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永
練習是教學過程中自我學習的主要形式,是傳授新知、鞏固深化新知的一種重要手段,是一個把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成自己的認知結構的過程。但是,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數(shù)學練習就是例題的機械重復,使學生毫無興趣,感到枯燥。其實,好的數(shù)學練習可以幫助學生彌補知識上的缺陷,不斷完善其獲得的知識,同時還可以從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下面談談我對練習設計的幾點認識:
一、練習設計要有目的性
數(shù)學練習題的選擇要堅持目的性,克服盲目性,避免機械的、單調的重復。每次練習要有一個重點,突破一個難點,要把練習的意圖集中地體現(xiàn)出來。鞏固哪些知識,形成哪些技能,溝通哪些聯(lián)系,掌握哪些內(nèi)容,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旨鮮明。教師既要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具體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來確定這一階段練習的內(nèi)容,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為新授課鋪路架橋,使新授課的難度降低,坡度減緩,利于學生接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從主觀上樂學,引起探究的動機,為新授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例如:我在教學《相遇問題的應用題》之前先設計了下面三道題:
(1)速度、時間和路程的基本關系是什么?
(2)用簡便方法算出52×7+48×7的結果。
(3)李明家距離李鵬家390米,兩個人同時從家里出發(fā)向對方家走去,李明每分鐘走80米,李鵬每分鐘走50米。
a.兩人1分鐘走的路程之和是多少?還相距多少米?
b.兩人2分鐘走的路程之和是多少?還相距多少米?
c.兩人3分鐘走的路程之和是多少?還相距多少米?
d.3分鐘兩人所走的路程之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在這三道練習題中,第(1)題可為新授課后總結出“速度和×時間=路程”作鋪墊。第(2)題為例題的兩種解法提供了方便,作好了準備。第(3)題具有導入新課、啟發(fā)學生初步理解“相遇”的意義和條件的功能,促使這一知識的正遷移,為學習《相遇問題的應用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練習設計要有對比性
小學生好奇心強,對單一的練習不感興趣,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特別是練習時,在學生對新知識有所掌握的情況下,如果練習的形式符合小學生的興趣特點和注意特點,就能促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識,提高認識的深度和應變能力。
例如,在設計教學《分數(shù)乘法》后的練習時,我就先設計了這樣一道應用題:有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第一根剪去了,第二根剪去了米,哪一根剩下的多?引導學生從兩根繩子都大于1米,等于1米,小于1米三種情況去討論。然后設計另一題:一根繩子第一次剪去,第二次剪去了米,哪一次剪去的多?這樣的練習既可以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
三、練習設計要有啟發(fā)性
通過練習要使學生學會一種方法,掌握一種思路,發(fā)現(xiàn)一種規(guī)律,不斷地受到啟發(fā),達到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的目的。例如,書店有故事書240本,故事書相當于科技書的,書店的故事書和科技書相差多少本?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啟發(fā)性,放手讓學生廣泛討論,可得多種解法,第一類用分數(shù)的方法解答,解法一:240÷-240;解法二:240÷×(1-)。第二類用倍比的方法解答,解法三:240×;解法四:240×-240;解法五:240÷;解法六:240÷×。第三類方法用方程法解答,解法七:設科技書有x本,=;解法八:設科技書有x本,=;解法九:設相差x本,=;解法十:設相差x本,x×=240;解法十一:設相差x本,(x+240)×=240。第四類用整數(shù)的方法解答,解法十二:240×[(5-3)÷3];解法十三:240÷3×(5-3)。
四、練習設計要有趣味性
興趣屬非智力因素的范疇,是求知的動力。它對學生的學習可以起到定向、內(nèi)驅、維持和強化的作用,練習興趣往往是和效率聯(lián)系在一起的。提高趣味性,可以有多種途徑。我們的練習課離不開一個“新”字,要有新的形式,新的題材,新的要求,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和新的體驗。
綜上所述,在數(shù)學課的練習設計時,我們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靈活、準確地運用以上四個特性,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促使學生所學數(shù)學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并達到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目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