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
(臺州學院椒江校區(qū)綜合辦公室,浙江 臺州 318000)
加強高校禮儀教育 培養(yǎng)高素質的大學生
周 敏
(臺州學院椒江校區(qū)綜合辦公室,浙江 臺州 318000)
高校如何深化禮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個人修養(yǎng)準則,是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高校禮儀教育的普及、完善和提高的有效途徑。
禮儀文化;禮儀教育;高素質
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禮儀文化的發(fā)展。社會對于公民綜合素質的要求,特別是對公民道德文明素質的要求,伴隨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提高,這充分體現(xiàn)了禮儀文明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要陣地,為社會培養(yǎng)和輸送高素質人力資源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對社會文明建設起著直接導向、規(guī)范和創(chuàng)新作用。高校在教會學生如何掌握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同時,還承擔著培養(yǎng)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責任。在高校的教育思想和觀念中重視倡導禮儀教育,就會在師生中形成注重禮儀的氛圍,同時這種氛圍又影響著每一位師生的思想觀念、言行舉止,加強道德素質修養(yǎng),提高文明禮儀水平,對大學生全面綜合發(fā)展起著正確引導作用,所以在高校開展禮儀教育非常必要。
禮儀是思想道德與素質修養(yǎng)的外顯形式,反映著一個人文明素質、品德修養(yǎng)、氣質風格、學問見識。禮儀教育是高校學生道德教育的組成部分,多樣化專業(yè)化應用性的禮儀文化,如政務禮儀、商務禮儀、公關禮儀、社交禮儀、涉外禮儀等課程的開設,使大學生在內在素質和外在行為兩方面中都表現(xiàn)文明行為習慣,這也是高校禮儀教育操作性強、見效快、反饋迅速的優(yōu)勢。學習和運用禮儀,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提升個人的文明程度,使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全面提升和展示自身的素質和修養(yǎng),遵循理解尊重、誠信友愛、言行相顧、平等互助的原則,也為其今后步入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禮儀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指南,生存與發(fā)展的必備常識。高校禮儀教育使大學生具備禮儀知識,能熟練地運用這些禮儀規(guī)則,大方得體地處理各種公私事務,在學習、工作、日常社交、公務、涉外活動中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積極良好的形象還能增進自信心,從而以積極奮發(fā)、樂觀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去面對現(xiàn)實和問題,承受挫折和困難,勇于接受挑戰(zhàn)。這些都有助于大學生的人生的成功。
禮儀是人際關系中真誠尊重、溝通交流、友好互信的文明行為,反映著一個人的交往藝術、溝通技巧與應變能力。禮儀教育有著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的崇高使命。在品質之源、立身之本、為人之要、處事之基、治國之綱等各方面禮儀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品質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學生社會交往的一座橋梁。高校禮儀教育能教育學生掌握基本的社交規(guī)范與準則,使大學生表現(xiàn)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而且通過端莊的儀表、優(yōu)雅的舉止,得體的談吐以及尊師敬長、謙恭禮讓、遵諾守信等品質,更好地表達尊重、平等、友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通過禮儀教育,掌握禮儀知識,增強學生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參與社會活動,促進大學生的社會交往,充分展示個人的良好教養(yǎng)與優(yōu)雅氣質,增強大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建立良好的人際溝通關系,獲取良好的形象和口碑,營造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
高校禮儀教育是完善高校德育體系的需要。禮儀是大學生日常行為的規(guī)范,禮儀教育所涉及的倫理道德、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及相應的政治法律制度與社會道德規(guī)范,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高校禮儀教育對于學生的儀表儀容、精神面貌、文明修養(yǎng)、社交意識等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禮儀學蘊含的豐富人生哲理、思維方式、工作方法等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提高學習能力和方法,提升智育水平,營造健康文明的育人環(huán)境。
(五)高校禮儀教育有利于強化公民文明行為,構建和諧社會
禮儀的社會作用和應用價值日益增強,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最基礎的內容,通過高校禮儀教育,畢業(yè)后的大學生重視禮儀,不斷提高文明意識,提升人格涵養(yǎng),自覺遵守當代道德原則和禮儀規(guī)范,遵守社會公德,掌握社交禮儀規(guī)范,遵守人與人交往的禮貌準則,以修身養(yǎng)性律己,以寬容厚德待人,使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向著和諧的方向不斷發(fā)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健康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當代大學生對儀禮知識有興趣,但對禮儀知識缺乏足夠的認識了解,并不是因為知識飽和帶來的不需要,而是缺乏系統(tǒng)的學習導致對儀禮知識的“無知”。在日趨理性和務實的當代,大學生公共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也日漸強烈,價值取向呈現(xiàn)多元性和務實,更注重自身發(fā)展,迫切希望在課堂內外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yǎng)。在他們自身謀求更大發(fā)展的同時,禮儀素質修養(yǎng)往往被忽略。
(二)在社會急劇變革的今天,多種思想文化的激蕩,新舊價值觀念的沖突,沖擊著當代學生的思想,引導部分學生認知失調、心態(tài)失衡、道德困惑和行為失范。校園中一些大學生儀禮修養(yǎng)欠缺、舉止不雅、言語粗俗、自控能力差,行為與其身份脫節(jié)。在與師生座談、調查問卷意見中普遍認為當前高校學生在、衣、食、住、行、學、人際交往、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三)當代學生隨著年齡、生活閱歷的增長和生活、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逐漸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社交意識和合群意識,有著強烈的被尊重和被肯定的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盡快地適應新的生活社會環(huán)境。但是很多大學生缺乏一定的交際禮儀修養(yǎng),不知如何塑造好自我形象,無法有效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據問卷調查,高達94.6%的學生認為在高校開設禮儀課程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很多大學生對儀禮知識傳授非常期待,希望系統(tǒng)地掌握禮儀修養(yǎng)的理論、知識和應用。
(一)家庭教育對禮儀知識教育的偏失
禮儀教育啟蒙的最佳階段是家庭教育時期,應將禮儀教育納入家庭啟蒙教育,將禮儀知識教育作為兒童生活能力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的重要組成。然而現(xiàn)在很多家庭溺愛孩子的教育方式,甚至家庭教育的延伸——幼兒園啟蒙教育中,與禮儀文化中敬人謙己、平等合作、嚴于律己的核心思想觀念格格不入,同時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重智育而輕德育的局面。家庭教育不僅體現(xiàn)在讀書認字上,更重要的體現(xiàn)在社會交往、鄰里關系、公共生活、家庭環(huán)境等諸多方面,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禮儀來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用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得體的語言形式、文明的行為規(guī)范的真、善、美的品質來滋潤孩子的靈魂。
(二)義務教育重“知書”輕“達禮”
學校教育在禮儀教育中起到規(guī)范化、精細化的作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夯實基礎。但由于我國長期以來的教育體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目前中小學課程設置中注重書本知識和專業(yè)知識,追求升學率,輕視實踐能力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知識,基本上不設置禮儀課程。學生的禮儀知識除了來自深淺不一的家庭教育外只能從學習其它學科中零星地獲得些許,缺乏系統(tǒng)的禮儀知識,缺乏與他人與社會接觸,這種狀況與形勢發(fā)展的社會需要是不相符合的。
(三)高校不重視禮儀,教育薄弱,形式單一
目前高校重專業(yè)技能知識傳授、輕人文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現(xiàn)象在教育系統(tǒng)普遍存在,認為基礎禮儀都是幼兒教育的事,禮儀教育理論多,沒有實用價值,或者隨著年齡、學歷、社會閱歷的增長,可以無師自通。武漢大學副校長表示當前我國高校主體仍是專業(yè)教育,主要弊端是素質教育薄弱,學生知識結構單一……已不符合現(xiàn)代社會對完善綜合型人才的需要。很多高校沒有把禮儀課設置為公共基礎必修課或選修課,有些即使設置了也僅僅是根據專業(yè)需要而設置為禮儀操作課。
(四)很多教材中多以介紹西方的受到國際認可的規(guī)則為主,輕易否定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文明禮儀,否定蘊含在與之相關的禮儀規(guī)則中的道德觀念、民俗習性。脫離了傳統(tǒng)優(yōu)秀道德和文化的支撐,禮儀就成了一種單純、外在的技術性的東西,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弱自我的民族自豪感。
(五)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傳統(tǒng)社會、道德意識和文化習俗受到極大的沖擊,求實用、重實效、講效益等實用主義價值觀念被人們普遍認同和接受。高校學生的價值觀也趨向自我性、實用性、功利性,注重個人實用知識的學習,專業(yè)能力的提升,講求實際效益,注重自身利益,關注經濟利益和物質需求。高校學生的人文精神、科學態(tài)度、境界思想淡化失落,忽視禮儀規(guī)范的學習和培養(yǎng),公德意識淡漠。
高校有義務承擔推廣、普及、學習和應用禮儀知識的社會責任,把學生培養(yǎng)成既掌握各類專業(yè)技能知識,又懂禮貌、講文明、知禮儀、守道德的有用之才。通過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禮儀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對禮儀的認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意識到禮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學生把社會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內在的道德和自律的行為,遵守禮儀規(guī)范,運用禮儀技巧。高校的禮儀課程不僅要有豐富教學內容,而且要設專業(yè)的課程學習,還應結合其它相關的專業(yè)學科學習,圍繞專業(yè)的基礎知識,開展相關的禮儀教育。同時適應時代要求,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課程設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授課有針對性,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禮儀知識的興趣,又對理論理解的深刻和長效,并對理論進行有效運用,對大學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和指導作用。
高校要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高正確的輿論導向能力,規(guī)范大學生的自身行為,逐步提高自身的禮儀素養(yǎng)。加強發(fā)揮禮儀教育中學生自我教育、自我修養(yǎng)、自我完善的優(yōu)勢,開展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各種禮儀活動和社會公共活動。高校制定相應的校園禮儀規(guī)范,規(guī)范文明行為,指導學生的交際活動,不斷積累禮儀經驗,同時加強文明禮儀宣傳,普及文明風尚。
禮儀是施禮者與受禮者的雙向情感互動過程。學校教育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師對學生心靈以及人格的塑造起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的思想品德和言行舉止對學生起到示范性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強禮儀教育的重點是師資隊伍的建設。從師資培訓入手,建立一支專業(yè)從事現(xiàn)代禮儀教學和研究的師資隊伍,樹立全員教育意識,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從而提高禮儀教育和研究的水平。
教師要意識到自己的榜樣作用,首先學習禮儀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禮儀素養(yǎng),其次應用禮儀知識,按照人際交往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行事,尊重、熱愛、理解、愛護學生,教師的談吐、舉止、儀表等都耳濡目染將禮儀傳遞給學生,真正做到愛崗敬業(yè)、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率先垂范。
道德是禮儀的基礎,禮儀是道德的表現(xiàn)形式,儀禮教育是德育中最基礎的內容之一。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不斷推進的時期,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加強高校禮儀教育,強化學生文明行為,提高學生文明素養(yǎng),成為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設不容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高校開設禮儀課程,在教學中講解透徹,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重視,教學中重要的不是讓學生去記憶繁瑣的禮儀條款,而是啟發(fā)學生對具體的禮儀規(guī)范的理解,洞悉禮儀深刻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灌輸禮儀就是關愛他人的理念,只要心中充滿對他人的關愛,行為自然就會符合禮儀規(guī)范,這也是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儀禮課程的開設培養(yǎng)服務意識、奉獻精神、和諧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謙遜態(tài)度、文明習慣的同時,把禮儀教育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結合起來,充分展示高校禮儀教育的德育功能。
[1]趙文華.淺談職業(yè)高校禮儀課教學[J].河北能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6).
[2]蔣 萍.高校禮儀課德育功能簡論[J].湖南師大教育科學學報,2004(5).
[3]金正昆.社交禮儀課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楊得利,高世杰.論大學生禮儀教育[M].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9).
Reinforcing the Etiquett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Training High Quality Students
Zhou Min
(Jiaojiang Comprehensive Office,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Zhejiang 318000)
In a college or university how to deepen the etiquette education and then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ir correct moral ethics and norms of personality trai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s of morality and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Moreover, it is an effective way in exploring the popularization,perfection and upgrade of etiquett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tiquette culture;etiquette education;high quality
G641
A
1672-3708(2011)02-0083-04
2011-03-01
周 敏(1978- ),女,浙江臨海人,助理研究員,公共管理碩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