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亞聰
新教材在五、六年級分別安排了四篇文言文:《楊氏之子》、《伯牙絕弦》、《學弈》與《兩小兒辯日》,這在教材的編排上是一個突破。文言文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語言凝練,意蘊深遠,又不乏形象生動。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新課題。下面筆者根據(jù)自己的觀察與實踐,對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談些看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體現(xiàn)中小銜接
關(guān)于文言文教學的目標,我們先來看一個教學片段:
1.師出示寫好的譯文,生自由讀: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在聽,可心里卻想著天上有天鵝飛過,拉弓搭箭去射它。雖然他同前一個人在一起學習,成績卻不如前一個人。難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2.師生對讀:教師讀課文句子,學生讀相應(yīng)解釋;學生讀課文句子,教師讀相應(yīng)解釋。
3.理解“之”的意思。
(1)通國之善弈者也:的
(2)惟弈秋之為聽:奕秋的話
(3)一人雖聽之:奕秋的話
(4)思援弓繳而射之:大雁
(5)雖與之俱學:前一人
(6)弗若之矣:他,指前一人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同一個“之”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是不同的。
師小結(jié):是啊,在文言文中,一字多義現(xiàn)象是很常見的。
從片段可以看出該教學要達到兩個教學目標:一是通過出示譯文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二是理解文中每個“之”的不同意思。對于第一個目標——理解文本內(nèi)容,課后練習2是這樣設(shè)計的:對照注釋,想想每句話的意思,再連起來說說課文的內(nèi)容。可見教師降低了教學目標,用自己的譯文代替了學生“對照注釋,想意思”的實踐。學生無需思考,無需“跳一跳”,只要順著“教師譯文”這把“梯子”,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摘到“桃子”。對于第二個教學目標——逐個落實每個“之”的意思,教學目標明顯超越了大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超越了課標的要求?!墩n程標準》在第四學段才提出:“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焙苊鞔_,對于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只要求“理解基本內(nèi)容”,而非“字字落實”(當然對個別關(guān)鍵字的理解還需字字落實)。更何況對于該目標《課程標準》是針對第四學段的文言文教學提出的,作為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其目標很顯然應(yīng)該比這一要求還要低一些。對于小學文言文的教學,崔巒老師提出:“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旨在體現(xiàn)小學與初中的銜接,主要是讓學生見一見,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可見,小學文言文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見識一番”文言文,為初中學習文言文作一個鋪墊。因此,小學文言文教學的目標要體現(xiàn)中小銜接這一特點,主要應(yīng)該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感受文言文的表達形式,產(chǎn)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二是借助注釋與工具書等方法,大致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三是能熟讀成誦,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培養(yǎng)文言文的語感。
二、豐富誦讀形式,讀出文言韻味
要使學生產(chǎn)生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重要手段就是引導學生一遍又一遍興趣盎然地誦讀課文,感受文言文的表達形式。加強文言文誦讀,最重要的是保證時間,讓學生經(jīng)歷讀書過程,讓學生真讀書,并且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學生讀得有滋有味,讀得搖頭晃腦,讀出文言文的韻味,直至爛熟于胸。
形式的豐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誦讀的形式可以有:(1)韻味十足的范讀。由于學生對文言文誦讀感知甚少,教師的范讀更有利于學生揣摩、把握文言文誦讀的停頓、節(jié)奏、語氣、韻味。學生通過模仿,就會在第一時間揣悟到文言文誦讀的要訣。(2)變換編排形式誦讀。一教師在教學《楊氏之子》的最后階段,把文本的排列方式先是改編成從右到左的豎式排列,接著去掉標點,最后變成繁體字,完全與古書的編排一致。排列形式的豐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誦讀興趣,也讓學生領(lǐng)略了古書的編排風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我國古代文化的熏陶與感染。(3)轉(zhuǎn)換角色誦讀?!凹偃缒憔褪菞钍现樱銜绾螒?yīng)答?”“如果你就是鐘子期,你會發(fā)出怎樣的贊嘆?”這樣的角色轉(zhuǎn)換,拉近了學生與文中人物的距離。學生對文中的人物就會由遙遠變得親近,對讀好人物的相關(guān)句子自然大有幫助。(4)根據(jù)文本表達特點采取相應(yīng)的誦讀方式?!稐钍现印肥峭ㄟ^對話來描寫的,采用分角色誦讀更能表現(xiàn)人物的機敏與聰慧;《伯牙絕弦》一句伯牙,一句子期的寫法,采用師生、生生接讀更能表現(xiàn)兩者的心心相印、心有靈犀;《兩小兒辯日》采用添加提示語進行辯讀,就會更具情境感與情趣感。另外,誦讀時,播放一些古典音樂會讓課堂彌漫出特有的韻致,學生會讀得更加入情,更加投入。
要讀出文言文的韻味,除了多讀,還要掌握一些誦讀的方法與技巧。我們來看一下全國第八屆閱讀教學大賽《伯牙絕弦》的教學片段:
師:哪個句子比較難讀?
生: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覺得這句話比較難讀,因為要在字和字之間分開,尤其是這個“兮”字后邊要停頓一下。
師:你知道了怎么斷句。我想問問你,為什么要在“兮”字后邊斷句?
生:因為注釋里說“兮”是語氣詞。
師:你看,借助注釋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還能幫助我們朗讀呢。這個“兮”和前邊的“哉”一樣都是語氣詞,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啊——”,在這樣的詞后邊一停頓,一延長,古文的味道就出來了。不信我們來找個同學讀讀。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朗讀,讀得很有韻味。)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注意讀好“兮”和“哉”后邊的停頓。
以上指導緊扣語氣詞的停頓與誦讀(聲音的延長),難點從學生中來,教師順學而導,在無痕的對話中學生既知道了“斷句”、“語氣詞”等文言知識,又明白了語氣詞“兮”與“哉”相當于現(xiàn)代文的“啊——”,可謂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這樣的指導巧抓難點,關(guān)注對話,過程充分,實踐性強,學生讀出文言文的韻味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在解“文”中品“言”,實現(xiàn)言意兼得
小學文言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指導學生積累一些文言文的語感,習得一些文言文的詞匯與句式。教學時,把理解文意與咀嚼品味語言緊密結(jié)合起來,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讀懂課文,又可以豐富學生的文言文語感。
如教學《楊氏之子》,我們可以抓住“甚聰惠”輻射全文,著重引導學生抓住“應(yīng)聲”這一詞語體會楊氏之子的反應(yīng)機敏,對答如流。在分角色反復對讀的基礎(chǔ)上,再刪除“未聞”兩字,讓學生與原句“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較,體會楊氏之子不僅對答迅速,而且委婉有禮。最后遷移表達:要是來的客人不是“孔君平”,而是“李君平”、“柳君平”,你如果是“楊氏之子”又該如何應(yīng)答呢?讓學生在模仿運用中習得文言句式。這樣的言語實踐,既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很好地實現(xiàn)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又如《兩小兒辯日》,通過語言描寫表現(xiàn)了兩小兒善于觀察、善于思考、不輕易改變自己觀點的品質(zhì)。但文本沒有寫兩小兒辯論時的神態(tài)與動作,體現(xiàn)了文言文簡約凝練的特點。教學時,我們可以化簡約為豐富,讓學生給“一兒曰”添加提示語,再指導學生朗讀。學生的朗讀就會產(chǎn)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效果。
四、拓展相關(guān)資料,促進理解體驗
由于時代久遠,文言文中描述的一些事、物在現(xiàn)實生活中已經(jīng)很難找到影子了。學生對這些事、物自然理解困難。作為民族文化的經(jīng)典,文言文記載了我國大量的文化現(xiàn)象,但由于閱歷的限制,學生對這些文化現(xiàn)象很難理解與認同。因此,教學時適時適度地拓展一些資料,對促進學生的理解體驗大有幫助。筆者把文言文教學中呈現(xiàn)的拓展資料簡單地分為三類:
解釋型資料。這類資料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一些事物。如出示圖片幫助學生認識《兩小兒辯日》中的“車蓋”與“盤盂”。
背景型資料。這類資料主要以背景介紹的方式出現(xiàn),以豐富學生對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感知。如為了幫助學生感受鐘子期與俞伯牙的心心相印,心有靈犀,教師在教學“鐘子期死”之前出示了這樣一段文字:“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宴飲,請伯牙彈一彈他的成名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寫的紅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沒想到,這樣一首優(yōu)美的樂曲,楚王聽了竟連連搖頭說:‘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其他大臣也跟著起哄。伯牙只好換了一首《高山流水》,沒想到楚國君臣居然昏昏然睡著了。伯牙又氣憤又傷心,他心中產(chǎn)生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天底下究竟還有沒有懂我音樂的知音?”這一背景資料撞擊了學生的心靈,為幫助學生感受“伯牙絕弦”的義無反顧作了很好的鋪墊。
提升型資料。這類資料主要幫助學生領(lǐng)悟文本主旨,提升情感認識。如學完《學弈》,教師出示《學弈》原文開頭的第一句話:“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意思為:下棋雖是一淺易平常的計算,但如果不專心致志學習的話,也是學不好的。)”這一拓展,豐富了學生的文言積累,同時又揭示了文本的主題思想。又如學完《兩小兒辯日》,拓展孔子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對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品質(zhì)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要提高小學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還要選準切入點,找到一條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最短程,還要充分利用學生對白話文的熟悉程度,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等??傊?,還有許多策略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