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0012)
海金沙是一種蕨類植物,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且醇提液的抗菌活性較水提液更強[1-2]。也有民間偏方將海金沙孢子作為燙傷的治療藥物[3]。燙傷后皮膚的屏障功能被破壞,體內的水分、電解質、蛋白質及熱量可經創(chuàng)面丟失,病菌也易由創(chuàng)面侵入而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4],這是創(chuàng)面遷延不愈的原因之一。目前國內外尚無文獻資料、臨床研究證明海金沙全草對燙傷是否有作用及其有效成分。為此,筆者對海金沙全草中脂溶性成分治療水燙傷進行了初步實驗研究,現報道如下。
海金沙全草(安徽亳州安東藥業(yè)有限公司);75%乙醇溶液。SD種系小白鼠,由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實驗動物合格證編號為2001001。
取海金沙全草干品500 g,用醇提取法提取3次,然后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得到濃縮提取液;靜置分層,分離兩層產物,濃縮至浸膏狀,用75%乙醇配成10%的溶液,即得藥材脂溶性成分藥液和水溶性成分藥液。
取健康雌性小白鼠30只,體重20~30 g,在實驗室飼養(yǎng)1周后,按體重隨機均分為3組,即A組、B組、C組(對照組)。各組小鼠均用脫毛膏在背部左側皮膚脫毛,制成直徑為3 cm的圓形脫毛區(qū)。第2天在乙醚麻醉下,用75%酒精消毒脫毛區(qū)皮膚,然后在脫毛部位放置一直徑為2 cm的燒瓶,燒瓶內一直沸騰著100℃的熱水,7 s后造成局部皮膚燙傷。
燙傷24 h后,于小鼠背部傷口均勻涂抹試驗藥物,A組涂抹脂溶性成分藥液,B組涂抹水溶性成分藥液,C組涂抹75%乙醇溶液。
每天定時給藥,于給藥前觀察小鼠精神狀態(tài),記錄創(chuàng)面脫痂愈合時間,計算均值,并進行方差分析。
燙傷后3組小鼠精神狀態(tài)均不佳,幾天后小鼠迅速消瘦,且皮毛散亂、無光澤;繼續(xù)給藥數天后,3組小鼠精神狀態(tài)、體形、皮毛光澤度等情況均有所好轉,且A組明顯好于B組和C組,脫痂愈合時間最短,恢復最快。另外,經細致觀察發(fā)現,A組小鼠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中滲出較其他兩組少。3組小鼠創(chuàng)面脫痂愈合時間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所用動物燙傷模型根據文獻報道[5-7]方法制作,但因條件所限,選擇動物為小鼠,按文獻方法處理后小鼠傷勢過于嚴重,已超過了淺Ⅱ度燙傷標準,且死亡較多。因此,將燙傷時間縮短了一半,才使試驗得以成功進行。
表1 3組小鼠治療后創(chuàng)面脫痂愈合時間比較
用100℃熱水造成小鼠背部燙傷模型,分別用海金沙全草總提物的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與75%乙醇配成的藥液,每天1次進行治療,與C組(對照組)相比,A組(脂溶性成分)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的效果突出(P<0.01),而B組(水溶性成分)的效果則不顯著(P>0.05),故可認為海金沙全草中對燙傷起主要治療作用的為脂溶性成分。另外還發(fā)現,海金沙提取物脂溶性成分對正常和破損傷皮膚無刺激性,表明其對皮膚無刺激及致敏等毒副作用。關于海金沙化學成分的研究報道較少[8]。有學者從海金沙乙醇提取物中得到了8種化合物,分別是田薊苷(tilianin)、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pyranoside)、山柰酚(kaempferol)、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hexadec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胡蘿卜苷(dauco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正三十一烷醇(1-h(huán)entriacontanol),其中屬脂溶性成分的是1-正十六烷酸甘油脂[9]。因為對海金沙化合物的研究僅限于此,筆者還不能判定其中起治療作用的是哪一種化合物,僅能初步推斷對燙傷起治療作用的是海金沙全草總提取物的脂溶性成分。
目前對于燙傷的治療,西醫(yī)還沒有特效藥,治療多以中藥制劑為主,但一些新的醫(yī)療技術也逐漸應用于臨床治療[10-12]。海金沙在江浙一帶廣泛分布,采集方便,價格便宜,研究其對燙傷的治療作用及其有效成分,可為制備優(yōu)質的燙傷藥起到推動作用。
[1]周仁超,李淑彬.蕨類植物抗菌作用的初步研究[J].湖南中醫(yī)藥導報,1999,5(1):7.
[2]陳 奇.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27-629.
[3]張 波,唐立堯,韓守智.蜂膠提取物對大鼠燙傷的治療作用[J].藥學實踐雜志,2003,21(5):37-39.
[4]趙中華,王玉瑩,韓秀珍,等.燒傷膜劑Ⅰ號治療燙燒傷的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8(5):58-60.
[5]米清如,郭壽延,王寶美.大鼠淺Ⅱ度燙傷試驗模型的病理研究[J].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18(1):54.
[6]施新猷.醫(yī)學動物實驗方法[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0:245.
[7]金繼曙,種明才.海金沙利膽有效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1985,16(3):1 091.
[8]張雷紅,殷志琦,葉文才,等.海金沙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19):69.
[9]楊 磊,高建華,王甲漢.Ⅰ型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基因轉移對燙傷大鼠創(chuàng)面愈合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7,23(1):57.
[10]顧在秋,楊敏杰.Ⅱ度燒傷創(chuàng)面應用人重組表皮生長因子的臨床觀察 [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0,16(2):63.
[11]姚 建,唐世杰.轉基因治療在創(chuàng)面愈合中的進展[J].廣東醫(yī)學,2007,8(1):72.
[12]袁海虹,周 薇,榮征星,等.重組人角質細胞生長因子-2對大鼠皮膚燙傷的治療作用及其可能機制探討[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07,12(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