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煒
河南南陽市中心醫(yī)院 南陽 473009
2005-03~2011-03,我院行軟通道微創(chuàng)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42例,取得較好療效,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42例中男29例,女 13例;年齡31~80歲。出血部位:基底結區(qū)出血23例,丘腦出血14例,腦葉出血5例。其中破入腦室者10例,出現(xiàn)應激性出血者11例。出血量:30~50 mL 26例,50~80 mL 12例,>80 mL 4例。中線移位>1 cm者34例。術前按GCS評分,13~15分4例,8~12分 6例 5~7分32例。發(fā)病到手術時間:2 h~5 d。
1.2方法根據影像學特點以血腫中心為靶點[2],確定前額穿刺點及穿刺深度。頭皮做一0.5 cm的小切口,用手錐穿透顱骨及硬腦膜,將帶有穿刺針芯的硅膠引流管緩慢推入,有落空感后,將針芯退出。回抽出血液,證實引流管在血腫腔內,將針芯重新放入引流管內。根據血腫的長徑及術前所確定的穿刺深度,將引流管繼續(xù)推進,頭端距血腫腔后壁0.5 cm。退出針芯,繼續(xù)抽吸積血(相當于出血量的1/3)后,引流管接上三通及引流袋 。6 h后再由三通側孔抽出2~5 mL積血并注入等量生理鹽水加尿激酶2萬單位,關閉三通4 h后開放。尿激酶注入,2~3次/d,定期復查CT以了解、調整引流管位置和血腫大小。血腫明顯清除后或者占位效應明顯改善后,及時將引流管拔除。
本組42例中,32例2~3 d拔出引流管,10例3~7 d拔出。存活39例,0.5 a后均得到隨訪,日常生活能力分級評定:Ⅰ級6例,Ⅱ級 11例,Ⅲ級 13例,Ⅳ級6例,Ⅴ級 3例。死亡3例中,1例合并肺部感染,2例再出血。
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時,首先應將血腫清除,解除腦組織受壓,以免發(fā)生繼發(fā)性腦損害。否則,血腫周圍腦組織水腫、積水等,可危及患者生命[1]。在清除出血的過程中應以對腦組織所造成的創(chuàng)傷最小為前提[2]。及時、早期、干凈清除血腫,并置軟管引流,才能有效降低顱內壓,解除血腫對重要腦組織、神經中樞的壓迫,以防繼發(fā)性腦損害危及患者的腦功能和生命。血腫清除愈多,血腫分解產物愈少。因此,近年來微創(chuàng)治療腦出血已成為治療腦出血的主要方法。
本組治療顱腦出血所采用的軟通道微創(chuàng)引流術,除簡便易行、可使血腫于短時間內(1~6 h)大部分得到清除外,還具有以下優(yōu)點:(1)所使用的軟硅膠引流管前端圓滑無孔,推送管時可避開神經纖維,不會切割神經,對腦組織的損傷性小。(2)便于調整引流管的方向。(3)影像學檢查時硅膠材料不會出現(xiàn)偽影,在CT導引及全程監(jiān)視下完成操作。(4)能夠通過調節(jié)引流量、速度、時間來控制顱內壓的高低。(5)血腫引流過程中,隨著血腫縮小,細軟硅膠管軟通道可以隨腦組織移位而移動,不會對腦組織造成切割傷。(6)軟硅膠管頭端四周側壁有多個側孔,工作區(qū)范圍廣,全方位、無盲區(qū)、高效能的碎吸血腫,液化血腫[3],使血腫清除率大大提高,避免了腦組織再創(chuàng)傷和再出血,降低顱內感染。
軟通道微創(chuàng)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穿刺點的選擇主要取前額定位,可避開頭皮顳淺動脈、靜脈竇、側裂血管、腦重要功能區(qū),避免醫(yī)源性腦損傷。(2)穿刺深度距血腫后壁0.5 cm為佳。(3)患者取仰臥位,血腫處于引流管頭端及側孔周圍,清除血腫快速。如引流管近端存在血腫,也可以根據血腫的位置變化,退出部分引流管,以利引流。(4)血腫抽吸過程中,手法必須輕柔,最好讓積血緩慢進入注射器內,切忌用力抽吸。并嚴防空氣進入血腫腔內。(5)病情穩(wěn)定后,應針對患者的全身情況繼續(xù)進行綜合治療。
[1]禹建偉.微創(chuàng)穿刺清除術治療高血壓丘腦出血36例[J].中國實用神經病雜志,2010,13(24):71-72.
[2]牟朝暉,吳劍,楊明,等.神經內鏡輔助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07,6(5):503-504.
[3]吳克梅,張曉琴.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進展[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07,6(5):538-540. (收稿201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