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楊振同
大家敢說
/[廣東]楊振同
讀《董橋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每每遇驚人之語,非常人或俗人所能道,或所敢道者。比如說一個人怎樣才算掌握了這種文字,我們一般教英語的老師可能會講:要多少多少個詞匯量(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窗言~匯量看得比“金子”還重要的原因),了不起了可能還會提到要有多大的閱讀量。而董橋不愧是董橋,大家手筆,出語不凡:“學(xué)一種文字要學(xué)到什么時候才算充分掌握這種文字,很難說。但是,到了看懂這種文字寫出來的淫書,而且還會馬上引發(fā)出生理上應(yīng)有的反應(yīng),大概算是不錯了?!保ㄒ浴遁椴莸鹊取罚┻@種話,我若說出來“教導(dǎo)”我的學(xué)生,恐怕不被我的學(xué)生罵死,也要被領(lǐng)導(dǎo)同事冠以“不正經(jīng)”之名,至少會被認為有失“師道尊嚴”。這話誰敢說?只有董橋!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了一套“翻譯理論與實務(wù)”叢書。顧名思義,叢書多談翻譯理論或翻譯技巧,若論見解獨到、論點鮮明、語言優(yōu)美之作,當(dāng)首推臺灣著名詩人、作家兼翻譯家余光中先生的《余光中談翻譯》。他在《論的的不休》一文中毫不客氣地指出:“我對上世紀(jì)30年代作家一直不很佩服,這種蕪雜的文體是一大原因?!敝赋鏊麄冏髌分械恼Z病,批評他們語言歐化,“的”字泛濫成災(zāi)。接著他開列出他“不佩服”的作家名單:何其芳、老舍和徐志摩。這個名單著實把我嚇了一大跳:須知這些可都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拇蠹已?!即使他們都已作古,不會把我們怎么樣了,但他們也都早已是蓋棺定論了,有誰愿意“開棺”重評呢?更令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是:他批評的作品也多為影響深遠的傳世杰作。請看:
何其芳的《雨夜》:
白色的鴨也似有一點煩躁了,有不潔的顏色的都市的河溝里傳出它們焦急的叫聲。
余先生評說:“連用五個‘的’,中間三個尤其讀來繁雜,至于文意欠清。詩文名家尚且如此,其后遺影響可想而知?!?/p>
老舍的《駱駝祥子》末章末段:
體面的,要強的,好夢想的,利己的,個人的,健壯的,偉大的,祥子,不知陪著人家送了多少回殯;不知道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里的產(chǎn)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
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橋》:
遠近的炊煙,成絲的,成縷的,成卷的,輕快的,遲重的,濃灰的,淡青的,慘白的,在靜定的朝氣里漸漸的上騰,漸漸的不見,仿佛是朝來人們的祈禱,參差的翳入了天聽。
余先生指出:“兩段相比,老舍的七十八個字里有‘的’十二,平均六個半字有一個‘的’;徐志摩的六十四字里有‘的’十四,平均四個半字有一個。兩段都的的不休,而徐文尤其紛繁,一個原因是徐文‘的’、‘地’不分,把原可用‘地’的副詞‘漸漸’與‘參差’用‘的’墊了底,所以多用了三個‘的’。但是就一連串的‘的化語’而論,老舍卻顯得生硬而吃力,因為‘祥子’頭上一連七個‘的化語’是疊羅漢一般堆砌上去的,‘產(chǎn)兒’頭上的四個也是如此;而徐志摩的一段,‘炊煙’后面曳著的一連八個‘的化語’卻是添加的,被形容的炊煙已有交代,后面一再添加形容詞,就從容多了,至少不像成串的形容詞堆在頭上,一時卻又不知所狀何物,那么長而緊張,懸而不決。”
筆者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引用余光中先生的原文,是因為他的評論不但點中了上世紀(jì)30年代作家語言的穴位,也點中了目前漢語歐化之風(fēng)愈演愈烈的穴位??芍^一針見血,入木三分。
其實我在讀上世紀(jì)30年代作家的作品時也有類似的感覺,覺得他們的語言還沒有后來作家的語言純凈。可是他們都是大家啊,我們大概只有頂禮膜拜的份兒,哪里敢對人家說三道四?況且那時候自己的學(xué)養(yǎng)還遠遠沒有達到發(fā)表“見解”的程度。
大概過去閱讀名家是“須仰視才見”,心中有疑問也不敢問,覺得語句不通順,也只能當(dāng)做“獨特的語言風(fēng)格”來欣賞,并反復(fù)誦讀,以至于“見怪不怪”,直到把“別扭”讀成“通順”,甚至用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和翻譯之中。以區(qū)區(qū)目前之才,閱讀名家約略可以“平視”一些了吧,這才發(fā)現(xiàn),名家也不是盡善盡美的,他們年輕時也有美麗青春痘之類有礙觀瞻的東西,這些當(dāng)然不是我們應(yīng)該效法而是應(yīng)極力避免的。可惜長久以來我們都懵懵懂懂,以為美麗青春痘也是美麗的,并且欣賞把玩不已,就像以前把玩女人的小腳一樣。我很慶幸,有余光中先生這樣勇敢的人,像《皇帝的新裝》里的那個小男孩一樣,說句老實話:“皇上什么也沒有穿?!?/p>
揭穿“神話”是需要非凡的勇氣的,對讀者來說,“偶像”(倒不如說是“幻象”)破滅是令人痛苦甚至是恐怖的,然而我們卻不能不承認這一殘酷的真實。
作 者: 楊振同,電子科技大學(xué)中山學(xué)院外語系副教授,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會員。
編 輯:續(xù)小強 poet_xxq@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