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輝, 李瑞嘉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湖南婁底 417000)
論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的體系化
楊國輝, 李瑞嘉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湖南婁底 417000)
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規(guī)劃不完善,學生參加人數(shù)少、參與程度不夠深入,缺乏穩(wěn)定的教學基地等問題,我們必須逐步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的層次化、互動化和板塊化,從而實現(xiàn)社會實踐的體系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的體系化是一個系統(tǒng)過程,其實施開展需要完善的社會實踐領導體制、多元化的資金籌措體系、相對穩(wěn)定的實施機構等強有力的保障。
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體系化
“當代高校德育要在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中繼續(xù)發(fā)揮主導作用,必須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地、深入地步入廣闊的社會天地,必須將自身的一切教育活動都與生動的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形成有利于德育產生效用的積極的社會經(jīng)驗,從而為高校德育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奠定科學而堅實的認知基礎?!盵1]通過社會實踐中新的經(jīng)驗材料、認識工具和實驗手段,幫助學生提高運用思想政治理論了解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一種高高在上,失去時代性、親合力、說服力和感染力的說教,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成為一門大學生真心喜歡、終生受益的課程。多年來,中央和教育部都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出臺了系列文件,各個高校也開展了相應的實踐,但整體而言,實踐教學還是存在形式主義和空洞的問題,要解決當前實踐教學面臨的問題,就要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的體系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一直是教學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各個學校積極探索的教學方式。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的形式化還比較嚴重,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一是認識不明確。主要表現(xiàn)為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等同于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或實踐教學與日常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兩張皮”。二是內容不規(guī)范。主要表現(xiàn)為實踐教學雖名曰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但教學內容隨意,缺乏課程的系統(tǒng)性與規(guī)范性。三是教育對象范圍不廣泛。主要表現(xiàn)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大多情況下只是少部分學生參與。四是機制不健全。主要表現(xiàn)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缺乏健全的組織管理機制。管理歸屬不明確,管理機制不健全,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管理缺位、實施主體不明等問題,導致了實踐中的兩個難題,即有的高校實踐教學由理論課教師負責, 由于理論課教師人數(shù)有限,承擔的教學任務繁重,致使實踐教學“縮水”,難以拓展到課外;有的高校實踐教學由團委或學生工作人員負責,由于學生工作人員不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情況,致使實踐活動內容與學生所學課程內容脫節(jié),同時也使實踐活動水平的提高受到制約。
事實證明,單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難以兼顧教學過程中的廣度和深度,難以全方位地體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要求。
針對當前存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規(guī)劃不完善,學生參加人數(shù)少、參與程度不夠深入,缺乏穩(wěn)定的實踐教學基地等問題,必須逐步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的層次化、互動化和板塊化,從而實現(xiàn)社會實踐的體系化。
(一)社會實踐的層次化
“遞進”式地實現(xiàn)實踐教學的體系化,符合人的思想認識逐步提升的規(guī)律?!斑f進”包含橫向上的實踐平臺拓展和縱向上的內涵提升。一是從橫向的角度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遞進式地展開。課堂教學強調實踐性與生動性,組織學生撰寫讀書心得,寫出影評或體會,進行歷史人物點評,并開設實踐性配套選修課程紅色經(jīng)典電影賞析、人生規(guī)劃與政策分析等,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參與度;同時我們強化兩個實踐平臺建設,成立了大學生時事與政治研究會、大學生國學研究會,以此為平臺,引導學生對熱點、難點、焦點問題進行展覽宣傳和討論。結合學生學習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開展社會實踐,確保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大學一年級暑假,按照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的要求開展社會實踐,側重于德育型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形式是公益服務、義務勞動、科技服務下鄉(xiāng)、社區(qū)服務等,強調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大學二年級暑假,按照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要求開展社會實踐,側重于研究型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形式有調查研究、訪問和社會考察等,強調提高學生的政治理論素質;大學三年級暑假,按照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側重于鍛煉型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形式有頂崗實習、掛職鍛煉和勤工助學等,強調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二)社會實踐的互動化
一是教師的社會考察與學生的社會實踐互動。社會實踐是提高教師思想認識水平的前提,開展教師社會實踐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生動性與有效性的基礎。有效利用教師空閑時間較多的暑期,開展主題式社會考察,開拓教師的眼界,積累教師現(xiàn)實生活的教學素材。比如去華西村、大邱莊考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去香港、澳門考察“一國兩制”;去大慶、大寨考察“傳統(tǒng)工業(yè)、農業(yè)的轉型與變遷”;去延安、遵義考察“紅色精神”等。2009年,我們在開展教師主題式社會考察基礎上,又思考了以教師社會考察帶動學生社會實踐,深化社會實踐活動的內涵。2009年暑假,我們開展了“重走主席路”的師生實踐活動。教師前往遵義和延安進行社會考察,學生在湘潭開展紅色文化社會實踐。教師社會實踐與學生社會實踐主題一致,在內容相互支持。紅色文化社會實踐團隊被評為2009年湖南省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的優(yōu)秀實踐團隊。二是思政部開展的實踐教學與思政部和團委等部門聯(lián)合開展的實踐活動互動。思政部一邊單獨組隊帶領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同時又與團委聯(lián)合開展“三下鄉(xiāng)”實踐教學活動。在單獨組隊方面,思政部采用了“頂崗實習+社會調查”的模式,即把學生按專業(yè)特點分別安排到黨政機關和事業(yè)單位的相關崗位上進行實習,同時帶去相關的社會調查項目進行調查,在老師的指導下寫出高質量的調查報告。為了提高學生社會調查的積極性,我們把學生撰寫的專項社會調查報告與學校的挑戰(zhàn)杯、德育實踐項目和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實驗結合起來,從而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chuàng)新能力;在與團委等部門聯(lián)合開展的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方面,我們采用了分隊服務基層的方式,即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分隊,帶著不同的任務,深入企業(yè)、社區(qū)、村鎮(zhèn)、學校進行調研,開展服務活動。思政部與團委等部門進行整體規(guī)劃,然后分工負責,團委側重于學生的組織,思政部負責具體指導。三是實踐教學的集中與分散互動。集中式的社會實踐既有長期的又有短期的。長期的是思政部與團委在暑期等部門開展的部分學生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短期的是學期中任課老師組織學生進行的參觀考察活動,強調學生實踐的集中性。分散式的社會實踐是學生在大一、大二、大三暑期進行自主的社會調查,撰寫社會調查報告,由思政部的老師統(tǒng)一組織評閱、評選,編輯成優(yōu)秀調查報告集,由教務處給作者學分。實踐表明,實踐教學的互動符合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充分整合了實踐教學資源,豐富了實踐教學的內容,切實提高了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三)社會實踐的板塊化
單一的社會實踐活動難以滿足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需要,促進實踐教學采取多種活動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是當前實踐教學發(fā)展的方向。因此,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的體系化就必須實現(xiàn)實踐教學板塊化。
1. 政治化實踐教學
一是組織學生在黨和國家的重要紀念日開展宣傳活動。一年來,我們組織學生先后分別在南京大屠殺紀念日、2011年兩會期間、建黨90周年期間開展了南京大屠殺回顧、兩會焦點亮點、輝煌90年的系列宣傳。共制作宣傳橫幅6條,宣傳展板8塊。通過這些活動,強化了全校學生對國情、歷史的了解。二是組織學生圍繞當前的國際國內熱點問題進行時政討論。從2010年上學期開始,我們雙周的星期五晚上都組織學生開展面向全校師生的時政沙龍活動。2010—2011年度,我們組織學生共開展時政沙龍10期。如2011年上半年我們先后組織學生開展了“我看房價調控”、“醫(yī)改、教改牽動我心”、“動蕩利比亞”、“中國海疆局勢”、“直擊國家資源”、“誰動了我們的食品”等,活動既有唇槍舌劍的時政辯論,也有激烈的知識搶答。通過時政沙龍的開展,鍛煉了學生的實踐組織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基本素質,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更深化了學生對國際國內熱點問題的分析能力,彌補了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不足,引導學生更好地開展自我教育。
2. 德育社會實踐教學
“單純的課堂理論教學,學生掌握的只是道德理論知識,培養(yǎng)的只是‘道德學家’,還不是合格的‘有道德品格的人’,只有把道德認知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通過道德情感的激發(fā)轉化為道德行為,才能檢測道德品格培養(yǎng)的實效。”[2]道德教育不僅需要認知,更需要實踐。通過引導學生開展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和社區(qū)空巢老人等公益活動,使學生的道德認識不斷外化為具體的行為,并不斷積累形成穩(wěn)定的品質。
3. 研究性社會實踐教學
為了進一步加深實踐教學的內涵,我們強調實踐教學的“三結合”,即把實踐過程中的調查研究與學校的挑戰(zhàn)杯、德育實踐項目以及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結合起來,每一次的社會實踐我們都要求學生帶著相關的問題去做有針對性的社會調查。如2009年社會實踐指導學生開始調查研究的農村中小學撤點并校的課題,經(jīng)過兩年的研究修改,形成了《公平與效率的博弈——關于中部地區(qū)農村中小學撤點并校的調查與思考》學術論文,榮獲了全國第十二屆大學生“挑戰(zhàn)杯”二等獎。把學生社會實踐與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從實踐中看到了效益,增強了實踐教學的吸引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的體系化是一個系統(tǒng)過程,其實施開展需要強有力的保障。
(一)完善的社會實踐領導體制
1. 爭取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體系化的前提
在當前的教學體系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門反復強調的內容,在現(xiàn)行的教育體系下趨于認識的邊緣化。尤其是實踐教學的開展,必須在校領導的支持下才能獲得學校政策的支持。繼而成立以校黨委書記、校長為組長,主管副書記和主管教學的副校長為副組長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領導小組,組織相關部門有效支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社會實踐。
2. 爭取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體系化的重點
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的體系必須要從各部門單一分散的管理轉化為以思政部主導,團委、學工處、宣傳部和各個系共同參與組織的層次化管理體系。這樣才能有效地利用各個部門的長處,最大發(fā)揮集體協(xié)作的優(yōu)勢。
(二)多元化的資金籌措體系
資金籌集是保障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開展的重要方面。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化,就必須確保實踐教學參與的人數(shù),在高校資金有限的前提下,提高資金融入渠道是唯一的出路。一是穩(wěn)定高校社會實踐資金投入力度。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學校要確保教學經(jīng)費的投入。二是融合學生資金投入。社會實踐是學生鍛煉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開展系列活動過程,也需要吸收學生的部分資金,補充實踐活動過程的飲食、交通經(jīng)費。三是開辟社會資源融入途徑。為了彌補社會實踐經(jīng)費的不足,可以運用社會化、市場化、項目化等方式,整合方方面面的社會資源,凝聚各種社會力量。
(三)相對穩(wěn)定的實施機構
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體系化必須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實施機構,才能確保實踐教學持續(xù)有效的開展。一是要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指導教師隊伍。根據(jù)實踐教學體系化的需要,按照年齡、專業(yè)相互匹配、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組成相對穩(wěn)定的指導教師隊伍。二是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學生隊伍。社會實踐的開展,是學生團隊協(xié)作的過程,因此在組建學生隊伍時,要注意學生隊伍的相對穩(wěn)定才能確?;顒映掷m(xù)。因此,組建隊伍既要考慮對學生隊伍的男女搭配,又要考慮年齡的搭配,采取高年級搭配低年級、低年級頂替畢業(yè)生的方式,實現(xiàn)隊伍的相對穩(wěn)定。
[1]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視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68-269.
[2]曾克強.基于大學生品格培養(yǎng)的社會實踐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9.
(責任編校:文中)
OnSocialPracticeSystem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ourses
YANGGuo-hui,LIRui-jia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exist in the following: planning is not perfect, few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it, participation is not deep enough and the lack of stability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base, so we must promote the gradation, interaction and plate of the social pract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o realize the social practice system.The social practic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s a system process.Its implementation needs perfect social practice leadership system, diversified financing system, and the powerful guarantee of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the implementing agenc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ocial practice; systematic
2011-11-02.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0JDSZ2011).
楊國輝(1979— ),男,湖南婁底人,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湖湘文化;李瑞嘉(1984— ),女,湖南湘潭人,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424.2
A
1673-0712(2011)06-0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