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泉,王 偉,羅躍光,羅文芳,陳壽仙
(云南省思茅市瀾滄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瀾滄 665600)
瀾滄縣毗鄰“金三角”,地處毒品販運到我國的交通要道,受毒品危害較重,全縣吸毒人群較多。全縣在冊吸毒人員共有4416人,現有吸毒人員2107人。其中,靜脈注射人員約600人。注射吸毒是我國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1],因此,針對吸毒人員群開展行為干預是非常必要的?,F將瀾滄縣中澳項目吸毒人群綜合干預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瀾滄縣社區(qū)及強制戒毒所中的靜脈吸毒人群。
在知情同意情況下,2008年~2010年每年在社區(qū)和戒毒所隨機抽取100名靜脈吸毒人員進行行為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基本情況、艾滋病知識、高危行為等,并進行血清學檢測,調查員經過專業(yè)培訓。對血清學標本進行實驗室HIV酶法檢測,問卷調查結果運用Excel 2003建立數據庫進行錄入,并隨機抽取10%進行數據核查,數據運用Excel 2003表進行分項統(tǒng)計,分析方法主要為描述性統(tǒng)計。
2008年~2010年,在社區(qū)和戒毒所共計調查的300名靜脈吸毒人員中,男性281人(占93.67%),女性19人(占6.33%);年齡20歲以下14人(占4.67%),20歲~50歲的280人(占93.33%);拉祜族46人(占15.33%),傣族65人(占21.67%),漢族79人(占26.33%),哈尼族及其他92人(占30.67%);文盲71人(占23.67%),小學136人(占45.33%),初中82人(占27.33%),高中以上11人(占3.67%);農民237人(占79%),待業(yè)60人(占20%),工人1人(占0.33%),其他2人(占0.67%)。
2008年~2009年共發(fā)放針具410994支,安全套20210只,宣傳資料2582冊,見表1。
表1 2008年~2010年瀾滄縣外展同伴發(fā)放針具情況
通過每年對吸毒人員進行調查,艾滋病知識知曉率維持在80%以上,最近一次新針具使用比率在95%以上,最近一次性行為安全套使用每年都有所上升,2008年為23%,2009年為32%,2010年為47%,見表2。
表2 2008年~2010年調查對象知識知曉率及關鍵行為指標(N=100)
2008年~2010年調查對象 HIV陽性檢出率分別為24.52%、17.31%和17.24%,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中澳項目帶動下的針對IDU人群的綜合干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8年7月開始通過中澳項目,在吸毒人群中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宣傳、美沙酮維持治療、清潔針具交換、行為干預等綜合防治措施,通過近三年的中澳項目實施,規(guī)范了對吸毒人員的高危行為干預工作。清潔針具交換、宣傳教育、安全套免費發(fā)放等一系列干預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吸毒人群新針具使用率保持在較高水平,安全套使用率從2008年的23%提高到2010年的47%,艾滋病知識知曉率保持在80%以上,吸毒人群HIV陽性檢出率呈下降趨勢。通過一系列高危行為干預措施進一步遏制了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傳播并防止其向普通人群進一步擴散。
在下一步工作中,應爭取領導重視、政策支持[2],加強政策法規(guī)、艾滋病知識的宣傳力度,擴大宣傳覆蓋面,取得社區(qū)群眾及吸毒人群家屬的理解和支持,減少社會歧視,打消吸毒人群的顧慮,取得吸毒人群的信任。同時加強對吸毒人群性伴的干預,繼續(xù)加強吸毒人員綜合干預工作,控制HIV在吸毒人群中的傳播。
[1]倪明健,趙爾民.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干預研究[J].地方病通報,2005,20(2):48-52.
[2]夏軍強,李小群,王宇丹,等.開展針具交換工作所遇到的困難和風險及對策[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8,14(6):60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