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宇 張占玲 張靜波
輪狀病毒在中國小兒腹瀉病病原構成比中占40%左右,居小兒腹瀉病原第1位[1]。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發(fā)病常伴發(fā)熱、上呼吸道感染等癥狀,易影響患兒吸收功能;如轉為慢性腹瀉可造成營養(yǎng)不良、生產發(fā)育障礙等;如出現脫水和酸中毒等危重病情,甚至會導致死亡[1]。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醫(yī)院兒科以七味利濕散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102例,取得了較好療效,報告如下。
入選202例患兒均來自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醫(yī)院兒科門診,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102例,男55例,女47例;年齡6個月~2歲,平均(1.4±0.3)歲。對照組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齡7個月~2歲,平均年齡(1.3±0.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2]以及本行業(yè)專家意見[3]制定。大便次數增多,每日5~10次甚至可達10次以上,黃色或淡黃色,水樣或蛋花樣;起病急,常伴有發(fā)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多數患兒在病初即發(fā)生嘔吐,常先于腹瀉;大便病原體檢查輪狀病毒檢測呈陽性。
1.3.1 治療組 口服七味利濕散。藥物組成:澤瀉4 g、茯苓4 g、 豬苓4 g、 滑石粉8 g、白術3 g、桂枝3 g、朱砂0.5 g。上述藥物研成細粉,過篩混勻裝袋,每袋1 g。制劑批準文號:冀藥制字Z20050606。周歲以內小兒每次0.5~1 g,1~2歲每次1~1.5 g,每日3次,用溫開水兌生姜汁適量飯前送服。治療4天后比較療效。
1.3.2 對照組 口服蒙脫石散,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0690。1歲以下,每日3 g;1~2歲,每日3~9 g;每日分3次,溶于30 ~ 50 ml溫開水中,首劑量加倍。治療4天后比較療效。
1.3.3 其他措施 注意消毒和飲食衛(wèi)生,合理調整飲食,忌食生冷油膩和不易消化食物,同時給予對癥治療,預防脫水,糾正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
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癥狀消失。好轉:大便次數及水份減少,全身癥狀改善。未愈:大便次數及水份未改善,或癥狀加重。
采用χ2檢驗,對兩組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療效進行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91.2%,對照組總有效率73.0%,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經χ2檢驗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2組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療效比較
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屬中醫(yī)學泄瀉范疇。小兒肌膚嫩薄,陽氣未充,易感受外邪,邪襲太陽之表,表邪未解,內傳太陽之府,經府同病,膀胱氣化不利,水濕并走大腸,而成泄瀉;水蓄下焦,水精不布,故渴欲飲水;水濕內盛,礙胃滯脾,中焦氣機不暢,氣逆于上,可見惡心嘔吐,納呆食少;陽氣不足,故見畏寒肢冷,腹痛;表證未解者可有發(fā)熱,咳嗽等外感癥狀。
對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現代醫(yī)學一般以飲食療法和支持療法為主。應用蒙脫石散可以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氣體等有極強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對消化道黏膜還具有很強的覆蓋保護能力,修復、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可緩解各種臨床癥狀,但臨床應用起效較慢。
保定市第一中醫(yī)院兒科的中醫(yī)前輩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確立了溫陽化氣、利濕止瀉的治療原則,精選七位中藥制成七味利濕散。方中澤瀉能健脾利濕、分利小便,用為君藥;茯苓、豬苓有健脾補中、淡滲利濕之效,可增強處方利水化濕的功能;滑石味甘淡,能通利小便,給濕邪以出路;白術健脾化濕;以上四位共為臣藥;桂枝能溫陽散寒,并可在內助膀胱之氣化,在外解太陽之表;方中加朱砂用以清心安神,以上兩位藥共為佐藥。諸藥相合,可奏溫陽化氣、利濕止瀉之功,用于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有較好療效。
臨床觀察結果表明,七味利濕散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具有切中病機、標本兼治、療效顯著、無不良反應的特點,臨床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均優(yōu)于蒙脫石散,療效肯定,其價值應進一步研究和開發(fā)。
[1] 江育仁,張奇文.實用中醫(yī)兒科學[M].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5:31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 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1993 年)[J]. 臨床兒科雜志,1994,12(3):148-151.
[3] 方鶴松.病毒性腸炎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1,29(6):8.
[4]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