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霞
(淮海工學院文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5)
腦筋急轉彎是一種以一問一答形式出現的故意違反會話原則的特定言語交際方式。對于這種特殊的言語交際方式,不少學者已經做過很多論述。文章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其性質、類型、語用功能、設置方法等方面進一步作些探討。
美國語言學家格萊斯提出的“會話含意”學說認為,為保證會話的順利進行,談話雙方必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則,特別是所謂的合作原則。其后英國著名學者利奇又從修辭學、語體學的角度提出了與格萊斯的合作原則相得益彰的禮貌原則。一般言語交際中,交談雙方總是遵守著這兩個原則,使得交際能夠順利進行。而腦筋急轉彎恰恰是對這兩個原則的故意違反。例如周恩來總理在外交場合的一次成功“轉彎”:
(1)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名外國記者問總理:“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中國人民銀行貨幣資金嘛,有18元8角8分?!?/p>
記者的提問,排除別有用心外,起碼也是違反了禮貌原則中的得體準則,因為國庫有多少資金屬于國家秘密,不是一名外國記者應該隨便探問的。如果直接以“無以奉告”拒絕回答,雖然簡潔明了,但卻違背了言語交際中的禮貌原則。為此,周總理做了一次巧妙的思維轉彎,避開“銀行資金總量”的敏感問題,而告知以“貨幣資金面額總值”(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的10種人民幣面值合計為18元8角8分),可謂一語驚四座,贏得聽眾熱烈的掌聲。周總理的回答,顯然違背了合作原則中的“量”的準則,沒有給出提問記者想要探問的答案,但卻遵守了禮貌原則,委婉含蓄地給予了不懷好意的提問者以“禮貌”的回答,顯示出總理高超、幽默的語言藝術。
格萊斯合作原則的“方式準則”是指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澀,避免歧義。而有些腦筋急轉彎的設置者卻故意違反這一準則,利用結構、意義的歧解給答題者制造“陷阱”。例如:
(2)“先天”是父母所遺傳的體質,那“后天”是什么?——后天是明天的明天。
“后天”是個同音詞,一指明天的明天,一指人或動物離開母體后單獨生活和成長的時期,跟“先天”相對。出題者故意設置了與“先天”相呼應的語境誤導答題者,而答案卻偏偏選擇了“明天的明天”。
從答話者的角度考查,腦筋急轉彎可以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兩類。主動型腦筋急轉彎是答話者回答時的主動“轉彎”,往往是答話人為了某種預期的交際目的而故意偏離問話者的疑問點而“從旁”作答。例(1)所舉周總理答記者問時的腦筋急轉彎就是答話人的主動轉彎,屬主動型腦筋急轉彎。再如:
(3)柴君在單位做業(yè)務報告,報告結束后,同事自由提問:像你這樣才華橫溢的人,華寧公司不適合你,你準備什么時候走?——做完報告就走,當然明天還來上班。
同事問的“你準備什么時候走”顯然是指“什么時候跳槽到其他公司”,但在業(yè)務報告會現場,柴君既不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也不能面對同事的提問置之不理,于是腦筋急轉彎,把同事說的“走”故意曲解為“下班回家”,從而使自己擺脫了困境。
此類腦筋急轉彎的回答并不是問話方所預期的,但對于答話方來說,卻是最得體最明智的交際行為,是答話者機敏智慧的表現。
被動型腦筋急轉彎是提問者已經設計好“圈套”,答話者只能跳出習慣思路,從別的方面來揣度問話者的“會話含意”,從而跳出圈套,針對問話者的真實用意予以回答。例如:
(4)如果有一臺車,小明是司機,小華坐在他右邊,小花坐在他后面,請問這臺車是誰的呢?——“如果”的。
“如果”是用來表示假設的連詞,一般用在假設關系復句的前一分句,提問者故意偏離常規(guī),用作表示人名的名詞,給對方設計了圈套。答題者只有洞察了問話者的真實用意,才能給出合乎出題者要求的“正確”的答案。
從交際效果角度考察,腦筋急轉彎的語用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這一功能主要體現于主動型腦筋急轉彎,它是外交場合經常使用的一種語言策略,能變被動為主動,委婉含蓄,同時又不失禮貌,使答話收到理想的交際效果。例如:
(5)1995年外交部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問:“今天是鄧小平先生91歲誕辰,關于他的健康狀況的說法是不是還是那樣沒有變化?”——“變化當然是有的啦!他又年長了一歲!”
事物總有變化,自然不能回答沒有變化,但若說有變化,變好還是變壞?記者若繼續(xù)追問,又會給回答帶來麻煩。外交部發(fā)言人陳健腦筋急轉彎,委婉地予以作答。陳健的回答雖然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量”的準則,沒有給出提問者想要得到的信息,而是代之以一個一般常識性的近于“廢話”式的回答,但是聰明的提問者卻能夠從這種故意違反合作原則的答話中領悟出答話者的真實的“會話含意”,即不愿或無法針對這個問題作答。
朱自清在《論廢話》(《朱自清散文全集》,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一文中說:“不但詩文,就是兒歌、民謠、故事、笑話,甚至無意義的接字歌、繞口令等,也都給人安慰,讓人活得有意思?!北粍有湍X筋急轉彎,正是這樣一種“讓人活得有意思”的廢話。它能緩解精神壓力,增加生活情趣,豐富業(yè)余生活,是快節(jié)奏的現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潤滑油”和“調味劑”。例如:
(6)雀斑長在什么地方才不影響自己的美觀?——長在別人臉上!
雀斑除了長在臉上還能長在什么地方,耳后?還是……在答題者面對提問者的古怪問題猶豫思索時,提問者給出一個出乎意料而又“無法辯駁”的答案——“長在別人臉上!”讓人在恍然大悟之后捧腹而笑。
這類腦筋急轉彎的出題者在設置題目時總是千方百計誤導答題者,使之作出不合出題意圖的“錯誤”判斷,待出題者給出自己的超出答題者預料同時又“合情合理”的答案之后,便產生了幽默、詼諧的藝術效果。
有些腦筋急轉彎的設置,是問話人考量答題者智慧的“有意為之”,可以起到拓寬思路、開闊眼界、豐富答題者知識面的作用。例如:
(7)池塘內有一片水浮蓮,它每天能長大一倍,28天才把整個池塘遮滿。請問遮住半池塘需要多少天?——27天。
(8)5只雞5天生了5個蛋。100天內要生100個蛋,需要多少只雞?——仍然僅需5只雞。
這類問題無需復雜的計算,只通過機智思考就可以獲得正確答案。它能寓教于樂,使人在輕松活潑的游戲中獲取有用的數學知識。這類腦筋急轉彎可以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方方面面。再如:
(9)小明今年12歲,為什么只過了三次生日?——生日是2月29日。
(10)中央圖書館藏書豐富,卻找不到宋版《康熙字典》,為什么?——《康熙字典》清朝才出版。
設置方法,主要是針對故意設置言語“陷阱”的被動型腦筋急轉彎而言。其設置方法,有語言運用層面的,也有邏輯思維層面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語言中有些線性組合存在著結構多義現象,可以不止一種理解,腦筋急轉彎的出題者正可以利用這種語言結構的多義現象設置題目,引導答題者判斷失誤。例如:
(11)林先生手術后換了一個人工心臟。病好后她的女友卻馬上提出分手,為什么會這樣?——沒有真心愛她。
題目中林先生做了換心臟手術,即“沒有了真心”,是動賓詞組,而答案選擇“沒有”作副詞,對“真心愛她”予以否定,屬偏正詞組。詞性不同,結構有別,一問一答,設置巧妙。
(12)動物園中,大象鼻子最長,鼻子第二長的是什么?——小象。
“大象”既可以理解為一個詞,也可以理解為一個詞組,指體型大的象。一般情況下人們習慣理解為前者(尤其是問話人在“大象”連讀的情況下),從而在記憶里搜索鼻子第二長的另外一種動物,而答案卻偏偏選擇后者,使答題者在“氣憤”之余,啞然失笑。
1.語義歧解
語言中存在著大量的多義詞、同音詞。多義詞具有不止一種意思,本義之外還有引申義、比喻義,同音詞則意義完全沒有關系。設置腦筋急轉彎時即可以利用多義詞、同音詞意義上的歧解性,誘導答題者作出“錯誤”的選擇。例如:
(13)有兩個人掉到陷阱里了,摔死的人叫死人,活人叫什么?——叫“救命”。
“叫”是個多義詞,題面中用的是“稱呼”義,而答案中選擇了“叫喊”義。
(14)為什么小王從初一到初三就學了一篇課文?——初一到初三,兩天學一課,算不錯了。
“初一、初三”既可以指“初中一年級、初中三年級”,也可以指農歷的每月第一天、第三天,出題者正是利用這種同音詞意義的歧解設置了腦筋急轉彎,為答題者設置了陷阱。
語言中有些由比喻造詞法產生的偏正型合成詞,其中心語素不能按字面意義來理解,如“辭海”不是一種“?!?,很多固定詞組也不能按其字面意義來使用,而腦筋急轉彎的出題者卻可以違背常規(guī),故意用其字面意義作為答案,以迷惑答題者。例如:
(15)世界上哪兒的海不產魚?——辭海。
(16)有一種藥,有人想吃上藥店卻買不到,這是什么藥?——后悔藥。
(17)什么路最窄?——冤家路窄。
2.語義指向
言語線性組合中的某個詞語在語義上并不一定直接與其左鄰右舍發(fā)生關系,有時會跳過一些詞語指向與它不相鄰的前邊或后邊的某個詞語。有的詞語在一定的語境中可能既能指向甲詞,也能指向乙詞。腦筋急轉彎正可以利用這種詞語語義指向的不確定性設置題目。例如:
(18)為什么剛出生的小孩只有一只左眼睛?——人本來就只有一只左眼。
提問者在問話中故意淡化數量詞組“一只”,而重讀“只有……左眼睛”,以誘導聽話者將“只有”的語義跳過“一只”直接指向“左”,做出“只有左眼沒有右眼”的錯誤解碼,而答案“只有”在語義上指向“一只左眼睛”。
(19)文文在洗衣服,但洗了半天,她的衣服還是臟的,為什么?——他在洗別人的衣服。
“洗衣服”中的“衣服”是有價名詞,它應該是具有某種領屬關系的名詞性詞組的中心語。話語中如果其領事成分沒有出現,就會因指向不明而產生歧義:既可以是主語“文文”的,也可以是別人的。出題者正是利用這一產生歧義的可能,故意隱去前一分句“衣服”的領事,誤導聽話者根據下文錯誤地推出前一個“衣服”的領事也為“文文”,從而對問題產生困惑。
腦筋急轉彎這種一問一答的語言游戲,因其交際語言主要是口語,故設置者往往可以利用詞語的音同、音近的條件來設置題目。例如:
(20)有一天老張去集市買小雞,轉了半天買了10只母雞,回家的路上不知想起了什么,又跑回集市再買了10只公雞,請問為什么?——喂小米。
題面中大量語境因素的鋪設都是把“為什么”的提問引向“又買公雞的緣由”,而答案卻偏偏忽略這些語境因素,選擇同音的“喂什么”作為疑問點,可謂“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21)有一顆豆,摔倒了,只有你才能鼓勵他,請問為什么?——朱古力豆(豬鼓勵豆)。
這樣的腦筋急轉彎雖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在繁忙的學習、工作之余偶爾嘗試一下,卻可以增加詼諧幽默的氣氛,緩解緊張的學習、工作壓力。再如:
(22)打不開瓶蓋時,應該請誰來幫忙?——請孔雀,孔雀開屏(瓶)。
1.語境缺失
人們的言語交際除了受所選詞語及組合結構的影響外,還與語境有很大的關系。為了使交際能夠順利進行,說話人會交代出必要的語言環(huán)境,否則就會影響理解。而腦筋急轉彎的設置者往往故意省略必要的語境因素來誤導答題者。
(23)一個人的前面放了一本又厚又寬的大書,他想跨過去可怎么也跨不過去,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因為書放在墻角。
在缺乏特別說明的情況下,答話人往往是激活自己本身具有的常規(guī)認知語境知識,認為“跨不過去”就是障礙物(又厚又寬的大書)所阻??墒嵌嗪穸鄬挼臅拍軗踝∪藗兊摹翱纭蹦?,茫然不知所以,使理解陷入僵局。又如:
(24)清潔工王阿姨只花了一天,就從廣州掃到北京。她是怎樣做到的?——在火車上掃的。
(25)有一個醉酒司機,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向人撞去,警察看見了卻沒管,這是為什么?——因為這個司機當時沒駕車。
2.語境羨余
有時出題者為了迷惑答題者,也會故意給出一個多余語境,引誘答題者“上鉤”,例如:
(26)有兩個硬幣,是五角五分,其中一個不是五角,那是哪兩個硬幣?——就是五角和五分。
根據常識,人們當然會想到這兩個硬幣分別是五角和五分,但題面又給出了“其中一個不是五角”的提示,這就讓答題者感到困惑不解:其中一個不是五角那會是多少呢?其實出題者這里是耍了個小手段故意迷惑答題者:五角當然不是五分,所以不是五角就是五分了。
3.語境虛假
為了迷惑答題者,誤導答題者作出錯誤的判斷,以收到“啊哈!原來如此!”的游戲效果,腦筋急轉彎的設置者還往往會故意給出一個虛假的語境。例如:
(27)楚楚的生日在三月三十日,請問是哪年的三月三十日?——每年的三月三十日。
“生日”每年都有,可出題者卻故意畫蛇添足,提問“是哪年的”,如果答題者稍不留神,就可能會掉進虛假語境的陷阱。再如:
(28)猴子摘菠蘿的速度為一分鐘摘五個。一日猴子看見世界上最高的樹上長著無數菠蘿,他便去摘,請問他一小時能摘到多少菠蘿?——0個!樹上不長菠蘿。
腦筋急轉彎為了達到拓寬人們的思路進而娛樂消遣的目的,往往利用偏離人們的慣性認知思維的手段進行信息編碼,故意誤導人們選擇常規(guī)解碼機制,以得出錯誤的荒唐的結論,在轉過彎后收到“原來如此”的詼諧效果。例如:
(29)賽跑時揚揚超過了第二名,那么他是第幾名?——第二名。
在慣常思維的作用下,一般會認為超過了第二名就應該是第一名,其實答案還是第二名,因為這里的“超過”不是說成績的超過,而是賽跑時在跑道上的超過,在尚未超過第一名的情況下,他當然還是第二名了。
(30)小毛的媽媽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叫大明,二兒子叫二明,三兒子叫什么?——當然叫小毛。
一般情況下,人們提出一個問題總是有所“疑惑”,是希望別人為自己“解疑”,而腦筋急轉彎卻是故意為別人“設疑”,是利用人們對“提問”的普遍認知——既然有“疑”,就一定是難以理解的比較復雜的問題——從而故意把非常簡單、非?!鞍装V”的問題設置成題面,以此迷惑對方,收到引人發(fā)笑的游戲效果。例如:
(31)大象的左耳朵像什么?——右耳朵。
一般情況下,答題者不會想到出題人會出這樣“超低水平”的題目,而是會根據“打比方得是兩類不同性質的事物”這一特點,在“耳朵”以外的其他事物中去搜索答案,沒想到,正是這種“最沒水平”的提問卻可以使答題者誤入“追求深奧”的陷阱,待提問者說出答案后令人“氣憤”,令人啼笑皆非。再如:
(32)你知道現代的科學家一般都出生在哪里嗎?——醫(yī)院里。
(33)9月28日是孔子誕辰,那么10月28日是什么日子?——孔子滿月。
腦筋急轉彎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言語交際方式,不同類型的腦筋急轉彎適用于不同的交際目的和交際場合,有其各自不同的交際效果,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何自然,冉有平.語用與認知——關聯理論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3]陸振勛,趙志方.歇后語和腦筋急轉彎功能及類型的語言學透視[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99-104.
[4]邱晉,李曦,曾詩嵐.“腦筋急轉彎”的關聯理論闡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217-218.
[5]胡凌虹.淺談“腦筋急轉彎”的設置及其語用推理[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6(4):77-79.
[6]李晉霞.“腦筋急轉彎”會話分析[J].語文建設,1998(8):18-19.
[7]周一農.游戲之后——“腦筋急轉彎”的語文創(chuàng)造學解讀[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2(5):46-49.
[8]戴靜.腦筋急轉彎的構成方式[J].貴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