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張競生的女權主義思想及其特征

2011-04-14 04:27蘇志宏郝丹立
關鍵詞:婚姻制度情愛情人

蘇志宏,郝丹立

(1.西南交通大學 政治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1;2四川教育學院 學報編輯部,四川 成都 610041)

張競生 (1888—1970),廣東饒平縣人,原名張江流,學名張公室。1912年底赴法留學后改名張競生,取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意。1920年以哲學博士學成回國,1921年被蔡元培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張競生的思想主張,主要是從改良人種的優(yōu)生學角度主張節(jié)育避孕,從婦女解放角度主張性解放,從國家富強角度主張婚姻制度改革。其激進的觀點在20世紀20年代的思想文化界引起巨大的反響,由張競生引發(fā)的“愛情定則大討論” (1923年)、所出版的《性史》(1926年)都是當時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門話題。本文從三方面論述張競生女權主義思想的時代特征。

一、“情人制”——以“新女性”為核心的新社會藍圖

五四以降的20世紀20年代初,各種社會改革思潮和方案層出不窮。作為20世紀20年代中國思想文化界的風云人物,張競生也提出了一個以“新女性”為核心的社會改革方案, “性解放”及其相關的女性權益則是其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受弗洛伊德和藹理士性心理學說的影響,張競生認為“性愛”集科學、制度、文化和藝術于一身,“優(yōu)生學”和“性心理學”是關于性愛的科學;夫妻家庭制度、子女教育、宗法制度、經(jīng)濟關系等,都以男女性愛為基礎;作為人類思想文化的源泉,人類從生殖崇拜而產(chǎn)生宗教,從性欲升華而產(chǎn)生藝術,性愛也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動力[1]367。在1925年出版的《美的社會組織法》中,張競生認為社會進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兩性相悅的“美治精神”,由此而使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由前現(xiàn)代社會的“鬼治” (宗教與專制)向現(xiàn)代社會的“法治”(民主與法制),最終趨向以道德─性愛為基本內(nèi)涵的“美治”的歷史進化過程。在美治社會階段,社會以滿足人們的物質(zhì)和文化需求—— “廣義的美”——為目的[2]184。在美治社會中,人們由追求物質(zhì)利益的“職業(yè)”轉(zhuǎn)化為追求藝術價值的“事業(yè)”,而這一以美和藝術為中心的新型理想社會“必要以新女性為中心”[2]184,253,因為美治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將以“情愛”、“美趣”和“犧牲精神”為主導,而女性由于其性別差異則天然有益于達到這樣的目標——相較于男性看重金錢,女子則更注重“情感”和“美趣”;相較于男性的追名逐利,女性更有為情愛而犧牲的精神。然而,現(xiàn)代社會中“資本的流毒”將女性自身所具有的情愛、美趣和犧牲精神掩蓋起來并使其處于邊緣狀態(tài),“使男子不能受其影響,以致男子不能不專門從理智、實用即自利諸方面討生活,由是女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而美治社會的建立,就是將女性固有的“普遍的情愛,真正的美趣,及廣義的犧牲精神”發(fā)揚光大,使其成為社會主導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取向。這就需要一種以“情人制”取代傳統(tǒng)婚姻制度的新社會,惟有在這一社會中,婦女才能成為社會的中心,美治社會方有可能實現(xiàn)[2]161-166。

在張競生眼里,傳統(tǒng)婚姻制度是阻礙社會進步的障礙,這些制度多數(shù)都是“為男子自私自利之圖,為壓抑女子之具與背逆人性的趨勢”,從而導致社會停滯不前。而理想中的“情人制”則與此迥然有異:(1)理想中的新社會“以情愛為男女結合的根本”,這是因為“愛的真義不是占有,也不是給予,乃是欣賞”,強調(diào)男女相悅的愛情是兩性關系的根本,從而否定了傳統(tǒng)婚姻注重子嗣、財富、門第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動搖了它的社會基礎;(2)只有否定傳統(tǒng)婚姻制度中一切非情愛的世俗利益的考慮,愛情方能成為男女結合的唯一依據(jù),進而成為人際關系的主導性因素。為達此目的,就必須顛倒傳統(tǒng)性別關系中的男權主導取向,賦予婦女在男女關系中具有高于男性的主導權和主動權即所謂“大勢力”,而“女子占有大勢力,伊們自恃如花不敢妄自菲薄。男子勢必自恃如護花使者的愛惜花卉,然后始能得到女子的愛情”,男女雙方在異性目光的注視下,都將自尊自愛,和諧相處; (3)在這種以女性為主導、掌握主動的新型男女關系中,一方面“男女結合,不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全恃他的創(chuàng)造情愛的才能,創(chuàng)造力大的則為情之王與情之后,其小的則為情的走卒和情的小鬼”,社會在“愛的創(chuàng)造”的推動下不斷進步;另一方面“男要女歡,女要男悅,不得不講求儀容,揣摩心情”,社會風氣在“愛的進化”中不斷得到提升;(4)他反對傳統(tǒng)“從一而終”的婚姻觀念,強調(diào)在以情愛為唯一紐帶的情人制中,男女關系“是活動的,變遷不居的”,一旦情感破裂,“由情愛結合的男女如不能繼續(xù)情愛,破壞就免不了了”。在情人制的社會中,這種了斷雖然是一種“破壞”,但又不同于傳統(tǒng)所謂的“離婚”,而是一種基于破壞的“解脫”,是尋求新的幸福的創(chuàng)新;(5)在中國傳統(tǒng)的婚姻制度中是沒有愛情的地位的,情人制所塑造的新型男女關系則強調(diào)了情愛的重要意義,使人們知道“兩性的結合全在情愛”,并且知道這種情愛是處于不斷的變化發(fā)展過程之中的,只有“岌岌努力于創(chuàng)造情愛者才能保全”這種情愛。因此,愛是有“等差”的,“即在一時可以專愛一人而又能泛愛他人”[2]151-155,從男女兩性關系的自由和解放出發(fā),進而實現(xiàn)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6)總之,“新女性如要占社會的中心勢力,第一當養(yǎng)成為情人,第二,為美人,第三,為女英雄。這樣的結果,男子受其影響,也必成為情人,為佳士,與為英雄了。這樣的社會男女彼此都皆有情感、美趣及犧牲精神,那怕還不會變成為美的么?”[2]166只有在這種以女性為主導和掌握主動的“情人制”的情愛關系中,婦女的社會地位才能真正提高,人類才會進入到一個兩性和諧、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美治社會階段。瞄準傳統(tǒng)婚姻制度作為突破口,以“情人制”取而代之,進而使全社會的人際關系在男女相愛中得以改善,情感、美趣、犧牲精神成為社會主導的價值觀念,這是張競生提供的社會改良方案的基本理路。

二、美治社會實現(xiàn)的條件

在中國傳統(tǒng)婚姻制度中,婦女受壓制“已變成為奴隸”,而現(xiàn)在“要使這般奴隸去干主人的事務,勢必不能勝任”,因此,“在這個過渡的時代,怎樣使女子成為情人,美人及女英雄,與怎樣使伊們能夠影響男子,這皆須有一種練習與養(yǎng)成的準備”[2]166。張競生從三個方面論述了這個問題。

1.建立“情人的宗教”。張競生認為,信仰與崇拜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精神要素,而宗教則是“迷信和空虛的信仰”,因而人類今后應當拋棄舊的宗教信仰,建立一種以科學為基礎、以愛與美相結合的“新信仰”,后者“有信仰和崇拜的利益而無宗教的迷信和武斷的毛病,它能夠提高人類的情感和美感”。新信仰所以能夠作為新的時代價值觀念并為人們接受,是因為它奠基于“人類最親切的需求”—— “情人”亦即兩性之間的相互吸引、喜悅和愛慕,是人類最內(nèi)在的沖動所致。情人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性欲,更在于精神文化修養(yǎng)的“改善與提高”,因此,應當提倡由“一班嘗經(jīng)被選為后、妃、王、卿相及名家者專門去負愛神之責,去實行為世間一切人類的情人。以這樣曉得藝術與美趣及有學問與慈善之人去做情人,則其行為自然極高尚”,既能收到風范社會、改善和提高社會大眾情愛水平的功效,又可以“使無情人的信仰和崇拜之人,緩緩地被這個好情人的風俗所習染,而也去信仰和崇拜他的情人”,人類社會由此將進入一個信仰與崇拜愛與美的社會。這個以高尚的情人為偶像的社會,就是一個以“情人的宗教”為信仰的社會,而“情人的信仰和崇拜是永不能消滅的,因為情人是愛與美的合一最好的象征”[2]167,180-183。

2.以女權代男權的“情人政治”。在將來的美治社會中, “情人制”是其政治運轉(zhuǎn)的樞機,它的政治機構的設置都以創(chuàng)造美、培養(yǎng)“美趣”為宗旨。首先是“最緊要”的“國勢部”,此部專為“制造美好的國民以應將來施行新政的人才所需求”而設[2]186,負責人口素質(zhì)的管理與控制。其職能為:執(zhí)行相關婚姻的法規(guī)和限制,提倡并規(guī)范避孕、衛(wèi)生、母嬰保護和優(yōu)待等政策,通過移民等措施以調(diào)節(jié)人口密度,達到改善中國人的體質(zhì),提高國民的生活質(zhì)量的目的;“工程部”負責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城市居住環(huán)境的美化為目標;“教育與藝術部”以提高國民文化素質(zhì)和藝術修養(yǎng)為旨歸,通過社會教育、職業(yè)教育和學校教育,“使一切國民皆成為有藝術性的工程師與辦事人”[2]200。張競生特別強調(diào)“性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性欲關乎情感與理智的正常發(fā)育,因而這方面的教育比科學、藝術和經(jīng)濟的教育意義更為重大。要編纂三種教材,分別應用于初中、高中和大學,與此同時,還要編寫一些供普通民眾閱讀的性育小冊子,使全社會在生理、心理和情感方面都能夠?qū)θ说那橛兴私獠⒁钥茖W的方法對待之,進而將其“轉(zhuǎn)變?yōu)榫竦淖饔谩?,得以“情感的升華”[2]205。此外,“游藝部”、“糾儀部”、“交際部”、“實業(yè)與理財部”、“交通與游歷部”均為創(chuàng)建美治社會的基本政治和管理組織,它們的著眼點都在于社會生產(chǎn)和人際交往的藝術化,克服傳統(tǒng)男女關系的弊端,促進以情愛為內(nèi)涵的現(xiàn)代美趣精神的普及,使兩性交往能夠沿著自由、開放、平等和高尚途徑發(fā)展,以致整個“社會變成為情人的社會,人類心理變成為情人的心理,人類行為變成為情人的行為”。這就是所謂“專為使人類變成為情人而著想”的“情人政治”[2]236。由這樣8個部門組成的政府就是“美的政府”,它實行一種圍繞著情人制而運轉(zhuǎn)的民主制度,其最高權力機關為“愛美院”,美的政府對愛美院負責,政府人選由愛美院選出,愛美院則由各地情愛活動中表現(xiàn)特出、且能風范全國的“后、妃、王、卿及名家者”組成。美的政府必須無條件執(zhí)行愛美院所做出的相關愛與美的決議,否則一旦遭到后者彈劾,“政府全體人員即當辭職,由愛美院另選他人代替”。值得注意的是,張競生為了保證情人政治及其美的政府必須按照愛與美的軸心運轉(zhuǎn),強調(diào)愛美院人員的性別比例,“女子當倍于男子,以符女子為社會中心的要義”,確保社會按照美治的軌道和情人制的方向發(fā)展。在張競生的眼里,人類社會將發(fā)展到一個以婦女為中心的階段是進化潮流之所向,陰盛陽衰是歷史的必然。他吟誦道: “嗟爾男子,陽氣已衰,權移女流,幸毋頑抗,自取罪累。其男子而具有女性者,知愛識美,自占優(yōu)勝,又當別論。咨爾女子,努力進取,勉為情人,勉為美人,男德不振,女性代興,進化潮流,違天不祥?!保?]237-238人類社會將按照女性的性別差異及其特征的方向進化發(fā)展,充滿女性氣質(zhì)的情愛、美趣、犧牲精神及其愛與美的精神追求,是新型美治社會的主導社會風尚。

3.提倡并保障婦女權益。為了實現(xiàn)這一空想的女性中心主義的社會改良方案,婦女就必須具有四種基本的社會權益:生計權、教育權、婚姻自主權和參政權。首先,生計權亦即經(jīng)濟權,此乃婦女獨立的最基本的權利,“女子先應把生計權抓住”。這一權益主要表現(xiàn)為財產(chǎn)所有權,即“女子得與伊的兄弟同分產(chǎn)業(yè)”的權利,以及已婚婦女有與丈夫及其子女一樣的“法律性的平分產(chǎn)業(yè)”的權利[2]253-254。作為一個資產(chǎn)階級的改良主義者,張競生主張婦女經(jīng)濟權益的獲得,無須經(jīng)過斗爭或戰(zhàn)斗,而可以通過“智識界、外交界、慈善界與農(nóng)工商界”的開明人士,出于憐惜女兒的血緣親情,在報上登一則“極感動人的啟事”即能解決,只要該啟事主張“凡為女兒者,得有所憑借以要求其父母的家產(chǎn),而為兄弟者也就不敢依據(jù)不情的法律以相抵制了”;而已婚婦女則“應以情動與理喻其夫,務必得有一種法律性的平分產(chǎn)業(yè)的憑據(jù)”,否則“因此離婚也所不惜”[2]253-254。僅僅訴諸人類情感和一紙報端啟事,就希冀擺脫幾千年的私有制所造成的婦女在經(jīng)濟上的依賴地位,獲得獨立的經(jīng)濟權,是張競生女權主義思想空想性的一大特征。職業(yè)是婦女取得獨立社會地位的前提,“凡婦女不管父家與夫家富的貧的,自己總當勉力謀得一件職業(yè)以養(yǎng)生”,長期留學的經(jīng)歷,使得張競生認識到婦女就業(yè)是婦女權益的基礎,“情人制能否實現(xiàn),全靠女子在社會上有無地位。歐美諸邦女子已有職業(yè),故情人制已經(jīng)實行了些”[2]155。從社會發(fā)展的趨勢看,婦女不僅要有自己的職業(yè),而且還擔負著社會職業(yè)的審美化改造以促進社會的進步, “女人的高貴與男人不同:伊們不單要得到有利的職業(yè),而且要得到為社會服務的事業(yè),尤其是美趣的事業(yè)”——從事藝術、慈善、教育、新聞等“事業(yè)”,以引領美的潮流和生活審美化潮流。隨著這些審美性的“事業(yè)”逐漸增多,整個社會將會在女性就業(yè)程度和職業(yè)審美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過程中得到發(fā)展[2]145-150。其次,除生計權外,張競生認為婦女應當獲得與男子一樣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在家庭中不得重男輕女,父母在子女受教育的考慮上應當一視同仁。在教育體制的設立方面,則應尊重性別差異而男女分校,男子教育重在“知識”,女子教育重在“智慧”,“‘智慧’當然比‘知識’高貴千萬倍,安可同臭男子一味鬼混以失卻女子的特長呢”。要多設立女子學校以滿足婦女受教育的需求,“在求男女個性的發(fā)展”的基礎上改革教育[2]254,這是一種尊重男女兩性性別差異的婦女教育改革觀。第三,張競生主張婦女應當具有婚姻自主的權利。應當在各地設立“婦女招待所”和“母權保護會”,前者專門收留不堪舊式婚姻的逼迫、尋求婚姻自由的逃婚婦女,后者則為貧家婦女和兒童提供“物質(zhì)的救濟與精神的安慰”[2]254,在保護婦女兒童基本生存權利的基礎上,實現(xiàn)婦女的婚姻自主權。第四,張競生主張婦女應當有參政權。組織社會力量和資源,使婦女得以介入政治和社會問題的研究,為將來“女子參政”做準備,認為婦女直接參與“政治與社會的改革”,方能使婦女問題得以“全部分”的解決[2]254-255。

張競生在意識形態(tài)、政治制度和婦女權益三方面論述了實現(xiàn)所謂“美治社會”的各種條件,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張競生對于婦女權益的強調(diào)和重視。

三、“愛情定則”與《性史》的出版

在張競生任北大教授的5年 (1921-1926)中,做了兩件令當時中國思想文化界瞠目結舌的事情:一是提出所謂“愛情定則”并引發(fā)相關愛情問題的討論;一是關于《性史》的出版。

1.關于“愛情定則”及其討論。1922年3月,北大生物系主任譚熙鴻教授喪妻,而譚妻陳緯君之妹陳淑君于同年到北大求學,不久即與譚相戀而同居。陳淑君在廣東的男友沈原培聞訊趕到北京大張撻伐,并在報上刊登廣告,指斥譚無情、陳負義。因譚熙鴻是汪精衛(wèi)的連襟 (陳緯君、陳淑君都是汪妻陳璧君的胞妹),一時間滿城風雨,沸沸揚揚。1924年4月29日,張競生在《晨報副刊》上發(fā)表《愛情的定則與陳淑君女士事的研究》一文,借此事發(fā)表了他對于愛情和婚姻問題的觀點。

首先,張競生提出所謂“愛情定則”的核心內(nèi)涵:①有條件的;②是比較的;③可變遷的;④夫妻為朋友的一種[2]277。強調(diào)愛情是一個變數(shù)很高的發(fā)展過程,一個基于感情、人格、狀貌、才能、名氣、財產(chǎn)等具體條件而進行綜合判斷和選擇的過程。當事雙方的相關觀念和行為,總是由于時間、地點和其他各種主客觀條件的不同而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因此,愛情是男女雙方自主進行比較和選擇的結果,是雙方都平等具有的“自由擇人的權力”,而“不是一人可專利可永久占有的”[2]280。陳淑君離開沈原培與譚熙鴻結合,就是一個自主的比較和選擇的范例:“陳女士的行為,確與愛情定則相符合。因為她的愛情的變遷,全為愛情的條件所支配”[2]282,直接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婚姻制度中男女雙方權利不平等的現(xiàn)實。“若在夫妻結合無愛情的條件,無比較與變遷的地方,男女僅是一種性欲的交換品,夫妻不過為一種家庭的不動產(chǎn)。在這樣可憐的惡劣社會和家庭,女的則守‘嫁狗隨狗’的訓言,男的則存‘得過且過’的觀念,以至為夫的,則想無論如何對待他的婦人,她必不能或不敢琵琶別抱。所以男威日恣,養(yǎng)成家主的虐風。為妻的,則想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夜床已百年恩,所以忍氣吞聲造就婢妾的惡習”[2]279。其伸張女性的婚姻自主權的進步意義,躍然紙上。

其次,通過強調(diào)愛情的可變性本質(zhì),“乃是希望愛情從向上和進化方面去改善。假設夫妻彼此間能從愛情上時時去比較改善,變遷進化”,這在不懂得婚姻須以愛情為基礎的中國,意義尤大:“處在我國現(xiàn)時的社會,大多數(shù)毫無愛情的夫妻,因為家庭和婚姻的制度所束縛,終是糊里糊涂過了一生,至于新式婚姻制度的夫妻,能夠保守從前未結婚時的愛情已算滿足,極少有彼此間互相勉勵竭力向上的志愿。所以我特地把愛情定則寫出來,使一些男女在選擇的時候,應當有一個客觀的美滿愛情的條件為標準;即在已成夫妻的人,也當知愛情可以變遷的,應當竭力向上,取得一個進化的愛情的訣竅”[2]291, “希望此后,用愛和被愛的人,時時把造成愛情的條件力求改善,力求進化。那么,用愛 (主動追求愛——引者)的不怕被愛的有所變遷,被愛的也不怕用愛的有改志了”[2]280,這種基于愛情的家庭生活,在極大改善中國人的婚姻狀況的同時,也可以提高中國人的生存質(zhì)量。

第三,張競生強調(diào)婚姻的可變性,反對傳統(tǒng)婚姻制度對于兩性關系的束縛,主張更為開放自由的男女交往,提倡一種新的兩性道德觀念。強調(diào)“夫妻原是朋友的一種”,即使離婚改嫁,“于情于理原無違背”[2]279。在他看來,“愛情是一事,婚姻制度為一事”,因此,張競生提出的愛情定則與傳統(tǒng)的婚姻制度代表了兩種不同的道德觀念[2]290。性交、愛情、婚姻這些涉及兩性交往關系的概念在張競生那里,是截然分開的三件事情,其中,傳統(tǒng)婚姻制度由于其戕害人性的本質(zhì)所以應當革除,而性交與愛情則是兩性交往中最基本的要素,這兩個要素又是沒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兩回事情。在張競生的愛情定則里,不僅婚姻不等于愛情,而且愛情超越性交,“性交與愛情完全是兩件事的。因為先有愛情,然后就有性交,不是先有性交,然后就有愛情的——若有美滿的愛情條件后,或有性交,或無性交,愛情都是一樣的”。盡管作為“自然的沖動”,可以有性交而無愛情,但“較高上和較理性的人類,必要先有相當愛情的條件,然后才能生出性交的關系”[2]297。按張競生的邏輯推斷,新式的“情人”與傳統(tǒng)的“夫妻”都是朋友關系中的一種,但只有情人能同時兼顧性交和愛情,而夫妻則只能兼顧性交與婚姻,往往不能兼顧愛情。張競生強調(diào)兩性關系當以愛情為基本要素、以情人為基本形式的新兩性道德觀念,構成了對傳統(tǒng)婚姻制度的挑戰(zhàn)。其特異之處,一是強調(diào)愛情是一種精神條件和物質(zhì)條件的綜合評價和自由選擇過程,二是凸現(xiàn)出幸福美滿的兩性關系的維系在于當事雙方的相互勉勵和創(chuàng)新。這樣的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價值。

2.關于《性史》的出版。1926年4月由“性育社”印行的《性史》(第一集)的出版發(fā)行,是張競生相關社會改革和性解放思想和主張發(fā)展的必然結果。20世紀50年代中期新加坡夜燈出版社出版了署名張競生的《十年情場》一書,在書中張競生駁斥了當年《性史》給他帶來的“想發(fā)財”、“想出名”、“大淫蟲”、“性博士”等等各種罵名,說明了該書的緣起:“我當時是‘北大風俗調(diào)查會’主任委員。在調(diào)查表中由我編出了三十多項應該調(diào)查的事件,其中有性史的一項。會員們 (都是教授)在討論之下,覺得性史的調(diào)查,恐怕生出許多誤會,隨表決另出專項。所以我就在北京報上發(fā)表征求的廣告了”[1]103-104。這則由張競生撰寫名為《一個寒假的最好消遣法——代“優(yōu)種社”同人啟事》的廣告,申明將本著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在社會上公開征求并發(fā)表個人的性經(jīng)歷,以普及性知識,克服社會上對于性生活方面的不正確的觀念和行為,因為這些觀念和行為“都因不知性學問而起。所以我們這項公開的研究,即在希望把這些性的罪惡竭力鏟除,而代替了一個極有利益與極有興趣的工作”[1]417。至于為什么要采取“性史”即個人性經(jīng)歷的方法來編纂此書,張競生自述是受藹理士性心理學的影響,認為后者在討論各種性的問題后,往往“附上許多個人的性史”,作為科學研究的材料和依據(jù),“我當時抱著這個野心想在我國人性行為中,做出一點科學的根據(jù),所以我也學藹氏先從性史搜集材料了”[1]104。至于編纂《性史》的目的,張競生強調(diào)是為了反抗舊禮教對國人性行為的束縛,“提倡性交的自由”,以“情人制”替代舊的婚姻制度,“我以為性交能得到自由發(fā)展就可以幫助情人制的發(fā)展;就是把舊時婚姻制度打垮了”[1]104,實現(xiàn)他通過婚姻和兩性關系的改革最終推進整個社會進步的政治主張。在為《性史》(第一集)所作的“序”中,張競生認為編纂此書的目的還在于提倡“科學藝術的交媾法”,從而使人類兩性在性生活中都能得到肉體的滿足和心靈的快樂[1]368。

張競生從兩性關系和婚姻制度的改良入手,提出了一套以兩性享有平等權利為基本價值取向的全面的社會改革方案,涉及了意識形態(tài)、政治制度和婦女權益等諸多領域。他以“情人制”為機柄,提倡女權主義的“情人政治”,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和權利,普及性育知識,希冀建立一個兩性和諧的審美化的社會,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這是一種極富個性色彩的女權主義思想政治觀念。張競生女權思想特征為:以婚姻制度作突破口進行漸進的部分的社會改良,尊重兩性交往中女性自身的感受,強調(diào)女性應當享有從政治經(jīng)濟到愛欲情感等諸多社會領域中的權益和主動性,對于傳統(tǒng)的婚姻家庭制度和兩性交往觀念造成了極大的沖擊。正如臺灣學者李敖所言,編《性史》的張競生,與主張在教室公開做人體寫生的劉海粟和唱毛毛雨的黎錦暉,被傳統(tǒng)勢力視為“三大文妖”??墒?,時代的潮流到底把“文妖”證明為先知者[2]出版說明P.1。

但這種空想色彩濃郁的女權學說,是把婦女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性伴侶來加以尊重的,缺乏對于中國女性權益現(xiàn)狀及其歷史的具體的分析和反思,也沒有真正從婦女的現(xiàn)實需求和切身利益出發(fā)考察在中國實現(xiàn)婦女權益的現(xiàn)實途徑,因而這仍然“是一種從男性焦慮出發(fā)的女權主義,而且這焦慮是從當時中國國家民族所面臨的歷史困境中產(chǎn)生”的。這種女權主義“從來沒有反思自己的性別特權,而是理所當然地繼承男性‘正女’角色,他來規(guī)范女人應該怎么樣,從不質(zhì)疑自己的權威”[3]。從婦女解放的層面看,這種女權主義的最大問題,在于女性主體話語權的缺失,作為“底層人”的婦女“能說話嗎”這一疑問貫穿始終[4]。因此,這種女性主義的基本屬性,仍然是工具主義的。

[1]張競生.張競生文集:下[M].廣州:廣州出版社,1998.

[2]張競生.張競生文集:上[M].廣州:廣州出版社,1998.

[3]王政,陳雁.百年中國女權思潮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7.

[4]斯皮瓦格.底層人能說話嗎?批評與回應[C]∥王安民.新尼采主義:生產(chǎn)第四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52.

猜你喜歡
婚姻制度情愛情人
情愛永恒
人在何時最清醒
傳統(tǒng)中國禮法對臺灣地區(qū)婚姻制度的影響——兼談我國婚姻家事立法的完善
情愛感懷
包袋如情人
告別“文戰(zhàn)”,來一場情愛“野戰(zhàn)CS”
我國無效婚姻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情人
一 婚姻制度的演進
小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