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萍芳
Hutchinson和Waters(1987)指出,任何課程都建立在學生的某種需求之上。在外語教學領域,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等同于醫(yī)生對病人開處方前的診斷。需求分析實證研究在外語教學和使用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根據(jù)需求分析理論,分析高職生英語學習需求,研究出滿足高職生學習需求的英語教學新模式:實用+創(chuàng)新教學法。
第一輪樣本選取對象是在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隨機選取2009級部分新生,共194名學生。高考成績60分以下18人,61-89分107人,90-119分65人,120分及以上3人。也就是說,不及格占總人數(shù)的64.4%,及格及以上人數(shù)剛剛占總人數(shù)的1/3多一點,而優(yōu)秀只占總人數(shù)的1.5%。第二輪研究是在第一輪研究的基礎上調整教學計劃在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2010級再次隨機選取部分新生113人,進校成績與2009級學生相差不大。
為了了解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強度與需求變化之間的關系和根據(jù)高職生英語學習需求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對所選取的對象進行了以下的研究:①高職生英語學習需求及需求類型;②影響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強度的因素;③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強度與需求變化之間的關系;④如何根據(jù)學生需求,做好英語課程設置、課時安排、教材編寫、教學內容的選取、課堂教學的組織、選取有效的教學方法;⑤滿足高職生英語學習需求的有效教學方法;⑥滿足高職生英語學習需求的有效教學方法的可行性。
調查工具是三份問卷、兩次訪談和隨時了解學生反饋情況。調查問卷在2009級進行。為了獲得學生真實的想法,采取無記名的方式。問卷共13題,第一、二題涉及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級、專業(yè),高考英語成績等基本信息。最后一題為開放性的題目:請學生談談自己對英語教學、學習環(huán)境、學習機會等的看法。其他的十題為英語學習需求變化對動機強度的影響的調查。第二份問卷是在2009級完成教學實驗后對教學實驗效果的反饋調查。第三份問卷是在對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在2010級學生中再次進行試驗后對教學實驗效果的反饋;兩次訪談分別在對2009級、2010級學生進行試驗教學的中期在本次參加教學實驗的學生中隨機選取10人就英語學習需求變化對動機強度的影響和教學實驗效果進行訪談。
第一份問卷調查是對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強度與需求變化的了解。在2009級新生入校伊始即2009年2010月進行問卷調查。共向調查對象發(fā)放了194份問卷,收回問卷194份,全部為有效問卷;第二份問卷和第三份問卷是對教學實驗效果的反饋。分別在2009級和2010級教學實驗完成后進行,全部為有效問卷;訪談是在實驗中期對參加該次教學實驗的學生隨機選取10人進行訪談,以便進一步了解學生的需要和調整教學方法。對每次問卷和訪談進行文字記錄,對問卷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訪談內容進行分析,存于電腦,并對記錄和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
在第一次問卷后,為了尋找滿足高職生英語學習需求,激發(fā)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教學方法,將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運用實用+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對照組運用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法進行教學實驗。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將每個階段學生英語學習情況都記錄下來。邊實驗、邊總結、邊改進。
前期英語教學中,實驗組的教學內容在完成書本教學內容的同時輸入大量的實用性知識,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對照組基本上根據(jù)教材內容沒有多大變化進行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從實驗結果和學生反饋情況來看,實驗組學生對實用性知識很感興趣,但教學效果并不好,學生自我感覺成績并沒有提高,通過考試,實驗組學生對所學知識還沒有對照組的學生掌握得牢固。
在第一訪談后調整教學方法,對照組的教學方法不變,實驗組在原來的教學方法上注重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的同時,注意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選取具有時代感的教學內容。從實驗結果和學生反饋情況來看,實驗組的學生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很多,但效果仍不很理想。從對學生訪談和問卷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如:對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還不夠,所學知識不能與專業(yè)性知識銜接等等。
2010年10月再次調整教學計劃,對照組的教學方法仍然不變,實驗組在上次教學方法上注重學生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中注意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并根據(jù)不同專業(yè)選取與專業(yè)性知識銜接的內容。經過3個月的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測試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學生反饋也完全不同,實驗班的學生和教師的關系很融洽,學習動機明顯增強,自主性學習能力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也明顯提高,課堂氣氛明顯活躍;對照組學生基本上被動接受教學內容。也就是說,運用兩種不同教學方法實驗后產生了不同的效果。
通過調查和訪談,我們了解到學生對英語學習提出了如下問題:缺少學習方法;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想說,但只能說那么幾句;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沒多大實際意義;教材不實用,死板單一;無學英語動力;沒有合適的學習環(huán)境,缺少語境和氛圍;缺少自律性;課時安排不恰當?shù)鹊取?/p>
總的來說,高職生對英語學習的看法是:學習英語是將來工作的需要,不得不學,學習動力不強。普遍認為實際運用能力最能反映英語水平,但又不知如何表達。大學英語學習與將來工作需要不一致。學生普遍認為英語是一個交際工具,能用就行。
綜上所述,高職英語教學中面臨的問題如下:第一,如何根據(jù)學生需求來調整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內容,編寫和選取合適的教材。第二,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第三,如何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
經過兩次實驗,我們研究出滿足高職生學習需求的英語教學新模式:實用+創(chuàng)新教學法。所謂實用+創(chuàng)新教學法是指教學內容選取實用性知識+根據(jù)學生需求講解語言知識和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的動態(tài)教學法。實用+創(chuàng)新教學法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師生關系和諧,讓學生在仿真甚至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語言知識和培養(yǎng)運用語言的能力,并注重教學內容的知識性、趣味性、時代同步性,同時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堅持以“以需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做到讓學生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邊學邊用。實用+創(chuàng)新教學法的優(yōu)越性表現(xiàn)在:實驗組的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很滿意,課堂氣氛活躍,英語學習動機增強,師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融洽,班級學習氛圍變得更濃厚。
進過多次調整試驗后,問卷調查、訪談以及考試結果也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測試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學生反饋也完全不同,實驗組的學生和教師的關系很融洽,學習動機明顯增強,自主性學習能力提高;對照組學生基本上被動接受教學內容。也就是說,運用兩種不同教學方法實驗后產生了不同的效果。
因此實用+創(chuàng)新教學法對高職英語教學來說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
[1]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 i 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陳冰冰.國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