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桓
公共外交是政府主導下的全民外交,并且是政府外交的延伸。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通過民間外交的方式開展公共外交,為中國革命和發(fā)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世界對中國的快速發(fā)展總體持歡迎態(tài)度的同時,由于缺乏了解和意識形態(tài)等因素,又存有一定的偏見和疑慮??陀^形勢要求我們把一個真實的中國介紹給世界,這就需要加強對公共外交的統(tǒng)籌、協(xié)調和指導,建立一支公共外交骨干隊伍,提高全體國民的公共外交意識。
何謂公共外交?各國政府有不同的提法,學者有不同的詮釋,民眾有不同的理解。我贊成這樣的表述:公共外交是在政府主導下,由政府、社會精英和普通民眾共同運作,以各國政府和民眾為工作對象的最廣泛的外交活動。從一定意義上說,公共外交其實就是全民外交。
公共外交必須由政府主導。外交有其特定的含義,指的是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公共外交也不例外,一定是反映國家意志,維護國家利益,樹立國家形象的行為。所以,公共外交必須納入國家總體外交的軌道,按照政府的意圖和部署來實施。
公共外交隊伍由政府官員、社會精英和普通民眾組成。社會精英包括學者、企業(yè)家、文藝家、科學家、新聞工作者等,是這支隊伍的骨干。所有有機會同外國人接觸、交往的各界民眾,都是公共外交隊伍的一名戰(zhàn)士。外交官和所有涉外政府官員,他們在從事政府外交的同時擔負著指導和參與公共外交的職責。
公共外交的主要對象是國際公眾。著眼點在爭取各國公眾,做社會基層的工作。有條件的,如社會精英,也可直接做政府的工作。在一定情況下,民眾也可以某種方式向他國政府表達意愿。
一般來說,公共外交是隨著國家的發(fā)展逐漸被提上日程的。一個國家發(fā)展了,國際地位提高了,影響擴大了,它的政策主張就不僅為各國政府而且為廣大民眾所關注,它就不僅要爭取各國政府而且要得到國際公眾的理解和支持。與此同時,本國民眾對外交往增加,開始參與塑造國家形象,維護國家利益。于是,政府自然而然地從政府外交延伸出公共外交,并由公共外交擔當起做國際公眾工作的責任。
民間外交也是公共外交,而且是公共外交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間外交在中國非?;钴S,曾經為中國革命和發(fā)展立下汗馬功勞。
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以前,其對外交往只能以民間方式進行。1936年,毛澤東同志在陜北接見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和美國醫(yī)生喬治·海德姆(馬海德),并接受斯諾的采訪。斯諾把這次采訪內容和陜北之行的見聞寫成《紅星照耀中國》一書,第一次比較全面、客觀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戰(zhàn)爭和革命斗爭,在世界引起積極而強烈的反響。人們把這稱作中共早期的第一場公共外交活動。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美國的封鎖和禁運,我政府外交受到極大限制,這時外交學會、對外友協(xié)等半官方和民間機構責無旁貸地承擔了大量的對外交往任務。比如,中國和日本之間頻繁而富有成效的民間交往,就曾為中日邦交正?;蛳铝撕駥嵉幕A,今天依然為推動中日關系發(fā)展發(fā)揮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文革期間,我國政府外交遭到嚴重破壞,一度陷入癱瘓狀態(tài),民間外交做了重要的彌補。1970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接見埃德加·斯諾,放出一個改善中美關系的試探氣球。1971年4月,中、美、日三國幾個民間“小人物”的接觸契合了偉人的戰(zhàn)略節(jié)拍,促成了美國乒乓球隊成功訪華,打開了中美關系的大門,促使尼克松訪華并實現(xiàn)中美建交。這場以“小球”轉動“大球”的民間“乒乓外交”被公認為最典型的公共外交案例之一。
歷經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fā)展,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和影響以及世界對中國的作用和需要都達到了空前的深度和廣度。中國的經濟、文化活動達于六大洲四大洋,“中國制造”商品遍及世界每一個角落,幾乎每一位地球村人都能感受到中國的存在。中國也感受到了來自世界聚光燈的關注。
處于世界巔峰位置的美國,很不情愿中國的崛起。但由于自身難以克服的困難和延長世界霸主地位的需要,又不得不對中國采取合作加遏制的兩面下注政策。世界對中國的快速發(fā)展總體持歡迎態(tài)度,但由于缺乏了解和意識形態(tài)等因素,又存有一定的偏見和疑慮??陀^形勢要求我們把一個真實的中國介紹給世界,最大限度地減少世人的疑慮、削弱對手的遏制,爭取最廣泛的理解、同情和支持,營造一個和平、友善的國際環(huán)境,盡量延長有利于我國發(fā)展的戰(zhàn)略機遇期。
這項任務歷史地落到了公共外交的肩上。胡錦濤主席在2009年召開的第十一次駐外使節(jié)會議上強調指出:“開展好公共外交直接關系到我國國際形象,是新形勢下完善我國外交布局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外交工作的重要開拓方向?!边@深刻揭示了新形勢下開展公共外交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明確了公共外交的宗旨、定位和發(fā)展方向,對推進我國公共外交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應該說,我國的公共外交經過這些年的實踐,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打下了初步基礎。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和落實錦濤同志的指示精神,努力開拓我國公共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要加強對公共外交的統(tǒng)籌、協(xié)調和指導。公共外交有別于政府外交,享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更為機動和靈活。公共外交又是國家總體外交的組成部分,必須服從和服務于政府外交。力量分散、步調不一是當前我國公共外交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不應該也不可能要求各種公共外交活動都說一樣話,唱一支歌,彈一個調。公共外交應該充分發(fā)揮“非正規(guī)軍”的優(yōu)勢,豐富多彩、有聲有色地開展工作。但政出多門,各行其是,形不成合力,反授人以柄的現(xiàn)象應予以避免。如果說政府外交是主旋律,公共外交應該是協(xié)奏曲,共同組成一曲波瀾壯闊的國家總體外交交響樂。
要建立一支公共外交骨干隊伍。似可成立全國性公共外交協(xié)會,把已經和有可能從事公共外交的各界精英匯聚起來。協(xié)會成員可包括政府官員(含外交家)、學者、企業(yè)家、文藝家、科學家、新聞工作者以及工、農、兵、學、商、青、婦、體等各界知名人士。協(xié)會可通過組織研討會、交流會、聯(lián)誼會等方式,建立和增進協(xié)會同會員、會員同會員之間的溝通和了解。協(xié)會應根據(jù)國家總體外交的要求組織會員開展各種形式的公共外交活動。協(xié)會要同其他同樣負有公共外交使命的半官方、民間機構和非政府組織保持聯(lián)系和協(xié)調。協(xié)會可在實踐基礎上開展對公共外交理論的研究和探討。協(xié)會可爭取國內有實力并有志于公共外交的企業(yè)和企業(yè)家的贊助。
要提高全體國民的公共外交意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公民與外國人接觸的機會一年比一年增多。現(xiàn)在我國每年有1200萬公民出國(出境為4600萬),而到中國來的外國人有2400萬。出國的中國人無論因公因私,也無論經商、求學、科研和旅游,都以自己的言談舉止說明著中國。來華的外國人,或登堂入室,或走街串巷,無不從接觸到的人和事中解讀著中國。凡涉外的中國公民,實際上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了公共外交。我們的公民在對外接觸中為國家增光添彩的事例不勝枚舉,但有損國格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應該使我們的公民認識到,中國人正在向世界公民的身份轉變,公共外交“匹夫有責”。公共外交之偉力蘊藏于民眾之中。應該在全體國民中開展一場廣泛的公共外交學習和教育活動。廣大人民群眾的公共外交意識提升之日,便是公共外交大發(fā)展之時。
蓬勃發(fā)展并日益走向世界的中國催發(fā)了公共外交的無限生機,孕育著公共外交的萬紫千紅。中國公共外交的春天正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