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心靈上的孤寂,是一種思想上、情感上無法溝通的心理感受,與周圍環(huán)境人多人少并無直接關聯(lián)。孤獨原本是人的一種自然本性,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理感受,這就猶如大江大河,有湍急的水流,也有相對平靜的漣漪。孤獨本身無所謂好壞,所以有人講,孤獨是憂愁的伴侶,也是精神活動的密友。孤獨與平靜相距不遠,人生活在喧囂的塵世,有時在平靜與孤獨之中反而會更好地思考問題,深入思考生活的本質(zhì)與生命的真諦。
但是,過度和長期的孤獨卻是有害的。長期的孤獨等于自設牢籠,與周圍世界隔離,使自己封閉起來。這種孤獨會使人感到壓抑,使心理失去平衡,精神萎靡,失去進取心和生活信念。
晚唐詩人李商隱有一首題為《嫦娥》的詩,就寫出了
長久孤獨的痛苦:
云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首詩雖題為嫦娥,實際上是寫主人公,也包括作者自己的孤獨之苦。前兩句寫室內(nèi)外的環(huán)境景象:室內(nèi)燭光越來越暗,云母屏風也籠罩在一片深色之中,室外銀河正在逐漸消失,寥寥晨星也行將隱沒。這種景致烘托出了主人公長夜獨坐的孤寂落寞的心境。后兩句寫主人公在這寂寞孤獨之中看到一輪孤月,自然想到月中的嫦娥,她一人獨居廣寒宮,寂寞無伴,恐怕會后悔當初偷吃仙丹飛上月宮,隨著月亮從碧海升起歷經(jīng)青天又落入碧海,年年月月遭此寂寞孤獨。
人產(chǎn)生孤獨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有人是由于在親人之間缺乏親密的情感而造成情緒上的孤獨;有人則是由于在生活上遭遇坎坷或欺騙,痛感世態(tài)炎涼、人心虛偽而產(chǎn)生孤獨;有人是懷才不遇,知音難覓而生孤獨;也有人是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種缺陷不敢與人交往而陷于孤獨等。不管是什么原因,大多與人的性格有關。一內(nèi)向的人在與人交往時比較教動不易與他人建立親密聯(lián)系,遇到挫折又往往自責,更加疏忽離,最后陷入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這首被后人稱頌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詩大約是大歷二年(767)秋,杜甫在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時所作。詩的前四句寫景:詩人登高遠眺,這里是秋風獵獵,猿聲哀鳴,遠處江渚水清沙白飛鳥回旋,秋天落葉蕭蕭而下,長江波濤奔騰不息。后四句是抒情:在這悲涼的秋色中,遠離故鄉(xiāng)、漂泊多病的作者獨自一人登上高臺,看著眼前的沉郁悲涼的秋景,忍不住感慨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fā)日增,因病戒酒更添潦倒不堪的傷悲。不難體會,因時世艱難而產(chǎn)生的孤獨感在這首詩中寫得十分深沉。
大概是由于杜甫屬于抑郁氣質(zhì),這種氣質(zhì)的人感受性高耐受性低,性格內(nèi)傾,容易罹患疾病。據(jù)考證,杜甫就患有肺病等多種疾病,因此他的孤獨感就顯得比其他人更為強烈。請看這首《孤雁》:
孤雁不飲啄,
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
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
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
鳴噪自紛紛。
這首詩也作于杜甫居夔州之時。詩中的孤雁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地飛翔呼喚,追尋思念它的同伴。在高遠的天際,它只是一片影子,與同伴相失在“萬重云”之中。這孤雁不停地飛鳴,望盡天際似乎看見了自己的雁群,聽到了同伴呼喚的哀鳴。孤雁如此執(zhí)著念群追尋,而野鴉們卻全然不懂,聒噪一片,自鳴得意。
在這首詩中,詩人與孤雁渾然一體,寫出了孤雁的的孤獨,更表達出思群的強烈追求。孤雁尚且念群,人又豈能自我孤獨?
李白同樣是壯志難酬,有時也會有失落孤獨之感,但他屬于膽汁氣質(zhì),這種氣質(zhì)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抑制力較差,所以他的孤獨感似乎更容易調(diào)控,轉(zhuǎn)變心緒就會快一些。請看他的《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
行樂須及春。
你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
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
相期邈云漢。
這首詩寫在李白長安供職時。由于遭到權臣奸宦的讒毀,詩人內(nèi)心感到無比孤獨痛苦。詩中先寫在月色花間中獨酌自飲,在寂寞中忽發(fā)奇想邀月為友,加上自己的影子,“三人”結(jié)伴暢飲。月亮雖不懂得飲酒,影子也只是跟隨著自己,但只能姑且與他們一起及時行樂。詩人對月高歌,月亮徘徊,伴影起舞,醒時一起共娛共樂,醉后各自分別。最后兩句是說與月、影成為永久的知己,相互約定在遙遠的天際再見。
這首詩充分表達出了作者在長安時沒有知音,形只影單、萬分孤獨的心情,但在這之中卻顯出了超然灑脫、樂觀豁達的情懷,這正是李白的性格特征。當我們陷于孤獨苦悶之中時,不妨讀讀這樣的唐詩,或許會得到某些心靈上的慰藉。
再次,要克服和減輕孤獨,還要優(yōu)化自己的性格。要走出個人的小天地,放眼大世界,敢于、樂于與人交往,參加社會活動,通過廣結(jié)益友獲得理解和友誼,在實踐中逐漸改變自己性格中的不足之處,充分感受世界的寬廣,生活的美好。在有些時候,主動去接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樂趣,也是排解孤獨的好辦法。請看柳宗元的這首《江雪》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中國文人自古以來就有一種排遣苦悶孤獨的辦法,這就是寄情于山水之間。柳宗元被貶永州,心情自然是寂寞孤獨的,他也在山水之間找到了排解的辦法。這首詩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詩中描繪出在飛鳥不到,沒有人蹤的山中,在寒江上漁翁孤舟獨釣的畫面。在一片寂靜無聲之中漁翁的形象更顯生機活力,清高孤傲。作者正是借寫江雪的幽景和歌詠隱居于山水之間的漁翁來疏解自己內(nèi)心的孤寂。
唐詩中的許多山水詩都包含有樂觀開朗、坦然寧靜的積極精神,可以使人物我兩忘,擺脫塵世的喧囂。多讀一些這樣的唐詩對于我們減輕孤獨、調(diào)節(jié)情緒是會有所幫助