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歷史貢獻(上)

2011-04-13 10:40:39譚獻民秦立春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1年1期
關鍵詞:時代化大眾化中國化

譚獻民,秦立春

(湖南師范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歷史貢獻(上)

譚獻民,秦立春

(湖南師范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一個相輔相成、艱難曲折的歷史任務。毛澤東對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的歷史貢獻,可以分為兩個相互關聯(lián)的層次:即實踐層次上,是以探索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規(guī)律為目的、以農民問題為突破口、以黨的建設為核心來思考每一歷史時期特別是歷史轉折時期馬克思主義“三化”的實現(xiàn);理論層次上,則以處理好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為途徑而不斷深入地闡明如何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三化”的客觀規(guī)律。這一歷史貢獻是開拓性和奠基性的,同時也有珍貴的經(jīng)驗教訓。

馬克思主義“三化”;毛澤東;歷史貢獻;兩個層次

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和歷史環(huán)境,決定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歷史必然性和艱難性。從十月革命以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開始,早期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就面臨著如何認識和解決如下三個難題:1.馬克思列寧主義無產(chǎn)階級革命理論與中國革命所處的歷史時代和斗爭任務的關系;2.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學說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關系;3.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階級斗爭學說與工農群眾的認同關系?!叭齻€難題”的本質是如何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大眾化的問題。從1921年7月黨的“一大”開始,“三個難題”就不斷地推動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去認識問題、總結經(jīng)驗,探索規(guī)律。1938年10月,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中回顧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以來的艱難歷程,從“工農武裝割據(jù)”之革命道路能否實現(xiàn)的歷史高度上,向全黨鄭重地提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必須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1](P534)。后來毛澤東在黨的七大的講話中一語破題地說道:黨內曾經(jīng)占居統(tǒng)治地位的右傾和“左”傾錯誤思想之所以是錯誤的,歸根結底就是忘記了農民群眾。他們或者遷就資產(chǎn)階級,或者是附帶地搞農民運動,都不肯去研究農民。而在中國,如果把農民“這兩個字忘記了,就是讀一百萬冊馬克思主義的書也是沒有用處的,因為你沒有力量”[2](P106-107)。探索中國革命的客觀規(guī)律和緊扣農民問題的重要性,并以黨的建設為關鍵環(huán)節(jié),是毛澤東在每一歷史時期特別是歷史轉折時期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深入展開的實踐特色。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它標志著一個新的革命時代的開始。但當時各種各樣的社會主義新思潮與馬克思主義結伴而來,魚龍混雜,爭短論長。究竟哪一種思想可以成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無疑關系到對中國革命根本問題認識的準確和深入與否。從1917年冬發(fā)起組織新民學會到1920年冬創(chuàng)建長沙共產(chǎn)黨發(fā)起小組,青年毛澤東總結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經(jīng)驗,而從思想改造重于社會改造和民眾運動要向革命運動轉變的兩個重要問題上完成了由激進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轉變。這同時也是從思想改造和革命運動兩個維度上探索和認識中國革命根本問題的思想基礎。

1917年8月23日,青年毛澤東在給友人的信中評價“百日維新”和“辛亥革命”時說道:改造社會應先從體現(xiàn)“宇宙之真理”的“大本大源”問題上來改造人心風俗,要“從哲學,倫理學入手,改造哲學,倫理學,從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3](P85-86)。1919 年 7 月,毛澤東在《論民眾的大聯(lián)合》等一系列文章中評價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時指出,社會“改造的方法,教育,興業(yè),努力,猛進,破壞,建設,固然是不錯”,但“有為這幾樣根本的一個方法,就是民眾的大聯(lián)合”[3](P338)。要以民眾的大聯(lián)合而形成的聲勢浩大的社會運動:“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刻不容緩的民眾大聯(lián)合,我們應該積極進行?!保?](P389-390)青年毛澤東認為要從國家和社會主人的思想認識上著手,從“變換民眾思想”達到“實現(xiàn)民眾大聯(lián)合”。

1921年1月,新民學會長沙新年大會召開,青年毛澤東又是這樣評價總結馬克思主義與各種假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論戰(zhàn),以及各種新思潮試驗失敗的歷史必然。他說,改良主義之“社會政策,是補苴罅漏的政策,不成辦法。社會民主主義,借議會為改造工具,但事實上議會的立法總是保護有產(chǎn)階級的。無政府主義否認權力,這種主義恐怕永世都做不到。溫和方法的共產(chǎn)主義,如羅素所主張極端的自由,放任資本家,亦是永世做不到的”。惟有“激烈方法的共產(chǎn)主義,即所謂勞農主義,用階級專政的方法,是可以預計效果的,故最宜采用”[4](P2)。從此以后,青年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就“只取了它四個字:‘階級斗爭’,老老實實地來開始研究實際的階級斗爭”[5](P379)。從此以后,青年毛澤東努力使思想改造和革命運動與工農群眾相結合。

從黨的“一大”到黨的“四大”,中國共產(chǎn)黨人完成了由以工人運動為中心到以工農聯(lián)盟為中心的認識轉變。青年毛澤東是這一歷史轉變的參與者和開拓者。所謂“開拓者”,即是黨內比較系統(tǒng)和深入地提出農民問題是國民革命的基本問題的極少數(shù)人之一。從1921年冬任中共湘區(qū)委員會主任以后,毛澤東相繼發(fā)動組織了安源路礦工人運動、湖南勞動立法運動、湘潭韶山農民運動以及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1927年3月,毛澤東向中共中央寫出《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文,批評黨內外誣陷農民運動為“痞子運動”的錯誤論調。毛澤東指出:農民問題是國民革命的基本問題,深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和剝削的農民群眾,是國民革命的主力軍。國民革命已使農民群眾開始掀起一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一切革命的黨派、革命的同志,都將在他們面前受他們的檢驗而決定棄取?!保?](P13)換句話說,開展土地革命、建立農民政權和農民武裝,是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的具體落實。

1927年9月底,毛澤東率領秋收暴動隊伍放棄攻打長沙而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湘贛邊界山區(qū)積蓄革命力量,開展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斗爭。這是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的開始。而且,它遠比黨的“八七會議”從城市暴動的角度提出“武裝反抗國民黨和開展土地革命”的戰(zhàn)略方針要更深入地認識農民問題。

從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澤東總結斗爭經(jīng)驗而相繼寫出《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對本本主義》等一系列文章,開始擺脫當時黨內占統(tǒng)治地位的“左”傾盲動主義的思想束縛而提出黨領導下的“工農武裝割據(jù)”的斗爭方式,強調它“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chǎn)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并且無疑義地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的因素”[6](P98)。毛澤東要求紅軍和根據(jù)地黨組織要從開辟中國革命道路的認識高度上看待“工農武裝割據(jù)”的問題,而不要對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學說和黨的“六大”的文件決議采取照抄照搬的“本本主義”的態(tài)度?!爸袊锩窢幍膭倮恐袊玖私庵袊闆r”,要有“共產(chǎn)黨人從斗爭中創(chuàng)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6](P116)。

從1928年冬開辟贛南閩西根據(jù)地到創(chuàng)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毛澤東在組織領導中央蘇區(qū)反“圍剿”的斗爭中,探索總結“工農武裝割據(jù)”的斗爭方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特點和規(guī)律。他在《必須注意經(jīng)濟工作》、《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一系列文章中,不斷批評當時黨內照抄照搬蘇聯(lián)和共產(chǎn)國際經(jīng)驗之錯誤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澤東強調“我們現(xiàn)在的中心任務是動員廣大群眾參加革命戰(zhàn)爭”。黨的各項工作都要密切聯(lián)系群眾、充分發(fā)動組織群眾,以解決工農群眾的切身利益而使革命戰(zhàn)爭成為堅不可摧的群眾戰(zhàn)爭[6](P136)。黨的各級組織要正確處理經(jīng)濟建設、政權建設、文化建設與革命戰(zhàn)爭的關系,實現(xiàn)紅軍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至此,“工農武裝割據(jù)”便將農民問題作為中國革命基本問題,而與革命根據(jù)地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內在聯(lián)系予以展開,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而提供廣闊的理論與實踐空間。而對中央蘇區(qū)五次反“圍剿”之勝敗的反思和遵義會議的召開,則使黨內部分原來堅定支持“左”傾教條主義的同志對“工農武裝割據(jù)”的道路及其歷史地位的認識開始走向清醒。

1935年12月,毛澤東在瓦窯堡會議上深刻分析了國內階級關系的新變化和新格局之后,鄭重提出中國共產(chǎn)黨必須堅決反對“左”傾關門主義和冒險主義的錯誤路線,建立起黨所領導的廣泛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6](P155),以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毛澤東的思路是將“工農武裝割據(jù)”的斗爭方式,從階級革命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推向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以尋求認識和解決這個問題(亦即更深入總結歷史經(jīng)驗)的更高的理論層次。

1937年7、8月間,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之際,毛澤東就分別寫出《實踐論》、《矛盾論》,從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上總結中國革命的歷史經(jīng)驗,批評黨內教條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之錯誤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并促使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重點由五四時期的唯物史觀和階級斗爭學說開始轉向延安時期的唯物辯證法和歷史辯證法。1938年10月,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中鄭重地向全黨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問題。他說:“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lián)的共產(chǎn)黨員,離開中國的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空洞的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敝袊伯a(chǎn)黨人必須要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以做出符合中國革命實際特點和斗爭需要的理論性創(chuàng)造,使之化為人民群眾生氣勃勃的創(chuàng)造性的斗爭實踐。因此,“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1](P534)。由此看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大眾化,是將中國革命特殊的歷史經(jīng)驗上升為新的理論認識,而且要以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和語言文風使之變?yōu)楣まr群眾的思想情感和斗爭力量。

六屆六中全會以后,毛澤東相繼寫出《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獨立自主的問題》、《戰(zhàn)爭和戰(zhàn)略問題》、《五四運動》、《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人>發(fā)刊詞》、《新民主主義論》等一系列文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闡釋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質,并通過總結中國革命的歷史經(jīng)驗教訓而系統(tǒng)深入地闡明“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新道路之一系列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從創(chuàng)立一個思想理論體系的高度深入系統(tǒng)地闡明了“工農武裝割據(jù)”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之間的相互關系,即將中國革命客觀規(guī)律、馬克思主義“三化”與人民群眾思想政治覺悟合三為一。

1941年5月,毛澤東總結中國共產(chǎn)黨人近二十年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歷史經(jīng)驗而寫出《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的二十年,就是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日益結合的二十年”。而“馬克思列寧主義一經(jīng)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就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7](P796)。共產(chǎn)黨人要以實事求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而不能以理論脫離實際、主觀違背客觀的主觀主義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隨后,他又在《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一系列文章中指出:宗派主義、黨八股和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文藝思想等,是主觀主義思想的表現(xiàn)之一,對提高黨內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水平、密切黨群關系危害極大,要在全黨開展一個群眾性的整黨整風運動: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反對資產(chǎn)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文藝思想以樹立無產(chǎn)階級文藝思想;要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為思想武器,采取“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使全黨的思想從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等錯誤思想的長期束縛和窒息中解放出來。黨的建設和參加革命的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兩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也是中國之兩個前途和兩種命運的決戰(zhàn)時期。毛澤東在黨的七大的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以及《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關于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黨委會的工作方法》、《論人民民主專政》等一系列文章中,從將馬克思主義“三化”推向爭取民主革命徹底勝利和由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歷史高度上,提出了新的目標和任務:其一,向全黨提出“建設一個獨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統(tǒng)一的、富強的新中國而奮斗”的政治路線;其二,要以黨的建設和群眾路線來實現(xiàn)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的戰(zhàn)略轉移,完成由領導革命戰(zhàn)爭向領導經(jīng)濟建設的歷史轉變;其三,中國革命勝利的歷史經(jīng)驗最為根本的一條,既不是建立資產(chǎn)階級國家政權,也不是建立蘇俄式的無產(chǎn)階級專政,而是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其四,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共產(chǎn)黨人決不可能認同農業(yè)社會主義,而必須實現(xiàn)農業(yè)社會化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是以毛澤東為杰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三化”和運用中國革命客觀規(guī)律指導中國革命實踐的結果,也為進一步推動和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三化”奠定了歷史基礎。

1949年3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中提出:黨的工作中心從現(xiàn)在開始要由鄉(xiāng)村移到城市、由革命戰(zhàn)爭移到生產(chǎn)建設。隨著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以及土地改革的全部完成,中國還存在著兩種基本矛盾:即工人階級與資產(chǎn)階級之間的矛盾、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要以黨的群眾路線統(tǒng)率各項方針和政策,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的革命積極性,以逐步實現(xiàn)由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轉變,并“使中國穩(wěn)步地由農業(yè)國變?yōu)楣I(yè)國,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8](P143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又面臨著新的歷史任務。

從中國革命具體實際出發(fā),探索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道路,毛澤東是以蘇聯(lián)經(jīng)驗為借鑒的。1956年3月17日,毛澤東在中央書記處討論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會議上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教訓是獨立自主,調查研究,摸清本國國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制定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薄艾F(xiàn)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保?](P23-24)就社會主義革命而言,1952 年 4 月,毛澤東根據(jù)近代中國工業(yè)經(jīng)濟相對落后和土地改革后農村個體經(jīng)濟發(fā)展的實際狀況,提出“先合作化后機械化”的方針。隨后,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以及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在促進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社會主義經(jīng)濟制度的深刻變革,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沿著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而展開。

就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而言,在政治建設方面:毛澤東努力探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的轉變問題?!叭蟾脑臁被就瓿梢院螅h的工作重心將由階級斗爭轉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毛澤東在1956年9月10日召開的“八大”預備會議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提出:“搞建設對于我們是比較新的事情?!备憬ㄔO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盡管搞經(jīng)濟我們有些經(jīng)驗,但“現(xiàn)在搞這些科學技術還沒有經(jīng)驗”。“現(xiàn)在的中央委員會,我看還是一個政治中央委員會,還不是一個科學中央委員會?!保?0](P102)中央和地方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帶頭努力學習科學技術,以實現(xiàn)領導工作由“外行”變成“內行”。1957年2月,他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中,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史上首次提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論,并且指出: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是非對抗性的;矛盾是可以而且能夠通過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體制予以解決的。因此,它表現(xiàn)為人民內部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也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動力。黨的各級干部的工作方法,要由革命戰(zhàn)爭年代善于處理敵我矛盾而轉向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善于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這就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沿著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規(guī)律而展開。

在經(jīng)濟建設方面:毛澤東努力探索中國式的工業(yè)化道路和企業(yè)管理方式。1956年4月,他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中指出:我們不能像蘇聯(lián)和東歐國家那樣,“片面地注重重工業(yè),忽視農業(yè)和輕工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同時要多發(fā)展農業(yè)和輕工業(yè),這樣“會使重工業(yè)發(fā)展得多些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會使它發(fā)展的基礎更加鞏固”[11](P24-25)。后來,他在總結“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的經(jīng)驗教訓時又提出一系列社會主義商品生產(chǎn)和價值規(guī)律的深刻觀點:1.“我國是商品生產(chǎn)很不發(fā)達的國家”。而且,人民公社還是集體所有制,在“這一段時期內,只有經(jīng)過商品生產(chǎn)、商品交換,才能引導農民發(fā)展生產(chǎn),進入全民所有制”[11](P437)。2.商品生產(chǎn)“同資本主義制度相聯(lián)系就是資本主義商品生產(chǎn),同社會主義制度相聯(lián)系就是社會主義商品生產(chǎn)”。社會主義商品生產(chǎn),是一個有利的工具。“為了五億農民,應當充分利用這個工具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chǎn)。要把這個問題提到干部中間進行討論”[11](P439-440)。3.“價值法則是一個偉大的學?!?,“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會我們的幾千萬干部和幾萬萬人民,才有可能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11](P34)。4.克服“一平二調”的錯誤,要堅持“算舊帳”,徹底地“退賠”?!八銕げ拍芙虝刹繉W會經(jīng)營管理方法;算帳才能教會五億農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公社。監(jiān)督公社的各級干部只許辦好事,不許辦壞事,實現(xiàn)群眾的監(jiān)督,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集中制度”[11](P35)。1959 年冬,他在讀《蘇聯(lián)政治經(jīng)濟學教科書》時批評蘇聯(lián)忽視“勞動者管理國家、管理軍隊、管理各種企業(yè)、管理文化教育的權利”,并明確指出:“實際上,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最大的權利,最根本的權利?!保?1](P129)“在這方面,我們做了很多文章。要領導者采取平等態(tài)度待人;一年、兩年整一次風;進行大協(xié)作;對企業(yè)的管理,采取集中領導與群眾運動相結合,工人群眾、領導干部和技術人員三結合,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不斷改革不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等等?!保?1](P135)這就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沿著社會主義經(jīng)濟建設的規(guī)律而展開。

在文化建設方面:毛澤東在1957年2月所作的《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中明確指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根據(jù)中國的具體情況提出來的,是在承認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著各種矛盾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在國家需要迅速發(fā)展經(jīng)濟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來的”。是“發(fā)展與繁榮我國社會主義科學和文學藝術事業(yè)的方針”。所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指提倡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fā)展,科學上不同的學派和觀點可以自由爭論。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yè)正是通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形式,而不斷地探索黨領導文化建設的客觀規(guī)律、不斷地探索科學和文化藝術事業(yè)繁榮昌盛的客觀規(guī)律、不斷地探索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客觀規(guī)律。由于客觀事物的多層性質和多樣表現(xiàn),人們認識真理和掌握真理的思想方法和評價標準不同,必然會形成不同的思想認識乃至激烈的觀點爭論,正確與錯誤的斗爭,真理與謬誤的斗爭,是促進人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有效途徑。因此,“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并不會削弱馬克思主義在思想界的領導地位,相反地正是會加強它的這種地位”[11](P232)。這就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沿著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規(guī)律而展開。

毛澤東關于“第二次結合”的設想,是從近代中國經(jīng)濟文化相對落后的歷史條件及第三次高新科學技術革命的時代背景下,認識和運用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guī)律,以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戰(zhàn)略思路。由于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高潮來得過快,導致黨的思想理論準備不足,加之當時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一系列波折而使毛澤東受革命戰(zhàn)爭年代經(jīng)驗主義思維影響更深,再次以階級斗爭和群眾運動的方式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保持黨和國家永不變色,終于使“第二次結合”誤入歧途,其經(jīng)驗教訓是彌足珍貴的。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澤東.毛澤東在七大的報告與講話集[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

[3]毛澤東.毛澤東早期文稿[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

[4]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吳冷西.十年論戰(zhàn)(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

[10]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Abstract:The Chinization,Mordern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s a complementary and arduous historical mission.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to Marxism“three changes”of Mao Zedong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interrelated levels:in the practical level,the purpose is to explorate new roads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the breakthrough is the peasants’problem,the core is the building of the party,to think about how to realize Marxism“three changes”in each historical period,particularly the key historical turning point;in the theoretical level,by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the relation of the cadre and the people,he clarified the objective laws of realizing Marxism“three changes”.The contribution is creationary and foundational,of course,there are valuable lessons of history.

Keywords:Marxism“three changes”;Mao Zedong;Historical Contribution;two levels

(責任編校:彭大成)

Mao Tse-tung’s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Chinization,Modern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TAN Xian-min,QIN Li-chu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s,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China)

A841

A

1000-2529(2011)01-0047-05

2010-10-25

教育部紀念建黨九十周年專項任務(10JDJNJD106);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毛澤東生平與思想研究分會2010年度立項基金資助項目

譚獻民(1955-),男,湖南安仁人,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秦立春(1966-),男,湖南湘陰人,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教授。

猜你喜歡
時代化大眾化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不斷推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中國藏學(2022年1期)2022-06-10 05:52:00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現(xiàn)代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質量觀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若干問題
『互動式』是理論宣講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學習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
試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
商(2015年51期)2015-05-30 10:48:04
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37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選擇
法库县| 外汇| 蒙城县| 共和县| 浮山县| 阜平县| 抚顺市| 大姚县| 五河县| 镇巴县| 娱乐| 徐闻县| 舒兰市| 姜堰市| 广丰县| 洛川县| 吉林省| 庄浪县| 龙泉市| 南靖县| 南召县| 西平县| 宣恩县| 惠安县| 当阳市| 南通市| 蒲城县| 上思县| 孝感市| 文水县| 旬邑县| 德州市| 塘沽区| 桃源县| 衡水市| 永顺县| 朝阳市| 高邮市| 南靖县| 怀宁县|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