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欣
(安徽師范大學 歷史與社會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3)
鎮(zhèn)江,古稱朱方、丹徒、京口、南徐州、潤州,是一座具有3 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優(yōu)美的江南風光、悠久的歷史古韻以及淳樸的民俗風情吸引著大批文人墨客流連于此,留下了大量的詩文著作。這其中不僅有名家的經典之作,也包括大批吟詠鎮(zhèn)江當地風土的竹枝詞作品。這些竹枝詞文辭清麗,音調優(yōu)美。除了具備竹枝詞本身的文學價值以外,這些作品還洋溢著濃郁的風土氣息和鮮活的文化色彩,對古城鎮(zhèn)江的歷史地理、人文社會、民俗文化等領域的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史料價值。鎮(zhèn)江竹枝詞數量較多,創(chuàng)作的時空跨度很大。筆者目前共搜集到400首左右的竹枝詞作品,其中最早于宋代楊萬里始作,其余均為明清至民國時文人所作,空間上涵蓋包括京口、潤州、丹陽、句容、丹徒等地在內的整個鎮(zhèn)江地區(qū)。同時,鎮(zhèn)江竹枝詞內容豐富,提供的研究信息量大。作品中大量描寫了當地的風景名勝、人物古跡、歲時習俗、氣象物候等,反映了當時鎮(zhèn)江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五彩紛呈。鎮(zhèn)江竹枝詞從題材內容上可以分為以下四大類。
詠史類歷史地理性質的竹枝詞長于懷古寫史,建制沿革、名勝古跡、山川勝跡、名宦鄉(xiāng)賢、歷史大事等皆入詩中[2],此類作品在鎮(zhèn)江竹枝詞中數量頗多。詩人們借竹枝詞描繪鎮(zhèn)江的山水勝跡,抒發(fā)自己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如清代詩人楊棨的《京口竹枝詞》[3]云:
揚子津頭水接天,徒兒浦外亂峰連。
他鄉(xiāng)怎及家鄉(xiāng)好,第一江山第一泉。
寥寥數語既描繪了古城鎮(zhèn)江的幾處歷史名跡,又直白地抒發(fā)了自己對故鄉(xiāng)的無限深情。于樹滋的《瓜洲伊婁河棹歌》也提到名聞天下的天下第一泉中泠泉。
名泉第一載茶經,水汲深淵巧制瓶。
一自金山成陸地,更從何處覓中泠。
而另一位清代當地文人戴守梧則從視覺與聽覺的角度對家鄉(xiāng)的名勝風景進行了生動而細致的描述,從而表達了他對家鄉(xiāng)山水的無比熱愛之情:
棲煙一鷺立回汀,眼里金焦兩點青。
楓葉落時偏惜別,可堪更上送江亭①“金焦”指鎮(zhèn)江的勝跡金山、焦山。。
溪水潺潺入鄭湖,花如覆錦滿平蕪。
夢中山水縈情處,沈括風流絕世無②北宋科學家沈括在鎮(zhèn)江夢溪園完成名聞天下的《夢溪筆談》。。
此類竹枝詞可謂鎮(zhèn)江竹枝詞中的一個亮點,代表作品便是清代羅煚的《壬寅夏紀事竹枝詞》16首和清無名氏撰《鎮(zhèn)城竹枝詞》50首,這兩組詩都以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為題材,真實記錄了當時英軍入侵鎮(zhèn)江的情景,生動而具體。比如《壬寅夏紀事竹枝詞》有云:
漫道才枯計力窮,只因未秉寸心忠。
可憐七首咽喉地,甘讓夷囚入甕中。
又云:
江南黎庶奈伊何,失利機謀害更多。
木偶將軍空駭鬼,不能征戰(zhàn)只能和。
這一首表達了作者對當朝官僚禍國殃民的憤怒與批判。值得一提的是,《鎮(zhèn)城竹枝詞》收錄在清代陶駿保編輯的《京口掌故叢編》一書中,后面附有跋云:“《鎮(zhèn)城竹枝詞》五十首不著撰人名氏,據第三十四首云:‘徒然熱鬧是金沙,避難人來教百家。’末首云:‘偶在他鄉(xiāng)避難時,閑來漫作竹枝詞?!と吮茈y金壇時作也,近柳君耔青以抄本《出圍城記》從天津寄余后附此詞與甦庵所記事多相應,爰錄存之。森甫又檢得彼時祭海公文即附于彼后。居民上者之不易,人言之可謂,如此。抄既竟,謹藏篋中,佚方聞之,君子論定焉。光緒壬辰仲春月如居士?!保?]王子今教授曾在《楊棨〈鎮(zhèn)城竹枝詞〉:1842年英軍入侵鎮(zhèn)江記錄》[5]一文中認為此篇作品雖“不著撰人名氏”但實際就是清代江蘇丹徒人楊棨所作。而《江蘇竹枝詞集》[6]中收錄的清無名氏撰、陶祖曜錄《壬寅京口夷亂竹枝詞》54首除了多出兩首詞外,其他與《鎮(zhèn)城竹枝詞》如出一轍。雖然這組作品的來歷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是其本身所提供的關于鴉片戰(zhàn)爭的珍貴史料是不容后人忽視的。
此類竹枝詞的包容量大,其歌詠對象主要包括地方特產、民情物理、歲時風俗、農業(yè)活動、風味飲食、生活習俗、民族信仰、民居建筑、民族節(jié)日等,反映了竹枝詞“志風土而詳習尚”這一重要特點。
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即EDA技術,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電子系統(tǒng)仿真,二是電子系統(tǒng)設計,都是借助相應的軟件在計算機上完成。常見的軟件如EWB,Protel,PSpice,由于它能增強感性認識,有利于驗證與分析理論,易于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因而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視。在高校實驗教學中,EDA技術也已成為教學的一項主要內容。一些學校和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已將EDA技術列為主干課程,作為主要教學活動進行研究。
風味美食是鎮(zhèn)江竹枝詞中十分常見的題材,占有不小的比重。坐落于長江中下游南岸、長江三角洲的鎮(zhèn)江自古便與滔滔江水相伴,靠水吃水的鎮(zhèn)江人說到美味首推江鮮,素有“長江三鮮”之稱的鰣魚、魚、鮰魚和鮮美無比的河豚,鎮(zhèn)江竹枝詞中就有很多詩句提及,如左翼作家沈起予有《京口竹枝詞》云:
才交正月捕春鱽,趕上燈時價值高。
試看纖鱗誰得早,過江先去進商豪。
又云:
芳洲一帶有柴門,細細蘆芽簇短根。
好是半江煙雨重,桃花浪里洗河豚。
清代詩人殷佳實也鐘情魛魚,他的《京口竹枝詞》云:
陣陣隨潮上鮆魚①鮆魚即魚。,春江水暖杏花初。
漁人亦解調風味,入市盈筐雜筍蔬。
這些極具感染力的詩句讓人讀起來回味無窮,仿佛真的已經嘗到了江鮮時蔬的美味。
此外,鎮(zhèn)江竹枝詞中也有大量詩句描寫當地百姓耕種打漁等勞作場景。著名的“南宋四大家”之一楊萬里就曾到過丹陽,聞及“舟人及牽頭終夕有聲,蓋謳吟嘯謔以相其勞者”,云:
吳儂一隊好兒郎,只要船行不要忙。
著力大家齊一拽,前頭管取到丹陽。
莫笑樓船不解行,識儂號令聽儂聲。
一人唱了十人和,又得磋前五里行。
讓船夫拉纖的鮮活場景立刻展現(xiàn)在讀者腦海中。又如明代詩人蔣錫疇的《金山竹枝詞》2首云:
日落江風水氣腥,打魚船過浪冥冥。
一聲噪子菰蒲晚,無數秋山天外青。
賣菜船從京口來,如常一日兩三回。
今朝見說風波惡,歇定銀山不敢開。
簡單幾句描寫了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楊棨的《練湖竹枝詞》3首則描繪了江南運河帶的歷史文化名湖練湖附近農田水利的情況,其中有云:
下湖茫茫水接天,上湖青青已作田。
插秧怕聽上湖鼓,采蓮且泛下湖船。
湖變桑田田變湖,田租納罷納湖租。
儂家情愿納重租,湖水常盈田不枯。
反映了練湖對當地農田水利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表達了詩人對練湖這一水利工程的贊賞。
在節(jié)日風俗方面,清代詩人章炳蘭則寫過《鎮(zhèn)江端午竹枝詞》10首,展現(xiàn)了鎮(zhèn)江當地人過端午節(jié)的風俗習慣。如:
莧根紅勝女郎頰,酒汁白于娘子膚。
何物江東夸第一,黃魚風味絕世無。
介紹了當地人端午節(jié)必嘗的幾道應時的風味酒菜。
百工閉市暫歸休,同作西津汗漫游。
知否當年曾競渡,金鰲頂上看龍舟。
則生動刻畫了端午當天手工業(yè)者閉市休息,同去金山、西津渡游玩看賽龍舟的熱鬧場景。
此類竹枝詞主要指男女愛情題材的作品。由于竹枝最早來源于民歌,民歌往往是男女之間傳遞愛慕思念之情的載物,因而歌頌男女愛情的竹枝詞作品自然很多。鎮(zhèn)江竹枝詞中能找到很多言情類作品,反映了竹枝詞“淇濮之艷”的特點。不同于一般愛情詩的是,竹枝詞的愛情題材作品,多喜好運用女子自述的口吻來抒情,自稱為“妾”,稱對方為“郎”。這種女性化視角的抒情方式更加真實而生動地展現(xiàn)了男女之間的深切情感。清代詩人孫枝蔚曾作《潤州新竹枝歌》7首,其中有云:
登高望遠苦相思,人隔天涯那得知。
辜負江南好風景,杜鵑開落不多時。
陰雨江南四季多,斑鳩有婦不同巢。
妾身豈是因郎逐,流落他鄉(xiāng)可奈何。
表達了男女相隔兩地的思念之苦。楊棨在他的《京口竹枝詞》(一名《西津棹歌》)里寫道:
長天渺渺水迢迢,一送行人萬里遙。
江雨江風吹不去,愿郎船似兩金焦。
此詩展現(xiàn)了妻子為丈夫江上送別的畫面,妻子擔心江上風雨太大,希望丈夫的船只如同江中的金山、焦山一樣,能抵御住風浪的侵襲,安然無恙地歸來。民國時期,與丁傳靖、葉玉森共稱“鐵甕三子”的吳清庠,曾寫過一組《西門竹枝詞》[7],如:
制衣新買西洋紗,出門悄換東洋車。
與郎昨夜花前約,小憩琴園對品茶。
隨郎朝上金山塔,攜妾夜走銀山門。
郎心能識金銀氣,妾身不受金銀恩。
勸郎但買京口酒,酒香是郎真嘗音。
勸郎莫買京口醋,醋味非妾年時心。
這首詩同樣是以妾的口吻來表達對郎的情意,真摯感人,此外,該詩還巧妙地將鎮(zhèn)江當地的街巷和特產與男女主人公的活動和心理結合起來,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一幅充滿當地風俗特色的生活畫面。
縱觀鎮(zhèn)江竹枝詞作品,其題材在各個方面都有所涉獵,內容豐富飽滿,語言流暢生動,“言情則樂而不淫,敘事則樸而不華”[8],突出展現(xiàn)了竹枝詞“志風土而詳習尚”的特點,提供給后人大量寶貴的有關社會學、民族學、民俗學、歷史學、地理學的研究資料,對研究鎮(zhèn)江當地甚至整個江南的區(qū)域發(fā)展都有十分深遠的意義。鎮(zhèn)江竹枝詞可以說就是一部生動形象的鎮(zhèn)江“地方志”。
[1]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1692.
[2]嚴奇巖.竹枝詞中的清代貴州民族社會[M].成都:巴蜀書社,2009:3-16.
[3]雷夢水,潘超.中華竹枝詞[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1237-1279.
[4]陶駿保.京口掌故叢編[M]:刻本.丹徒:陶氏,1909(光緒三十四年):153-168.
[5]王子今.楊棨《鎮(zhèn)城竹枝詞》:1842年英軍入侵鎮(zhèn)江記錄[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762-766.
[6]趙明,薛維源,孫衍.江蘇竹枝詞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425-445.
[7]徐蘇.京口竹枝詞摭讀[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08,21(2):8-13.
[8]丘良任.略論竹枝詞的特點及其研究價值[J].廣東社會科學,1985(3):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