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珍
1.1 病例選擇 我科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住院治療的腹瀉患兒中入選標準為:大便次數(shù)>5次/日,稀水樣或蛋花樣大便,無膿血,大便常規(guī)WBC≤5個/HP或少許脂肪球,無RBC及膿球,大便培養(yǎng)陰性,大便檢測輪狀病毒抗原單克隆抗體的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陽性。本組患兒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齡3個月~2歲6個月。
1.2 臨床資料 58例輪狀病毒腸炎患兒均急性起病,病程中發(fā)熱37例,合并高熱驚厥3例,合并咳嗽、流涕、咽部充血、雙肺呼吸音粗糙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37例,輕、中度脫水56例,重度脫水2例,安靜狀態(tài)下心動過速5例,此5例患兒均有多汗、乏力癥狀。
1.3 方法 入院后1~2天內(nèi)抽周圍靜脈血進行心肌酶譜及肌鈣蛋白I(cTnI)檢測,同時監(jiān)測血電解質(zhì)。對心肌酶譜和(或)肌鈣蛋白I(cTnI)異?;純哼M一步做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檢查,同時給以能量合劑、大劑量維生素C營養(yǎng)心肌治療10天后出院,囑其1月后門診復查。
1.4 診斷標準 心肌酶譜的檢測用同一臺AU5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酶法檢測。心肌酶譜包括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乳酸脫氫酶(LDH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H)等指標。測定值單位為IU/L,LDH正常值范圍9l~180 U/L、AST正常上限值40 U/L、CK正常值范圍22~269 U/L、CK—MB正常上限值25 U/L[1];血清cTnI水平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法測定。試劑盒由南京強欣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生產(chǎn),正常參考值范圍為0~0.5 ng/ml。各項心肌酶及肌鈣蛋白I(cTnI)指標超過正常參考值上限,即視為異常。
血清心肌酶、肌鈣蛋白I測定結(jié)果 58例輪狀病毒腸炎患兒中只有2例心肌酶譜及肌鈣蛋白I(cTnI)完全正常,說明輪狀病毒腸炎的心肌損害發(fā)生率較高,接近96.6%,此與有關(guān)報道相接近[2],血清心肌酶譜測定結(jié)果CK-MB升高38例(65.5%),LDH升高44例(75.9%),GOT升高28例(48.3%),CK升高10例(17.2%),2項及2項以上酶學異常者41例(70.7%)。肌鈣蛋白I(cTnI)升高5例(8.6%);對56例心肌酶和(或)肌鈣蛋白I(cTnI)異?;純哼M行心電圖及超聲心電圖檢查,結(jié)果5例肌鈣蛋白I(cTnI)升高患兒均有心電圖異常,表現(xiàn)為竇性心動過速、ST段下移及T波改變,余患兒心電圖檢查正常,56例心肌酶譜及肌鈣蛋白I(cTnI)異常患兒超聲心動圖檢查全部正常。1月后復查患兒50例,復查心肌酶譜及肌鈣蛋白I(cTnI)全部正常。
輪狀病毒腸炎多見于2歲以下嬰幼兒,尤以6個月~1歲為多,近年來輪狀病毒感染的腸道外表現(xiàn)越來越引起關(guān)注。有從輪狀病毒腸炎兒的肝臟、肺臟、腦脊液、胸水、腹水中分離出病毒[3]。還有輪狀病毒感染早期及恢復期血清中檢測出特異性抗體IgM和IgG的證據(jù)[4]。分析輪狀病毒感染可能不局限于腸道,需要重新認識輪狀病毒感染的機制。本文輪狀病毒感染后心肌酶譜異常的發(fā)生率較高,在心肌酶譜中,CK—MB為心肌特有,在心肌受損6~8h急劇上升,24h達高峰,48h消失,升高有較高的特異性[5],心肌酶升高較動態(tài)心電異常更為多見,心肌受損后肌鈣蛋白I(cTnI)反應(yīng)最快,是一種高特異性、高靈敏度的反映心肌損害的血清標志物,具有在血中出現(xiàn)時間早,持續(xù)時間長等特點[6]。本檢測結(jié)果表明輪狀病毒患兒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損害[7],但在排除血清鉀低等致心電圖異常的情況下,無1例符合心肌炎診斷標準[8],且經(jīng)過常規(guī)營養(yǎng)心肌治療后,全部病例均治愈,提示本病心肌損害預后良好,康復順利。故應(yīng)加強對輪狀病毒感染患兒胃腸道及其他系統(tǒng)的檢查。及早發(fā)現(xiàn)心肌損害,并及時保護心肌治療。
本組患兒多數(shù)在病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現(xiàn),提示病毒可能由呼吸道侵入形成病毒血癥,最終在小腸繁殖發(fā)病并引起心肌損傷,但目前尚無有關(guān)輪狀病毒感染期間血液中出現(xiàn)病毒的報道,輪狀病毒腸炎心肌損害的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1]李樂,孫云,謝振華,等.小兒支原體肺炎測定心肌酶譜的意義[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9,31(2):158.
[2]錢芳,潘惠妮.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45例心肌酶檢測與分析[J].中華醫(yī)藥雜志,2003,3(9):805-806.
[3]黃立新,陸媛勛,閆宗榮,等.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合并心肌損害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6,14(6):635.
[4]盂昭清.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心肌損害的臨床觀察[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0,15(4):210.
[5]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536-1537.
[6]黃新次,甄燕.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及心肌酶的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臨床診斷價值[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30(2):133.
[7]張桂華.124例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血清心肌酶譜的檢測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17(10):17-18.
[8]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組.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修訂草案[J].中華兒科雜志,2000,3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