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湖北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430068)
美國詩人兼劇作家埃德娜·圣·文森特·米蕾(1892—1950)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普利策獎的女詩人。她從小受到母親音樂和文學的培養(yǎng),14歲開始發(fā)表詩歌作品,20歲以《新生》(Renascence)一詩參加《抒情年代》(The Lyric Year)的詩歌大賽而嶄露頭角,并因此獲得瓦薩(Vassar)藝術學院的獎學金。大學畢業(yè)那一年,出版第一部詩歌集《新生與其它詩篇》(Renascence and Other Poems)。大學畢業(yè)后,她拒絕了舒適的工作,同年秋季搬到紐約藝術家集中的格林威治村,在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的同時也過著令世人側目的叛逆、大膽、放蕩不羈的波希米亞式生活[1]。1920年第二部詩集《薊的無花果》(A Few Figs From Thistles)問世,令文壇大為震驚。這部詩集一反《新生與其它詩篇》里對上帝的博識、靈魂升華、忠誠以及慈悲的頌揚,以大膽、直率、憤世嫉俗和玩世不恭的口吻顯示出對傳統(tǒng)美德如節(jié)儉、執(zhí)著、守信等的蔑視,表達了一戰(zhàn)后年輕人想要背離傳統(tǒng)、尋求自由、展現(xiàn)自身個性的沖動和欲望,因此成為她首部真正廣受歡迎的作品,奠定了人稱叛經(jīng)離道的“米蕾傳奇”的基礎。批評傳記作家E-lizabeth Atkins曾用“令人心醉神迷”(intoxicating effect on people)來評價它,Carl Van Doren也說“自薩福(古希臘著名女抒情詩人)以來還沒有一位女性寫得像米蕾那樣直率”[1]。
《回憶》(Recuerdo)是《薊的無花果》中備受讀者推崇的一首。它以平淡質(zhì)樸的文字和流暢整齊的節(jié)奏,以詩感與美感傳達給人們波西米亞式的生活和愛情。
Recuerdo
回憶[注]
We were very tired,we were very merry-
我們非常疲倦,我們非??鞓贰?/p>
We had gone back and forth all night on the ferry.
我們乘渡船整夜來回。
It was bare and bright,and smelled like a stable-
渡船空蕩明亮,有馬廄氣味——
But we looked into a fire,we leaned across a table,
我們凝視火光,隔桌探身相對,
We lay on a hill-top underneath the moon;
我們躺在月光下的山頂;
And the whistles kept blowing,and the dawn came soon.
汽笛聲聲,黎明即將來臨。
We were very tired,we were very merry-
我們非常疲倦,我們非??鞓贰?/p>
We had gone back and forth all night on the ferry;
我們乘渡船整夜來回。
And you ate an apple,and I ate a pear,
你吃一個蘋果,我吃一個梨,
From a dozen of each we had bought somewhere;
每樣我們都從別處買有一提;
And the sky went wan,and the wind came cold,
天色蒼白,晨風漸涼,
And the sun rose dripping,a bucketful of gold.
陽光輕灑,滿桶金光。
We were very tired,we were very merry-
我們非常疲倦,我們非??鞓贰?/p>
We had gone back and forth all night on the ferry.
我們乘渡船整夜來回。
We hailed,"Good morrow,mother!"to a shawl-covered head,
我們朝一個頭裹披巾的人招呼“早安,媽媽!”
And bought a morning paper,which neither of us read;
買了一張晨報,卻誰也不去讀它;
And she wept,"God bless you!"for the apples and pears,
她流著淚,“上帝保佑你們”,為著蘋果和梨,
And we gave her all our money but our subway fares.
我們把錢都給了她,只留下地鐵車費。
和米蕾的其他大部分詩作相似,《回憶》采取了傳統(tǒng)民謠的韻律形式,文字近乎口語化,簡潔樸實,淺顯易懂,情深意長,通過敘述兩人在渡口的一夜,吟詠了波希米亞式無拘無束、樂觀浪漫的生活和愛情。這種生活和愛情體現(xiàn)的是一種反傳統(tǒng)、自由灑脫、特立獨行的方式,是對平庸生活的摒棄,是崇尚自由灑脫的藝術氣質(zhì),是對金錢和物質(zhì)至上的消費社會的拒絕,是對無所作為生活的觀照。
這種波西米亞式的自由浪漫首先表現(xiàn)在來自心靈和精神的愉悅。這首詩一開篇便向我們傳達了這種波西米亞式的自由樂觀:“我們非常疲倦,我們非常快樂”。原文句式在語法上似乎存在缺陷,即兩個完整的句子以逗號連接。這種有意識的排列隱含著雙重含義:首先可以在第二個句子前面加上but使之合乎語法,這樣表達的是意義上的轉(zhuǎn)折,我們疲倦但是我們快樂,我們累了但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悅;其次,也可以在第二個句子前面加上and,這樣表示事情的因果,“我們非常疲倦”是導致“我們非??鞓贰钡脑?。我們快樂是因為累了,這是屬于典型的波西米亞式快樂。在傳統(tǒng)模式下也許是對快樂的追逐導致疲倦,而波西米亞式的快樂則是心靈和精神上的,是來自體能的消耗與疲倦,是自由灑脫的,是來自身體不加節(jié)制的放浪形骸,“我們乘渡船整夜來回”。因此這兩句詩作為全詩主旨在每節(jié)起始反復重申反復吟詠。
其次,波西米亞式的顛覆和反叛還體現(xiàn)在具有藝術氣質(zhì)的獨特審美。詩歌所描述的深夜通宵的場景傳達的是對傳統(tǒng)日常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guī)律和節(jié)奏的拒絕。盡管在空蕩、“有馬廄氣味”的渡船呆了一整夜,盡管“天色蒼白,晨風漸涼”,但這一切都不妨礙對美的發(fā)現(xiàn)、欣賞和沉醉:“我們凝視火光,隔桌探身相對”,“我們躺在月光下的山頂”,“陽光輕灑,滿桶金光”。拋開庸常世俗的習慣、趣味和局限,不受傳統(tǒng)生活風格影響的波西米亞自由心靈總能以獨特的眼光捕捉到生活中的精彩,使日常的平凡生活呈現(xiàn)前所未有的個性、熱情和浪漫。標題“Recuerdo”也頗具含義,這是一個西班牙語單詞,這種令人耳目一新的“異域”感也正符合“波西米亞人”自由不羈的傳統(tǒng)與個性。
這種個性和反叛不僅僅體現(xiàn)在對普通事物的藝術性審美觀照,更多地在于如同對待傳統(tǒng)行為準則一樣,對待金錢、物質(zhì)和財富如糞土的態(tài)度。在這里,對于錢財他們是如此的不經(jīng)意和揮霍:每樣都買了一打的蘋果和梨各吃了一個之后全部送了別人,“買了一張晨報,卻誰也不去讀它”,“我們把錢都給了她,只留下地鐵車費”。與這種波西米亞式貧窮呈鮮明對照的是傳統(tǒng)生活中人們對財富的看重,在詩里,那位頭裹披巾的女士在接受他們所給的蘋果和梨之后,“她流著淚,‘上帝保佑你們’”,這種對比更加反襯了他們對于金錢的疏離和漠視。而另一方面,在作者眼里,早晨輕灑下來的陽光,卻是a bucketful of gold,gold(金子)在這里是一語雙關,既形容初升陽光的顏色,又隱喻這才是真正的財富,是精神的無限自由及豐富。
當然這種波西米亞式的揮霍也和愛息息相關,全詩以愛貫穿始終。因為有愛,兩人才會快樂,因為有愛,才會不顧馬廄氣味,不知疲倦地在空蕩的渡船整夜來來回回,度過“凝視火光,隔桌探身相對”的溫馨時光;才會“躺在月光下的山頂”,在“天色蒼白,晨風漸涼”之際,在“汽笛聲聲”傳來之時欣賞陽光灑下來的金色美麗;才會一起分享買來的蘋果和梨;才會“買了一張晨報”,但是因為有彼此的陪伴,“誰也不去讀它”;才會快樂地向陌生人致意“早安”,將蘋果、梨和錢都給她,這樣也將愛意傳遞給別人。
如前文所說,這首詩寫于米蕾初到紐約的時候。當時她住在一間九英尺寬的閣樓里,在那里她加入了早期的普落溫斯敦劇團,結識了不少作家和編輯朋友如拜內(nèi)爾(Bynner)、畢肖普(John Peale Bishop)、威 爾 遜 (Edmund Wilson)、格 拉 斯 皮 爾(Glaspell)、德爾(Dell)等人[2],在那里她恣意地寫詩、創(chuàng)作;掙脫一切傳統(tǒng)的束縛,以公開的雙性戀姿態(tài)和男人以及其他女人戀愛,過著令世人矚目、令社會正統(tǒng)側目甚至反目的自由放縱的生活,過著用米蕾自己的話說“非常窮、非常窮,但又非??旎?、非常快活”的日子[3]。《薊的無花果》就是那一時期她的世界觀和本人生活的寫照。該詩中提及戀愛中的兩個人時通篇都是使用代詞we,you和I,這樣導致另一半性別的模糊。對于雙性戀者米蕾來講,另一位是男是女無關緊要。這種反傳統(tǒng)的、波西米亞式的自由、戀愛才是她想要在詩中傳達給讀者的,這既是她自己生活的生動描述,也是來自反主流文化格林威治村的她對波西米亞精神理想的追求。
[1]Barnet,Andrea.All-night party:the women of bohemian greenwich village and harlem,1913-1930[M].Chapel Hill,NC:Algonquin Books,2004.
[2]Epstein,Daniel Mark.What lips my lips have kissed:the loves and love poems of edna st.vincent millay[M].New York:Henry Holt,2001.
[3]Milford,Nancy.Savage beauty:the life of edna st.vincent millay[M].New York:Random House,2001.
[4]Millay,Edna St.Vincent.A few figs from thistles[M].Pennsylvani: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