫家齊白石,“齊”即隱于聯中;而齊白石又有“借山吟館主人”別號。此聯隱含之妙,內涵之豐,令人拍案叫絕。再舉標點聯。小小標點,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用以組成對聯,往往能收到不是文字而勝于文字的絕妙效果。有這樣一副對聯:

1949年4月,南京大專院校學生六千人舉行“反饑餓、反內戰(zhàn)”的大規(guī)模游行時,有兩位學生慘遭殺害,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四一慘案”。這副標點聯便是懸掛在延安原中央大禮堂追悼死難學生的挽聯之一。連下六個“?”與“!”,即把廣大人民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強烈質問、悲憤控訴和高亢的吶喊、以及把面對敵人殘殺學生而引起的沉痛自問和戰(zhàn)斗決心,都充分表達了出來,收到了“于無字處聽驚雷”的藝術效果。

“嚴對仗”、“調平仄”、“重修辭”,是對聯創(chuàng)作的三大要素。它是對聯這座藝術大廈之中的三大支柱,相輔相成,渾然一體。其實,這三大要素的有關論述與要求,劉勰《文心雕龍》中的“創(chuàng)作論”二十篇幾乎都有涉及?!段男牡颀垺冯m非專論對聯之文,但于對聯創(chuàng)作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更何況《文心雕龍》本身又是“駢四儷六”駢文的優(yōu)秀代表呢。閱讀其文,對創(chuàng)作對聯是大有裨益的。由此觀之,將《文心雕龍》列為對聯創(chuàng)作的重要參考書之一,當是完全切用的。

在創(chuàng)作對聯過程中,除掌握“三大要素”之外,還應牢記五忌,即:一忌上下聯字之重復(具有特殊意義的反復、修辭聯除外);二忌上下聯語義“合掌”(重合);三忌下聯犯“孤平”聲病;四忌下聯犯“三平尾”聲??;五忌上聯氣勢勝于下聯,造成頭重腳輕之病。在氣勢力度構成方面,對聯的一般規(guī)律是“上弱下強”,重心應落在下聯,這樣就顯得工穩(wěn)有力,扎實妥帖。

以上就對聯之淵流、特性、作法三大問題作了初步的探論,其中亦包括對對聯之功用及對聯之類型等問題的部分論述。考慮到文章之篇幅所限,只能就對聯之主要問題加以闡論。竊以為在弄清了這三大問題之后,參讀有關對聯的選集、辭典與聯話之類評論著作,再加之自己的認真實踐與不懈努力,筆者堅信,辛勤的汗水定能澆灌出聯苑含露開放的艷麗花朵,進而結出豐碩的對聯之果。行文至此,筆者擬借用制聯名家白啟寰先生以鶴頂格嵌字聯贊評對聯的聯語作為本文的結尾,與大家共勉:

對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諷可歌,媲美詩詞、曲賦、文章,恰似明珠映寶玉;

聯本大觀,源遠流長,亦莊亦趣,增輝堂室、山川、人物,猶如老樹燦新花。

責任編輯:陳冬梅

I206.2

A

1671-4288(2011)01-0066-06

2010-08-12

江蘇大學人文社科重點建設項目:《鎮(zhèn)江地域歷史文化研究》(JDR2006A05)

李金坤(1953—),男,江蘇金壇市人,江蘇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與美學。

猜你喜歡
對偶劉勰對聯
劉勰《文心雕龍》論“三曹”詩
劉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體論
劉勰《文心雕龍》的辨體理論體系——兼論其辨體觀的開創(chuàng)意義和深遠影響
學術論壇(2015年6期)2015-12-24 15:55:20
對偶平行體與對偶Steiner點
論劉勰辨“騷”的矛盾心理
學習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16
對偶均值積分的Marcus-Lopes不等式
對偶Brunn-Minkowski不等式的逆
對聯知識小問答
對聯(2011年2期)2011-11-19 23:03:52
自對在對聯中的作用
對聯(2011年22期)2011-09-19 06:39:46
我怎樣教寫對聯
對聯(2011年8期)2011-09-18 02:32:20
湾仔区| 雷山县| 白水县| 甘谷县| 若尔盖县| 广德县| 安图县| 轮台县| 昌邑市| 沁源县| 湖北省| 九龙县| 武邑县| 抚顺市| 松溪县| 左贡县| 南投县| 达拉特旗| 大渡口区| 剑阁县| 南昌市| 牡丹江市| 襄汾县| 江孜县| 宜丰县| 黑河市| 彩票| 凌云县| 周宁县| 乳源| 永兴县| 博野县| 伊川县| 潼关县| 保德县| 祁阳县| 江油市| 赫章县| 康定县| 东安县| 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