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信
2008-2009年,我院共發(fā)現(xiàn)氨曲南肌注致硬結膿腫7例,其中男3例,女4例;臀部硬結者5例,膿腫者2例。年齡24~66歲,平均年齡48歲。
臀部硬結5例,均為肌肉注射氨曲南2~6次后,臀部注射部位出現(xiàn)約2~3 cm硬結,邊界較清,有觸痛,全身其他部位均無皮疹。注射時均按操作規(guī)格嚴格進行,注射深度均符合要求,排除因注射不當因素所致后,立即停用氨曲南,局部采用熱敷法:將毛巾或紗布疊成方塊,浸入熱的50%硫酸鎂中,取出,覆蓋在硬結部位,熱量散發(fā)后更換,2次/d,0.5 h/次,持續(xù) 7~10 d,10 d后硬結消失。此5例患者因給予了及時處理,病情得以控制。其余2例因處理不及時,造成局部組織壞死、繼發(fā)感染,形成膿腫,典型病例如下。
例1:女,60歲,2008年12月因尿路感染,在我院應用氨曲南1 g以4 mL注射用水溶解,深部肌肉注射,2次/d。注射5 d后,臀部注射部位出現(xiàn)硬結,伴疼痛,但未予處理。疼痛逐漸加重,膿腫自行破潰,影響行走,無發(fā)熱寒顫。查體:左臀部注射部位暗紅色硬結約7 cm×7 cm,中央約1 cm×1 cm×5 cm竇道,偶有分泌物,壓痛明顯,血常規(guī)檢查血象升高。入院后行局部腫脹清除術,術中見部分皮下組織色暗,部分脂肪顆粒質,有膿液,清除壞死組織后殘腔約7 cm×7 cm×7 cm,放置引流條,減張縫合殘腔,術后口服抗生素、常規(guī)換藥、紅外線照射等治療,7d后拔除引流條,2周后拆線,愈合較佳。病理示:炎性肉芽腫并纖維組織增生。
例2:男,48歲,2009年4月因尿路感染,在我院應用氨曲南1 g以4 mL注射用水溶解,深部肌肉注射2次/d,注射3 d后,出現(xiàn)類似上述癥狀、體征及右臀部膿腫,但癥狀較輕,不影響行走。我科采用生理鹽水20 mL+青霉素8萬U+地塞米松2 mg+慶大霉素4萬U配制的溶液,沖洗膿腔,1次/d,并同時給予口服撲爾敏4 mg,3次/d。經(jīng)4次沖洗膿腔后痊愈,效果滿意。
氨曲南(Aztreonam)屬單環(huán)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主要作用于敏感的革蘭陰性菌和綠膿桿菌,與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之間交叉過敏反應的發(fā)生率很低,不必做皮試,但國外有研究發(fā)現(xiàn),頭孢他啶具有與本藥相同的側鏈,與本藥存在交叉過敏[1]。注射部位出現(xiàn)硬結是肌肉注射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尤其對于長期肌肉注射的患者。其形成的原因很多,如患者體質較弱、注射方法不當、藥物性質、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等。本文中患者均為在嚴格的注射操作規(guī)程下注射后出現(xiàn)硬結,且氨曲南說明書中注明該藥肌肉注射可產(chǎn)生局部不適或腫塊,發(fā)生率分別為1.9% ~2.4%。經(jīng)分析,考慮硬結為肌肉注射氨曲南引起注射部位藥物過敏性刺激,藥物不能被及時吸收而滯留在局部,對局部產(chǎn)生化學性刺激,引起組織增生所致[2]。因此,在臨床應用氨曲南時,應注意患者體質,并應注意詳細詢問過敏史;尤其對其他β-內酰胺類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菌素)曾發(fā)生過敏性休克等即刻反應者禁用。如患者體質較弱,可在注射后對注射部位給予熱敷,以利于藥物的吸收,防止硬結發(fā)生;并且嚴格肌肉注射操作,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復注射。有關氨曲南過敏性資料介紹很少,但國內曾有其引起蕁麻疹、猩紅熱樣疹及剝脫性皮炎的報道。雖然其不用皮試,但仍應嚴密觀察用藥后反應,尤其注意區(qū)別注射部位皮膚發(fā)生過敏反應與注射不當所致硬結。一旦有硬結發(fā)生,應認真分析發(fā)生的原因,并及時停藥、給予熱敷等對癥處理,避免發(fā)生感染,形成膿腫,加重患者痛苦。
[1] 四川美康醫(yī)藥軟件研究開發(fā)公司[S].藥物臨床信息參考[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127-128.
[2] 楊津,李佳文,劉卓.注射用氨曲南致過敏反應2例[J].中國藥物警戒,2010,(3):18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