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藤
(西安外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7)
民辦高等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政策演進:必須堅持開放性原則
黃 藤
(西安外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7)
民辦教育的政策是推動民辦教育實踐的決定性因素,具有鮮明的導向、協(xié)調和控制作用。隨著民辦教育的發(fā)展及政府和社會對民辦高校要求的提高,民辦教育政策特別是中觀、微觀層面的政策制定,必須以開放革新的精神及時進行修正和完善,使之能符合目前民辦高校發(fā)展的實際情況。通過對影響我國民辦高校發(fā)展的學費政策和招生政策的評析,提出要繼續(xù)堅持民辦教育政策的開放性原則,促進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政策建議。
民辦教育;民辦高等教育;法規(guī)政策;開放性原則;政策演進
DO I:10.3969/j.issn.1671-2714.2011.02.001
民辦教育的法規(guī)政策是推動民辦教育實踐的決定性因素,具有鮮明的導向、協(xié)調和控制作用。從 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大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到 2002年第九屆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再到 2010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 (2010—2020)》,國家的民辦教育法規(guī)政策在近三十年的時間內,整體上以一貫之體現了鼓勵、扶持、促進、規(guī)范的基本精神。但經過近三十年的發(fā)展,我國民辦高等教育到目前的發(fā)展基礎和社會環(huán)境,與發(fā)軔之初相比已發(fā)生很大變化,特別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 (2010—2020)》的頒布,為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展示了新的政策背景,明確提出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要“大力支持民辦教育”、“大力發(fā)展民辦教育”。這兩個“大力”,標志著民辦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民辦教育有了更優(yōu)越的成長環(huán)境和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政府和社會對民辦高校的期待和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廣大群眾對民辦高校有了新的期盼和需求,已經不僅僅是能上大學,而是要能上高質量的民辦大學,同時民辦高校自身發(fā)展的動力和訴求也與日俱增。面對新形勢,為了促進民辦高等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堅持民辦教育政策的開放性原則,對民辦教育中觀、微觀層面的政策加以規(guī)定,以開放革新的精神及時進行修正和完善,使之能夠符合目前民辦高校發(fā)展的實際情況。
1.民辦教育政策是民辦高等教育非均衡發(fā)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qū)間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很不平衡,民辦教育在發(fā)展速度、發(fā)展重點和發(fā)展模式上各具特色,發(fā)展水平之間也存在很大差異。各個省級地方政府往往結合本省區(qū)實際,綜合各種因素出臺一系列針對本省民辦教育發(fā)展的政策。這些政策既可能是開放性的、前瞻性的,也可能是保守趨穩(wěn)的,還可能是開放與保守并存的。由于這些政策價值取向的差異,加上經濟社會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民辦教育特別是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非均衡化傾向十分突出,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地域差異化特征非常鮮明,而且各省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業(yè)已形成的差距也將會進一步加大。
從區(qū)域結構來看,目前我國民辦高校地區(qū)分布很不均衡。2007年民辦普通高校最多的幾個省份是廣東 (28所)、山東 (24所)和江蘇 (21所),其中本科院校最多的是陜西 (5所)、廣東 (3所 )、上海 (2所 )、江蘇 (2所 )、浙江 2所、江西 (2所)和山東 (2所);高職院校最多的省份是廣東(25所 )、山東 (22所 )、福建 (22所 )、江蘇 (19所)、上海 (14所 )、河北 (13所 )和陜西 (12所 )。到 2009年,全國民辦本科高校達到 47所,其中陜西 7所 ,山東 5所 ,浙江 4所 ,遼寧 4所 ,廣東、河南各 3所,上海、江蘇、江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湖南和福建各 2所,北京、天津、河北、湖北、寧夏各1所。①
在各地民辦高校數量變化的背后,既反映了國家民辦教育政策在各地執(zhí)行落實的程度差異,更反映了各地民辦教育政策的開放程度和支持程度,反映的是各地民辦教育政策的成敗得失。換言之,必須持之以恒地堅持民辦教育政策的開放性原則,民辦高等教育才有可能得到可持續(xù)的健康穩(wěn)定的發(fā)展。
2.民辦教育政策是影響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快慢的重要因素。以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為例,陜西省是全國民辦高等教育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在全國很有代表性。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發(fā)軔于 1984年,經過復興期、成長期、規(guī)范期和發(fā)展期四個階段后,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民辦普通高校30所,其中普通本科高校 19所 (包括獨立學院 12所),高職院校 11所;萬人以上規(guī)模高校 9所;在校生 24萬余人。陜西省民辦高校全日制在校學生數、本科院校數、萬人以上學校數、校園占地及校舍面積、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和館藏圖書量等多項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陜西省民辦高校為國家培養(yǎng)了 20余萬名合格的應用性專業(yè)人才,為社會積累了近 50億元的教育資產。它以學生數量多、辦學規(guī)模大、發(fā)展速度快、建設起點高及綜合實力強為特色,形成了輻射全國的社會輿論影響力和教育市場影響力,具有鮮明的品牌優(yōu)勢和群體優(yōu)勢。這是陜西高等教育在黨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大力推進教育體制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成功典范。
在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過程中,民辦教育政策和法規(guī)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1988年 2月 23日,陜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實施了《陜西省自學考試社會力量助學暫行管理辦法》,1996年 11月,陜西省人大常委會頒布了《陜西省社會力量辦學條例》,這要比 1997年 7月國務院頒布的《社會力量辦學條例》還要早半年多;2000年 9月,陜西省教育廳發(fā)布了《〈陜西省社會力量辦學條例〉實施細則》;2001年 3月,陜西省教育廳發(fā)布了《陜西省社會力量舉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的暫行規(guī)定》;2005年 1月,陜西省人大頒布施行了《陜西省民辦教育促進條例》;2007年以來,陜西省委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委派了 16位干部到民辦高校擔任督導專員 (負責學校黨委工作);2008年 1月 15日,中共陜西省委辦公廳、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民辦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規(guī)范管理的若干意見》(陜辦發(fā)〔2008〕3號)。這一系列法規(guī)政策和管理舉措的出臺,有效地促進和規(guī)范了陜西省民辦教育在各個發(fā)展階段的辦學行為。從總體上看,陜西省民辦教育的政策環(huán)境是健康的、良好的。
但是,近年來陜西民辦高等教育由于受到有關具體政策的制約,在發(fā)展中也遇到了新的困難。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學費政策和招生政策。全國現有民辦普通高校 336所,其中廣東 28所、山東24所、福建 23所、江蘇 21所、陜西 18所 ,陜西省已由五年前的第 2位下降到第 5位。2006年至2007年兩年期間全國民辦高校增加了 39所,增長比例為 15.2%,而陜西省沒有增加一所?,F在全國有獨立學院 322所,陜西省有 12所,和山東省并列排名第 10位。在國家出臺《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暫行規(guī)定》后,將獨立學院明確定性為實施本科高等學歷教育的民辦高校后,陜西省原有 7所民辦本科院校在全國排名第一的優(yōu)勢也將不復存在。全國現有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 812所,陜西省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數已由最高峰時的101所銳減為 23所,由當初占全國的 12.6%下降為現在的 2.8%,已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
陜西省民辦高等教育出現的這種由于具體政策的影響而帶來的新變化,在全國有很強的代表性。這說明我國目前的民辦教育政策必須結合社會和市場的新變化,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
在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政策體系中,學費政策和招生政策是制約民辦高校發(fā)展的兩個關鍵性政策。因為學費和生源是民辦高校生存的基礎和發(fā)展的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收費和招生政策,事關民辦高校的存亡,“統(tǒng)得過多,管得過死”是其最主要的弊端。
1.民辦高校大部分靠學費收入,但收費標準由政府統(tǒng)一制定,學校沒有自主權。民辦學校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收費面向社會和市場舉辦教育活動,學費收入是其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經費來源?!督逃ā返谖迨龡l規(guī)定:“企業(yè)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依法舉辦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辦學經費由舉辦者負責籌措,各級人民政府可以給予適當支持?!薄睹褶k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民促法》)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民辦學校對接受學歷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費用的項目和標準由學校制定,報有關部門批準并公示;對其他受教育者收取費用的項目和標準由學校制定,報有關部門備案并公示。”《民辦教育促進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民辦學校對接受學歷教育的受教育者收取費用的項目和標準,應當報價格主管部門批準并公示;對其他受教育者收取費用的項目和標準,應當報價格主管部門備案并公示。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會同教育行政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制定?!?/p>
在《民促法》和《實施條例》兩個法律法規(guī)中,明確規(guī)定民辦學校實施學歷教育的收費項目和標準是由學校“制定”并報“價格主管部門批準并公示”,實施非學歷教育的收費標準是由學?!爸贫ā辈蟆皟r格主管部門備案并公示”。
仍以陜西省為例。陜西省民辦高校收費標準由政府物價部門統(tǒng)一制定,在長達 6年的時間內絲毫未作調整。現行的民辦高校收費標準為:本科每生每年8 500元至10 000元,??泼可磕? 600元。與兄弟省份相比,陜西省民辦高?,F行收費標準明顯過低。比如北京 2010年民辦高校學費指導價為:民辦普通本科院校收費在 15 000萬元左右,專科在8 000元到10 000元之間;廣東省 2007年民辦普通本科院校的學費就已達到15 500萬元;浙江、海南、福建等省均在 15 000萬元左右。內陸及相鄰省份如湖南、吉林、遼寧、河北、湖北和河南等省,收費也都在 12 000萬元以上。相比之下,陜西省民辦高校的收費標準明顯偏低。
近年來,隨著社會物價水平的持續(xù)上漲和辦學成本的不斷加大,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辦學要求逐年提高,各種教育教學的評估和評比不斷增多,學校的辦學收入除去維持正常教育教學支出外,基本已無余力實現學校進一步的建設和發(fā)展。經費投入不足,成為影響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深層次瓶頸。
省級地方政府的學費政策之所以在較長時期內保守穩(wěn)定,主要還是源于國家政策層面上的嚴格管理。2006年 5月 12日,教育部、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高校教育收費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教財〔2006〕2號)。據此通知精神,2006年 8月 11日,陜西省教育廳、物價局、財政廳聯(lián)合下發(fā)了《關于加強我省高校收費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陜教資〔2006〕53號 )。2007年 7月 18日,陜西省物價局、教育廳根據上述文件,下發(fā)了《關于核定我省獨立學院和民辦普通高校 2007年新增本科專業(yè)學費標準的通知》(陜價行發(fā)〔2007〕101號),核定了陜西省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等 11所獨立學院和西安外事學院等 5所民辦普通高校 2007年新增本科專業(yè)的學費標準,即原則上文法財經類每生每學年最高不超過8 500元,理工外語類、藝術類分別不超過10 000元和12 000元。各院校可根據辦學實際適當下浮。其中明確規(guī)定:“各有關院校 2007年新增本科專業(yè)最高學費標準可根據本院校的辦學實際適當下浮”;“各院校在實施收費前,應持相關文件及時到省物價局辦理《收費許可證》變更手續(xù)。并按照《陜西省教育收費公示制度》的有關規(guī)定,認真做好收費公示工作,自覺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jiān)督”。
2010年 4月 21日,教育部、國務院糾風辦、監(jiān)察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審計署和新聞出版總署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 2010年治理教育亂收費規(guī)范教育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教財〔2010〕2號),同年 5月 18日,財政部下發(fā)了《關于切實做好治理教育亂收費工作的通知》(財綜〔2010〕37號),從國家層面上對教育收費再次進行了嚴格管理。根據上述政策精神,陜西省價格管理部門2010年對民辦高校的學費標準批復,仍然沒有批準各高校要求增加學費的訴求,而是繼續(xù)執(zhí)行2005年確定的標準。
省級政府的價格部門將民辦高校的收費標準與公辦高校的收費標準一視同仁,表面上公平對待,實際上卻忽略了民辦高校主要是以學費收入來開展辦學活動的主要事實。在收費政策上,應由民辦學校根據辦學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自行制定收取費用的項目和標準。這既可以體現辦學自主的法律權利,又能夠充分體現民辦學校的市場性特點。特別是在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辦學成本急劇提高的現實環(huán)境中,如果不在學費標準的審批方式和程序上取得突破必將對民辦高校的健康運行產生消極影響。
2.政府對民辦高校的招生至今還實行計劃管理,統(tǒng)得過多,管得過死。民辦高校沒有招生自主權,就會制約其發(fā)展活力。《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民辦學校享有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同等的招生權,可以自主確定招生的范圍、標準和方式;但是,招收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學生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guī)定??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為外地的民辦學校在本地招生提供平等待遇,不得實行地區(qū)封鎖,不得濫收費用。民辦學校招收境外學生,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其中,“招收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的學生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guī)定”的限定,是教育行政部門對民辦高校招生嚴格管理的法規(guī)源頭和依據,也是導致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把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招生統(tǒng)一計劃管理的癥結所在。
2007年 2月 3日,教育部以部長令的形式發(fā)布了《民辦高等學校辦學管理若干規(guī)定》,其中第十三條規(guī)定:“民辦高校招收學歷教育學生的,必須嚴格執(zhí)行國家下達的招生計劃,按照國家招生規(guī)定和程序招收學生。對納入國家計劃、經省級招生部門統(tǒng)一錄取的學生發(fā)放錄取通知書”。2010年 1月 20日,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做好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學〔2010〕1號)及《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guī)定》,其中在第七條“分省 (區(qū)、市)分專業(yè)招生計劃”中規(guī)定:“經教育部批準 (或備案)的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校在國家核定的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規(guī)模內,可按有關計劃編制工作要求編制本校的分省 (區(qū)、市)分專業(yè)招生計劃 (即招生來源計劃)。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 (局)和各高校須按有關計劃管理辦法編制、調整、執(zhí)行招生來源計劃”;“高校應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加強對人才需求的分析、預測,結合自身辦學條件、畢業(yè)生就業(yè)情況和各省 (區(qū)、市)的生源情況,做好招生專業(yè)結構、層次結構、區(qū)域結構的調整,自主、科學、合理地安排招生來源計劃?!?/p>
由于國家教育政策的一系列嚴格規(guī)定,所以省級地方政府的一系列下位政策規(guī)定也就隨之配套出臺。2008年月 1月 15日,中共陜西省委辦公廳、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fā)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民辦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規(guī)范管理的若干意見》(陜辦發(fā)〔2008〕3號),其中明確要求“嚴格規(guī)范招生行為”。2010年 4月 2日,陜西省教育廳依據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法規(guī)文件精神,出臺了《關于做好 2010年民辦高等學校、獨立學院招生工作的通知》(陜教民〔2010〕11號),明確規(guī)定:“各校應嚴格執(zhí)行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工作規(guī)定,一律納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tǒng)一考試招生體制內管理。未經批準,不得擅自變更招生計劃”;“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招生規(guī)定和程序招收學生,對納入國家計劃、經省級招生部門統(tǒng)一錄取的學生發(fā)放錄取通知書,對錄取的非學歷教育學生發(fā)放學習通知書”。
從法規(guī)文本和具體執(zhí)行措施來看,陜西省對民辦高校的招生管理政策甚至比公辦高校更加嚴格,除程序管理、計劃管理之外,還根據國家文件精神增加了簡章管理、錄取通知書管理和招生人員身份管理等內容。另外在招生錄取過程中,也存在許多沒有見諸文件的隱性歧視。
民辦學校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于學費收入,生源是民辦學校的第一道生命線。民辦學校的建設與發(fā)展,教育質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生源基礎。招生政策的合理與否,對民辦學校發(fā)展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政府主管部門對民辦學校的招生政策主要包括對招生簡章和廣告的審批、對學費標準的制定和對招生范圍的規(guī)定。一般情況是,民辦義務教育的招生范圍劃定在本市、區(qū)、縣的范圍內,個別名牌民辦學校甚至擴大到全省范圍招生。但是,在非義務教育階段特別是在高等教育階段,全國各省市的區(qū)域性招生政策區(qū)別較大,有的省市向全國放開招生市場,有的省市與跨省市招生的兄弟省市實行對等指標招生政策,也有的實行較嚴格的招生市場地方保護主義政策,控制本地生源外流,以穩(wěn)定本區(qū)域內民辦高校的生源市場,扶持本地民辦高校。
公辦學校招生與民辦學校招生最大的不同在于,由于教育資源特別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短缺,公辦學校多數不存在生源短缺的狀況。另外,由于公辦學校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于財政支持,所以公辦學校對生源市場的依賴沒有民辦學校來得敏感和強烈。公辦義務教育為了嚴格保證公益性,一般實行按區(qū)域就近入學的原則。公辦非義務教育特別是公辦高等教育,則實行國家分配指標的原則,以指標數控制招生范圍和入學人數。公辦教育的收費項目和標準也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tǒng)一審批和執(zhí)行。
但是,如果對民辦高校的招生管理模式也照搬對公辦高校的管理模式,實行基本一致的行政審批制度,是非常不合理的。教育部給每個省下達了宏觀招生控制指標,如何利用好這些有效的指標促進各省民辦教育的發(fā)展,地方政府必須要有更加靈活、分類的政策,而不是照搬管理公辦高校的辦法來管理民辦高校。比如,有的省就嚴格控制民辦高校到省外招生,學生自己不能到高校報名,結果導致國家珍貴的招生指標被浪費,并使得部分民辦高校面臨生存危機。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由于辦學體制、辦學主體和經費來源的不同,采取統(tǒng)一的招生管理政策,必然會對民辦高校的生源數量和質量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民辦高校只有實行與公辦高校不同的招生管理政策,才符合民辦高校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
3.政府給予私立高校一定的財政支持,由私立高校自主確定收費標準、招生數量和招生方式。這是國際上私立大學的通行做法。從國際上看,各國政府都給予私立大學不同程度的財政支持,并且完全由各私立大學自主確定收費標準和招生數量,政府不制定統(tǒng)一標準強制私立大學執(zhí)行。這是高度尊重私立大學辦學自主權的體現。
以美國和日本為例。美國低收費的公立院校僅收取不足 2 000美元的費用,而私立的研究型大學如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則收取14 000美元以上的費用。據《Peterson's Register of Higher Education》(1993年版 )一書的統(tǒng)計,美國學費在2 000美元以下的學校為 71所,2 000美元~3 999美元的學校為 164所,4 000美元~5 999美元的學校為 380所,6 000美元~7 999美元的學校為 324所,8 000美元~9 999美元的學校為 164所,10 000美元~11 999美元的學校為 208所,12 000美元~13 999美元的學校為 180所,14 000美元以上的學校達 398所,而且學費在10 000美元的學校均是私立大學。雖然美國名牌私立大學的學費較高,但由于培養(yǎng)質量高、聲譽卓著,美國的有志青年仍都力爭上私立大學。
在日本,目前國立與私立大學的收費差距正在縮小,即國立大學的學費正迅速增加,而私立大學學費增加的幅度較小,如兩者收取的學費在1974年分別為 48 000日元和 283 549日元,到1992年則為 605 600日元和 1 108 579日元。這表明即使上國立大學,學生也必須比以往支付更多的學費。[1]當然,國外私立大學在制定學費標準時考慮到了家庭的承受能力并制定了完備的獎學金制度。比如,韓國公立大學的學費大約是每學期 2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4萬元;私立大學的學費大約是每學期 4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8萬元。高麗大學是韓國頂尖的私立大學,學生交納的學費占學校總預算不到 50%。韓國高麗大學常務副校長安文錫曾表示說:“學校會充分考慮學生及其家庭的承受能力,不希望學費問題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好的影響?!盵2]
在招生方面,美國大學沒有統(tǒng)一的招生制度,更沒有統(tǒng)一的分數線。錄取什么樣的學生、錄取多少學生,完全由學校自己確定。美國大學有四種不同的招生方式:常規(guī)招生 (Regular Admissions)、整個學年都接受申請的招生 (Rolling Admissions)、具有約束力的提前錄取和不具約束力的提前錄取。學生可以同時聯(lián)系幾所高校以便擴大選擇機會。
美國高校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吸引到足夠的學生。對私立院校而言,只有招收到足夠數量的學生,才能保證學校有正常運轉的經費,因為學生的學費是私立學校收入的主要來源。州立院校從州政府獲得的經費數額也同樣主要取決于所能吸引到的學生數量。所以,為生源而相互競爭是美國高校競爭行為中的基礎活動。激烈的市場競爭使美國高校必須密切關注市場的變化,適時地調整方向,制定策略,以保證在高等教育市場中有一個穩(wěn)固的位置。在競爭生源中,尤其在特定的歷史背景的大學適齡人口嚴重缺乏時期,為了保證有充足的生源,美國高校采取了靈活的措施:(1)打破傳統(tǒng)招生模式,大量招收非傳統(tǒng)學生;(2)迎合學生興趣,設置多樣化課程;(3)加大招生宣傳力度,不斷創(chuàng)新招生技術;(4)增強社會意識,贏得多方面支持;(5)形成教育特色,增強競爭能力。[2]
日本大學新生錄取基本由考試決定。私立大學的考試科目有:人文社會科學要考語文、社會、外語三門,理工科還要加試數學和理科。有的私立大學還要進行第二次考試。20世紀 90年代以后,隨著日本社會走向少子化,各大學的生源日益減少,財政日趨困難,私立大學更是首當其沖。在新的形勢下,各私立大學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指定式推薦招生制;(2)公募式推薦招生制;(3)面向附屬高中的特別招生制;(4)AO式招生制;(5)面向海外日僑子女的特別招生制;(6)插班招生制;(7)成教招生制;(8)其他形式的特別招生制。[5]
應當說,以美國和日本為代表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在管理私立教育方面具有成熟經驗和顯著成效。盡管社會制度和文化背景不同,但是他們能充分信任私立大學的自律性,高度尊重私立大學在經費標準制定和招生數量、招生方式選擇上的自主權,始終維護私立教育生存與發(fā)展的市場化原則,并且能夠根據經濟社會和生源市場的變化,對私立大學采取靈活開放的管理政策,這些方面完全可以作為我國完善與改革民辦教育政策體系的有益借鑒。
堅持民辦教育政策開放性原則的核心,就是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趨勢,按照民辦高等教育生存與發(fā)展的市場化規(guī)律,分類管理,自主管理;求變求新,與時俱進;不斷激發(fā)民辦高校機制體制的內在活力,不斷激發(fā)民辦高校辦學者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促進民辦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方面做出新的貢獻。我國民辦高等教育之所以存在上述種種在招生和學費方面的政策限制,根本原因還在于目前在國家層面上的相關民辦教育政策,沒有全面貫徹《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法律精神,沒有全面體現“大力促進”的基本原則。我國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地方服從中央,上級機關的法規(guī)政策對下級機關具有很強的強制性和示范性,如果國家有關民辦教育政策屢屢表現出限制性或者模糊性傾向,那么地方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就難免存在諸多限制性和模糊性。因此,必須堅持政策的開放性原則,“清理并糾正對民辦學校的各類歧視政策。制定完善促進民辦教育發(fā)展的優(yōu)惠政策”,重點在于清理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歧視政策和國家有關部委的歧視政策。歧視政策的源頭不清理,地方政府對民辦學校的歧視性政策和歧視性待遇就不可能徹底消除。在此就改革學費管理政策和招生政策,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1.對民辦高校執(zhí)行比較寬松的學費標準管理政策。按照全國目前已有的收費標準的最高水平實行收費最高限價。在最高限價之下,不搞“一刀切”,由各民辦高校自行確定收費標準,向社會公示,政府備案監(jiān)督,市場調節(jié)。為規(guī)范管理,各省級財政部門應向民辦高校提供統(tǒng)一的、與公辦高校同等的行政事業(yè)性收費票據。
2.完全放開民辦高校招生的地域限制,用市場化的手段來進行生源指標的分配與整合。在全國推廣上海市試行的民辦學校自主招生政策②,允許全國各民辦高校自主招生,自主確定招生數量,向省級考試中心備案,也可以提前錄取,即:報名參加民辦高校自主招生被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每年 6月進行的統(tǒng)一高考;未被錄取的學生,仍可參加當年全國統(tǒng)一招生考試,并重新填寫志愿。要從根本上改革招生方法,給予民辦學校充分的自主權,給予學校和學生充分的選擇權。
綜上所述,只有堅持民辦高等教育政策的開放性原則,不斷改革探索、完善優(yōu)化,才能為民辦高等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和支持。檢驗民辦教育政策是否具有科學性和生命力,要看它是否符合民辦高校建設與發(fā)展的實際,是否符合民辦教育的市場化規(guī)律,是否充分發(fā)揮了民辦高校的體制機制優(yōu)勢,是否激發(fā)了民辦高校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造性活力。在完善和優(yōu)化民辦教育政策體系的過程中,完全可以以改革學費管理政策和招生管理政策為突破口和切入點,積極吸納國際上各國政府管理私立大學學費和招生的有益經驗,切實做到分類管理,不照搬管理公辦高校的模式,充分尊重和切實維護民辦高校的辦學自主權,以開放和寬松的精神,支持各民辦高校在學費政策和招生政策上不斷探索經驗。只有形成一個開放、寬松和與時俱進的民辦高等教育政策體系,才可能為民辦高等教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強有力的支持,才能使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未來充滿希望。
注釋:
① 全國民辦普通院校名單,網易教育,2009年 9月 22日。
② 2005年,上海市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本著“政策連續(xù)、維護穩(wěn)定、綜合改革”的原則,在上海杉達學院、上海建橋職業(yè)技術學院和上海新僑職業(yè)技術學院 3所民辦高校中試行自主招生,并且取得了經驗,這一做法完全可在全國推廣。
[1] 天若.國外大學收費知多少[J].教育,2007(11):53.
[2] 金旼旼,魏玉棟,肖春飛.國外大學是這樣收費的 [EB/OL].(2006-01-04).http://www.qinghuaonline.com/detail_info.asp?sn=58068.
[3] 朱傳輝,張繼玉.試述美國高等學校競爭生源的策略[J].甘肅科技,2007(5):239-241.
[4] 姚傳德.日本私立大學的招生改革[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8(8):103-106.
Abstract:Policy is the decisive factor to promote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practice.It has a distinct role in guidance and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rol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and increasing demand of government and community to the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eof higher learning,policy development,especially in view of themicro and current level,must be open to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in order to follow the actual situation.Through the analysisof tuition and admission policy which impacted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es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the author p roposes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continuously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of open,and p 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non-governmental education;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regulations and policies;principle of openness;policy evolution
The Evolu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M ust adhere to the Pr inciple of Openness
HUANG Teng
(Xi'an Foreign Affairs College,Xi'an,Shaanxi,710077,China)
G648.7
A
1671-2714(2011)02-0001-07
2011-01-11
黃 藤 (1958-),男,陜西西安人,教授,西安外事學院董事長、院長,研究方向:民辦教育與職業(yè)教育理論。
(責任編輯 毛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