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建設服務型政府需要的“六個轉變”

2011-08-15 00:44
浙江工商大學學報 2011年1期
關鍵詞:服務型問責行政

陳 黨

(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杭州 310018)

建設服務型政府需要的“六個轉變”

陳 黨

(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杭州 310018)

服務型政府需要通過重塑政府與公民的關系、調整政府職能結構、創(chuàng)新政府管理方式、再造政府績效評價機制、構建行政問責制度、確立行政理念等基本路徑,實現(xiàn)6個根本性的轉變:從“政府本位”“權力本位”到“公民本位”“權利本位”;從“社會管理為主”到“公共服務為主”;從“基于強制”到“基于同意”;從“內部評估”到“公眾滿意”;從“問責運動化”到“問責法治化”;從“為民做主”到“為民服務”。

服務型政府;政民關系;政府職能;政府績效;行政問責;行政理念

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中,傳統(tǒng)社會的政府以實行“政治統(tǒng)治”為主,現(xiàn)代社會的政府以進行“社會管理”為主,后現(xiàn)代社會的政府則以提供“公共服務”為主。順應政府職能的發(fā)展規(guī)律,2003年7月28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提高社會管理水平,改善公共服務質量。2004年2月21日,溫家寶總理在中央黨校省部級領導干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專題研究班結業(yè)儀式上的講話中正式提出了“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2005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強調指出:“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創(chuàng)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務之中,更好地為基層、企業(yè)和社會公眾服務。”這不僅標志著建設“服務型政府”已成為今后我國政府改革的基本目標,同時也對各級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謂服務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指導下,在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為公民服務為宗旨并承擔著服務責任的政府?!盵1]服務型政府的內在要求和實現(xiàn)路徑,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6個方面:

一、政府與公民關系的重塑:從“政府本位”“權力本位”到“公民本位”“權利本位”

政府與國家是兩個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概念。國家是指一定轄域內的、擁有一定數(shù)量人口的、享有統(tǒng)一主權的、通過公共權力聯(lián)結起來的人類共同體;而政府只是國家的一部分,或者說是國家內部的一種管理組織,即由國家稅收支撐的、代表其成員行使公共權力的行政機關。[2]政府與公民的關系簡稱“政民關系”,實質上就是行政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間的關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以及不同的政府模式下,政府與公民的關系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我們在建設服務型政府時,首先必須重新確定政府與民眾的關系,這是我們一切改革的初始點。只有在這種“主——仆”關系下,我們所追求的政府模式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服務型政府模式?!盵3]

在“統(tǒng)治型”和“管制型”政府模式下,行政權力無限擴張,逐漸演變?yōu)橐环N居于社會之上并控制社會的權力,而公民則處于被支配、被管制的地位,政府與公民之間完全是一種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對于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系,資產階級思想家孫中山先生有過精辟的論述。他說:“政治主權在于人民,或者直接以行使之,或間接以行使之。其在間接行使之時,為人民之代表或受人民之委托者,只盡其能,不竊其權。予奪之自由仍在人民?!盵4]按照孫中山的設想,國家的一切大事都要靠人民來做主,“人民以為可則可,人民以為否則否”。孫中山還從分析“政治”的定義著手,論述了人民與政府之間控制與被控制、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他說:“政是眾人之事,集合眾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權;政權就可以說是民權?!薄爸问枪芾肀娙酥?集合管理眾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權;治權就可以說是政府權?!薄八哉沃?包含有兩個力量:一個是政權,一個是治權。這兩個力量,一個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個是政府自身的力量?!盵5]“政權”即“民權”歸人民所有,“治權”即“政府權”歸政府所有。在他看來,行使“治權”的政府好像一臺機器,而掌握“政權”的人民則是操縱機器的工程師。他將國家權力分為“政權”和“治權”,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權能區(qū)分”的理論,使之成為處理人民與政府關系的總的指導思想。所謂“權能區(qū)分”,實際上是在人民與政府的權力結構這一層面上體現(xiàn)“分權制衡”原則,實現(xiàn)政府有能,人民有權,政府受制于人民,從而達到政府永遠是人民的政府,而不失控;政府為人民做事,富有效率。

美國著名公共管理專家戴維·奧斯本和特德·蓋布勒在《改革政府:企業(yè)精神如何改革著公營部門》一書中指出:“民主政府是為他們的公民服務而存在的?!痹诜招驼@種新的政府模式下,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統(tǒng)治者,而是增進全社會福祉的一個“服務者”,其服務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這就要求徹底摒棄長期以來存在的“政府本位”“權力本位”和“官本位”,而向“公民本位”“權利本位”和“社會本位”回歸,從而在最基本的層面上確定政府與公民之間的“公仆——主人”關系。政府與公民之間的“公仆——主人”關系,同時也是一種服務提供者與服務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政府提供的服務須以人民的意愿為基礎?!八械姆?最低限度有兩個人進入角色,一個是服務的消費者,他提出需要,支配‘他人’為滿足自己的要求而活動;另一個是服務的提供者,他則是根據(jù)‘他人’的要求,即在‘他人’的支配下進行恰當?shù)幕顒?以達到‘他人’的目的。所以,服務總是處于被支配的地位?!盵6]根據(jù)這個規(guī)律,在公共服務方面,政府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如何提供服務,并不取決于政府意志,而是取決于公民的意愿和要求。也就是說,公民需要什么樣的服務,政府就應該提供什么樣的服務,而不是政府愿意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公民就必須被動地接受什么樣的服務。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必須對公民的服務要求做出前瞻性的回應,體現(xiàn)顧客導向。反之,政府提供什么服務、公民就得接受什么服務的強制服務供給方式,或者借服務之名行管制之實的做法,則是違背服務型政府本質要求的。

二、政府職能結構的調整:從“社會管理為主”到“公共服務為主”

政府職能是政府根據(jù)社會發(fā)展需要應當履行的職責及其作用與能力,即政府的行為方向和基本任務?!叭魏握加姓谓y(tǒng)治、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等項職能。政府的政治統(tǒng)治職能是指政府為滿足作為政治統(tǒng)治主體的統(tǒng)治階級的階級利益和需求而采取各種方法與手段,限制甚至犧牲作為統(tǒng)治客體的被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和需求的事務、行為及其過程;而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是指政府為滿足作為政治統(tǒng)治主體的統(tǒng)治階級與作為統(tǒng)治客體的被統(tǒng)治階級的共同利益和需求而限制統(tǒng)治階級和被統(tǒng)治階級各自利益和需求的事務、行為及其過程;政府的社會服務職能是指政府作為服務主體滿足被服務的客體——社會組織與公民個人的利益和需求的事務、行為及其過程?!盵7]政府職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科學和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的。在傳統(tǒng)政府模式下,政府職能結構的重心主要放在政治統(tǒng)治和社會管理上,但政府也要提供一定的社會服務。這是因為,“政治統(tǒng)治到處都是以執(zhí)行某種社會職能為基礎,而且政治統(tǒng)治只有在它執(zhí)行了它的這種社會職能時才能持續(xù)下去?!盵8]在現(xiàn)代社會,政府的政治統(tǒng)治職能不斷弱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逐漸增強。具體來講,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提供教育、文化、保健、通訊等方面的服務;二是提供各種公共設施,如水電、道路、商場、體育設施等;三是向社會和公民提供生產、生活所需的各種自然資源;四是提供社會和公民所需要的各種信息服務;五是進行有關社會發(fā)展的研究;六是向社會成員提供社會福利、保險、救濟服務。由此可見,管制型政府甚至統(tǒng)治型政府也有一定的服務職能,而服務型政府仍然離不開必要的社會管理。所以,區(qū)別服務型政府與非服務型政府的根本依據(jù),不是看這個政府是否提供了公共服務,而是要看公共服務職能在其政府職能體系中是否居于中心位置。

服務型政府把為社會成員服務作為根本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政府的職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人性化特征,即服務內容更加全面、服務方式靈活多樣、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在調整政府職能結構、加強公共服務的同時,要逐步確立政府顧客服務標準機制,為納稅人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在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曾于1993年發(fā)布第12862號行政命令,要求聯(lián)邦政府設定顧客服務標準,而且服務標準必須向企業(yè)典范看齊。第12862號行政命令主要包括下列內容:確認行政機關的實然顧客與應然顧客;調查顧客所期望的服務項目與品質,了解顧客對現(xiàn)有項目的滿意度;公告服務標準,并以此衡量成效;效法企業(yè)標桿,提升顧客服務標準;給予顧客多元的服務與輸送方式;務求信息、服務以及申訴制度的簡明易用;提供暢通的顧客申訴標準。1997年,美國全國績效評估委員會匯集聯(lián)邦各機構所制定的“服務標準”,出版了有史以來第一本政府服務標準手冊——《顧客至上:服務美國民眾的標準》。[9]實踐證明,作為一個政府,只有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到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務方面,才能贏得公眾的擁護和支持,從而使社會發(fā)展與經濟發(fā)展同步進行。

三、政府管理方式的創(chuàng)新:從“基于強制”到“基于同意”

當代政府管理模式的發(fā)展趨勢是從“基于強制”到“基于同意”,與此相適應,行政權力運作方式也出現(xiàn)了強制與非強制手段并用的多樣化局面。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來,為了適應世界經濟一體化和新技術革命帶來的巨大變化,擺脫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管理危機和政府信任危機,增強公共行政的活力、效率和能力,許多國家相繼掀起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公共行政改革運動。盡管其名稱不盡相同,如“重塑政府”(Reinventing Government)、“再造公共部門”(Reengineering the Public Sector)和“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Management)等,但改革的內容都大同小異。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行政權力社會化。通過“分權”和“還權”,把政府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務交給企業(yè)和社會,從而實現(xiàn)所謂的“小政府、大社會”的目標;二是行政方式的多樣化。逐步放松管制,引進和運用行政指導、行政合同、行政獎勵等非強制性行政方式;三是通過擴大公眾參與和提升行政相對人的地位,旨在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行政。

日本學者神長勛認為,行政活動可以訴諸各種各樣的方式,包括權力行政和非權力行政。權力行政是指國家或公共團體對相對人使用權力手段,亦即在法律上居于優(yōu)勢地位施行行政活動;而非權力行政則是指國家或公共團體對相對人使用非權力手段,也就是在法律上處于對等地位施行行政活動。[10]34傳統(tǒng)公共行政的強制和管制色彩非常濃厚,行政命令、行政處罰是政府管理的中心手段。隨著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命令——服從”式強制行政行為已不能完全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行政主體不再固守行政行為的單方性、命令性和強制性,開始采用一些彈性、有效、便捷的非強制性行政方式。在這種背景下,行政指導、行政合同、行政獎勵等權力色彩較淡的新型行政行為就應運而生,并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發(fā)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當代政府管理的方式是靈活多樣的,可大致分為兩大基本類型:一類是傳統(tǒng)的剛性管理方式,如行政命令、行政處罰、行政征收、行政許可、行政檢查、行政強制等;另一類則是當代的柔性管理方式,如行政指導、行政合同、行政獎勵、行政資助、行政調解等。在政府管理過程中,上述這些行政手段相互配合,優(yōu)勢互補。正如室井力教授所指出的,“現(xiàn)代行政是通過多種多樣的目的與內容來實施的。為此而采用的手段即形式也是選擇與各自目的與內容相適應的。既有作為公權力行使的法律行為 (如行政行為)或事實行為 (如行政上的即時強制)那樣的帶命令或強制性的手段,又有不帶命令或強制性的非權力行為 (如行政契約),或事實行為 (如建議、勸告等所謂的行政指導)?!盵10]12

四、政府績效評價機制的再造:從“內部評估”到“公眾滿意”

建設服務型政府,需要通過政府評價機制再造,建立起以服務對象為評價主體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逐步確立執(zhí)政為民的政績觀。在“統(tǒng)治——管制”的行政運行模式中,政府是公共權力和公共權威的唯一擁有者,其對于社會、市場、公眾的管理和規(guī)制活動體現(xiàn)出強自我中心主義。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通常依賴于一個層級節(jié)制的等級體系,服務評估主要是層級考核,評判標準則是上級的滿意度。而服務型政府的根本特征在于扭轉了以往政府管理過程中的主體中心主義,確立了管理客體中心主義原則,在政府績效評價中更加強調工作的實際結果,注重產出和績效評估。從此,“公眾的滿意度進入公共行政的中心,政府謀求秩序、效率的目標也被包含在公眾的滿意度之中,原先那種行政體系自我評價、自我判斷變成了公眾的評價和判斷。”[11]

增強政府回應力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基本要求。美國行政管理學者格羅弗·斯塔林曾在其《管理公共部門》一書中,曾對“政府回應”下過這樣一個定義:“回應意味著政府對民眾對于政策變革的接納和對民眾要求做出的反應,并采取積極措施解決問題?!币源骶S·奧斯本和特德·蓋布勒為代表的新公共管理學家認為,“政府服務應以顧客為導向,政府應重視提供服務的效率、效果和質量,政府應積極回應社會公眾的需求?!本烤褂烧l來對政府績效進行評估,直接影響到政府績效評估的客觀性、準確性和權威性,并會對政府行為起到一定的導向作用。密爾曾經說過:“一般來說,凡辦理一項事業(yè)或決定怎樣來辦和由誰來辦那項事業(yè),最適宜的人莫若在那項事業(yè)上有切身利害關系的人。”[12]既然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務的主體,公眾是政府公共服務的對象,那么,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質量如何?消費者是否滿意?只有接受服務的公民最清楚,也最有發(fā)言權。正因為這樣,必須從“內部評估”轉變?yōu)椤肮娫u估”,以“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政績的最終標準。

所謂政績觀,就是對公務員履行職責所取得的成績和貢獻的總看法。政績觀正確與否,不僅關系到一個人、一個單位的工作好壞,而且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正確的政績觀要靠科學的政績考核體系作保證。政績考核體系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3個方面:一是評價主體,即由誰來對政府績效進行評價。評價分為政府內部評價和社會公眾評價,評價主體不僅包括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上級行政機關和有關部門,而且還應當包括作為服務對象的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二是考核的指標,即考核哪些內容。在考核指標體系的設置上,既要重視反映經濟增長的指標,又要重視反映經濟發(fā)展質量和結構的其他指標。按照科學發(fā)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要求,評價內容應當包括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區(qū)域平衡發(fā)展、經濟社會共同發(fā)展、民主法治、人與自然和諧等多個方面,不能片面追求經濟指標,應當反映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fā)展情況;三是評價標準,即如何來衡量。在評價標準上,既要看反映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真實數(shù)字,又不能唯數(shù)字,堅決防止和糾正“干部出數(shù)字、數(shù)字出干部”的問題發(fā)生。總之,考核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必須體現(xiàn)科學的發(fā)展觀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績效如何主要看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如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fā)各級政府及其公務人員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熱情,保證公共權力在預定的軌道上運行,避免或減少權力腐敗現(xiàn)象的發(fā)生。

五、行政問責制度的構建:從“問責運動化”到“問責法治化”

服務型政府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每一種職權行為都必然與職責相聯(lián)系,每一個政府工作人員都應當為自己的違法、失職或不當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且職務越高、權力越大,責任就越重。就目前我國的行政問責情況來看,基本上停留在運動化問責階段。一方面,行政問責的適用范圍過于狹窄,大多局限于對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嚴重違法、違紀案件的事后追究,而忽略對決策失誤、用人不當及工作效能低下的責任追究。也就是說,行政問責制只能在一定范圍內發(fā)揮有限的作用,而不能全方位地約束公共權力。另一方面,在行政問責實踐中普遍存在著用道德責任代替法律責任、用行政責任代替刑事責任的問題。不論性質如何、責任大小,動輒就是引咎辭職。嚴格地講,引咎辭職只是一種道德責任而不是法律責任。其結果往往是避重就輕,使問責對象免受應有的行政處分或刑事處罰。此外,行政問責容易受到領導批示或社會輿論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存在畸重畸輕的情形。

上述問題的存在,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行政問責立法滯后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jù)依法問責原則,哪些情形要追責責任、追究誰的責任、由誰來追究、如何追究以及問責對象承擔什么樣的責任,都必須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然而,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全國性的問責法律,只有一些行政法規(guī)、政府規(guī)章和散見于相關法律中的零星規(guī)定。行政問責立法滯后,主要表現(xiàn)在3個方面:(1)法律位階低,缺乏權威性。目前,除《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guī)定》和《行政公務員處分條例》等幾部行政法規(guī)外,專門規(guī)定行政問責的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大多屬于部門規(guī)章和地方政府規(guī)章。這些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不僅適用范圍有限,而且法律位階低,缺乏必要的權威性;(2)法律規(guī)定不一,缺乏統(tǒng)一性?,F(xiàn)有的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在行政問責對象、范圍、標準、程序等方面的規(guī)定都不相同,不僅內容不統(tǒng)一,還存在違反上位法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經常出現(xiàn)同一種行為在甲地不被問責而在乙地卻要被問責,在甲地要承擔這樣的責任而在乙地卻要承擔那樣的責任的情形;(3)法律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缺乏可操作性。在現(xiàn)有關于行政問責的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中,相當一部分只有原則規(guī)定,內容過于簡單,在具體界定上使用高度概括的描述,這必然導致相應規(guī)定在具體適用過程中難以認定和準確把握,隨意性很大。

為規(guī)范行政問責活動,充分發(fā)揮行政問責的功效,必須盡快制定統(tǒng)一的行政問責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行政問責的主體、對象、范圍、標準、程序、形式及救濟制度,使之制度化、規(guī)范化。其基本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明確行政問責的主體及權限,包括設定問責主體,明確不同問責主體的職責權限,規(guī)定問責主體與公民、社會組織間的關系等;二是從對象和內容兩個方面,拓寬行政問責的適用范圍;三是統(tǒng)一行政問責標準和責任體系,使同一種行為承擔相同的責任;四是完善行政問責程序,建立健全公務員權利救濟制度,以保障問責對象的合法權益。只有這樣,才能使行政問責有法可依,做到責任法定、過罰相當,從“問責運動化”到“問責法治化”。

六、行政理念的確立:從“為民做主”到“為民服務”

從管制型政府轉變?yōu)榉招驼?是政府現(xiàn)代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政府的行政管理中,“服務”一詞通常有兩種涵義:一種是指行政管理中的具體服務活動,即政府依法對行政相對人作出的授益性行為;另一種是指全部行政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人民服務,即為民服務的理念?,F(xiàn)代行政的目的不在于統(tǒng)治與管理,而在于服務與授益,其價值取向是維護社會正義,增進社會福利。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盡快改變“為民做主”的傳統(tǒng)認識,逐步確立起“為民服務”的行政理念。

中國古代官吏的身份和地位一直比較特殊。一方面,官吏作為“臣仆”,要效命于君王,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君王的旨意;另一方面,官吏作為“父母官”,又要為民請命。這種雙重身份和特殊地位,形成了一種比較特殊的以忠君、愛民為核心內容的行政倫理文化和道德要求。直到今天,還有一些官員依然固守“為民做主”的行政理念,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為其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在現(xiàn)代社會里,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而政府官員只是為人民服務的公仆,“為民做主”不如讓人民自己做主。馬克思、恩格斯在總結巴黎公社政權建設的歷史經驗時指出,巴黎公社首創(chuàng)的政權形式,“徹底清除了國家等級制,以隨時可以罷免的勤務員來代替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老爺們,以真正的責任制代替虛偽的責任制,因為這些勤務員經常是在公眾監(jiān)督之下進行工作的”。[13]在建設服務型政府過程中,各級政府工作人員必須更新行政理念,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真正做到“為民服務”而不是“為民做主”,更不能主仆顛倒,把手中掌握的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手段,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

執(zhí)政理念的變化,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的行政倫理文化,而且直接影響到行政法學的理論基礎。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行政法學者就明確提出,行政權力的根本宗旨應當是服務于人民、實現(xiàn)和促進人民的利益,因而行政法的理論基礎是服務。1995年,陳泉生教授在《論現(xiàn)代行政法學的理論基礎》一文中再次指出,現(xiàn)代行政法開始轉向服務行政法,它的基本功能仍然是保障民權,但同時兼具服務與授益功能。因此,現(xiàn)代行政法學的理論基礎應當是“服務論”。其基本含義是:為了使政府能夠更有效地為全體人民和整個社會提供最好的服務和最大的福利,法律授予其各種必要的職權,使其能夠憑借該職權積極處理行政事務;但是行政職權的行使不得超越法律授權的范圍,更不得對人民的自由和權利造成侵害。[14]

綜上所述,只有確立公民與政府的主仆關系和“為民服務”的理念,堅持“權利本位”,將政府職能結構的重心轉到提供公共服務上面,不斷創(chuàng)新行政權力運作方式和政府管理模式,重塑政府績效評價機制,構建有效的行政問責制度,才能真正實現(xiàn)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目標。

[1]劉熙瑞.服務型政府——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政府改革的目標選擇[J].中國行政管理,2002(7).

[2]陳黨.政府權力制約論[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4:5-6.

[3]劉熙瑞,段龍飛.服務型政府:本質及其理論基礎[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4(5).

[4]孫中山.中華民國建設之基礎[M]//胡漢民.總理全集:第 1集.上海:民智書局,1930:1026.

[5]孫中山.三民主義[M]//孫中山.孫中山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754.

[6]白仲堯.服務經濟論[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1:11.

[7]施雪華.“服務型政府”的基本涵義、理論基礎和建構條件[J].社會科學,2010(2).

[8]馬克思.法蘭西內戰(zhàn)[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3.

[9]李軍鵬.責任政府與政府問責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7.

[10]室井力.日本現(xiàn)代行政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

[11]張康之.論政府的非管理化——關于“新公共管理”的趨勢預測[J].教學與管理,2000(2).

[12]約翰·密爾.論自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130.

[13]恩格斯.反杜林論 [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6.

[14]陳泉生.論現(xiàn)代行政法的理論基礎[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1995(5).

Abstract: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s can be founded by rebuil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s and the citizens,adjust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innovating regulatorymeasures,re-engineering government perfor 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 m as well as constructing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and so on.Further more,six fundamental changes should be realized:(1)from“government-centered”and“power-centered”to“citizen-centered”and“right-centered”(2)from“social administration oriented”to“public service oriented”(3)from“force-based”to“negotiation-based”(4)from“internal assess ment”to“public satisfaction”(5)from“accountabilitymovement”to“accountability legalization”(6)from“making decisions for people”to“providing services for people.”

Key words: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government-citizen relationship;government function;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administrative idea

(責任編輯 陶舒亞)

“Six Transformations”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HEN Dang
(College of Law,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DF3

A

1009-1505(2011)01-0005-06

2010-08-20

教育部 2009年度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深化行政問責制度改革研究》(09JZ D0033)階段性成果

陳黨,男,河南南陽人,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主要從事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研究。

猜你喜歡
服務型問責行政
行政學人
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如何“備豫不虞”
實施“三個三”工作法 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濫問責”的6幅畫像
問題篩子“鏈”著問責篩子
加快發(fā)展服務型制造
行政調解的實踐與探索
劉國中: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對“數(shù)字脫貧”要問責
服務型的政府績效評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