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英,陳愛民,包美華
(揚州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揚州五臺山醫(yī)院心理科,江蘇揚州,225003)
抑郁癥是最為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主要以心境低落為主,與其處境不相稱,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fā)生木僵,嚴重者可出現(xiàn)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某些病例的焦慮與運動性激越很顯著[1]。抑郁癥在人群中發(fā)病率高,對社會、經(jīng)濟、生活影響較大。本院對31例抑郁癥患者進行了恰當?shù)男睦碜o理,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2009年4月~2009年12月,本院心理科共收治抑郁癥患者31例,診斷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抑郁癥的診斷標準。其中男性9人,女性22人;年齡 16~64歲,平均年齡39.52歲。
本組病例住院后根據(jù)病情需要給予一定的抗抑郁、抗焦慮、抗精神病藥物進行對癥治療,以減輕由應激引發(fā)的抑郁癥狀、焦慮、精神癥狀,提高睡眠質(zhì)量。予以常規(guī)的精神疾病護理,同時結(jié)合以我國的護理心理學專家創(chuàng)立的較為系統(tǒng)、操作性較強的臨床心理護理基本程序的模式。
結(jié)果:31例中痊愈15例,顯著進步12例,進步3例,未愈1例,有效率為96.77%。
問題行為的表現(xiàn)與病因:臨床評估應該全面、詳細,其中軀體健康狀況、疾病發(fā)作演變的過程、持續(xù)時間及其患者的性格特點等等都是需要收集的基本信息。
問題行為的相關因素:尋找應激原,找出致機體生理、心理失衡的原因及相關因素。通常個體遭遇疾病、意外等挫折所產(chǎn)生的心理強度及其應對方式,主要取決其人格類型[2]。有研究發(fā)現(xiàn),某些人格類型如強迫或歇斯底里人格患抑郁障礙的概率可能比反社會、偏執(zhí)型人格和其他使用外部投射機制與表面防御機制的人更高[3],此外與患者的教育程度、智力水平,生活態(tài)度和信念及其社會文化背景等均有一定的關系。
客觀化的心理評定:借助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自評抑郁量表(SDS)、癥狀自評量表(SCL-90)、臨床總體印象量表(CGI)等心理評定量表,對患者進行客觀量化的心理評定,對千差萬別的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準確評估,客觀地分析出患者心理問題的性質(zhì)、程度。入院 24 h SDS、HAMD的總分均值分別為0.64±0.03、25.67±6.38,提示大部分患者有明顯的抑郁、焦慮癥狀;SCL-90評定也提示,部分患者除了抑郁、焦慮因子分值高于常模外,SCL-90總分及其軀體化、人際敏感、恐怖、精神病性因子的分值也高于常模;CGI評定提示患者病情大部分比較嚴重,總分均值為4.85±1.56。
確定患者基本心態(tài)。根據(jù)“客觀量化的心理評定”結(jié)果及其臨床表現(xiàn)分析,判斷患者目前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對于疾病的認識、對待疾病及治療的態(tài)度,這對于更好地做出護理診斷,提出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在應激原明確的情況下,指導患者盡可能去除精神因素或脫離引起精神創(chuàng)傷的環(huán)境,轉(zhuǎn)移或消除應激原,給予恰當?shù)男睦碇С?。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患者應激原消除后,其抑郁、焦慮等癥狀迅速得以緩解乃至消失。指導患者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面對創(chuàng)傷事件時,應用所學的技巧控制身體癥狀和情緒。
認知重組在本治療的護理中成為根本策略:其重要性在于能改變患者對于某個事件和情境的評價,從而消除或減少應激。在急性期使用藥物對癥治療緩解癥狀后,可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認知行為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運用語言、行為技術幫助患者:①識別認知、情感和行為的關系;②監(jiān)視消極的思維;③檢查每一種歪曲思維的正面和反面證據(jù);④用現(xiàn)實的解釋來替換不合適的歪曲思維。
幫助患者建立自我的、有力的心理應激應對方式,鼓勵其與環(huán)境溝通,控制自己的自責、內(nèi)疚、憤怒的情緒;對患者進行應激的無害化訓練,如指導“回避”、“否認”、“升華”、“發(fā)泄”等心理防御機制的合理應用。
人際心理療法:針對患者表現(xiàn)的抑郁、焦慮、恐怖等情緒癥狀給患者以人際心理治療,幫助患者識別及更好地理解他們的人際關系和沖突,進一步發(fā)展更多與他人交往的適應方法,提高社會適應能力[4]。
指導患者尋求并利用社會支持:社會支持是指人們從自己的社會網(wǎng)絡中獲得的來自社會或他人的各種幫助。象社會支持能改善許多疾病的治療效果一樣,社會支持對抑郁癥治療也有一定的作用。讓患者深切地感受到家人的愛護和關注,如邀請其去看電影、聽音樂會、做運動或參加適當?shù)膴蕵坊顒?對患者心境的改善都有很好的功效[5]。家庭支持是所有支持因素的重中之重。
2周后對患者進行第2次心理測評,SDS、HAMD的測試總分均值為0.48±0.03、6.76±2.32,SCL-90測試結(jié)果也提示,恐怖、軀體化、人際敏感、精神病性因子總分均值回歸常模,抑郁、焦慮因子的分值明顯下降,CGI療效總評提示顯著進步。
對前一階段的心理護理措施實施作一個階段小結(jié),采納適應性出院的治療方案,讓其回到居住地,其中有8名患者在心理指導下暴露于創(chuàng)傷發(fā)生地,鼓勵當事人直接面對與創(chuàng)傷性事件有關的情景,以檢驗其實際治療效果與社會適應能力,進一步鞏固心理護理的效果。18名患者適應性出院返院后2 d內(nèi)辦理出院手續(xù);適應性出院期間適應不良者,返院后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再次評估,提出新的干預措施。
[1]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編.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第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7.
[2] 周郁秋.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75.
[3] 鄧河晃,鄧慧琨,黃興蓮.抑郁障礙[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25.
[4] 胡 雁,李曉玲.循證護理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375.
[5] 王祖惕,孫 琳.抑郁癥的整體干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