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力 元
《唐詩宋詞名篇導讀》簡評
鄭 力 元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歌一直是中國文學的主流,詩歌作品數(shù)量豐富,創(chuàng)作傳統(tǒng)綿延不斷。古典詩詞短小易誦、雋永情深,反映了中華民族心靈與情感的深微律動,而受到讀者的喜愛,在塑造民族精神和培養(yǎng)審美趣味方面有過極大的作用和影響。其中唐詩、宋詞分別作為一個時代的代表文學樣式獲得長足發(fā)展,被稱為“一代之文學”,有著百世不替的藝術魅力,更是達到了其他文學作品少有的普及程度。唐詩宋詞既是學術研究的重鎮(zhèn),也是高校中各學科學生關注的熱點課程之一。但長期以來,與其他專業(yè)課程相比,唐詩宋詞欣賞課程教學并未被放在教學研究的重要地位,由于缺少學術思想的系統(tǒng)指導,該課程教學不同程度存在選材隨意、解析膚淺等弊病。如何通過導讀課程使學生已經掌握和即將學習的詩詞作品和欣賞知識系統(tǒng)化,如何把教師的研究滲透到課程教學來,就成為高校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短圃娝卧~名篇導讀》(劉懷榮等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就是作者在多年來對中國詩歌和詩學研究的基礎上,試圖把專業(yè)研究通俗化的一種嘗試。作者在詩詞研究中,越來越感覺到詩詞作品與詩學理論、詩詞文化內涵與藝術魅力相互闡發(fā)、相互說明的必要性。換句話說,詩學研究離不開對詩詞作品的感性品讀和欣賞。因此,在2003年以后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中,作者就更自覺地把詩詞欣賞的教學工作與詩學研究的科研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逐漸形成了關注早期文化對詩詞藝術的影響、分類型對唐詩宋詞進行多方面探索的教學和研究思路。獨特的學術視界和思路,決定了研究立足點高,本書新穎的體例和全面的選材,以及廣闊的應用性,都使之在同類教材中脫穎而出。
首先,獨特的學術視界和思路,研究立足點高。作者在多年的詩學研究中,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課題:即從題材和主題類型切入,對先秦到唐代詩歌進行整體的研究,把唐詩作為這一段詩歌史發(fā)展的一個結果,考察每一類詩歌在由先秦到唐代的發(fā)展過程中,是怎樣一步步形成了類型化的審美特征?詩歌題材與其藝術特征之間有著怎樣的規(guī)律性聯(lián)系?本書即是這一系統(tǒng)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本書立足中國詩歌的發(fā)展過程,從題材和主題類型入手,并以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歷史、政治的關系以及人與宇宙自然的關系為主要線索,選取別情詩詞、情愛詩詞、思鄉(xiāng)詩詞、詠懷詩詞、詠史懷古詩詞、政事詩詞、邊塞詩詞、田園詩詞、傷春悲秋詩詞、山水景物詩詞等十類,重點對唐詩、宋詞進行了兩方面的研究:一是以概論的方式,對每種類型詩詞發(fā)生的文化遠源、發(fā)展簡史,特別是對該類作品藝術表達和文化內涵方面的共性特點進行總體性的描述。二是對各類詩詞中的代表性名篇進行藝術美學的分析。其中,“概論”部分實為每一類詩詞從先秦到宋詞的發(fā)展簡史,書中各類詩詞的選擇、排列,均以概論所述為依據(jù),與概論形成點面互補、文學史與作品選互補的關系。這是本書獨特的學術眼光和思路之所在,也是本書與同類著作的主要不同點之一。
其次,體例新穎,選材全面。本書約35萬字。每類詩詞選擇了10篇左右的代表性作品,全書共選103篇。所選篇目主要以藝術上乘為標準,同時兼顧思想的獨特性和題材的特殊性。書中對每首詩詞的導讀,分為作者簡介、解題、簡注和評析四大部分。其中以“評析”為重點,在充分吸收前人評論的基礎上,注意把中國詩學理論與具體作品緊密結合,深入淺出,談出個人心得,引導讀者體會詩詞藝術的魅力。該書的作者大都是古代文學專業(yè)的博士,有著長期從事古典詩詞教學和研究的經驗,因此其中很多作品的評析確有我們長期研讀和講授唐詩、宋詞的真切體會,這也是本書最重要的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三,注重基礎,應用性強。本書是在講授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選修課《唐詩宋詞名篇導讀》十余年的基礎上完成的配套教材,授課內容得到歷屆本科生的好評,在“一代之文學”唐詩宋詞的校園普及方面已經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著作出版后,該課程于2010年4月被評為山東省省級文化素質教育類精品課程,并被推薦參評國家級精品課程。本書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及“青島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項目。書中部分詩詞名篇的導讀,曾有30余篇在相關學術刊物發(fā)表,或被收入相關的詩詞評析類著作,在一般讀者中產生過一定的影響。本書深入淺出,通俗易通,適合一般詩詞愛好者閱讀唐詩宋詞、了解中國文化,在詩詞普及方面具有重要學術意義。
(作者單位:青島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