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華
(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人文科學系,山東 淄博 255130)
小學語文教材課程資源的選擇,是一個意義非凡的問題。被選擇的課程資源某種程度上具有楷模、示范的作用,它們對于兒童的語言能力、價值觀、人文觀的形成有著直接影響。它的表層內(nèi)容是在一個大的語文理念的統(tǒng)攝下,由各種體裁綜合有機地組成,其中詩歌是小學語文教材的一個重要門類。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材影響力比較大的主要有三個版本:人教版、蘇教版與北師版。這三個版本的語文教材各有自己的特色與體系,但是在詩歌的選擇上都是以古詩詞為主,以現(xiàn)代白話兒童詩為輔,北師教材甚至選用了很多知名歌曲的歌詞。這里筆者要談的就是關(guān)于小學語文教材詩歌的選擇問題。
小學語文教材的詩歌包括古詩與古詞、兒歌與兒童詩,我們可以稍加細致地梳理一下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歌: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選擇了80多首詩歌,其中有將近50首是古典詩歌,所占比例近60%;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文選擇了60多首詩歌,其中有30多篇為古典詩歌,所占比例同樣近60%。教材中選擇的古典詩詞大多為田園、鄉(xiāng)村抒情詩,而選用的現(xiàn)代白話新詩即兒童詩,內(nèi)容上多為描寫四季、自然景色以及抒發(fā)對祖國、自然、農(nóng)民、老師等的熱愛,如《一株紫丁香》、《歡慶》、《快樂的節(jié)日》、《長城和運河》、《走,我們?nèi)ブ矘洹?、《我們愛你啊,中國》等等。同時,如《讓我們蕩起雙槳》、《長江之歌》、《北京的橋》、《英雄贊歌》等廣為傳唱的歌曲也入選進詩歌部分,這在北師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尤為突出。
面對語文教材詩歌的選擇,我們首先要面臨幾個本體問題:第一,詩歌是什么?第二,給兒童閱讀的詩歌有什么獨特性?第三,詩歌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依據(jù)或者標準是什么?第四,詩歌與小學語文、與小學生的關(guān)系是什么?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實則比較棘手,而且是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從現(xiàn)行小學語文版本詩歌的選擇狀況來看,經(jīng)典的古詩詞居于首位,詩歌的學習幾乎成了古典詩詞的學習,同時,白話新詩選擇的出發(fā)點總體是本著知識性、教育性、道德性的目的。
在文學諸類別中,詩歌是最具有審美性、情感性的一種文體。孫紹振對詩歌的理解是:“詩歌這種藝術(shù)形式特征不同于小說和散文,在客觀特征和主觀特征在想象中結(jié)合、變異的時候,情感是占優(yōu)勢的”[1](P226)而且詩歌中的感情要非常特殊,“如果感情不特殊,就概念化、公式化了”[2](P230)?!霸谡麄€詩歌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詩歌的個性化、特殊化,詩的感情的不可重復性,詩的感情創(chuàng)造和想象,成了詩人追求的核心?!盵3](P230)中國古典文學的最高成就在于詩歌,這種詩歌是用文言文創(chuàng)作而成的有韻律、有節(jié)奏、有意蘊的形式。自五四新文化運動后,詩歌的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詩歌的承載主體不再是文言,而是白話。所以,中國文學質(zhì)的飛躍首先是從詩歌開始的。自胡適的《嘗試集》到現(xiàn)在,白話新詩已然比較成熟,有了自己的形式特征。在白話新詩發(fā)展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分化出了為兒童寫的新詩。在這里,為兒童抒寫,并表達兒童世界的情思意趣的白話詩,我們現(xiàn)在稱它為兒童詩歌。
小學生能接受能閱讀的詩歌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由古代文人、詩人創(chuàng)作的淺白古詩,如選入小學語文教材的《靜夜思》、《春曉》、《鋤禾》等,還有一類是白話兒童詩歌。小學語文教材無論哪個版本,詩歌的選擇無外乎這兩類。但是,這兩大類詩歌究竟哪一類應(yīng)該占據(jù)主導地位,現(xiàn)行版本的選擇告訴我們,答案是古典詩詞。小學語文教材實行此種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有真正的價值?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回到問題的原點,即小學語文教學承擔著什么樣的功能與意義?《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于語文價值意義的表述是:“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nèi)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shù)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yīng)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xiàn)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fā)揮重要作用?!边@里把中小學語文擔承的塑造現(xiàn)代人的責任提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對于中小學語文的這種理解基于一個事實,“對當今社會上的絕大數(shù)人來說,中小學的語文教育決定了他的人文素質(zhì)、他的閱讀趣味、他的文字表達能力和他的口頭交際水平,即使再受教育,如果不是學習與語文密切相關(guān)的專業(yè),他的一切語文能力都是由中小學語文培養(yǎng)出來的。”[4](P230)小學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與人的綜合素質(zhì)相聯(lián),具有奠基石的意義。具體到詩歌這種體裁,它的功能主要在于激發(fā)人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在于準確而有意味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在于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情感能力。本著這樣的原則與理論前提,再去探問小學語文教材詩歌的選用以古典詩詞為主體是否合理?需要強調(diào),提出這個質(zhì)疑不是否定古典詩詞的選用,而是闡釋小學語文教材選擇什么樣的詩歌更為合理和有價值。小學語文選擇的古詩都是古代文人創(chuàng)作的相對淺白易懂的篇章,但是古典詩歌的承載媒體畢竟是文言文,它用文言文表達古人的時空觀、人生觀、價值觀與哲學觀,具體一點說它是借助田園、鄉(xiāng)村的風土情景表達士大夫、文人的觀念情懷。這種情懷都有一定的社會閱歷、人生體悟作為背景,比起兒童文化而言,它更成熟、厚重、宏遠,更社會化。因此,小學生對于古典詩詞的接受只能限于去讀、去聽、去析。從文言詩到白話詩變化的表層是語言,但是語言不僅僅是工具,它也是一種思維與情感方式。所以,古典詩詞在語言工具與想象方式上與現(xiàn)代兒童相隔,無法把它們化入兒童自己的心靈世界。
小學語文這個詞,我們需要突出兒童這個層面。兒童對于語文或者說藝術(shù)的接受,與成人不同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在于身體的參與、滲透,它更強調(diào)形象性。古典詩歌美則美矣,但對于以白話為交流媒介的現(xiàn)代兒童而言,在少年階段確實只能作為背誦的材料。白話兒童詩則不一樣,白話兒童詩對于現(xiàn)代兒童而言更貼切,它是兒童文學學科中的一個重要文體,它以現(xiàn)代兒童的生活世界為平臺,發(fā)揮想象力,抒發(fā)當代的情感,更容易引起兒童的心靈共鳴。如舒蘭的《蟲和鳥》,“我把媽媽洗好的襪子,/一只一只夾在繩子上,/繩子就變成了一只多足蟲,/在陽光中爬來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條一條夾在繩子上,/繩子就變成一群白鷺鷥,/在微風中飛舞,/飛舞”。再如林煥彰的《紅雨鞋》,“妹妹的紅雨鞋,/是新買的。/下雨天,/她最喜歡穿著/到屋外去游戲,/我喜歡躲在屋子里,/隔著玻璃窗看它們/來游去,/像魚缸里的一對/紅金魚”。這些小詩篇幅短小,用淺白精致的白話寫成,想象的出發(fā)點就是現(xiàn)實中很普通很日常的生活場景:洗好的襪子、小手帕、雨中的紅雨鞋。在這些平凡事物中生發(fā)出詩意、美感,把生活融入了詩歌。更為重要的是,白話兒童詩具有可操作性,兒童可以去創(chuàng)作這種詩歌。兒童詩給兒童的提示就是生活中到處都有詩,詩歌沒有那么神秘,把自己的一個意念,一個小想法,用凝練的語言記錄下來就是詩歌。蔣風主編的《兒童文學信息》這份內(nèi)部發(fā)行的報紙曾經(jīng)刊載過江蘇常州一些孩子寫的詩歌,在此摘錄幾首。一年級王琴寫的《大地爺爺》:“大地爺爺最大方,/送一塊地給綠綠的小草,/送一塊地給五彩的花朵,/送一塊地給藍藍的大?!?小草邀來了蟲兒,/花朵請來了蝴蝶,/大海種起了波浪……/大地,/變得更富有了。”二年級吳思欣寫的《筆筒》:“山/是個很別致的筆筒/里面插著各種筆/樹筆/草筆/花筆/……”。二年級劉澤安寫的《夾竹桃》:“春天/陽光把夾竹桃樹枝/點燃了/枝頭上跳起/一簇簇/芳香的煙火”……從這些小詩的創(chuàng)作中,可以發(fā)現(xiàn),兒童的內(nèi)心世界不是白板一塊,而是一個蘊涵著無限美好情思的所在。小學語文教育就是要通過合理的方式,激活、張揚這種美好的情思,詩歌的學習與創(chuàng)作承擔著這種內(nèi)在的職責。
總而言之,白話兒童詩從語言介質(zhì)、想象方式、情感特征等層面上更適合兒童的接受以及操作。只有這樣,它才能真正把現(xiàn)代兒童的生活與語文學習相結(jié)合,從生活中獲取詩歌、詩意,使得生活與情感、想象力融合在一起。兒童詩歌的學習不是僅僅背誦,僅僅學會了分析,而是真正地滋潤了情感,激活了內(nèi)心的情思,形成了一種情感與想象能力。這對兒童來說,是一件很美好,很享受的事情,這實現(xiàn)了詩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詩的境界,實現(xiàn)了生活和詩歌之間良性的循環(huán)。
小學語文教材的詩歌選取了一部分的白話兒童詩,現(xiàn)在需要評判一下這些白話兒童詩的選擇。白話兒童詩的選擇在內(nèi)容上大體上呈現(xiàn)為這樣幾個方面:一是知識性詩歌。通過詩歌形式來傳承知識,如人教版的兒歌,《比尾巴》、《雪地里的小畫家》等;人教版的兒童詩《植物媽媽有辦法》、《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北師版的歌詞《北京的橋》等。二是描寫自然,抒發(fā)對自然的情感。這個自然多指四季即春夏秋冬,如人教版《四季》、《春風吹》、《四季的腳步》、《春的消息》、《聽聽,秋的聲音》等;蘇教版的《秋天》、《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等。三是道德性詩歌。通過詩歌傳授一種倫理道德,如人教版《平平搭積木》、《看電視》、《兩只鳥蛋》、《一株紫丁香》、《“紅領(lǐng)巾”真好》、《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中華少年》等;蘇教版的《一株紫丁香》、《快樂的節(jié)日》、《老師,您好!》、《我們愛你啊,中國》等。北師版《國徽》、《爸爸的老師》、《愛我中華》等等。這些詩歌表達了熱愛祖國、關(guān)愛長輩和家人、感謝老師、愛護大自然等情懷。還有的詩歌表達經(jīng)歷某種時間或者改造后,某種事物發(fā)生了變化,舊貌換新顏。如蘇教版的《走,我們?nèi)ブ矘洹繁磉_經(jīng)過我們的勞動,荒灘、溝渠、山坡等變成了綠色寶庫;再如《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表達貧窮的村莊經(jīng)歷現(xiàn)代文明后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等等。很明顯,從這些白話詩歌篇目的選擇中,我們能夠感覺到編選者的良苦用心以及內(nèi)在的兒童觀,即詩歌的學習和其他體裁的學習一樣,都是為了培養(yǎng)“好”兒童。“好”兒童的標準就是愛祖國、愛自然、愛家人、愛老師,愛一切的人。這個標準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它成了語文教育的唯一與全部,它遮蔽了“原生態(tài)”的兒童與真實的兒童,這種標準混淆了語文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
白話新詩需要選擇那些精致的審美性強的兒童詩入課本,它們不一定承載著非常重大的思想,但必須是審美地、精致真誠地表達了情感的詩篇。現(xiàn)行版本小學語文教材的白話兒童詩,在形式表達上總體比較粗糙,趨向大、空、假。在兒童詩中,確實有很大一部分通過寫自然來表達審美情感。但是,好的兒童詩都是從自然中的“小”來取材。能引起兒童切身感覺的還是那些細小、具體、瑣碎的事物。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到寫自然的兒童詩大多數(shù)都是寫四季,尤其是春與秋兩個季節(jié),其模式就是春來了如何,夏來了如何,秋與冬來了,又怎樣。不僅僅是詩歌,其他的體裁如散文,依然是寫春來了,事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在這里,筆者不是反對寫四季、寫春天,“春天”歷來是藝術(shù)的靈感源泉。但是,到底如何寫自然、寫四季,需要慎重思考。自然與四季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不是都要選擇輪廓式的寫法。兒童詩中有很多更為優(yōu)秀的自然詩,如《誰看見過風》:“誰看見過風?/你沒有,我也不能。/不過當枝頭的葉子瑟瑟抖動時,/風就在走過。/誰看見過風?/你沒有,我也不能。/可是當葉子們垂下他們的面龐,/風就在吹拂?!痹偃纭段蚁胫馈罚骸拔蚁胫罏槭裁床莸厥蔷G的,/為什么總看不見風?/是誰教會了鳥兒筑巢,/又是誰告訴樹站著休息呢?//當月兒不再是滾圓滾圓,/又到哪里去找那丟失的一塊呢?/是誰點亮了沉睡的星星?/還讓星星閃爍不止?/是誰在空中刷上五色彩虹,/又把那些毛茸茸的云掛得那么高?”相比較而言,這些小詩更是真誠與審美之作。
現(xiàn)行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除了抒寫大自然詩歌外,表達倫理道德的兒童詩歌同樣存在“大”“空”,缺失細致的審美性等問題。例如抒發(fā)對祖國之愛的白話詩,此類詩歌小學語文教材選擇了很多。但是這些詩歌的寫作同樣有一個常見模式,即跳躍性展示中國從南到北的地域以及從古到今的一些特色文化,如蘇教版的《我們愛你啊,中國》、人教版的《中華少年》。這種跳躍性不是思維與情感的跳躍性,而是對于祖國地域、文化的一個走馬觀花般展示,情感的表達顯得粗糙,過于宏大。對兒童而言,無法深入其心靈的世界。再如對于愛護自然的倫理道德表達,幾乎采用了傳聲筒的方式。人教版有一首《“紅領(lǐng)巾”真好》,前半部分比較鮮活生動地寫了小鳥受到“紅領(lǐng)巾”的保護后自由快樂的狀態(tài),但是后面,直接寫到“嶄新的木牌上寫著‘請愛護小鳥!’小鳥在枝頭高唱‘紅領(lǐng)巾’真好”。在這里,小鳥直接“高唱‘紅領(lǐng)巾’真好”,沒有內(nèi)在邏輯和想象邏輯。實際上,小鳥成了傳聲筒,而不是動物意義上的小鳥了。
現(xiàn)行版本白話兒童詩的選擇還有一個問題,忽視兒童內(nèi)心體驗與情感。詩歌最終是指向內(nèi)心的一種文體,白話兒童詩同樣要表達兒童在童年階段的內(nèi)心世界、情感萌動、心靈秘密??v觀小學語文教材的詩歌,大多數(shù)都是在寫外在的客觀世界與理性的情感,基本上看不到寫兒童內(nèi)在世界的詩歌。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是一個缺失?,F(xiàn)代白話兒童詩在表達兒童內(nèi)在世界方面,也有很多優(yōu)秀之作,如林良的《蘑菇》,“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只有雨天,/青蛙才來躲雨。/晴天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清清。”詩歌很小,但是兒童本能的孤獨感,渴望友情與關(guān)愛的心情淡淡地氤氳而出。
總之,給兒童看的詩歌應(yīng)該是豐富、細致、靈動的審美篇章。小學語文教材在這種文體的選擇上,理應(yīng)考慮到它的復雜性,深入兒童詩歌中細細挑選。在選擇的理念上,體現(xiàn)對兒童當下生長狀態(tài)、情感萌動、心靈世界的關(guān)懷。
[1] [2][3]孫紹振.文學性講演錄[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 羅崗.想象城市的方式[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