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xié)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參政議政部部長 張化本
政府信息公開,是落實“權為民所用”理念,建設陽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的一項基礎性工作。2008年5月1 日《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以來,我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不斷發(fā)展并取得積極成效。但在實踐中也顯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
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對于“十二五”期間把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到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個出發(fā)點上來,對于推動政府轉變職能、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科學化水平,對于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與和諧社會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目前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與公眾的期望和需求存在著差距。一是公開的多是一般性信息(如機構職能、工作制度、政策法規(guī)、辦事程序等)和政府部門希望公眾了解的信息(如工作成績、領導講話等),而對于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則公開得不夠充分;二是公開的信息往往比較抽象和原則性,如財政收支信息的公開多是粗線條、大科目、專業(yè)性強,一般人很難看懂;三是一些具有信息公開義務的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如電信、電力、醫(yī)療、交通、教育等)信息公開不夠充分,而這些機構的信息因與民生關系緊密而受到公眾的熱切關注;四是信息公開的往往只是決策結果,而缺乏決策的過程以及公開后的反饋和答疑機制。
建議對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做出較為詳細的規(guī)定。
一是明確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細目,把與公眾利益關聯(lián)度高的民生問題(如就業(yè)、社保、醫(yī)療、住房、物價、教育等)和公眾關注度高的財政收支問題(如行政成本、“三公消費”、土地出讓收支、政府采購與工程投資等)作為信息公開的重點。
二是提高信息公開的透明度,財政信息應按部門、按項目公開收支細目,公開形式要通俗,使公眾能看得懂。
三是明確具有信息公開義務的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名單,并對其公開信息的科目與標準做出明確規(guī)定。
四是明確決策信息不僅要結果公開,而且要程序公開、過程公開,并建立反饋答疑機制,使決策全過程在陽光下運行。例如,江蘇無錫、浙江溫嶺、河南焦作等地通過民意測評、社會聽證等形式吸收公眾參與財政預算編制,取得良好效果,應予推廣。
當前政府信息公開的公眾滿意度不高,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信息公開的過程缺乏公眾的參與。
首先,哪些信息可以公開,哪些信息不可以公開以及信息公開到什么程度,完全由政府單方面決定,公眾并不知情。因此有時會形成這樣一種現(xiàn)象:政府公開的信息公眾并不關注,而公眾關心的信息政府卻沒有公開。其次,還沒有形成一套公眾對政府信息公開的評價與監(jiān)督機制。
應當指出,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是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有效途徑。在公眾廣泛參與基礎上形成的決策,往往會得到公眾的廣泛認同。因此,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得到社會廣泛認同,也應該建立公眾參與機制。為此建議:
1.建立政府信息公開聽證制度,對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細目進行聽證,對公眾關切度高的民生、財政收支等信息的公開范圍、程度進行聽證。
2.建立政府信息公開評議監(jiān)督制度,包括人大定期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監(jiān)督檢查,政協(xié)、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可通過提案、座談等形式對政府信息公開情況進行評議、提出意見建議,通過選聘社會監(jiān)督員、召開座談會、開展網絡評議等形式鼓勵公眾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評議監(jiān)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