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曉玉 楊 浩 孫汝中 郭應臣 喬占平
南陽師范學院化學與制藥工程學院 河南南陽 473061
應用化學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包曉玉 楊 浩 孫汝中 郭應臣 喬占平
南陽師范學院化學與制藥工程學院 河南南陽 473061
結合南陽師范學院應用化學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經驗,從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科研轉化為教學等方面介紹了我校團隊的建設情況。
教學團隊;基礎課程; 教學改革;人才培養(yǎng)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tradi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team in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aculty building,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also the achievements we have made.
Key words: teaching team; foundatio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talent cultivar
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建設是高校改革發(fā)展中的永恒課題。2007年年初教育部開始實施“質量工程”,提出了“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重點遴選和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推動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fā)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的老中青相結合,發(fā)揚傳、幫、帶的作用,加強青年教師培養(yǎng)”??梢娊逃繉虒W團隊建設的重視,并對教學團隊建設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標。
2007年我院應用化學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團隊被學校確定為校級“優(yōu)秀教學團隊”。目前,該團隊依托應用化學校級重點學科優(yōu)勢,以特色專業(yè)、精品課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一系列重大質量工程建設為契機,經過幾年精心建設,已形成了一支業(yè)務精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隊伍。
師資隊伍水平是團隊建設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經過近幾年的努力,現(xiàn)已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wěn)定、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教學隊伍。
1.1 職稱、年齡、學歷結構
該教學團隊由12名教師組成,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5人;年齡結構為50歲以上1人,40~49歲7人,30~39歲4人。團隊成員有河南省教學標兵2人,河南省文明教師1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校首屆教學名師1人,校教學新秀獎一等獎獲得者1人。師資隊伍老中青結合,年富力強,團隊成員均具有較深的學術造詣和創(chuàng)新學術思想以及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和高尚的情操。
1.2 中青年教師培養(yǎng)
團隊注重對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通過建設有效的教學團隊合作機制,促進教師間的合作交流。在教學工作中采取老中青相結合,以老帶新的方法,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如采取定期召開教研活動,請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優(yōu)秀教師做示范教學;對新開課教師實行課前試講、課后評議制度;通過校、院兩級督導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教學指導,使青年教師順利通過教學關;定期舉辦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等,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采用引進和培養(yǎng)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團隊青年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著力培養(yǎng)一批具有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青年骨干教師。目前,團隊教師有2人被評為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獲得博士學位。
團隊一貫重視教學研究與改革,近年來團隊成員承擔教改項目3項,其中2項被鑒定為省級教學成果,發(fā)表教研論文8篇,出版教材3部,獲校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2.1 課程建設
團隊承擔的課程包括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化工原理,這些課程均為應用化學專業(yè)主要的基礎課程,也是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考課程。通過團隊教師的銳意進取、團結協(xié)作,課程建設成績顯著,分析化學課程建設在河南省處于領先水平,并于2007年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有機化學、化工原理、物理化學和無機化學于2008、2009和2010年先后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實驗教學改革與實驗室建設成果顯著,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于2008年被評為校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2 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
教學內容既要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理念和時代要求,又要反映本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要始終保持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先進性。
(1)構建“五核心”課程體系。構建以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化工原理5門課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以強化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支撐學生考研;不斷修訂完善教學大綱,以指導教師的教學;編寫相配套的學習指導書,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將傳授知識、能力培養(yǎng)和素質教育融于一體,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2)優(yōu)化、更新教學內容。以5大基礎課程的互相聯(lián)系為切入點,對其進行科學融合。以精選內容、強化基礎、注重應用和兼顧前沿為原則,將其中有關的基本理論部分合并,充實更新調整教學內容,適當介紹各學科最新研究進展,這樣既減少了理論部分的重復,精簡了學時,又突出了理論處理的系統(tǒng)性,在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上發(fā)揮優(yōu)勢;充分利用團隊的學科優(yōu)勢,將教師的最新研究成果經過提煉加工,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融入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3)構建“厚基礎、分層次、模塊化”的實踐教學體系。重組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化工原理等實驗內容,盡量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通過開設上述5門基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開設綜合化學、精細化學品合成、藥物分析、食品分析等實驗,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開展課外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如全國大學生“節(jié)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河南省“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設立大學生實踐教學活動創(chuàng)新項目、讓部分學生參與教師科研等一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開展“實驗性畢業(yè)論文”活動,這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所進行的最后一次科研訓練,對其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來解決較為復雜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和初步掌握科研基本程序和方法至關重要。通過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了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綜合培養(yǎng)的目的。
2.3 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團隊教師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理念,改革傳統(tǒng)教學中理論教學灌輸式、實驗教學驗證性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師生互動,實行研究性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與現(xiàn)實相近的教學情境,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相互討論和辯論,不斷探究,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由“演講者、表演者”轉化為“組織者、啟發(fā)者、引導者、鼓勵者、管理者”,由“一言堂”變?yōu)椤氨娧蕴谩薄?這種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學習方法,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采取教學與科研、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的方法。充分發(fā)揮團隊的科研優(yōu)勢,堅持科研以教學為依托,教學以科研為底蘊,強化教學與科研的相互支撐,不斷加大科研成果轉化到教學中的力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緊密結合學生的專業(yè)學習,寓思想教育于知識傳授之中,做到教書與育人的有機結合,實行大學生全程培養(yǎng)“導師制”。團隊教書育人的做法受到了學校和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3)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根據專業(yè)課程的教學特點,我們從2001年開始研制開發(fā)多媒體課件,現(xiàn)在已實現(xiàn)多媒體教學。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日常教學,讓學生直觀地學習專業(yè)課程,使原來抽象模糊的概念以及復雜的設備操作與結構等一目了然。這樣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又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從而創(chuàng)造出最佳的學習環(huán)境和最好的教學效果。
(4)建立多元化成績評定方法。改革考核方法,理論課采用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考核模式,平時考核占30%,期末考試占70%;實驗課建立以平時實驗綜合能力為主要考核目標的學生綜合實驗能力培養(yǎng)與等級考核制度,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讓考核和成績評定成為一種激勵手段,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通過教學團隊的建設,團隊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近3年,團隊教師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22篇;在2010年組織的教學技能大賽中,2人獲得河南省一等獎,1人獲學校教學新秀一等獎;在學生評教、教學督導檢查和同行評價中,本團隊教師均為優(yōu)良以上。
團隊積極將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發(fā)揮應用化學專業(yè)的科研優(yōu)勢,將優(yōu)秀的科研成果有選擇地納入到本科生實驗教學中,如“線性擬合法和非線性擬合法在化學動力學數(shù)據計算中的應用”“水楊醛甲胺磷合銅配合物穩(wěn)定常數(shù)測定”等科研成果轉化為本科生教學內容,并編寫在《物理化學實驗講義》和《綜合化學實驗講義》教材中;將學術水平高的教授、副教授安排到教學工作第一線,讓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將科研中的學術修養(yǎng)、科研經驗和科研思路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使之成為培養(yǎng)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途徑之一。在第二、三屆全國“節(jié)能減排”大賽中,應用化學專業(yè)學生賽明澤、張娟娟等分別獲得二、三等獎;在第七屆全國“挑戰(zhàn)杯”大賽中,李志平等同學獲得銅獎;在河南省第七、八屆“挑戰(zhàn)杯”大賽中,田俊凱、宋文河等同學分別獲得二等、特等獎。
2000年以來,團隊承擔了“面向21世紀化學專業(yè)主干課程體系構建及主干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實踐與研究”及“化學專業(yè)學生綜合實驗能力培養(yǎng)方案及等級考核的探索與實踐”等多項教改項目。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使得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實驗教學層次化,成績評定多元化。這些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到校內本科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yǎng)質量明顯提高,團隊承擔的“五大核心課程”是學生考研的必考課程,近3年我院學生考研率逐年提高(2008年,40.0%;2009年,51.6%;2010年,56.3%);對2008,2009和2010屆畢業(yè)生的實習情況進行的跟蹤調查中,實習單位一致反映,這3屆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驗技能,顯示了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1] 劉風春,陳希有,王林登.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理論與實踐[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1,33(1):5~8
[2] 杜長海,李然,李天一,等.化工原理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0,116(6):24~2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of foundation course of applied chemistry major
Bao Xiaoyu, Yang Hao, Sun Ruzhong, Guo Yingchen, Qiao Zhanping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Nanyang, 473061, China
2011-05-04 稿件編號:1105014
包曉玉,本科,教授,副院長。
2007年南陽師范學院“應用化學專業(yè)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