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亮
當今社會,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引擎、云計算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和信息社會。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不僅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極大地引起了人們對“信息”研究的興趣,涌現(xiàn)出了諸如“信息科學”、“信息管理學”等一系列新興學科。
欲辨章學術,須考鏡源流。在研究信息科學及其相關學科時,都需要對“信息”一詞進行溯源。由于《辭源》在字詞釋義和詞語溯源方面具有權威性,國內許多學者在追溯“信息”一詞的詞源時都會引證《辭源》的解釋。然而,《辭源》中關于“信息”詞源的觀點卻值得商榷。
“信息”一詞在中國古典文獻中最早出自哪里呢?在1979年版的《辭海》中,并沒有把“信息”作為一個單獨的詞條收錄。在1983年新版《辭源》中,收有“信息”一詞,解釋為“消息”。據(jù)新版《辭源》考證,“信息”一詞出自唐李中《暮春懷故人》詩中的“夢斷美人沉信息,目穿長路倚樓臺”。(《辭源》,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P231)李中的《暮春懷故人》詩全文如下:
池館寂寥三月盡,落花重疊蓋莓苔。惜春眷戀不忍掃,感物心情無計開。夢斷美人沈信息,目穿長路倚樓臺?,槴\繡段安可得,流水浮云共不回。
《辭源》作為我國查考古今常用字詞最為重要的大型綜合性詞典之一,在字詞釋義和詞語溯源方面具有權威性。李國新在《中國文獻信息資源與檢索利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P58)一書中寫道:“《辭源》在字詞釋義上,結合書證,重在溯源,通過對文獻證據(jù)(盡可能是出自‘始見書’的證據(jù))的梳理分析追溯詞語意義發(fā)展演變的源流?!眹鴥仍S多學者在追溯“信息”一詞的源流時,都會引證《辭源》的解釋,本無可厚非。然而,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研究的深入,《辭源》在字詞溯源方面的某些觀點已經(jīng)過時。例如,關于“信息”一詞最早出處的觀點,不僅過時,而且存在明顯的錯誤。在南唐詩人李中使用“信息”一詞之前,唐代詩人崔備、馬戴、杜牧、陸龜蒙、唐彥謙、魚玄機等都在其詩歌中使用過“信息”一詞。
崔備(781年—811年左右在世)在其所撰《清溪路中寄諸公》詩中使用了“信息”一詞:
偏郡隔云岑,回溪路更深。少留攀桂樹,長渴望梅林。野筍資公膳,山花慰客心。別來無信息,可謂井瓶沉。
馬戴(799—869年)的《送從叔赴南海幕》詩使用了“信息”一詞,原文如下:
洞庭秋色起,哀狖更難聞。身往海邊郡,帆懸天際云。炎州羅翠鳥,瘴嶺控蠻軍。信息來非易,堪悲此路分。
杜牧(公元803~852年)的《寄遠》詩使用了“信息”一詞:
兩葉愁眉愁不開,獨含惆悵上層臺。碧云空斷雁行處,紅葉已雕人未來。塞外音書無信息,道傍車馬起塵埃。功名待寄凌煙閣,力盡遼城不肯回。
陸龜蒙(?—約881年)的《相和歌辭·子夜四時歌四首·春歌》詩也使用了“信息”一詞:
山連翠羽屏,草接煙華席。望盡南飛燕,佳人斷信息。
唐彥謙(?—約893年)的《咸通中始聞褚河南歸葬陽翟是歲上平徐方……》詩也使用了“信息”一詞:
冊府藏余烈,皇綱正本朝……炎方無信息,丹旐竟淪漂……異時窮巷客,懷古漫成謠。
魚玄機(約844年—871年)的《閨怨》詩中也使用了“信息”一詞,原文如下:
蘼蕪盈手泣斜暉,聞道鄰家夫婿歸。別日南鴻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飛。春來秋去相思在,秋去春來信息稀。扃閉朱門人不到,砧聲何事透羅幃。
由上可知,“信息”一詞在唐代詩人崔備、馬戴、杜牧、陸龜蒙、唐彥謙、魚玄機等人的詩歌中都已經(jīng)出現(xiàn)。其中,按照生活年代來講,崔備、馬戴略早,杜牧、陸龜蒙、唐彥謙、魚玄機等稍晚,但大多都生活于中晚唐。在這六位詩人中,崔備是最早使用“信息”一詞的。
此外,李中(約920—974年)是五代時期的南唐詩人,而并非如新版《辭源》所說——“信息”一詞在我國最早出自唐代詩人李中。據(jù)《全唐詩·卷737》記載,李中,字有中,隴西人。南唐中宗李璟時,李中任下蔡縣令,后主李煜在位期間,李中先后出任吉水縣尉及晉陵縣令,官終水部郎中。宋太祖開寶六年(973年)在任淦陽宰時編成詩集《碧云集》,《全唐詩》編為4卷。正如趙毅在《信息一詞何時開始使用》(《人文雜志》1995年第5期)一文中寫的:“顯而易見,我國最早使用信息一詞的詩人李中,不是唐人而是五代時期南唐人?!北娝苤?,唐代的歷史是從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唐朝瓦解之后,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十國”之一的南唐是從公元937年到公元975年,由李昪于公元937年在金陵創(chuàng)立。唐與南唐是兩個不同的朝代和政權,不可混為一談。
既然《辭源》中提出“信息”一詞最早出自南唐李中的觀點已經(jīng)過時,那么“信息”一詞到底最早出現(xiàn)在哪里呢?通過檢索《四庫全書》、《冊府元龜》等古籍,筆者發(fā)現(xiàn),就目前所能查到的文獻而言,“信息”一詞最早出自唐玄宗開元年間王晙所作《請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和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五人所作《五臣注文選》。
據(jù)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卷九十三》記載,王晙,滄州景城人,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充朔方軍節(jié)度使,開元二十年(732年)卒,贈尚書左丞相。據(jù)考證,王晙于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年)所作《請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中使用了“信息”一詞?!墩堃仆回式等擞谀现邪仓檬琛吩诤髸x劉昫等撰《舊唐書·卷九十三》、宋代王欽若等編《冊府元龜·卷三百六十六》、清代董誥等編《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中都有記載,原文如下:
王晙,滄州景城人,徙家于洛陽……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精甲十萬寇臨洮軍,晙率所部二千人卷甲倍程,與臨洮兩軍合勢以拒之……明年(715年),突厥默啜為九姓所殺,其下酋長多款塞投降……晙上疏曰:突厥時屬亂離,所以款塞降附。其與部落,非有仇嫌,情異北風,理固明矣,養(yǎng)成其釁,雖悔何追……臣料其中頗有三策。若盛陳兵馬,散令分配,內獲精兵之實,外袪黠虜之謀,暫勞永安,此上策也。若多屯士卒,廣為備擬,亭障之地,蕃、漢相參,費甚人勞,此下策也。若置之朔塞,任之來往,通傳信息,結成禍胎,此無策也。(《舊唐書·卷九十三·列傳第四十三·婁師德王孝杰唐休璟張仁愿薛訥王晙》)
王晙,玄宗時為太仆少卿,隴右群牧使,開元二年(714年),吐蕃精甲十萬冦臨洮軍,詔晙與隴右防御使薛訥擊之……明年(715年),突厥默啜為九姓所殺,其下酋長多款塞投降……晙上疏曰:……臣料其中,頗有三策:……若置之朔,任之來往,通傳信息,結成禍胎,此無策也。(《冊府元龜·卷三百六十六·將帥部·機略第六》)
臣料其中,頗有三策:……若置之朔塞,任之來往,通傳信息,結成禍胎,此無策也。(《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請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
唐代著名軍事將領王晙于公元715年上呈唐玄宗的《請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中使用的“信息”一詞已經(jīng)超越了“消息”、“音信”等日常用語中的含義,具有了軍事情報的意思。對于如何處置投降唐朝的突厥人,王晙提出了三條建議:第一條是“盛陳兵馬,散令分配,內獲精兵之實,外袪黠寇之謀,暫勞永安”,也就是在淮南、河南等南中之地安置他們,讓他們在當?shù)匦竽翞樯?,同時充實兵卒;第二種是“多屯士卒,廣為備擬,亭障之地,蕃漢相參,費甚人勞”,也就是在河曲等地屯兵,以備突厥降人謀反叛亂;第三種是“置之朔,任之來往,通傳信息,結成禍胎”,也就是把突厥降人安置在朔方(今山西朔州、大同一帶),任他們與突厥舊部通傳軍事信息,這樣會埋下里應外合、一同謀反的禍根。
“信息”一詞在唐玄宗開元年間的另一部著作《五臣注文選》中也出現(xiàn)和使用過。《文選》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文學作品總集,由南北朝時期梁代昭明太子蕭統(tǒng)編選成書。唐高宗顯慶年間李善為《文選》作注,并于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進獻給唐高宗。唐玄宗開元六年(718年)工部侍郎呂延祚把由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五臣合注的另一部《文選》即《五臣注文選》進呈給唐玄宗。宋代人開始將《李善注文選》與《五臣注文選》合刊為一書,是為《六臣注文選》。在《六臣注文選·卷第二十七·詩戊》中,出現(xiàn)過“信息”一詞,原文如下:
古辭《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翰曰:知,謂豈知也。枯桑無枝葉,則不知天風;海水不凝凍,則不知天寒。喻婦人在家,不知夫之信息,雖有親戚之家,皆入門而自愛,誰肯相為訪問而言者乎?
從上面的引文中可知,李周翰在《五臣注文選》中為古辭《飲馬長城窟行》作注解時說:“知,謂豈知也??萆o枝葉,則不知天風;海水不凝凍,則不知天寒。喻婦人在家,不知夫之信息,雖有親戚之家,皆入門而自愛,誰肯相為訪問而言者乎?”意思是說,枯萎的桑樹只有在樹葉落盡時才知道風的狂勁,海水只有在結冰時才知道天氣的寒冷。比喻相思的婦人在家等待丈夫歸來,卻一直得不到丈夫的信息,雖然有親戚,但他們都出于自保,都不肯來拜訪,提供一些有關自己丈夫的消息。
通過追本溯源,我們可以得出“信息”一詞最早不是出自南唐詩人李中的《暮春懷故人》詩,而是出現(xiàn)在唐玄宗開元年間的結論:在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年)王晙所作《請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以及唐玄宗開元六年(718年)工部侍郎呂延祚進呈給唐玄宗的《五臣注文選》中都出現(xiàn)了“信息”一詞。之后,生活于中晚唐的詩人崔備、馬戴、杜牧、陸龜蒙、唐彥謙、魚玄機等在其詩歌中也使用過“信息”一詞。當然,隨著文獻的日益豐富,“信息”一詞溯源仍有待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