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雯娜
(泰山學院,山東 泰安 271021)
《京華煙云》是林語堂先生的代表作。這部小說以其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個性鮮明而豐滿的人物形象散發(fā)著長久的藝術魅力。凡是閱讀過這部作品的人無不為語堂先生的魅力、能力所折服。小說描寫了90多個人物,每個人物都有著自己鮮明的性格特點,尤其是女性形象方面。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時代里,這些女性因社會、家庭、文化、個性等各方面的原因,各自走著不同的人生道路,演繹著不同的人生命運。本文著力分析小說中兩個有著密切聯(lián)系卻又在性格和命運上有著很大差別的人物:姚木蘭和牛素云。木蘭和素云都是富貴之身:木蘭生于北京城有名的商賈之家,素云的父親則是官場上炙手可熱的風云人物;兩人又同為勢力顯赫的曾家兒媳。然而通讀《京華煙云》后,讀者無不喟嘆兩者的命運差別之大:木蘭在曾家受到上上下下、老老少少的喜愛和敬重,而素云則最終落得被逐出曾家的命運;木蘭在民族危難之際大義凌然,所作所為令人心生敬佩,而素云則制售鴉片、助紂為虐,最終在木蘭的幫助和感召之下才幡然醒悟。下面從多個方面分析兩者的不同之處。
雖然木蘭和素云同為富貴之身,娘家都有萬貫家財,但是兩者所受的家庭教育截然不同。
木蘭深受父親的影響。其父姚思安有著仙風道骨,待人接物都很超脫。他可以把家族的生意完全交給他的內兄馮舅爺去打理;對待自己手中所持有的無上至寶——甲骨文,他可以輕松地將其送給木蘭當做陪嫁,并告訴愛女任何寶貴的東西都不會永遠只屬于某一個人,要超脫;在木蘭的母親去世后,姚思安毅然選擇云游四方,把萬貫家財都拋在腦后。父親的這種道家修為深深地影響了木蘭,使木蘭終生富貴卻不為錢財所羈絆,雖有富足的大家族生活卻更愿意寄情于山水,荊釵布衣,粗茶淡飯。正是因為木蘭從父親那里獲得了這種對待錢財?shù)某粦B(tài)度,她才能夠在待人接物時不以財富為標準,平易近人,可愛可親。父親給了木蘭道家的風骨,母親則給了她世俗的智慧。木蘭的母親姚太太是賢妻良母,正是在她的嚴格教育下,木蘭具備傳統(tǒng)女性的主要美德——“德、言、容、工”樣樣贏人:她做的花生羹是曾家老太太最喜歡吃的,“入口即化”;她的刺繡和繪的鞋樣漂亮精致,連曼娘都不能及;她為人溫順善良、知書達理、處事精干睿智。作為女兒、兒媳,她孝敬父母、公婆;作為妻子,她寬宏大量、從不嫉妒;作為大家庭的成員,她對上對下謙謙有禮,與人和睦相處。家庭的教育讓木蘭成為了一個人人心中完美的女性,連林語堂先生都說:“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p>
素云雖同樣是富貴之家出身,所受家庭教育卻要次于木蘭許多。其父牛思道買官,最終得以官拜支度大臣,在北京城是出了名的媚上欺下、魚肉百姓的貪官。其母馬祖婆是一個善于算計、野心勃勃的女人,正是在她的幫助之下,牛思道才得以官運亨通、平步青云。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的浸淫中成長起來的牛素云成了一個趨炎附勢、尖酸刻薄的人。在第一次與木蘭相遇時她刻意地賣弄自己與達官貴人相熟,以顯示自己也是高貴之人:“我昨天在譚侍郎公館里,譚家大小姐也是不裹腳的,她說軍訓總部徐公辦的女兒也是不裹腳的。”后來木蘭出嫁時父親給她準備嫁妝的大手筆也引起了素云的嫉妒,素云總是尋找時機諷刺木蘭,這一行徑將她尖酸刻薄的性格暴露無遺。在素云眼中,像曼娘及其母這樣的貧窮之人是卑微的、低賤的。
正是在上述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木蘭和素云對待周圍的人有著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木蘭具有“深情厚愛”,她能夠愛。她對祖母、父母、公婆有著晚輩應有的孝順和敬愛,對蓀亞有著賢妻式溫柔的愛,對立夫有著情人間熾烈的愛,對兒女她有著不輸于任何一個母親的慈愛,對莫愁、曼娘、紅玉、暗香有著姐妹間深厚的愛,對逃難中的孤兒有著悲天憫人的愛,甚至在素云落難時,她也不惜破費一大筆錢來拯救這個人人唾棄的毒販……她愛自己,愛別人,一句話,她是一個博愛的人。這種“大愛”中,飽含著她對任何一個生命的熱愛和尊重。木蘭的這種態(tài)度和胸懷讓任何一個讀者對其油然而生敬意。
相反,素云卻是一個狹隘、自私的人。她自恃父親是當朝支度大臣,對待周圍的人總是冷眼相看。嫁入曾家后總是將自己擺在千金小姐的位子上,希望人人都能像眾星捧月樣寵愛著她。對于出身寒微的曼娘,她根本不屑一顧;對于高貴大方的木蘭,她又心生妒忌;對于丈夫平亞,她做不到相敬如賓、舉案齊眉,而是頤指氣使、脾性乖張。在被曾家一紙休書與其解除關系后,她非但不閉門思過,反而是燈紅酒綠、自暴自棄。由此可見,素云確實是一個狹隘、自私甚至是愚昧的人,她不僅不愛家人、丈夫,甚至該如何疼愛自己都是稀里糊涂的。
木蘭和素云在感情和婚姻上雖然都不是一帆風順,但由于兩個人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結果也大相徑庭。
花樣年華的木蘭結識了才華橫溢、英姿勃發(fā)的青年才俊孔立夫,兩個人志同道合、心心相印。但是為了答謝曾文璞的救命之恩,木蘭順從父命嫁給了曾家老三曾蓀亞。這種感情上的挫折并沒有讓木蘭失去對生活的熱情,也沒有對她和蓀亞的婚姻生活造成破壞。她把對立夫的感情放在心靈的一個角落,發(fā)乎情,止乎禮,不破壞它的美好,也不讓它成為現(xiàn)實生活的障礙。能處理到這種境界,非木蘭而不能為也。中年的曾蓀亞有過一段婚外情,對待這個一般婦人都會喪失理智,木蘭仍然選擇了理智對待。她沒有歇斯底里地與蓀亞爭執(zhí)、吵鬧,而是在父親的幫助下巧妙地解決了這個難題。看到木蘭對待自己的感情和對待丈夫的婚外戀情的態(tài)度和解決方式,我們由衷地對這個奇女子贊嘆佩服。
然而素云對待自己感情的處理方式卻讓讀者不敢茍同。同樣以千金之軀嫁入曾家,素云不能和老實本分的經(jīng)亞恩愛度日,總是要求丈夫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和家庭中的其他人關系交惡也使得丈夫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最終,素云不能安分地呆在曾家,而曾家也不能容忍這樣一個在外拋頭露面、作風張揚的兒媳,一紙休書,使素云成了當時上流社會茶余飯后的談資。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被婆家逐出門外是一個奇恥大辱。然而,素云非但沒有收斂自己的行為,反而更加放蕩不羈、自暴自棄,與鶯鶯之流混跡燈紅酒綠的風月場所。素云由一個大家閨秀最終淪落為被人鄙夷恥笑的對象,正是因為她對待自己的感情婚姻沒有明智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處理方式,自暴自棄的行徑更是令人惋惜。
在民族大義上,素云和木蘭相比也是有著天壤之別。毒品橫行之際,木蘭及其家人對這種毒害中國人的東西深惡痛絕,強烈抵制。然而素云卻為了保住自己的財產(chǎn),在日本人的脅迫下干起了制售毒品的勾當。雖然被木蘭的弟弟阿菲抓獲后,素云受到姚曾兩家人的教育和感召,認識到了自己的罪惡,最終以一死來結束了自己的性命,但她的最終形象只是止于停止犯罪、幡然醒悟,停止為日本人做小卒而已。某種程度上,木蘭和她之間仍然是救贖和被救贖的關系。
隨著日本侵華步伐的加快,中華民族經(jīng)受的磨難與日俱增。面對家國危難,木蘭的視野不斷擴大。她由一個原來只是關注大宅門內如何修身、如何養(yǎng)性的普通婦人逐漸轉變?yōu)橐試椅M鰹榧喝蔚膽?zhàn)士。雖然木蘭不曾上戰(zhàn)場扛槍打仗,她卻在自己的位置上盡最大的努力。大女兒阿滿已為國家犧牲,家中唯一的兒子也被木蘭送上了戰(zhàn)場。雖然也曾經(jīng)擔憂一旦兒子喪命,自己將會無法承受再次失去孩子的悲痛,但木蘭最終戰(zhàn)勝了小我,甚至在后來給兒子的信中寫道:“不把日本鬼子趕下海,誓不停戰(zhàn)!”在由杭州遷往內地的路上,木蘭拿出食物接濟孤苦無依的孩子,照顧路邊即將生產(chǎn)的孕婦,并且?guī)椭B(yǎng)育剛剛生下的孩子。在后來的行程中,木蘭又接連收養(yǎng)了許多孩子,讓他們不受寒冷饑餓的侵襲。這樣的善舉讓木蘭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婦人、一個普通的母親,而是一個有著無疆大愛的人。在民族危難之際,木蘭用自己的行為感召著周圍的人。正如同行的車夫所說:“全中國若都像您這樣,日本對咱就無可奈何了……”
在《京華煙云》中,林語堂先生塑造了木蘭和素云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一個儒雅大方,一個尖酸刻薄;一個心懷大愛,一個自私狹隘;一個聰明睿智,一個糊涂愚昧;一個義薄云天,一個助紂為虐??删纯蓯鄣哪咎m讓讀者佩服贊嘆,可恨可惜的素云讓讀者嘆息扼腕。
[1]林語堂.京華煙云[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林語堂.從異教徒到基督教徒[M].臺灣:金蘭文化出版社,1986.
[3]林語堂.八十自敘[M].北京:寶文堂書店出版社,1990.
[4]林淑嫻.從姚木蘭看林語堂的女性觀[J].臺州師專學報,1999,21,(2):24-26.
[5]施建偉.林語堂在海外[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