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燦
(重慶醫(yī)科大學 外語系,重慶 400016)
□語言學
小議日語中的漢字詞
徐燦
(重慶醫(yī)科大學 外語系,重慶 400016)
在日語詞匯中,漢字詞占有相當的比例和極其重要的地位。漢字詞以其簡潔、直觀、優(yōu)雅的特點在日語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習和掌握日語中的漢字詞可以幫助我們更進一步地了解和學習日本的語言和文化。
漢字詞;「漢語」;「和語」;中日漢字詞
日本與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自古以來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十分頻繁,這種交流在語言文字等方面有著割舍不斷、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在漢字傳入日本以前,日本并沒有文字和語言。在中日漫長的交流過程中,日本人不僅學習漢語,還采用記錄漢語的工具——漢字來記錄自己的語言,即便后來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平假名、片假名,漢字在日本國家的文字中仍長期占有支配地位。由于歷史原因,日語吸收了大量的漢語詞匯,并成為自己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日本人還利用漢字自創(chuàng)出一些詞匯,無論是從中國吸收引進的,還是日本人自創(chuàng)的漢語詞匯,它們都有一個相同點即都用漢字表記。
作為中日兩種語言的一大共通之處——漢字和漢字構成的詞匯一直都是中日語言學者關注的熱點。隨著近年來中日對比語言學的興起,中日漢字詞研究也逐漸受到兩國學界的重視。本文主要著眼于綜合各種因素考察中日漢字詞,通過對具體例詞在中日兩種語言環(huán)境中的不同使用情況的分析,揭示詞義的細微差別,并從漢字詞的構成的角度進行了初步分析。
1.1 漢字詞的概念
何謂漢字詞呢?從漢語來看,所有的漢語詞匯都可以稱之為漢字詞。而日語中并沒有明確的漢字詞概念,與之最為相近的是概念是「漢語」:「昔,中國から伝來して日本語となった語。更に広く,漢字で組み立てて音で読む語?!筟1]。這里所謂的漢字詞是由中國漢字組成,并借用中國漢字讀音的詞。而本文所指的漢字詞是指一切用漢字且只用漢字表記,不論其讀音如何的詞。如果僅就漢字表記這一點來考慮,那么它包括了中國漢字詞、日本漢字詞和韓國漢字詞等。但本文以下僅就中國漢字詞和日本漢字詞進行比較和分析。在此提到的中國漢字詞是指漢語中由規(guī)范漢字構成的詞匯。由于漢字存在于日語的幾乎所有的單詞中,所以凡是只用漢字構成的日語單詞,不論其構造形式如何,也不論是訓讀還是音讀,本文都稱作“漢字詞”,也就是既包括日本人所說的「漢語」,也包含著日本人說的「和語」。
1.2 日本漢字詞的特點
在日語詞匯中,雖然大部分漢字詞來源于漢語,由于日本人在引入漢字時對某些領域的偏重(日本大規(guī)模引入漢字詞的漢及唐宋時期主要以政治,文化方面的詞匯為主)以及漢字詞引入日本后受和語的影響,和制漢語的存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再加之詞匯是語言中最活躍的因素,日本漢字詞在經歷過漫長的歷史變遷后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①日本漢字詞中,仍然有相當部分的古漢語詞匯。如尊敬語「貴社、芳名、令嬢」等,自謙語「小生、弊社、拙宅」等。
②日本漢字詞的書寫多采用古漢語所用的繁體字,與現代漢語有所差異。如:覧/覽、慶/慶、優(yōu)/優(yōu)、認/認、風/風、涙/淚等。
③在政治、哲學、文化等方面漢字詞的使用頻率較高。這與漢字詞的引入背景和漢字詞本身的結構精簡,信息容量大有關。
語義圖示正是提供學習者進行知識梳理,建立知識對象和屬性、知識關系及過程的知識模型。語義圖示的這一功能提供了邁向深度學習的第一步。語義圖示強調將抽象的知識進行可視化表征,在可視化界面,學習者看到的不是大段文字,而是攜帶語義的圖形、圖像。學習者可以更容易地把握知識的邏輯關系,建立碎片信息間的聯(lián)系。語義圖示對信息的可視化加工,大大增加了閱讀的效率,能夠適應當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與閱讀取向。
④漢字詞顯得莊重含蓄,所以更多的使用在書面語中。
⑤相當部分醫(yī)學用語使用了漢字詞。如「血液、細胞、內科、循環(huán)、慢性胃炎、自然免疫」等。
⑥漢字詞多用來表達一些基本概念和抽象概念。如:「一、六、百」、「星、霧、地震」「行為、理解、感動」、「意識、性質、象徴」等。
1.3 日本漢字詞的類型
日本漢字詞可以分別從讀音特點,詞的來源以及構詞字數等方面來進行劃分。
1.3.1 從讀音類型劃分。
從讀音類型分可以分為音讀漢字詞、訓讀漢字詞、音訓混讀漢字詞這三類。
訓讀漢字詞也在日本漢字詞中占有相當的比重。
音訓混讀漢字詞也就是所謂的「重箱読み」和「湯桶読み」。前音后訓稱為“重箱”,例如:「重箱/じゅうばこ」、「臺所/だいどころ」;前訓后音稱為“湯桶”,例如:「湯桶/ゆとう」、「夕刊/ゆうかん」。
1.3.2 從構詞字數劃分。
從構詞字數劃分可分為一字詞、二字詞、三字詞及以上等。
一字漢字詞如;「目、口、耳、松、竹、梅、牛、羊、寺」等和「辻、畑、峠、凧、雫、枠」等。前一類的漢字詞,大多是在古代傳入日本的,讀法是訓讀。因為這類漢字詞,一般只寫作漢字,不寫作假名,所以這類一個字的單詞也應列入漢字詞的范圍。后一類的漢字詞是日本人在長期學習和使用漢字的基礎上,根據自身語言對漢字的需要和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而創(chuàng)造的漢字詞,由于其由一個漢字構成,日本人也稱其為“國字”。
二字漢字詞占了日本漢字詞的絕大部分。這類詞從讀音分有音讀詞,有訓讀詞,也有音訓混讀詞;從來源分有從中國借入的,也有日本人自造的。
三字詞和三字以上的漢字詞一部分是日本人利用漢字的構詞特點自造,如:“花吹雪、冷蔵庫”;還有一部分是三、四字熟語,如“五月雨、青二才、一期一會、山紫水明、千変萬化”。三、四字熟語里有日本人自造的,也有一些是直接借用漢語的。
1.3.3 從詞的來源劃分
從詞的來源劃分可分為“中國人造詞”和“日本人造詞”兩大類
“中國人造詞”包括“出自古代漢籍和漢譯佛典的詞”和“出自西方來華傳教士漢文譯著的詞”,“日本人造詞”包括“出自江戶末以前‘和文’‘變體漢文’的詞”和“出自江戶中期以后譯介西學活動的詞”[2]。
簡而言之就是從日本漢字詞的來源是從中國借入和日本自創(chuàng)兩方面來進行劃分的。
正確和清楚地認識漢字詞,比較和分析中日漢字詞的異同對于更進一步學習日本語言和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中日漢字詞在日語中占有的不可取代的獨特位置,所以對其進行比較和研究必將成為中日語言文化比較的一個重要領域。
[1]大河內康憲.日本語と中國語の同形語[A].大河內康憲,中川正之等.日本語と中國語の対照研究論文集[C].くろしお出版,1992.
[2]何華珍.日本漢字和漢字詞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04.
[3]金田一春彥等.日本語大辭典[Z].日本講談社,1989.
[4]候仁鋒.日中言語における同形語の相違點についての考察[A].日本語教育國際シンボジウム論文集[C].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3.
[5]皮細庚.日語概說[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6]李 莉.關于日語詞匯中的漢語詞[J].日語學習與研究,1998,(1).
[7]高 麗.日漢同形詞詞類瑣談[J].長沙大學學報,2002,16(3).
[8]李金蓮.日語中的漢字與漢字詞[J].山東外語教學,2004,(6).
H36
A
1674-3652(2011)03-0076-02
2011-03-02
重慶醫(yī)科大學基金項目(XBYB2007121)。
徐 燦(1977- ),女,重慶醫(yī)科大學外語系教師,主要從事日語語言、日語教學教學。
[責任編輯:雪 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